一种板状胚料热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2098发布日期:2020-12-22 13:5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状胚料热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板状胚料热压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板状胚料的成型方式,一般是采用热成型的工艺来实现,具体为在板状胚料打标以后,再把板状胚料放入加热炉内加热至高温(一般为930℃左右),然后再把板状胚料放入压机进行冲压成型即可。

由于板状胚料的特性使然,导致在上料板状胚料时,容易让两块板状胚料贴在一起后被移送至打标装置,这不仅会影响到打标动作,还会导致板状胚料被放入压机进行冲压时,因厚度问题而导致压机以及模具损坏,而现有技术中并无可以区分板状胚料是否贴在一起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板状胚料热压生产线,能够在打标时识别板状胚料是否贴在一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板状胚料热压生产线,包括料叉机械手、用于对胚料进行打标的打标机构、用于把胚料上料至所述打标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用于把打标后的胚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炉、用于对加热后的胚料进行成型的压机以及用于对成型后的胚料进行下料的下料机械手,所述料叉机械手用于把打标后的胚料移送至所述加热炉内以及用于把加热后的胚料移送至所述压机,所述打标机构包括基座、打标气缸、打标件、检测件以及感应件,所述打标气缸和所述感应件均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打标件和所述检测件均设置于所述打标气缸的活塞杆,所述感应件用于检测所述检测件的状态以判断待打标的胚料是否过厚。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设置有检测孔,所述感应件位于所述检测孔内;当所述打标气缸动作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打标件随所述打标气缸下降以使得所述感应件脱离所述检测孔。

进一步的,所述料叉机械手包括平移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料叉单元,所述平移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平移,所述料叉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并由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基壳、升降机构以及保护板,所述升降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基壳,所述保护板装设于所述基壳的外壁,所述保护板设置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升降槽内;所述保护板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电导线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件、升降电机、升降主动轮、升降从动轮以及升降传动带,所述升降主动轮和所述升降从动轮均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壳内,所述升降传动带的两端分别绕设于所述升降主动轮和所述升降从动轮,所述升降件装设于所述升降传动带,所述升降件位于所述基壳内;

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升降滑块以及升降滑轨,两个导向组件的升降滑轨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件的两侧,两个导向组件的升降滑块分别装设于所述基壳的两侧内壁,升降滑块与升降滑轨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件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以及用于装配外界的料叉的转动台,所述转动台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件的顶部,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所述升降内,所述转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台水平转动;

所述转动台与所述料叉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料叉单元前后移动的进退驱动机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料叉单元包括机械手本体以及n个料叉组件,所述机械手本体并排设置有m个安装位,每个安装位分别用于安装一个料叉组件;每个安装位分别可拆卸设置有多个料叉固定件,料叉固定件用于在料叉组件安装于安装位后装配至安装位以使得料叉组件固定于安装位内;m不小于n;料叉固定件的底部设置有让位槽,让位槽的形状与料叉组件顶部的形状相适应。

优选的,料叉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固定杆、支撑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支撑杆和第二固定杆均装设于安装位内,料叉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抵触;支撑杆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胚料进行定位的喉箍;

喉箍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彼此正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槽,两个固定槽配合用于与外界料叉的侧壁进行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械手包括主杆以及若干个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座、下料延伸件、磁吸件以及识别装置,所述下料座设置于所述主杆,所述下料延伸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料座的一侧,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下料延伸件的另一端;所述识别装置装设于所述磁吸件,所述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磁吸件是否拾起物料;

所述识别装置包括识别板以及光电开关,所述识别板安装于所述磁吸件,所述光电开关安装于所述识别板,所述光电开关用于识别物料是否被所述磁吸件拾起。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械手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杆体、治具安装座以及锁具,所述治具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杆体的前端,所述锁具包括快速把手、两个连接件以及两个固定钩,两个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快速把手,两个连接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治具安装座的两侧,两个固定钩分别与两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安装,固定钩位于连接件与所述治具安装座之间;所述主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柱,所述主杆装设于所述治具安装座,固定钩与卡柱一一对应扣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感应件与检测件配合,用于通过感应件感应检测件的移动距离来对板状胚料的厚度进行判别,从而判别板状胚料是否贴在一起,保护了压机以及设于压机的模具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打标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打标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升降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料叉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喉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下料机械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料叉机械手,11—平移驱动机构;

12—升降驱动机构,121—基壳,122—升降机构,123—保护板,124—升降件,125—升降电机,126—升降主动轮,127—升降从动轮,128—升降传动带,129—导向组件,1211—支撑座,1212—定位插柱,1213—定位板,1214—升降定位柱,1231—升降槽,1241—转动机构,1242—转动电机,1243—转动台,1291—升降滑块,1292—升降滑轨;13—料叉单元,131—机械手本体,132—料叉组件,133—料叉固定件,134—第一固定杆,135—支撑杆,136—第二固定杆,137—喉箍,1311—安装位,1331—让位槽,1371—第一本体,1372—第二本体,1373—第一定位部,1374—第二定位部,1375—固定槽;14—进退驱动机构;

2—打标机构,21—基座,22—打标气缸,23—打标件,24—检测件,25—感应件,231—打标本体,232—固锁部,233—打标部,234—固锁槽,235—装配孔,241—检测孔;

3—移动机构,311—杆体,312—治具安装座,313—锁具,314—固定组件,3131—快速把手,3132—连接件,3133—固定钩;

4—加热炉,5—压机;

6—下料机械手,61—主杆,62—下料组件,63—下料座,64—延伸件,65—磁吸件,66—识别装置,67—卡柱,651—安装箍,652—磁吸座,653—电磁铁,654—安装轴,661—识别板,662—光电开关;

7—上料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板状胚料热压生产线,包括料叉机械手1、用于对胚料进行打标的打标机构2、用于把胚料上料至所述打标机构2的上料机械手3、用于把打标后的胚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炉4、用于对加热后的胚料进行成型的压机5以及用于对成型后的胚料进行下料的下料机械手6,所述料叉机械手1用于把打标后的胚料移送至所述加热炉4内以及用于把加热后的胚料移送至所述压机5,所述打标机构2包括基座21、打标气缸22、打标件23、检测件24以及感应件25,所述打标气缸22和所述感应件25均设置于所述基座21,所述打标件23和所述检测件24均设置于所述打标气缸22的活塞杆,所述感应件25用于检测所述检测件24的状态以判断待打标的胚料是否过厚。

实际使用时,由上料机械手3把胚料拾起并放至打标机构2处,由打标机构2对其进行打标,并在打标时检测胚料的厚度是否在范围值内;若胚料厚度过厚时,则判断为两块胚料贴在一起而被上料机械手3同时移送至打标机构2,此时打标机构2则发出信号,让上料机械手3把胚料取出并放至对应的回收处进行存放,以便于后续让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处理;而在厚度符合要求的胚料打标机构2,由料叉机械手1把胚料移送至加热炉4内,直至胚料加热至对应的温度以后,再由料叉机械手1取出胚料并放入压机5进行成型,最后由下料机械手6取出成型后的胚料并进行下料,从而完成整个自动化加工的过程,并保证了不会因胚料贴在一起而导致模具以及压机5发生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24设置有检测孔241,所述感应件25位于所述检测孔241内;当所述打标气缸22动作时,所述检测件24与所述打标件23随所述打标气缸22下降以使得所述感应件25脱离所述检测孔241。即该感应件25为红外收发器或者接近开关等感应元件,以使得当检测件24下降时,若胚料厚度合格,则检测件24下降会使得感应件25脱离检测孔241,从而触发感应件25发送信号判断该胚料合格;而若胚料厚度过厚,则检测件24下降后感应件25依然无法脱离检测孔241,使得感应件25不被触发,从而判断胚料不合格而让上料治具拾起该胚料并放在回收的位置,避免该胚料继续后续的工艺而导致设备发生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打标件23包括打标本体231以及固锁部232,所述打标本体231的底部设置有打标部233,所述打标本体231的一侧设置有固锁槽234,所述固锁部23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固锁槽234;所述打标本体231与所述固锁部232围设形成用于装配所述打标气缸22的活塞杆的装配孔235。即打标件233的安装是通过打标本体231与固锁部232包住打标气缸22的活塞杆的方式来实现的,便于拆装,从而让工作人员能快速更换打标件23。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械手7为吸气式的治具,通过吸取的方式来拾起胚料并放在打标机构2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叉机械手1包括平移驱动机构11、升降驱动机构12以及料叉单元13,所述平移驱动机构11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2平移,所述料叉单元13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2并由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2驱动进行升降。

具体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2包括基壳121、升降机构122以及保护板123,所述升降机构122活动设置于所述基壳121,所述保护板123装设于所述基壳121的外壁,所述保护板123设置有升降槽1231,所述升降机构122位于所述升降槽1231内;所述保护板123位于所述升降机构122的电导线的正上方。

实际使用时,基壳121安装于平移驱动机构11处,由平移驱动机构11驱动升降驱动机构12以及升降驱动机构12的料叉单元13进行平移,然后由升降驱动机构12驱动料叉单元13进行升降,再由料叉单元13进行伸缩来实现胚料的拾取的移送。而由于胚料在加热至高温后,表面会有颗粒物状的碎屑产生,该碎屑在移送过程中会因降温而脱落,从而向四周溅射;此时由于有保护板123挡住这些碎屑,导致碎屑不会溅射至电导线上而把电导线烧毁,从而保护了升降驱动机构12的电气线路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壳12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支撑座1211,所述保护板装设于所述支撑座1211的顶部,所述保护板123位于所述基壳121的正上方。即保护板位于基壳121的正上方,除了升降机构122能够于升降槽1231内升降以外,其他部件均被保护板123进行挡止,起到了保护效果。

具体的,所述支撑座121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插柱1212,该定位插柱1212用于插在外界的平移驱动机构上进行定位,从而便于把本发明装配至平移驱动机构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壳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板1213,所述定位板1213的底部设置有升降定位柱1214,所述升降定位柱1214用于插入外界的平移驱动机构,实现了本发明的快速装配,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122包括升降件124、升降电机125、升降主动轮126、升降从动轮127以及升降传动带128,所述升降主动轮126和所述升降从动轮127均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壳121内,所述升降传动带128的两端分别绕设于所述升降主动轮126和所述升降从动轮127,所述升降件124装设于所述升降传动带128,所述升降件124位于所述基壳121内。即本发明通过升降传动带128来带动升降件124进行升降,以实现驱动料叉升降的效果,使得升降的高度更稳定,动作更精确。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122还包括两个导向组件129,导向组件129包括升降滑块1291以及升降滑轨1292,两个导向组件129的升降滑轨1292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件124的两侧,两个导向组件129的升降滑块1291分别装设于所述基壳121的两侧内壁,升降滑块1291与升降滑轨1292一一对应滑动连接。该导向组件129用于引导升降件124沿着直线进行升降,保证了在升降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而影响了升降的行程,保证了对于胚料驱动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升降件124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1241,所述转动机构1241包括转动电机1242以及用于装配外界的料叉单元13的转动台1243,所述转动台1243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件124的顶部,所述转动电机1242位于所述升降内,所述转动电机1242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台1243水平转动;所述转动台1243与所述料叉单元1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料叉单元13前后移动的进退驱动机构14。该转动机构1241用于驱动料叉进行转动,使得料叉单元13更为灵活,从而让热成型生产线的各装置位置布局能够更紧凑而料叉单元13依然能够可靠动作,节省了空间;而进退驱动机构14属于本领域内的常规手段,用于驱动料叉单元13前进或者后退,从而便于料叉单元13自打标机构2拾起胚料、把胚料放入或者取出加热炉4以及把胚料放入压机5。

具体的,所述料叉单元13包括机械手本体131以及n个料叉组件132,所述机械手本体131并排设置有m个安装位1311,每个安装位1311分别用于安装一个料叉组件132;每个安装位1311分别可拆卸设置有多个料叉固定件133,料叉固定件133用于在料叉组件132安装于安装位1311后装配至安装位1311以使得料叉组件132固定于安装位1311内;m不小于n;料叉固定件133的底部设置有让位槽1331,让位槽1331的形状与料叉组件132顶部的形状相适应。

实际使用时,本发明由驱动机构驱动以进行平移、前后伸缩、升降等动作,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撑起胚料并把胚料放入加热炉4内加热,以及在加热完成以后自加热炉4内把胚料取出然后放至压机5中。而在本发明的某一料叉组件132需要调试或者更换时,只需拆下其所对应的料叉固定件133,即可把该料叉组件132自机械手本体131中进行单独调试或者拆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多其他的料叉组件132造成干扰,有利于提升效率。

优选的,料叉组件132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固定杆134、支撑杆135和第二固定杆136,第一固定杆134、支撑杆135和第二固定杆136均装设于安装位1311内,料叉固定件133与第二固定件抵触;支撑杆135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胚料进行定位的喉箍137。第一固定杆134与第二固定杆136用于增加料叉组件132的强度以及用于保证支撑杆135的稳定性,从而让支撑杆135在撑起胚料时不会因胚料过重而发生变形弯曲;而喉箍137则是用于装配至胚料的安装孔内以起到定位的效果。

优选的,喉箍137包括第一本体1371和第二本体1372,所述第一本体137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73,所述第二本体137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374,所述第一定位部1373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37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371和所述第二本体1372彼此正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槽1375,两个固定槽1375配合用于与外界料叉的侧壁进行抵接。

即在安装喉箍137时,第一本体1371的固定槽1375和第二本体1372的固定槽1375分别与料叉的两侧进行抵接,实现了“夹住”支撑杆135的效果,起到定位作用;然后由工作人员把第一定位部1373与第二定位部1374进行固定以使得本发明稳定地安装在料叉上,当需要移送胚料时,只需把让安装有本发明的料叉承托住胚料,使得第一定位部1373与第二定位部1374装入胚料的定位工位处,从而即可保证了胚料随着料叉进行同步移动。而当需要更换所加工的胚料时,只需让工作人员把第一定位部1373与第二定位部1374拆开,即可让本发明一分为二,从而便于进行拆卸和更换,提升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械手6包括主杆61以及若干个下料组件62,所述下料组件62包括下料座63、下料延伸件64、磁吸件65以及识别装置66,所述下料座63设置于所述主杆61,所述下料延伸件6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料座63的一侧,所述磁吸件65设置于所述下料延伸件64的另一端;所述识别装置66装设于所述磁吸件65,所述识别装置66用于识别所述磁吸件65是否拾起物料。

实际使用时,所述下料组件6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该下料组件62的数量根据实际胚料的规格来进行决定;若数量为两个时,两个下料组件62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杆61,两个下料组件62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主杆61;且本发明的主杆61安装在驱动机构上,由安装驱动带动本发明进行移动,实现了下料的效果。

而在本发明进行工作时,由于物料(即胚料成型后)一般为可带磁性的金属,因此通过磁吸件65即可把物料拾起;磁吸件65拾取物料时,识别装置66也开始工作,而若此时磁吸件65没有吸到物料,此时在本发明被驱动机构带动的离开模具的时候,识别装置66就会无法识别到物料而发出信号,该信号可以直接控制本发明重新回到模具内进行物料的拾取,或者直接发送至总控而提醒工作人员,从而避免了物料留在模具内而造成的安全威胁。

具体的,所述识别装置66包括识别板661以及光电开关662,所述识别板661安装于所述磁吸件65,所述光电开关662安装于所述识别板661,所述光电开关662用于识别物料是否被所述磁吸件65拾起。该识别板661起到固定作用,使得光电开关662能够稳定地安装在磁吸件65的一侧,光电开关662用于识别物料与本发明的相对距离,即若磁吸件65没有吸取到物料而本发明开始离开模具时,光电开关662会识别到物料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判断磁吸件65没有准确拾起物料而发出信号,达到了提醒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磁吸件包括安装箍651、磁吸座652以及电磁铁653,所述安装箍651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杆,所述安装箍651设置有安装轴654,所述磁吸座652装设于所述安装轴654;所述电磁铁653设置于所述磁吸座652内,所述电磁铁653与外界的电源电连接,所述电磁铁653用于吸住物料并进行拾起。通过采用电磁铁653来实现物料的取放,使得本发明的磁性可控,从而便于控制物料的取放;而安装箍651与安装轴654的设置,则是让本发明能够更灵活地调整磁吸座652的角度以及与延伸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使用更加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械手6还包括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杆体311、治具安装座312以及锁具313,所述治具安装座312设置于所述杆体311的前端,所述锁具313包括快速把手3131、两个连接件3132以及两个固定钩3133,两个连接件3132均设置于所述快速把手3131,两个连接件3132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治具安装座312的两侧,两个固定钩3133分别与两个连接件3132一一对应安装,固定钩3133位于连接件3132与所述治具安装座312之间;所述主杆6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柱67,所述主杆61装设于所述治具安装座312,固定钩3133与卡柱67一一对应扣合。

通过固定钩3133与卡柱67配合,实现了移动机构3与主杆61的快速装配,有利于提升安装效率。此外,该卡柱67与固定钩3133配合还能够起到防反作用,即若主杆61安装反了的时候,固定钩3133是无法与卡柱67实现扣合的,从而起到了防反效果。

具体的,杆体311设置有若干个固定组件314,该固定组件314用于固定磁吸件65所连接的电导线,从而避免电导线乱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