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立体装饰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1244发布日期:2022-02-12 11:1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材料,特别涉及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具有立体效果的装饰材料的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透明的带立体装饰物的装饰材料的制作中普遍采用液体树脂浇铸灌封的结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透明树脂立体画、专用模具及制造方法”(公开号为cn103640398b)和“一种内嵌装饰物料的透明树脂板/块及其制作方法”(公开号为cn106088510a),此类技术受制于液体树脂的流动性而无法有效地确保内部装饰物或带色粉末最终以预定的形态固定在预定的位置,成品效果的随机性大,装饰效果难以保证,重复制作的产品也难以保持外观的一致性,另外也涉及到树脂固化剂残留、挥发带来的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透明的立体装饰材料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光立体装饰材料。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5.一种透光立体装饰材料,由至少两件透光体及若干夹层物经热压复合制成,所述透光体至少有一面为凹凸面,所述夹层物的表面与其两侧透光体凹凸面的填充区形状互补并互相配合,相邻两透光体凹凸面的非填充区也形状互补并互相配合,使得热压过程中夹层物在透光体之间的形态和位置得以维持并最终与透光体复合为一体,所有夹层物在透光体之间的立体分布构成了具有立体感的装饰体,呈现在装饰材料上。
6.进一步的,所述装饰体在透光体热压成型后被密封在透光体内,使装饰体与透光体合为一体。
7.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体为热塑性透明材料制成的全透明或半透明的板片状结构体,如用玻璃、pc、pmma、abs、petg、ps、pe、pet、pvc、tpu、tpe或所述的改性材料制成的板状或片状结构体。
8.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体为无色或带颜色,例如透明的水蓝色、半透明的雾白色。
9.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体凹凸面由填充区和非填充区组成,其中填充区面积占凹凸面面积的比例为0~100%.
10.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区与夹层物直接接触,形状为该夹层物接触部位的互补形状;所述非填充区与另一透光体凹凸面的相应非填充区直接接触,二者形状互补。
11.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体的凹凸面是由挤出辊压、浇铸、热压、蚀刻、雕刻或3d打印中的一种或数种工艺组合加工而成。
12.进一步的,所述夹层物为布、纸、编织物、塑料膜、干植物部件、木制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矿物、涂料、色粉中的一种或数种材料组合。
13.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体的凹凸面的形状经过预先设计,针对块体夹层物,在填充区上设有与该夹层物局部外形互补的凹凸形状,该夹层物夹层物以预先设计的姿态嵌套配合在对应的位置上。
14.进一步的,若所述夹层物为布、薄纸、塑料膜等柔软服帖且厚度并不明显大于两侧的透光体凹凸面之间的间隙的材料,则其两侧的透光体凹凸面在预先设计时把相应的填充区设置成形状互补并能互相间隙配合即可,该夹层物以敷贴的方式与相应的填充区相配合,填充区的形状将直接决定该夹层物的最终形态。
15.进一步的,若所述夹层物为涂料或色粉,则其两侧的透光体凹凸面在预先设计时把相应的填充区设置成形状互补并能互相间隙配合即可,该夹层物以喷涂、涂抹或喷撒的方式与相应的填充区相配合,填充区的形状将直接决定该夹层物的最终形态。
16.进一步的,所述夹层物外形和与其相接触的两透光体凹凸面的填充区的配合关系为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所述相邻两透光体凹凸面的非填充区之间的配合关系为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17.进一步的,立体组合体通过热压机加工时,各透光体受热至呈粘流态或粘弹态,并在压力下渗入、填满夹层物的表面及间隙,使夹层物的形态和位置被密封固定住,从而通过透光体在装饰材料上呈现出具有立体感的装饰体。
1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将夹层物“敷贴”于凹凸面的填充区,指的是使柔软的夹层物的形态顺从凹凸面的填充区的立体形状,服帖地铺设或紧贴在填充区上;本文所述“过渡配合”指的是两个立体曲面之间形状基本互补的前提下互相嵌合,此时两立体曲面之间有局部位置存在间隙,有局部位置则比较紧密地相接;本文所述“间隙配合”指的是两个立体曲面之间形状基本互补的前提下互相嵌合,此时两立体曲面之间的接触并不紧密。
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21.1、本实用新型透光立体装饰材料由至少两件透光体及若干夹层物经热压复合制成,所述透光体至少有一面为凹凸面,所述夹层物的表面与其两侧透光体凹凸面的填充区形状互补并互相配合,相邻两透光体凹凸面的非填充区也形状互补并互相配合。得益于相邻两透光体与夹层物的共同配合,可确保夹层物在热压加工的全过程都不会发生明显的相对移动或变形,使得夹层物在透光体之间的形态和位置得以维持并最终与透光体复合为一体,从而确保成品的外观可控且量产效果稳定一致。
22.2、所述透光体的凹凸面的形状经过预先设计,在特定的位置上设计成与夹层物局部外形互补的凹凸形状,即可便利而有效地将对应的夹层物以预先设计的姿态设置在预定的位置上;针对柔性夹层物和颗粒状夹层物,固态透光体凹凸面的形状更是可以起到塑造夹层物的起伏和分布形态的效果,避免了液体流动性带来的扰动和扩散问题。
23.3、所述透光体在热压过程中受热至呈粘流态或粘弹态,即可通过其自身的粘性将夹层物以及相邻透光体无缝隙地粘合为一体,冷却即固化,无需额外的胶粘剂或固化剂,成品无缝隙也无粘胶痕迹,制作过程更环保,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立体组合体的分解图。
25.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成品效果图。
26.图3为实施例2立体组合体的分解图。
27.图4为实施例2所述的成品效果图。
28.图5为实施例4立体组合体的分解图。
29.图6为实施例4所述的成品效果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透光立体装饰材料,2——透光体,21——透光体凹凸面,211——填充区,212——非填充区,3——装饰体,31——夹层物。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
34.本实施例中透光立体装饰材料由两件透光体及四件夹层物经热压复合制成,所述透光体各有一面为凹凸面,所述夹层物的表面与其两侧透光体凹凸面的填充区形状互补并互相配合,两透光体凹凸面的非填充区也形状互补并互相配,使得热压过程中夹层物在透光体之间的形态和位置得以维持并最终与透光体复合为一体,四件夹层物在透光体之间的立体分布构成了富有立体感的装饰体,呈现在装饰材料上。
3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夹层物分别是一个金属球体、一个玻璃球体、一个陶瓷立方体和一个木质的六面体;所述透光体为板状的pmma材料,其凹凸面上分别设置了若干填充区,即形状与夹层物的局部外形互补并预留了配合缝隙的凹槽;所述透光体凹凸面的形状是预先通过cnc雕刻而成。
36.本设施例中,由于所有夹层物都是形状固定的硬质材料,故采用嵌套的方式与透光体凹凸面的填充区相配合;立体组合体中的两块透光体刚好能完全包裹住所有夹层物;在热压加工过程中,透光体受热至呈粘流态或粘弹态,并在压力下渗入填满各夹层物的表面及间隙,使其形态和位置被密封固定住。
37.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四个材质各异的几何体成矩阵排列构成了立体的装饰体,以特定的姿态“悬浮”在透光体中而呈现出装饰效果,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对于块体材料的定位及朝向的控制的便利性。该透光立体装饰材料彰显了装饰体中不同材质的质感与几何体的立体效果,具有独特的美感,可用作标本、装饰摆件等。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中透光立体装饰材料由两件透光体及一件柔性夹层物经热压复合制成,所述透光体各有一面为凹凸面且相互之间形状互补,所述夹层物柔性地敷贴于两透光体凹凸面之间使其形态跟随透光体凹凸面的形状而起伏,热压过程中夹层物在两透光体的夹持下形态和位置得以维持并最终与透光体复合为一体,该夹层物在透光体之间的立体造型构成了富有立体感的装饰体,呈现在装饰材料上。
40.本设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透光体为板状的petg材料,其中一片的凹凸面的形状为周期性重复的凸弧形直条,另一片的凹凸面的形状则是与之互补的凹弧形直条,这两
片透光体凹凸面的形状是预先通过挤出辊压工艺加工而成;所述夹层物是一片柔软服帖的条纹布,其厚度与两侧的透光体凹凸面之间的间隙相近。
41.本实施例中,由于夹层物是柔软服帖的薄布,故采用敷贴的方式与透光体凹凸面相配合,其立体形态随之变成与凹凸面形状相一致的周期性的弧形直条;所述透光体的凹凸面的填充区占总面积的100%;在热压加工过程中,透光体受热至呈粘流态或粘弹态,并在压力下渗入填满夹层物的表面及孔隙,使其形态和位置被密封固定住。
42.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柔软的布料以高度规则性的凹凸形态被固定在透光体中而成为装饰体,而非随机地扭摆或摊平,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对柔性夹层物形态塑造的便利性。该透光立体装饰材料展示了柔软布料不同寻常的富有立体感的形态,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可被用作装饰墙板、家具板材、灯饰材料等。
43.实施例3:
4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光体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所述透光立体装饰材料除了拥有与实施例2相当的外观效果之外,力学上还具有质地柔软富有弹性的特点,可被用作装饰性的软垫、包覆材料等。
45.实施例4:
46.本实施例中透光立体装饰材料由三件透光体及两层涂料状夹层物经热压复合制成,所述透光体中的两件各有一面为凹凸面,另一件透光体则有两面为凹凸面且分别与另外两透光体的凹凸面形状互补;所述夹层物被喷涂在其中两件透光体的凹凸面上的填充区;三件透光体凹凸面互相对应嵌套配合后经热压加工,夹层物的形态和位置得以维持并最终与透光体复合为一体,该夹层物在透光体之间的立体造型构成了富有立体感的装饰体,呈现在装饰材料上。
47.本设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透光体为板状的pmma材料,其中第一片的凹凸面的形状为周期性重复的凸弧形直条,第三片的凹凸面的形状则是周期性重复的凹弧形直条,第二片有两个凹凸面且形状分别与第一片和第三片的互补,这三片透光体凹凸面的形状是预先通过模具浇铸工艺加工而成;所述夹层物是丙烯涂料,可通过调控喷涂的厚度来控制颜色的深浅和透明度。
48.本设施例中,由于夹层物是涂料,采用喷涂的方式与透光体凹凸面的填充区相配合,其立体形态随之变成与凹凸面形状相一致的周期性的弧形直条;在热压加工过程中,透光体受热至呈粘流态或粘弹态,并在压力下粘合夹层物的表面并填满各透光体之间的间隙,使夹层物的形态和位置被密封固定住。
49.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两层涂料以凹凸形态被分别固定在透光体的不同位置而成为装饰体,两层涂料的颜色局部互相叠加而呈现出另一种颜色,且会随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叠加形状,其中一层涂料在光线下还将轮廓的阴影投映在另一层涂料上,更凸显其立体感。该透光立体装饰材料展示了涂层型夹层物富有立体感的形态,以及透光体数量超过两件、多层夹层物被透光体分隔开时的效果,其立体感比单一层夹层物更佳。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