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园林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树屋的仿真装饰物。
背景技术:2.主题乐园或景点景区内常常需要设置仿真装饰物来提升游客的沉浸感,树屋便是其中的一种仿真装饰物。
3.目前,带树屋的仿真装饰物有三种常见类型,第一种是将树屋设置于树根处,树屋距离地面较近,应用杆件将树屋从地面支撑起来;第二种是将树屋设置在树梢上,即树干顶端的分叉处,树屋和树干处于同一中垂线上;第三种是将树屋设置于树干中部位置,由于其连接位置灵活、限制小,且美观度较高,第三种树屋类型的应用数量要远高于其它两种。
4.对于第三种树屋类型,目前常用的方式是用多棵树共同支撑树屋,树屋设置于树干的中部。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多棵树共同支撑的树屋结构存在有结构复杂,占地面积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优化树屋的支撑结构,并减少树屋结构的占地面积,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树屋的仿真装饰物。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树屋的仿真装饰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带树屋的仿真装饰物,包括装饰物主体、承重底架和树屋本体,所述装饰物主体包括承力柱,所述承重底架包括承重台架和连接斜臂,所述承重台架水平设置于所述承力柱的一侧,所述连接斜臂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承力柱和所述承重台架,所述树屋本体设置于所述承重台架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底架通过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安装于承力柱的侧壁,树屋本体安装在了承重台架形成的支撑面上,实现了通过简单结构将树屋本体设置在装饰物主体一侧的目的,且承载能力强。从而优化了树屋的支撑结构,使得树屋可由单棵树干撑起,进而减少了树屋结构的占地面积。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斜臂至少为两个。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连接斜臂加强了承重底架结构的稳定性。
12.优选的,多个所述连接斜臂在空间中不平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不平行的连接斜臂和承重台架以及承力柱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四面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承重底架结构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承重台架包括承拉杆,所述承拉杆和所述连接斜臂等数量设置,且一一对应,所述承拉杆和相对应的所述连接斜臂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承拉杆的一端连接承力柱,另一端连接连接斜臂靠近承重台架的一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台架在承载树屋本体时,受连接斜臂和承力柱作用,
会产生拉伸变形的趋势,而承拉杆的设置承担了大部分拉力,提高了承重台架的抗变形能力,降低了承重台架因承受过大拉力而损坏变形的概率。
16.优选的,所述树屋本体包括屋架和仿真外壳,所述屋架连接于所述承拉杆,所述仿真外壳安装于所述屋架顶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架为树屋本体提供了结构上的稳定性,能够实现树屋不易变形的目的,仿真外壳使树屋的外观更为贴近真实的树屋,提升了树屋本体的美观度。
18.优选的,所述承力柱至少为3个,且每两个所述承力柱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加强杆,多个所述加强杆之间不完全平行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及以上数量的承力柱形成了稳定的空间结构,多个承力柱和设置于其间的加强杆形成了稳定牢固的承力桁架,相较于单个承力柱,多个承力柱的设置有更强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加强杆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攀爬安装作业。
20.优选的,所述承力柱包括下承力柱和上承力柱,所述上承力柱的杆径小于所述下承力柱的杆径,所述上承力柱连接于所述下承力柱的顶端,所述承重底架连接于所述下承力柱。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承力柱承载了承重底架和树屋本体的大部分重量,杆径较大,上承力柱依据结构计算,选择合适的小于下承力柱杆径的杆件,既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也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省材料。
22.优选的,所述上承力柱和所述下承力柱通过法兰盘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提供了较为牢固的连接方式,加强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且因其为活动连接而方便仿真装饰物的拆装和维护。
24.优选的,所述仿真装饰物还包括树枝组件,所述树枝组件包括树枝支架和仿真树枝,所述树枝支架安装于所述装饰物主体的侧面,所述仿真树枝安装在所述树枝支架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仿真装饰物的结构完整性,使仿真装饰物在外观上更贴近实物,更为真实,更为美观。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承重底架通过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安装于承力柱的侧壁,树屋本体安装在了承重台架形成的支撑面上,实现了通过简单结构将树屋本体设置在装饰物主体一侧的目的,且承载能力强,从而优化了树屋的支撑结构,使得树屋可由单棵树干撑起,进而减少了树屋结构的占地面积;
28.2.多个承力柱、加强杆、多个连接斜臂和承拉杆的设置均提高了仿真装饰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29.3.仿真树干、仿真外壳和仿真树枝均使仿真装饰物的外观更为贴近真实,提升了仿真装饰物的整体美观度。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仿真树干、仿真外壳和仿真树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去除仿真树干的装饰物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承重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装饰物主体;11、承力柱;111、下承力柱;112、上承力柱;12、加强杆;13、树枝底座;14、树枝拉杆;15、仿真树干;2、承重底架;21、承重台架;210、承重面;211、承拉杆;22、连接斜臂;3、树屋本体;31、屋架;32、仿真外壳;4、树枝组件;41、树枝支架;42、仿真树枝。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树屋的仿真装饰物。
38.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树屋的仿真装饰物,包括装饰物主体1、承重底架2、树屋本体3和树枝组件4。其中,装饰物主体1竖直安装于地面,对整体仿真装饰物起支撑作用,承重底架2和树枝组件4均安装于装饰物主体1的侧壁上。本技术实施例中,树枝组件4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树屋本体3设置于承重底架2的顶端,实际安装时,可以根据装饰物主体1的高度与承重能力,安装不同数量的树枝组件4。
39.参照图1和图3,装饰物主体1包括承力柱11、加强杆12、树枝底座13、树枝拉杆14和仿真树干15。
40.参照图3和图4,其中,承力柱11竖直安装于地面,承力柱11包括下承力柱111和上承力柱112,上承力柱112通过法兰盘安装于下承力柱111的顶端,本技术实施例中,承力柱11的数量配置为4个,多个承力柱11相互平行设置。
41.参照图1和图3,相邻承力柱11之间通过加强杆12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杆12水平、倾斜交替设置,加强杆12和承力柱11之间形成了多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加强了承力柱1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承力柱11和加强杆12共同固定、支撑整个仿真装饰物,加强杆12的设置还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攀爬安装等作业。
42.树枝底座13整体呈杆状,且倾斜设置,树枝底座13的一端连接于承力柱11,另一端连接于树枝组件4,且树枝底座13连接树枝组件4的一端设置高度高于另一端的设置高度,树枝底座13用于承载树枝组件4。
43.树枝拉杆14水平设置,且一端连接于承力柱11,另一端连接于树枝底座13的中部杆段,用于加强树枝底座13的承载能力。本技术实施例中,树枝拉杆14的数量配置为树枝底座13数量的两倍。
44.仿真树干15套设于承力柱11的外侧,用于实现模仿真实树干的目的。
45.参照图2和图5,承重底架2包括承重台架21和连接斜臂22,其中,承重台架21水平设置于承力柱11的一侧,承重台架21远离连接斜臂22的一侧形成承重面210。连接斜臂22倾斜设置,连接斜臂22的一端连接于承重台架21,另一端连接于承力柱11。
46.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斜臂22连接承重台架21的一端的设置高度高于另一端的设置高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将连接斜臂22连接承重台架21的一端的设置高度低于另一端的设置高度,而将树屋本体3吊置于承重台架21的底面,或将树屋本体3设置于承重台架21靠近连接斜臂22的一侧。
47.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斜臂22的数量配置为两个,且不平行设置,两个连接斜臂22
设置于不同的承力柱11。
48.承重台架21包括承拉杆211,承拉杆211水平设置,且一端连接于连接斜臂22靠近承重台架21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承力柱11,承拉杆2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与连接斜臂22一一对应,每一对连接斜臂22和承拉杆211均设置在同一竖直面内。
49.参照图1和图5,每一对连接斜臂22和承拉杆211都在竖直面内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两个承拉杆211形成了承重平面,使包含承拉杆211在内的承重台架21具有了较强的承重能力,用于承载树屋本体3。
50.参照图1和图2,树屋本体3包括屋架31和仿真外壳32,其中,结合图5,屋架31安装于承重台架21远离连接斜臂22的一侧,仿真外壳32套装在屋架31远离承重台架21的一端,用于实现模仿真实树屋的目的。
51.树枝组件4包括树枝支架41和仿真树枝42,其中,结合图3,树枝支架41通过法兰盘安装在树枝底座13远离承力柱11的一端,仿真树枝42内部中空设置,并套设于树枝支架41上,用于实现模仿真实树枝的目的。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