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艺拼接装饰工艺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1384发布日期:2022-08-03 13: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艺拼接装饰工艺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艺拼接装饰工艺画。


背景技术:

2.布艺装饰画是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接缝合在一起的工艺装饰画。由于其自由度相当高,并且能随意结合各种刺绣、编织、钩编等手工艺,能很容易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生活艺术品”,因此布艺拼接装饰画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石,成为现代时尚的一部分。
3.布艺装饰画是一种艺术品,一般分为整画和diy画,其中整画就是将多片布料相互缝合并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这种一般和普通的画布区别不大,更能体现创造性的是印刷有多种不同风格图案或者色彩的布料自由diy拼接设计的diy画,由于部分图案需要用到特定材质的布料才能完美的呈现画面,因此,为了体现独特的设计装饰风格,diy画中用于拼接的布料一般会选择多种材质,并且是分层进行交错性拼接,整体拼接完毕后,呈现的视觉效果是完整且富有设计感的。现有的diy画一般采用粘胶或卡钉来实现布料的固定,并且布料一般是直接固定在基材板上的,为了体现手感,一般diy画的外部很少会进行覆膜。由于布料的材质不同,且需要拼接的有错落感,如若使用粘胶固定,一般长时间展示后,粘胶的位置容易起皱,甚至脱落,固定效果不好,并且,需要粘接的位置过多,一旦粘错了,很难补救。另外,如若使用卡钉固定,一方面由于卡钉需要钉进基材板中,安装过程费力且容易破坏基材板,并且卡钉的外部容易暴露,破坏整体的设计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布艺拼接装饰工艺画。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布艺拼接装饰工艺画,包括呈平板状的基材板,所述基材板的前侧面覆盖铺设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远离基材板的一侧面设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的边缘延伸并固定至所述基材板的后侧面边缘,且包裹完毕所述基材板的侧边,所述图案层包括若干层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拼接布层,所述拼接布层均包括若干块子布料,所述子布料呈相互拼接状或相互间隔状,相邻的拼接布层上的子布料之间设有层叠交错位,且图案层通过位于不同拼接布层上的所有子布料共同拼接或搭接共同覆盖完毕所述海绵层的前侧面,且,单个所述子布料上,或多个子布料之间均设有搭接线,所述搭接线的至少一端设有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穿设过所述子布料并固定在所述海绵层的内部,并将所述搭接线拉伸至紧绷状。
6.一般海绵层和基材板之间会设有粘接层,海绵层通过粘接层固定粘接在基材板的前侧面上。
7.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案中的子布料采用的搭接线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由于插针组件是直接插接在海绵层当中的,固定方便,并且省力。搭接线的颜色可以根据最终画面呈现的整体效果来配合调整,搭接线也是作为画面的构成元素之一,可以使得画面整体显现
的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工艺美感,不会显得突兀。
8.并且,相互拼接的子布料会覆盖完全海绵层,海绵层一般不会外露,不会影响到画面的视觉效果,图案层会延伸并包裹住工艺画的画框边缘,特别是画框的棱角,安全系数高。
9.优选的,位于同一图案层的两块呈相互拼接状的子布料的连接方式为双线缝合。
10.优选的,所述基材板和所述海绵层的外部轮廓均为长方形,所述海绵层的边缘和所述基材板的边缘对齐。
11.优选的,所述拼接布层有四层,且自靠近所述海绵层一侧依次为第一拼接布层、第二拼接布层、第三拼接布层以及第四拼接布层。
12.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拼接布层上的子布料包括第一亚麻帆布、第一棉麻布和塑胶网布,其中,所述第一亚麻帆布有一张且铺设在所述海绵层前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棉麻布有若干张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亚麻帆布的上下两侧,所述塑胶网布有若干张且分布在所述海绵层的边角位置。
13.这里,第一拼接布层上的第一亚麻帆布、第一棉麻布和塑胶网布采用的织线材质不一,并且颜色也会有所区别,第一拼接布层是作为背景色调,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对采用的布料、布料的颜色以及布料所在位置进行自由调整。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拼接布层上的子布料包括无纺布、亚麻色织布、丝网针织布以及涤麻混纺印花布,其中,所述无纺布、所述丝网针织布和所述涤麻混纺印花布均呈块状且单独贴合在所述第一拼接布层上,所述亚麻色织布有一张且贴合在所述第一亚麻帆布上,所述亚麻色色织布上设有丝绸区域。
15.第二拼接布层是作为第一拼接布层的衔接过渡,第一拼接布层不一定会分布完全海绵层的表面,因此第二拼接布层一方面是用于对海绵层的遮挡,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第一拼接布层共同形成一定的错位和高度差。其中,亚麻色织布上可以印刷有人脸等,丝绸区域作为人脸的皮肤高光位,可以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并且可以突出画面整体的重心。
16.优选的,所述第三拼接布层上的子布料为高织棉布,所述高织棉布呈块状且搭接在第二拼接布层上的多块子布料之间或第一拼接布层上的子布料和第二拼接布层的子布料之间。
17.优选的,所述第四拼接布层的子布料包括若干块第二棉麻布,所述第二棉麻布呈块状,且部分搭接在所述第三拼接布层的子布料上。
18.和第二拼接布层同理,第三拼接布层的高织棉布以及第四拼接布层的第二棉麻布均为了体现整体画面的错落感和设计美感。
19.优选的,所述搭接线包括连体搭接线和外接搭接线,所述连体搭接线的一端一体设置在所述子布料上,另一端设置所述插针组件,所述外接搭接线的两端均设置所述插针组件。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搭接线有两种,分别为连体搭接线和外接搭接线,连体搭接线的设计是为了方便直接将子布料进行固定,并且搭接线不会覆盖到该子布料的画面上,如第二拼接布层上的亚麻色织布上一般就会设置连体搭接线,因为人脸的区域如若有搭接线覆盖,会一定程度破坏画面的美感。
21.更优选的,相邻的两块所述子布料之间的搭接位设有固定布料,所述图案层远离
所述海绵层的一侧面粘接有胶条。这里固定布料和胶条的设计均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层次板,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是否添加。
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基材板和拼接画布之间设有海绵层,海绵层作为搭接线上插针组件的固定位,方便通过搭接线来对拼接画布进行固定,并且搭接线可以作为画面的组成元素之一,配合勾勒出更加富有层次的画面,不会破坏画面的整体艺术美感,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其中一种设计方式的整体画面简易平面图;
25.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结构的分层简易平面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亚麻色织布的平面示意图。
28.附图中标记为:1-基材板、2-粘接层、3-海绵层、4-第一拼接布层、401-第一亚麻帆布、402-第一棉麻布、403-塑胶网布、5-第二拼接布层、501-无纺布、502-亚麻色织布、5021-丝绸、503-丝网针织布、504-涤麻混纺印花布、6-第三拼接布层、601-高织棉布、7-第四拼接布层、701-第二棉麻布、8-连体搭接线、9-外接搭接线、10-固定布料、11-胶条、12-插针组件。
2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具体实施方案: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布艺拼接装饰工艺画,包括呈平板状的基材板1,基材板1的前侧面覆盖铺设有海绵层3,海绵层3远离基材板1的一侧面设有
图案层,图案层的边缘延伸并固定至基材板1的后侧面边缘,且包裹完毕基材板1的侧边,图案层包括若干层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拼接布层,拼接布层均包括若干块子布料,子布料呈相互拼接状或相互间隔状,相邻的拼接布层上的子布料之间设有层叠交错位,且图案层通过位于不同拼接布层上的所有子布料共同拼接或搭接共同覆盖完毕海绵层3的前侧面,且,单个子布料上,或多个子布料之间均设有搭接线,搭接线的至少一端设有插针组件12,插针组件12穿设过子布料并固定在海绵层3的内部,并将搭接线拉伸至紧绷状。
34.一般海绵层3和基材板1之间会设有粘接层2,海绵层3通过粘接层2固定粘接在基材板1的前侧面上。
35.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案中的子布料采用的搭接线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由于插针组件12是直接插接在海绵层3当中的,固定方便,并且省力。搭接线的颜色可以根据最终画面呈现的整体效果来配合调整,搭接线也是作为画面的构成元素之一,可以使得画面整体显现的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工艺美感,不会显得突兀。
36.并且,相互拼接的子布料会覆盖完全海绵层3,海绵层3一般不会外露,不会影响到画面的视觉效果,图案层会延伸并包裹住工艺画的画框边缘,特别是画框的棱角,安全系数高。
37.具体的,位于同一图案层的两块呈相互拼接状的子布料的连接方式为双线缝合。
38.在本实施例中,基材板1和海绵层3的外部轮廓均为长方形,海绵层3的边缘和基材板1的边缘对齐。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拼接布层有四层,且自靠近海绵层3一侧依次为第一拼接布层4、第二拼接布层5、第三拼接布层6以及第四拼接布层7。
40.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拼接布层4上的子布料包括第一亚麻帆布401、第一棉麻布402和塑胶网布403,其中,第一亚麻帆布401有一张且铺设在海绵层3前侧面的中间位置,第一棉麻布402有若干张且分别设置在第一亚麻帆布401的上下两侧,塑胶网布403有若干张且分布在海绵层3的边角位置。
41.这里,第一拼接布层4上的第一亚麻帆布401、第一棉麻布402和塑胶网布403采用的织线材质不一,并且颜色也会有所区别,第一拼接布层4是作为背景色调,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对采用的布料、布料的颜色以及布料所在位置进行自由调整。
42.此外,第二拼接布层5上的子布料包括无纺布501、亚麻色织布502、丝网针织布503以及涤麻混纺印花布504,其中,无纺布501、丝网针织布503和涤麻混纺印花布503均呈块状且单独贴合在第一拼接布层上,亚麻色织布502有一张且贴合在第一亚麻帆布401上,亚麻色色织布502上设有丝绸区域5021。
43.第二拼接布层5是作为第一拼接布层4的衔接过渡,第一拼接布层4不一定会分布完全海绵层3的表面,因此第二拼接布层5一方面是用于对海绵层3的遮挡,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第一拼接布层4共同形成一定的错位和高度差。其中,参阅图4,亚麻色织布502上可以印刷有人脸等,丝绸区域5021作为人脸的皮肤高光位,可以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并且可以突出画面整体的重心。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拼接布层6上的子布料为高织棉布601,高织棉布601呈块状且搭接在第二拼接布层5上的多块子布料之间或第一拼接布层4上的子布料和第二拼接布层5的子布料之间。
45.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拼接布层7的子布料包括若干块第二棉麻布701,第二棉麻布701呈块状,且部分搭接在第三拼接布层6的子布料上。
46.和第二拼接布层5同理,第三拼接布层6的高织棉布601以及第四拼接布层7的第二棉麻布701均为了体现整体画面的错落感和设计美感。
47.优选的,搭接线包括连体搭接线8和外接搭接线9,连体搭接线8的一端一体设置在子布料上,另一端设置插针组件12,外接搭接线9的两端均设置插针组件12。
4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搭接线有两种,分别为连体搭接线8和外接搭接线9,连体搭接线8的设计是为了方便直接将子布料进行固定,并且搭接线不会覆盖到该子布料的画面上,如第二拼接布层5上的亚麻色织布502上一般就会设置连体搭接线,因为人脸的区域如若有搭接线覆盖,会一定程度破坏画面的美感。
49.更具体的,相邻的两块子布料之间的搭接位设有固定布料10,图案层远离海绵层3的一侧面粘接有胶条11。这里固定布料10和胶条11的设计均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层次板,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是否添加。
5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布艺拼接装饰工艺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