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1103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尤指一种能依使用者的需要,轻易地使一第一镜片与一第二镜片相互枢接或分离,且在该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相互枢接时,能单独调整第二镜片相对于镜头的角度,或同步调整该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相对于镜头的角度的滤光镜组。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科技的长足发展,各种数码产品不仅在功效与性能上不断提升,更随着售价下降而逐渐普及化,并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数码相机在使用上具备即时显像的优点,此外,由于采用数码储存的方式取代传统底片,不仅使得消费者能更便利地筛选所摄得的影像,且在消费者进行后续影像处理或分享时,更远较传统相机便利许多。基于前述的诸多优势,数码相机在消费性数码产品中迅速窜红,获得的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几乎已到达人手一机的普及程度;于此同时,随着数码相机市场的快速拓展,也为周边摄影器材的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为了能获得各种不同效果的影像,早期使用底片相机的消费者,常常会备有各种不同效果的滤镜镜片,例如柔焦镜、星芒镜、偏光镜、减光镜或各色滤镜等。请参阅图1所示,该等滤镜镜片21能被组装至一相机镜头20的一端,且能随该相机镜头20被安装至一相机30,以在使用者利用该相机30进行拍摄时,能获得具有特殊效果的影像。虽然,随着各种影像处理软体的进步,前述诸多镜片逐渐被强大的数码科技所取代,然而,其中的偏光镜与减光镜至今仍十分难以被取代。顾名思义,减光镜是一种可减低光通过率的滤镜,一般而言,根据光通过率的高低,减光镜可被区分成多个不同的规格。消费者可依拍摄时的实际需求,在镜头上加装单一或多个不同规格的减光镜,借以适当地降低通过镜头的光线量,以便能在光源较强的环境下进行拍摄,或便于操作特殊的拍摄技巧(如:利用摇黑卡的方式在高反差的环境下获得均匀曝光)。偏光镜是根据光线的偏振原理制造的一种滤镜,其具有平行排列的栅状晶体,转动偏光镜并调整的栅状晶体的角度,便能调节特定偏振角度的光线的通过量。当消费者在镜头上加装偏光镜并适当地调整偏光镜的角度时,便能有效消除物体表面(如:水面、橱窗玻璃或植物叶片表面)的反光,并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传统上,由于特定规格的减光镜是对应于特定程度的光通过率,因此,消费者必须分别选购并携带不同规格的减光镜,以便能因应不同拍摄环境的光线强度,在镜头上分别加装不同规格的减光镜。前述作法,不仅对消费者造成购买成本上的负担,且在携带上亦十分不便,此外,由于消费者必须反复拆装替换减光镜,更大幅降低了消费者操作相机的便利性。虽然,传统上的偏光镜本身亦可达到一定程度的减光效果,然而,偏光镜毕竟不是专为减光功能所设计的滤镜,因此无法直接取代减光镜,再者,为了因应不同拍摄环境的光线强度,消费者在使用偏光镜时,仍时常需要搭配不同规格的减光镜进行拍摄。为改善前述的缺点,发明人曾开发出一种名为「可调式减光镜」的滤光镜组,且以其技术方案获得中国台湾公告第M259189号的新型专利授权。前述的可调式减光镜包括两个可相对枢转的圆形框体,各该圆形框体内分别设有一镜片,随着各该圆形框体间的相对旋转,能使各该镜片彼此相对旋转。在前述可调式减光镜的一个实际应用例中,各该镜片分别是一偏光镜,消费者可通过转动各该圆形框体,以调整各该偏光镜的偏振角度,且通过改变该等偏光镜间偏振角度的夹角大小,调节入射光的通过率。应用该技术方案的产品甫一问世,旋即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瞩目,且迅速获得市场上良好的回响。虽然,相较于传统的各式滤镜,前述「可调式减光镜」在便利性与实用性上皆有显著提升,然而,发明人并不以此自满,仍期盼能进一步设计出更具便利性与实用性的滤光镜组,以回馈广大的摄影同好。长久以来,发明人除了亲自使用该可调式减光镜外,更积极地与相关同好分享各种摄影心得与经验,在前述过程中发现,虽然前述可调式减光镜不仅令消费者能自由地调节入射光的通过率,且同时具备偏光镜筛选特定偏振光的功效,然而,消费者有时仍会希望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功能(如:通过偏光镜消除反光),或将其中一种滤镜搭配其他镜片(如:保护镜等)使用。由于前述「可调式减光镜」的两个圆形框体间并不能被自由的拆卸组装,因此,当消费者希望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功能时,多半会将整个可调式减光镜自镜头上卸下,再另外于镜头上安装传统的偏光镜。由此可见,前述「可调式减光镜」的设计,在镜片间的相互搭配上较略乏变化性与弹性,因此,尚存在可进一步改良的空间。综上所述可知,传统的各种滤镜在购买成本、携带以及使用上的便利性与实用性等方面,存在各种待改进的缺陷。虽然,发明人曾设计出一种名为「可调式减光镜」的滤光镜组,且相较于传统的各种滤镜,该滤光镜组确实在便利性与实用性等各方面皆获得了显著的提升,然而,该滤光镜组并非没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滤光镜组,不仅能保有前述「可调式减光镜」的滤光镜组所具备的便利性与实用性,尚能增进各种镜片间相互搭配的变化性与弹性,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有鉴于传统上的滤光镜组在购买成本上、携带上及使用上等诸多方面皆有尚待改进的缺陷,虽然发明人曾设计出一种名为「可调式减光镜」的滤光镜组,能有效改善传统滤光镜组的各种缺陷,然而,前述「可调式减光镜」在镜片间的相互搭配上略乏变化性与弹性,因此仍有再更精进改良的空间。发明人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乃根据其多年来投身相关产业所获得的知识,以及做为一个专业摄影人所累积的丰厚经验,经过多次设计与改良,开发出本发明的一种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以通过本发明,一举改善公知滤光镜组的各种缺陷,且在维持前述「可调式减光镜」的滤光镜组所具备的便利性与实用性的前提下,有效增进各种镜片间相互搭配的变化性与弹性,以便能将更具便利性与实用性的滤光镜组,提供予广大的摄影同好。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包括一定位框体、一第一枢接框体、一转接框体及一第二枢接框体。其中该定位框体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定位环,该定位环的外缘设有螺牙,该定位环的螺牙能与一相机镜头的前缘所设的螺牙相螺接成一体,以使该定位框体能被定位至该相机镜头的前缘,该定位框体的另一端内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该第一枢接框体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第一枢接环,该第一枢接环的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该第一枢接凸缘及第一枢接凹槽能通过该第一枢接框体及该定位框体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体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镜片(如:减光镜片或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一镜片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体而对该相机镜头作相对转动,该第一枢接框体上邻近另一端沿轴向设有一第一弧形面;该转接框体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邻近一端沿轴向设有一第二弧形面,该第二弧形面及第一弧形面能通过该转接框体及该第一枢接框体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弧形面与该第二弧形面间的枢接面,大于该第一枢接凸缘与第一枢接凹槽间的枢接面,以令该转接框体与该第一枢接框体间的摩擦力,能大于该定位框体与该第一枢接框体间的摩擦力,以使该第一枢接框体能随着该转接框体而转动,或使该转接框体相对于该第一枢接框体而转动,该转接框体的另一端内缘则设有一第二枢接凹槽;该第二枢接框体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第二枢接环,该第二枢接环的外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凸缘,该第二枢接凸缘及第二枢接凹槽能通过该第二枢接框体及该转接框体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二枢接框体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二镜片(如:减光镜片或偏光镜片),以使该第二镜片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体而对该转接框体作相对转动。如此,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的多环式滤光镜组时,仅需独立地调整该第一镜片及/或第二镜片相对于该相机镜头的角度,即能达成无数种滤镜效果,以符合各种不同的摄像环境需求。此外,由于在本发明中,该第一枢接凸缘及第一枢接凹槽(或该第二枢接凸缘及第二枢接凹槽)间的枢接,均是通过该等框体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彼此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摩擦力,因此,当各该镜片被独立调整至所期望的角度后,将不易因该相机的摇摆动作而偏离该期望角度,故能有效提升各该镜片在滤光上的稳定性及使用上的方便性。本发明的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使该第一弧形面与该第二弧形面间的枢接面,大于该第一枢接凸缘与第一枢接凹槽间的枢接面,以令该转接框体能根据使用者的施力大小,使本身结构产生较小或较大的弹性变形,并据以单独转动该第二枢接框体,或同时转动该第一及第二枢接框体,或利用前述调整动作的组合,使该第一镜片及第二镜片能被迅速调整至产生理想滤镜效果的角度。本发明的的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该转接框体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多道凹沟,且该等凹沟沿圆周向分布在该转接框体上对应于该第二弧形面的位置,以通过该等凹沟增加该转接框体的该一端的弹性变形量,进而使该转接框体能更轻易地被组装至该第一枢接框体上,或自该第一枢接框体上被卸下。本发明的的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该第二枢接框体的内径大于该第一枢接框体的内径,且该第二镜片的外径大于该第一镜片的外径,以使该滤光镜组能更适合被安装至一广角镜头,而不致在该广角镜头所撷取的影像画面上产生暗角等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包括:一定位框体,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定位环,该定位环的外缘设有螺牙,该定位环的螺牙能与一相机镜头的前缘所设的螺牙相螺接成一体,以使该定位框体能被定位至该相机镜头的前缘,该定位框体的另一端内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一第一枢接框体,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第一枢接环,该第一枢接环的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该第一枢接凸缘及第一枢接凹槽能通过该第一枢接框体及该定位框体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体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镜片,以使该第一镜片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体而对该相机镜头作相对转动,该第一枢接框体上邻近另一端沿轴向设有一第一弧形面;及一第二枢接框体,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邻近一端沿轴向设有一第二弧形面,该第二弧形面及第一弧形面能通过该第二枢接框体及该第一枢接框体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相互嵌卡且彼此枢接成一体,该第一弧形面与该第二弧形面间的枢接面,大于该第一枢接凸缘与第一枢接凹槽间的枢接面,以令该第二枢接框体与该第一枢接框体间的摩擦力,能大于该定位框体与该第一枢接框体间的摩擦力,该第二枢接框体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二镜片,以使该第二镜片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体而对该第一枢接框体作相对转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图1为公知滤光镜组应用于一相机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立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立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滤光镜组……10、40定位框体……11、41定位环……111、411第一枢接凹槽……112第一枢接框体……12、42第一枢接环……121第一枢接凸缘……121a第一弧形面……122、421转接框体……13第二弧形面……131、431凹沟……131a、421a第二枢接凹槽……132第二枢接框体……14、43第二枢接环……141第二枢接凸缘……141a固定框体……15第一镜片……A、C第二镜片……B、D相机镜头……20相机……3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是一种能独立调整各镜片旋转角度的多环式滤光镜组,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滤光镜组10被应用至一相机镜头20(如图1所示),且能随该相机镜头20被安装至一相机30(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滤光镜组10包括一定位框体11、一第一枢接框体12、一转接框体13及一第二枢接框体14,该等框体11~14可由金属、塑钢或塑胶等材料制成。该定位框体11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定位环111,其另一端内缘则设有一第一枢接凹槽112。该定位环111的外缘设有螺牙,该定位环111的螺牙能与该相机镜头20前缘所设的螺牙相螺接成一体,以使该定位框体11能被定位至该相机镜头20的前缘。该第一枢接框体12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且其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镜片A。该第一枢接框体12的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第一枢接环121,该第一枢接框体12上邻近其另一端且未与该定位框体11相枢接的外缘,则沿轴向设有一第一弧形面122。该第一枢接环121的外缘设有一第一枢接凸缘121a,该第一枢接凸缘121a能与该第一枢接凹槽112相互嵌卡,通过该第一枢接框体12及该定位框体11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以令该第一枢接框体12能与该定位框体11彼此枢接成一体,且能相对该定位框体11及该相机镜头20进行转动,进而使该第一镜片A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体12,相对于该相机镜头20进行转动。承上,该转接框体13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邻近一端的内缘沿轴向设有一第二弧形面131,其另一端内缘则设有一第二枢接凹槽132。该第二弧形面131能与前述的第一弧形面122相互嵌卡,以令该转接框体13能被组装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或自该第一枢接框体12上被卸下。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弧形面122与该第二弧形面131间的枢接面,大于该第一枢接凸缘121a与第一枢接凹槽112间的枢接面,以令该转接框体13与该第一枢接框体12间的摩擦力,能大于该定位框体11与该第一枢接框体12间的摩擦力,故,当使用者施力于该转接框体13,并转动该转接框体13时,便会透过摩擦力带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进而使该第一枢接框体12及该第一镜片A,能相对该定位框体11(被固定于图1所示的该相机镜头20)进行枢转。此外,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通过该转接框体13及该第一枢接框体12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特性,该第二弧形面131紧密地与该第一弧形面122相互抵靠,以有效提高该转接框体13与该第一枢接框体12间的摩擦力,进而能增进使用者透过该转接框体13转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时的操作性。复请参阅图2所示,如前所述,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通过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间紧密地相互抵靠,使得该转接框体13能带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与的共同旋转。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间的摩擦力,除了会影响使用者透过该转接框体13转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时的操作性,亦可能影响该转接框体13装卸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时的操作性。若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间的摩擦力太大,则可能不利于使用者执行该转接框体13的装卸操作。为避免发生上述的问题,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转接框体13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多道凹沟131a,且该等凹沟131a沿圆周向分布在该转接框体13上对应于该第二弧形面131的位置。如此,通过对该等凹沟131a的数量与配置方式的设计,便能适度调整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间的枢接面积,据此精确地调控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间的摩擦力,进而能兼顾使用者透过该转接框体13转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时的操作性,及该转接框体13装卸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时的操作性。承上,在此特别一提的是,该等凹沟131a并不限于开设在该转接框体13的一端,在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等凹沟131a亦可开设于该第一枢接框体12上对应于该第一弧形面122的位置,或同时开设于该转接框体13及第一枢接框体12上,制造者得视实际情况自由调整该等凹沟131a的数量与配置方式,以达到各种不同的效果。举例而言,制造者可将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的表面皆设计成波浪状,以令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沿圆周向能形成类似齿轮的结构,此时,波浪状表面的凹陷部即相当于该等凹沟131a。在前述的配置方式中,该第一弧形面122及第二弧形面131间无须紧迫地彼此抵靠,只须要在使用者转动该转接框体13时,该第一弧形面122的波浪状表面的凸起部,能与该第二弧形面131的波浪状表面的凸起部相互推抵,便能在使用者透过该转接框体13转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时,提供良好的操作性;此外,在使用者执行该转接框体13的装卸操作时,仅须稍微转动该转接框体13,令该第一弧形面122与第二弧形面131间,能以一方的波浪状表面的凸起部,对应于另一方的波浪状表面的凹陷部,此时,使用者便能较轻易地将该转接框体13组装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或自该第一枢接框体12上卸下。复请参阅图3所示,该第二枢接框体14为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二镜片B。在此特别一提的是,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镜片A及该第二镜片B分别透过一固定框体15,而分别被固定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及第二枢接框体14,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该第一镜片A及该第二镜片B亦可透过其他配置方式,而被分别固定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及第二枢接框体14,合先叙明。该第二枢接框体14的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第二枢接环141(如图2所示),该第二枢接环141的外缘设有一第二枢接凸缘141a。该第二枢接凸缘141a能与该第二枢接凹槽132相互嵌卡,通过该第二枢接框体14及该转接框体13本身结构的弹性及变形,以令该第二枢接框体14能与该转接框体13彼此枢接成一体,且能相对该转接框体13进行转动,进而使该第二镜片B能随着该第二枢接框体14,相对于该转接框体13进行转动。请参阅图4所示,由以上说明可知,若使用者希望单独调整该第二镜片B的角度,使用者能以单手固定该转接框体13,并以另一只手操作该第二枢接框体14,如此,便能在不转动该第一镜片A的前提下,转动该第二镜片B;若使用者希望能同时转动该第一镜片A与该第二镜片B,以便能同步调整该第一镜片A及该第二镜片B相对于该相机镜头20(如图1所示)的角度,则使用者能同时施力于该转接框体13及该第二枢接框体14,以便能在直接带动该第二枢接框体14转动的同时,透过该转接框体13间接带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进而能同时调整该第一镜片A及该第二镜片B的角度。在此特别一提的是,制造者在生产本发明的滤光镜组10时,亦可适当地调整该转接框体13及该第二枢接框体14的设计,令该转接框体13及该第二枢接框体14间维持一定程度的摩擦力,如此,当使用者单独施力于该转接框体13时,便可通过该转接框体13与该第一枢接框体12间的摩擦力,及该转接框体13与该第二枢接框体14间的摩擦力,透过该转接框体13分别带动该第一枢接框体12及第二枢接框体14旋转,进而能同步调整该第一镜片A及该第二镜片B相对于该相机镜头20的角度。此外,由于该转接框体13可拆卸地被组装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因此,当使用者希望单独使用该第一镜片A,或希望以该第一镜片A搭配另一镜片(图中未显示)使用时,使用者可将该第二枢接框体14连同该转接框体13自该第一枢接框体12上卸下,以便能单独使用该第一镜片A,或将装设有该另一镜片的另一框体(图中未显示)组装至该第一枢接框体12,进而能将该另一镜片与该第一镜片A相互搭配使用。除了前述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外,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滤光镜组40包括一定位框体41、一第一枢接框体42及一第二枢接框体43,该等框体41~43分别是一呈中空状的圆形框架,其中该定位框体41的一端沿轴向突设有一定位环411,该定位环411的外缘设有螺牙,以令该定位框体41能与该相机镜头20(如图1所示)相螺接成一体。该第一枢接框体42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一镜片C。该第一枢接框体42能与该定位框体41彼此枢接成一体,且能相对该定位框体41及该相机镜头20进行转动,进而使该第一镜片C能随着该第一枢接框体42,相对于该相机镜头20进行转动。该第一枢接框体42上邻近其另一端且未与该定位框体41相枢接的内缘,沿轴向设有一第一弧形面421,该第二枢接框体43上邻近一端的外缘则沿轴向设有一第二弧形面431,该第一弧形面421能与该第二弧形面431相互嵌卡,以令该第一枢接框体42与该第二枢接框体43能彼此枢接成一体,且能相对彼此进行转动。该第二枢接框体43内对应于中空状的位置固设有一第二镜片D,当该第二枢接框体43相对该第一枢接框体42进行旋转时,能改变该第二镜片D相对于该第一镜片C的角度。因此,若使用者希望单独调整该第二镜片D的角度,使用者能以单手固定该第一枢接框体42,并以另一只手操作该第二枢接框体43;若使用者希望能同时转动该第一镜片C与第二镜片D,则能直接施力于该第一枢接框体42(或同时施力于该第一枢接框体42及该第二枢接框体43),如此便能同步调整该第一镜片C及第二镜片D的角度。此外,由于该第二枢接框体43可拆卸地被组装至该第一枢接框体42,因此,能有效增进各种镜片间相互搭配的变化性。承上,在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制造者是将该第一枢接框体42上的多个凹沟421a设计成完全贯通该第一枢接框体42的切槽,亦即,该等凹沟421a不仅对应于该第一弧形面421,更延伸至该第一枢接框体42的外缘,此一配置方式,能大幅提高该第一枢接框体42的变形弹性,因此制造者尚可适当调整该第一枢接框体42与该第二枢接框体43的设计,令该第一弧形面421的外径略大于该第二弧形面431的内径,以在该第二枢接框体43与该第一枢接框体42相互组装成一体时,该第一弧形面421与该第二弧形面431能更有效地被相互迫紧,进而能提高该第二枢接框体43与该第一枢接框体42间的摩擦力,且由于该第一枢接框体42具备良好的变形弹性,有利于使用者执行该第二枢接框体43的装卸操作。复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枢接框体14的内径大于该第一枢接框体12的内径,且该第二镜片B的外径大于该第一镜片A的外径,以使该滤光镜组10能更适合被安装至一广角镜头(图中未显示),而不致在该广角镜头所撷取的影像画面上产生暗角等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