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纤收纳装置及光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5528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尾纤收纳装置及光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纤收纳装置及光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所必不可少的通信手段,其具有带宽大、反应迅速、通信效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然而,在长期的工作与实践中发现,光传输设备与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之间的尾纤均盘留在光传输设备的后面,连接十分不便利,特别是光传输设备容量大且尾纤增多的情况下,会导致尾纤重叠、缠绕,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不利于查找光纤故障位置。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收纳装置对尾纤进行收纳。

目前,将光传输设备与ODF之间的尾纤全部都缠绕在一个收纳装置内,收纳装置内的尾纤缠绕均由人工完成,并且对收纳装置内的尾纤的胀紧工作也均由人工完成,因此现有技术中尾纤收纳装置收纳尾纤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尾纤收纳装置及光传输系统,可以对从所述光纤配线架至所述光传输设备的尾纤进行自动胀紧,从而提高了尾纤收纳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纤收纳装置,该装置包括:

板卡,所述板卡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用于缠绕尾纤;

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使所述第一绕线部在所述板卡上滑动。

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使所述第二绕线部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滑动。

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中心部件,所述中心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部件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部件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

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活动固定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固定柱与所述第一绕线部连接;

第二活动固定柱,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固定柱与所述第二绕线部连接。

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绕线部和第四绕线部,

所述第三绕线部和所述第四绕线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侧,所述第三绕线部和所述第四绕线部用于缠绕尾纤。

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绕线部和第六绕线部,

所述第五绕线部和第六绕线部设置在所述第三绕线部和第四绕线部之间, 所述第五绕线部和第六绕线部的绕线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绕线部和第四绕线部的绕线部长度,所述第五绕线部和所述第六绕线部用于缠绕尾纤。

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前面板和卡扣,

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板卡的一侧边连接,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面板手扣;

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连接,用于固定压缩状态下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

所述面板手扣和所述卡扣相连接,用于复位压缩状态下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

具体的,所述板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接线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二绕线部为圆弧形槽道,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所述第三绕线部、所述第四绕线部为圆弧形槽道,所述第三绕线部和所述第四绕线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第五绕线部、所述第六绕线部为圆弧形槽道,所述第五绕线部和第六绕线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绕线部和第四绕线部之间,所述第五绕线部和第六绕线部的圆弧形槽道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绕线部和第四绕线部圆弧形槽道的长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

光纤配线架,所述光纤配线架内设置有多个尾纤收纳装置和光传输设备;

所述尾纤收纳装置,用于缠绕从所述光纤配线架至所述光传输设备的尾纤,并且每个尾纤收纳装置用于缠绕一根尾纤;

所述光传输设备,用于连接从所述尾纤收纳装置输出的尾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尾纤收纳装置及光传输系统,将从光纤配线架至所述光传输设备的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尾纤缠绕的长度可以根据连接第一绕线部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缩拉伸状态而改变。在缠绕尾纤时,对第一弹性部件进行压缩固定,将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缠绕好后将尾纤收纳装置放入光纤配线架内,按动前面板上的面板手扣,使弹性部件的压缩状态恢复为弹性部件的正常状态,进而使缠绕在尾纤收纳装置内的尾纤进行胀紧,从而提高了尾纤收纳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纤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尾纤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纤收纳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纤收纳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尾纤收纳装置及光传输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纤收纳装置2,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板卡,板卡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第一侧面11上设置有第一绕线部21和第二绕线部22,第一绕线部21和所述第二绕线22部用于缠绕尾纤;第一弹性部件31,第一弹性部件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绕线部21,第一弹性部件 3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侧面11,用于使第一绕线部21在所述板卡上滑动。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尾纤收纳装置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尾纤收纳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4和5所示,为满足光纤配线架1至所述光传输设备3的尾纤固定盘留在尾纤收纳装置2内,首先对第一弹性部件31进行压缩,并通过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件31的卡扣(图中未做出标示)进行固定,使得第一弹性部件31连接的第一绕线部21和第二绕线部22之间的距离变小,然后通过尾纤收纳装置2的后面接口(图中未做出标示)将尾纤从光纤配线架1接入到尾纤收纳装置2内,接入后将尾纤缠绕到第一绕线部21和第二绕线部22上,缠绕好后将尾纤收纳装置2放入光纤配线架1内,按动光纤配线架前面板7的面板手扣8,使得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件31的卡扣自动松开,从而使得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件31的第一绕线部21和第二绕线部22直接的距离变长,进而尾纤收纳装置2外剩余的尾纤自动抽送至尾纤收纳装置2内,因此完成了尾纤自动缠绕到尾纤收纳装置2内,对剩余的尾纤进行自动胀紧,从而提高了尾纤收纳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尾纤收纳装置,将从光纤配线架至所述光传输设备的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尾纤缠绕的长度可以根据连接第一绕线部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缩拉伸状态而改变。在缠绕尾纤时,对第一弹性部件进行压缩固定,将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缠绕好后将尾纤收纳装置放入光纤配线架内,按动前面板上的面板手扣,使弹性部件的压缩状态恢复为弹性部件的正常状态,进而使缠绕在尾纤收纳装置内的尾纤进行胀紧,从而提高了尾纤收纳的效率。

进一步地,尾纤收纳装置2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3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 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绕线部2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1,用于使所述第二绕线部22在所述第一侧面11上滑动。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二弹性部件32可以进一步的扩充第一绕线部21和第二绕线部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缠绕在尾纤收纳装置2上的尾纤长度,进而在按动面板手扣8后,缠绕尾纤收纳装置2的尾纤会增多,提高了尾纤收纳的效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心部件4,所述中心部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1上;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部件4与所述板卡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部件4与所述第一侧面11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件4设置在第一弹性部件31和第二弹性部件32的中心位置,用于隔离第一弹性部件31和第二弹性部件32,从而使得第一弹性部件31和第二弹性部件32压缩至中心部件4处,使得第一弹性部件31和第二弹性部件32压缩后的距离最小,进而使得按动面板手扣8后,缠绕于尾纤收纳装置2内的尾纤增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活动固定柱51,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固定柱51与所述第一绕线部21连接;第二活动固定柱5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固定柱52与所述第二绕线部22连接。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动固定柱51用于将第一绕线部21固定在第一弹性部件31之上,所述第二活动固定柱52用于将第二绕线部22固定在第二弹性部件32之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所述第三绕线部61和所述第四绕线部62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12的两侧,所述第三绕线部61和所述第四绕线部62用于缠绕尾纤。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 所述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设置在所述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之间,所述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的绕线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的绕线部长度,所述第五绕线部71和所述第六绕线部72用于缠绕尾纤。进一步地,所述板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接线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缠绕于尾纤收纳装置2内的尾纤更多,在第二侧面12上设置了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使得在第一侧面11缠绕的尾纤后,将尾纤从板卡的中心位置设置的接线口(图中未做出标识)穿过后,连接至板卡的第二侧面12上,然后将尾纤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上缠绕,从而使得缠绕于尾纤收纳装置2上的尾纤增多,进而在按动面板手扣8后,使得胀紧到尾纤收纳装置2的尾纤会增多,更进一步地,为了调整尾纤的长度设置了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所述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的弧度小于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并且设置在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之间,主要起调整尾纤长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前面板7和卡扣(图中未做出标示),所述前面板7,与所述板卡的第一侧边11连接,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面板手扣8;所述卡扣,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用于固定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件;所述面板手扣8和所述卡扣相连接,用于复位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绕线部21、所述第二绕线部22为圆弧形槽道,所述第一绕线部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2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1上;所述第三绕线部61、所述第四绕线部62为圆弧形槽道,所述第三绕线部61和所述第四绕线部6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12上;所述第五绕线部71、所述第六绕线部72为圆弧形槽道,所述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对 称设置在所述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之间,所述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的圆弧形槽道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绕线部61和第四绕线部62的圆弧形槽道长度。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绕线部21、第二绕线部22、第三绕线部61、第四绕线部62、第五绕线部71和第六绕线部72均设置成为圆弧形槽道,可以使得尾纤在尾纤收纳装置2内胀紧的时候,尾纤通过圆弧形槽道快速的缠绕于尾纤收纳装置2内,进而提高尾纤收纳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尾纤收纳装置,将从光纤配线架至所述光传输设备的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尾纤缠绕的长度可以根据连接第一绕线部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缩拉伸状态而改变。在缠绕尾纤时,对第一弹性部件进行压缩固定,将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缠绕好后将尾纤收纳装置放入光纤配线架内,按动前面板上的面板手扣,使弹性部件的压缩状态恢复为弹性部件的正常状态,进而使缠绕在尾纤收纳装置内的尾纤进行胀紧,从而提高了尾纤收纳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

光纤配线架1,所述光纤配线架1内设置有多个尾纤收纳装置2和光传输设备3;

所述尾纤收纳装置2,用于缠绕从所述光纤配线架1至所述光传输设备3的尾纤,并且每个尾纤收纳装置用于缠绕一根尾纤;

所述光传输设备3,用于连接从所述尾纤收纳装置2输出的尾纤。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光纤配线架中设置多个尾纤收纳装置,且每个尾纤收纳装置仅对应缠绕一根尾纤,从而可以保持设备美观,同时也可以方便的查找尾纤故障和更换尾纤,光纤配线架可插多个尾纤收纳装置,并可提高工作效率 和光纤配线架的使用空间,同时也可避免操作不当引起故障。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光传输系统,将从光纤配线架至所述光传输设备的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尾纤缠绕的长度可以根据连接第一绕线部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缩拉伸状态而改变。在缠绕尾纤时,对第一弹性部件进行压缩固定,将尾纤缠绕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缠绕好后将尾纤收纳装置放入光纤配线架内,按动前面板上的面板手扣,使弹性部件的压缩状态恢复为弹性部件的正常状态,进而使缠绕在尾纤收纳装置内的尾纤进行胀紧,从而提高了尾纤收纳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