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967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加热定影部件与同该加热定影部件对置地设置的加压部件之间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地,在上述定影装置中,具有能够有效地利用加热定影部件的热来充分地降低定影装置的功率消耗这样的特征。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它们的复合机等的使用了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将从感光体等的图像载体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导入定影装置,在该定影装置中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

而且,作为上述定影装置,通常使用在加热定影部件与同该加热定影部件对置地设置的加压部件之间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装置。

但是,在以往的定影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未有效地利用加热/加压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加热定影部件的热,致使其被释放到外部,从而无法降低定影装置的功率消耗,另外,定影装置的周边的温度因如上述那样被释放的热而上升从而对图像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以往作为抑制在加热定影的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泄漏到定影装置的外部,使之凝结而使其容易取出,并且多余的排热减少,从而节省资源且也不使办公环境恶化的定影装置,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8695号公报)所示,提出了如下的定影装置:设置覆盖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罩部件,在该罩部件内设置由加热/加压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加热定影部件与加压部件构成的定影单元,通过空气吸取单元吸取含有加热定影时产生的水蒸气的空气,并使之在回流导管的循环流路内循环,通过散热单元使在循环流路内循环的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的热释放到外部。

但是,即使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中,也仍然存在未能有效地利用加热定影部件的热,而无法降低定影装置的功率消耗等的问题。

这里,在上述定影装置中,为了有效地利用加热/加压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加热定影部件的热,而能够考虑在上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周侧设置定影用外壳,在与加热定影部件相对的该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通过该反射部件反射从加热定影部件被释放的热,来提高加热定影部件的保温性,由此,降低定影装置的功率消耗。

但是,当如上在加热定影部件与同该加热定影部件对置地设置的加压部件之间加热/加压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该定影动作时,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超微粒子(Ultrafine Particles:UFP)、调色剂粉、纸屑等异物。而且,这些异物附着于被设置于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的表面,从而从加热定影部件被释放的热被如上附着的异物吸收而未被反射。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地提高加热定影部件的保温性,从而充分地降低定影装置的功率消耗变得困难的问题。

进而,本发明在如上所述在加热/加压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加热定影部件的外周侧设置定影用外壳,并且在与加热定影部件相对的该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通过该反射部件反射从加热定影部件被释放的热这样的定影装置中,以抑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附着于被设置于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的表面,从而充分地提高加热定影部件的保温性,来充分地降低定影装置的功率消耗为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在加热定影部件与同该加热定影部件对置地设置的加压部件之间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上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周侧设置定影用外壳,并且在与上述加热定影部件相对的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使被鼓风装置送出的空气通过上述定影用外壳与加热定影部件之间来循环。

进而,若如本发明的定影装置那样,在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加压的加热定影部件的外周侧设置定影用外壳,并且在与上述加热定影部件相对的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则通过该反射部件反射如上从加热定影部件被释放的热,能够提高加热定影部件的保温性。

另外,若使如上被鼓风装置送出的空气通过定影用外壳与加热定影部件之间循环,则使在定影动作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伴随着如上循环的空气而循环,从而能够防止这些异物附着于被设置于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的表面。

这里,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在上述加压部件的外周侧设置加压部件侧外壳,从而能够使被鼓风装置送出的空气从上述定影用外壳与加热定影部件之间通过上述加压部件侧外壳与加压部件之间循环。而且,在如上在加压部件的外周侧设置加压部件侧外壳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定影装置整体的保温性,优选在与加压部件相对的加压部件侧外壳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在上述定影用外壳的外周侧设置外周侧外壳,从而能够使被鼓风装置送出的空气从上述定影用外壳与加热定影部件之间通过上述外周侧外壳与定影用外壳之间循环。而且,当如上在定影用外壳的外周侧设置外周侧外壳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定影装置整体的保温性,优选在外周侧外壳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

另外,在使如上被鼓风装置送出的空气循环,来抑制在定影动作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附着于被设置于定影用外壳等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的表面时,在使被鼓风装置送出的空气循环的循环路内设置过滤部件,从而能够通过该过滤部件回收在定影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另外,当如上在循环路内设置过滤部件的情况下,为了使上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被送出的空气适当地导入过滤部件,优选设置将在循环路内循环的空气导入上述过滤部件的导向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能够设置使被上述鼓风装置送出并循环的空气排到外部的排气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而使用上述定影装置。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在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加压的加热定影部件的外周侧设置定影用外壳,并且在与加热定影部件相对的定影用外壳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另外,使被鼓风装置送出的空气通过上述定影用外壳与加热定影部件之间循环,因此如上从加热定影部件被释放的热被上述反射部件反射,而能够提高加热定影部件的保温性,并且通过送出的空气使在定影动作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循环,而能够防止该异物附着于被设置于定影用外壳等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的表面。

结果是,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通过反射部件提高加热定影部件的保温性,并且抑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附着于被设置于定影用外壳等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的表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定影部件的保温性,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定影装置的功率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利用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来进行图像形成的例子的简要说明图。

图2是表示使用上述第1定影装置的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图3是表示使用上述第2定影装置的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11…感光体;12…带电装置;13…曝光装置;14…显影装置;15…转印装置;16…清洁装置;16a…清洁部件;20、20A、20B…定影装置;21…加热定影部件;21a…加热装置;21b…加热辊;21c…定影用辊;21d…定影带;22…加压部件(加压辊);23…定影用外壳;23a…反射部件;24…加压部件侧外壳;24a…反射部件;25…鼓风装置;26…循环路;26a…定影侧循环部;26b…加压侧循环部;26c…外周侧循环部;27…外周侧外壳;27a…反射部件;28…过滤部件;29…导向部件;30…排气装置;S…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形态,能够在不变更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来实施。

这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图1所示,通过带电装置12使旋转的感光体11的表面带电,通过曝光装置13对如上带电的感光体11的表面进行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曝光,从而在上述感光体1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这里,作为上述带电装置12,虽使用主高压(Scorotron)式的带电装置,但也可以使用辊状的带电部件、板状的带电部件、刷状的带电部件等。另外,作为上述曝光装置13的光源,能够使用能够开/关的激光、LED等。

而且,从显影装置14向如上被形成于感光体1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的部分供给调色剂,而在感光体11的表面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

接着,将如上被形成于感光体11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导入使用了转印辊的转印装置13的位置,并且向该感光体11与转印装置13之间导入记录介质S,从转印偏压电源(未图示)向上述转印装置13施加转印偏置电压,从而使被形成于感光体11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记录介质S。

而且,将如上使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记录介质S后的感光体11导向清洁装置16,通过被设置于清洁装置16的由清洁刮板构成的清洁部件16a从感光体11的表面除去未被转印于记录介质S而被残留于感光体11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

另外,将如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导入定影装置20,在被设置于该定影装置20的加热定影部件21与同该加热定影部件21对置地设置的加压部件22之间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进行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S。

这里,在图1及图2所示的第1定影装置20A(20)中,作为上述的加压部件22,使用被旋转驱动的加压辊22,并且作为上述的加热定影部件21,使用在内部设置有卤素加热器等加热装置21a的加热辊21b与被按压于上述加压辊22的定影用辊21c之间架设环状的定影带21d的部件。

而且,伴随着上述加压辊22的旋转,而经由上述定影用辊21c驱动定影带21d使之旋转,从而在被加热辊21b加热的定影带21d与上述加压辊22之间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进行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S。

这里,作为上述加压辊22、定影用辊21c,由于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在上述加压辊22与被定影用辊21c按压的定影带21d之间被充分地夹压,所以能够使用弹性辊、海绵辊等。另外,上述加热装置21a不限定于卤素加热器,能够使用IH加热器、微波加热器等公知的加热装置,另外,虽未图示,但也能够将上述的加热装置设置于加热辊的外部。

另外,在该第1定影装置20A中,作为加热定影部件21,虽使用在设置有加热装置21a的加热辊21b与定影用辊21c之间架设环状的定影带21d的部件,但加热定影部件21不限定于此,虽未图示,但也能够使用仅由在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的加热定影辊构成的部件。

而且,在上述第1定影装置20A中,在加热辊21b与定影用辊21c之间架设定影带21d的加热定影部件21的外周侧以与加热定影部件21隔开必要的间隔的方式设置定影用外壳23,并且在与上述加热定影部件21相对的定影用外壳23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23a,通过该反射部件23a反射从上述加热定影部件21被释放的热,从而提高加热定影部件21的保温性。

另外,在上述加压辊22的外周侧也以与加压辊22隔开必要的间隔的方式设置加压部件侧外壳24,并且在与加压辊22相对的加压部件侧外壳24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24a,通过该反射部件24a反射来自加压辊22的热,从而提高加压辊22的保温性。

这里,作为上述定影用外壳23、加压部件侧外壳24,通常使用对厚度为0.8mm左右的金属板进行加工的部件。另外,作为被设置于定影用外壳23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23a、被设置于加压部件侧外壳24的内表面部的反射部件24a,虽能够使用Al、Fe、Cu、Ag、Au等的金属膜、电介质多层膜等,但从制造成本的方面来考虑优选使用Al、Fe的金属膜。

另外,在将如上在内表面侧设置有反射部件23a的定影用外壳23设置为与加热定影部件21隔开必要的间隔,并且将在内表面侧设置有反射部件24a的加压部件侧外壳24设置为与加压辊22隔开必要的间隔时,由于加热定影部件21、加压辊22的热被定影用外壳23的反射部件23a、加压部件侧外壳24的反射部件24a适当地反射,而适当地提高加热定影部件21、加压辊22的保温性,所以例如在加热定影部件21、加压辊22的温度为180~200℃的情况下,优选将定影用外壳23的反射部件23a与加热定影部件21的间隔、加压部件侧外壳24的反射部件24a与加压辊22的间隔设为7mm左右。

而且,在上述第1定影装置20A中,在上述定影用外壳23与加热定影部件21的空间部设置使用了风扇等的鼓风装置25,通过该鼓风装置25送出空气,并使该空气通过由上述定影用外壳23与加热定影部件21之间的定影侧循环部26a和上述加压部件侧外壳24与加压辊22之间的加压侧循环部分26b构成的循环路26来循环。

另外,在第1定影装置20A中,如上将定影用外壳23设置为与加热定影部件21隔开必要的间隔,并且将加压部件侧外壳24设置为与加压辊22隔开必要的间隔,因此被鼓风装置25送出的空气通过上述定影侧循环部26a及加压侧循环部26b而适当地循环,并且,被鼓风装置25送出的空气在上述定影用外壳23与加热定影部件21之间的定影测循环部26a沿着上述加热定影部件21的定影带21d的移动方向流动,从而空气在定影侧循环部26a中更加适当地循环。

而且,若如上通过鼓风装置25送出空气,并使该空气通过由上述定影侧循环部26a与加压侧循环部26b构成的循环路26循环,则能够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S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微粒子、调色剂粉、纸屑等异物伴随着上述空气而通过上述循环路26进行循环,而防止这些异物附着于定影用外壳23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23a、加压部件侧外壳24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24a。

其结果,在该第1定影装置20A中,能够防止上述异物附着于定影用外壳23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23a、加压部件侧外壳24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24a,从而能够防止从加热定影部件21、加热辊22被释放的热被上述异物吸收,从加热定影部件21、加压辊22被释放的热被上述各反射部件23a、24a适当地反射,从而能够充分地提高加热定影部件21、加压辊22的保温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定影装置20A整体的功率消耗。

接着,对图3所示的第2定影装置20B(20)进行说明。

这里,即使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也与上述第1定影装置20A同样地,在加热辊21b与定影用辊21c之间架设定影带21d的加热定影部件21的外周侧以与加热定影部件21隔开必要的间隔的方式设置定影用外壳23,并且在与上述加热定影部件21相对的定影用外壳23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23a,通过该反射部件23a反射从上述加热定影部件21被释放的热,从而提高加热定影部件21的保温性。

另一方面,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与上述第1定影装置20A不同,未在加压辊22的外周侧设置加压部件侧外壳24,而以覆盖上述定影用外壳23的外周侧的方式设置成为剖面方形环状的外周侧外壳27,在该外周侧外壳27的内表面侧设置反射部件27a,通过该反射部件27a反射来自定影用外壳23的热,从而提高定影用外壳23与上述外周侧外壳27之间的保温性。

而且,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在该外周侧外壳27与上述定影用外壳23的空间部设置使用了风扇等的鼓风装置25,通过该鼓风装置25送出空气,并使该空气通过由外周侧外壳27与定影用外壳23之间的外周侧循环部26c和上述定影用外壳23与加热定影部件21之间的定影侧循环部26a构成的循环路26循环。

这里,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被上述鼓风装置25送出的空气被从外周侧循环部26c引导至定影用外壳23的内周侧的定影侧循环部26a,并通过该定影侧循环部26a返回外周侧循环部26c进行循环。

而且,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如上所述,在空气通过定影侧循环部26a返回外周侧循环部26c的部分中的外周侧外壳27与定影用外壳23的间隔增大的位置设置吸收在定影时产生的上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的过滤部件28,并且在比该过滤部件28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导向部件29,该导向部件29将从定影侧循环部26a返回外周侧循环部26c的空气导入上述过滤部件28,另一方面,在比上述过滤部件28更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排气装置30,该排气装置30将在外周侧循环部26c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排到外部。

而且,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若如上被鼓风装置25送出的空气被从外周侧循环部26c导入定影用外壳23的内周侧的定影侧循环部26a,并通过该定影侧循环部26a返回外周侧循环部26c,则该空气被上述导向部件29导向而被导入上述过滤部件28,从而该空气所含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被过滤部件28吸收而被去除。

这里,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由于将过滤部件28如上设置于外周侧外壳27与定影用外壳23的间隔增大的位置,所以被导入该过滤部件28的空气的流速变慢,从而空气所含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被该过滤部件28适当地除去。

而且,在如上通过过滤部件28除去空气所含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后,使该空气通过如上由外周侧循环部26c与定影侧循环部26a构成的循环路26来循环,并且通过上述排气装置30使该空气的一部分从循环路26排到外部。

其结果,在该第2定影装置20B中,能够防止在定影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异物附着于定影用外壳23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23a、外周侧外壳27的内表面侧的反射部件27a,从而能够防止从加热定影部件21被释放的热、定影用外壳23的外周侧的热被上述异物吸收,通过上述各反射部件23a、27a适当地反射从加热定影部件21被释放的热、定影用外壳23的外周侧的热,而能够充分地提高加热定影部件21、定影用外壳23的保温性,从而能够与上述第1定影装置20A同样地,有效地降低第2定影装置20B整体的功率消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