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720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5年7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01660号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目的在此援引该专利申请作为参考,如同在这里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外形薄且具有改善的美感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作为早期显示装置、如阴极射线管的替代品的显示装置,已开发了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这些显示装置在减小重量和体积的同时增大了尺寸,并且在响应速度和画面质量方面持续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由此在质量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除了上述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以外,近来已进行了可吸引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作为一示例,已持续开发改善的美学设计,其通过使显示装置的厚度最小并且同时吸引消费者的美感,可促使消费者购买。

然而,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由于其结构特性,在将厚度最小和改善美感方面具有局限性。下文中,将参照图1更详细地描述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局限性。图1是图解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面板驱动器20和外壳30。显示面板10包括下基板12和上基板14。栅极线和数据线形成在下基板12上以界定像素区域,其中栅极线与数据线交叉。此外,薄膜晶体管形成在栅极线与数据线交叉的每个区域中,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形成在像素区域中。

上基板14形成在下基板12上。为了给形成在下基板12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施加信号,下基板12的一侧的外围区域暴露到外部,由此上基板14未形成在下基板12的一侧的该外围区域中。

面板驱动器20形成在下基板12的一侧的该暴露的外围区域中,以给栅极线和数据线施加信号,外壳30形成为覆盖显示面板10的外围区域。如上所述,由于面板驱动器20形成在下基板12的一侧的外围区域中,所以需要防止面板驱动器20暴露到外部。使用外壳30来防止暴露。

这样,为了防止暴露面板驱动器20,外壳30形成为覆盖显示面板10的外围区域。鉴于外壳30的结构特性,外壳30形成在上基板14上方。然而,如此使用外壳30产生了如下问题。

首先,由于外壳30形成在上基板14上方,显示装置的厚度相应增加。此外,由于外壳30比上基板14延伸出更多,所以在显示装置的前表面中产生了阶梯差,由此美感劣化。此外,由于外壳30应当防止面板驱动器20被暴露,外壳30具有最小的所需边框。由于该原因,显示装置的美感劣化。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外形薄且具有改善的美感的显示装置。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列出本发明的附加优点和特征,这些优点和特征的一部分根据下面的解释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领会到。通过下文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化和概括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的面板驱动器;布置在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引导框架,所述引导框架包括支撑体以支撑显示面板;以及布置在支撑体的上表面上的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配置为将显示面板结合至支撑体。

应当理解,本发明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例示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给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理解并并入本申请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图解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图解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3A是图解沿图2的线II-II截取的边缘侧面接合接触结构的示图;

图3B是在图3A的方向A上观看的边缘侧面接合接触结构的示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局部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局部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部分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7中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11图解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以面砖图案布置,以组成视频墙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说明书中公开的术语应当如下理解。如果在上下文没有明确限定,单数形式的术语应当解释为包括复数形式以及单数形式。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术语仅是用于区分一个要素与其他要素。因而,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受这些术语限制。此外,应当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之类的术语不排除一个或多个特征、数量、步骤、操作、要素、部件或它们组合的存在或可能性。应当理解,术语“至少一个”包括与任何一个项目相关的所有组合。例如,“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第三要素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选自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第三要素的两个或更多个要素的所有组合以及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第三要素的每一个。此外,如果提到第一要素位于第二要素“上或上方”,则应当理解,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彼此接触,或者可在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之间插入第三要素。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基于诸如液晶显示(LCD)装置、场发射显示(FED)装置、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电泳显示(EPD)装置等平板显示装置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2是图解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3A是图解沿图2的线II-II截取的边缘侧面接合接触结构的示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在图3A的方向A上观看的边缘侧面接合接触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2、3A和3B,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100、第二基板1200、柔性电路膜1400和印刷电路板(PCB)1500。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彼此结合组成显示面板,柔性电路膜1400和印刷电路板1500组成面板驱动器。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A/A以及对应于非显示区域的焊盘区域PA,焊盘区域PA布置在有效区域A/A外部。信号焊盘1110布置在焊盘区域PA中,每个信号焊盘具有多层结构。而且,用于电连接各个信号焊盘1110的多层的接触部1130布置在焊盘区域PA中。

柔性电路膜1400附接至显示面板的边缘侧面,所述边缘侧面是显示面板不包括显示区域的侧面,印刷电路板1500连接至柔性电路膜1400。而且,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具有彼此相同的图案。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可具有彼此相同尺寸的四边形。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接柔性电路膜1400的区域中,第一基板1100的一端与第二基板1200的一端匹配。

柔性电路膜1400附接至显示面板的边缘侧面而不是附接至第一基板1100的上表面。尽管附图图解了一个柔性电路膜1400和一个印刷电路板1500连接至显示面板的一个边缘侧面,例如显示面板的下边缘侧面,但一个柔性电路膜1400和一个印刷电路板1500可额外地连接至显示面板的其他边缘侧面,例如显示面板的上端。

参照图3A,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彼此面对并且具有相同的长度。此外,第一基板1100的一端与第二基板1200的一端匹配,并且第一基板1100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1200的另一端匹配。根据使用的显示装置,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的细节可变化。

例如,如果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则可在第一基板110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并且可在第二基板1200上形成黑矩阵和滤色器。在该情形中,在第一基板1100与第二基板1200之间形成液晶层。

可以以各种模式,诸如扭曲向列(TN)模式、共平面开关(IPS)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或边缘场开关(FFS)模式来提供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此外,可根据显示面板的各种模式在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中进行各种修改。

此外,如果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则可在第一基板1100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薄膜晶体管、阳极、发光层和阴极。第二基板1200可由封装基板形成,但并不限于此。可在第二基板1200中进行各种修改。而且,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是柔性基板,从而可将基板弯成曲面形状。

再次参照图3A和3B,线1120形成在第一基板1100上,信号焊盘1110连接至线1120的端部。线1120可以是诸如栅极线、数据线或公共电压线之类的信号线。作为另一个示例,线1120可以是诸如静电放电线之类的非信号线。

此外,多个信号焊盘1110中的每一个以多层结构形成。更详细地说,信号焊盘包括第一线1112和第二线1116。此外,第一绝缘膜1113和第二绝缘膜1115布置在第一线1112与第二线1116之间。在该情形中,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或氮化硅)的栅极绝缘膜可用作第一绝缘膜1113,有机材料(例如光学压克力)的钝化膜可用作第二绝缘膜1115。

第一线1112可与布置在有效区域A/A中的栅极线布置在同一层上。第一线1112可具有400nm到500nm的厚度D1,第二线1116可具有20nm到40nm的厚度D2。第一线1112和第二线1116通过第一接触孔CNT1彼此电连接。

此外,线1120和信号焊盘1110彼此电连接。例如,如图3A中所示,线1120可与信号焊盘1110的第一线1112布置在同一层上并且可与第一线1112连接成一体。

尽管如图所示组成信号焊盘1110的一条线与线1120一体地形成在同一层上,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形。例如,线1120可以是设置在栅极绝缘膜上的数据线,并且信号焊盘1110可以是设置在栅极绝缘膜下方的数据焊盘。在该情形中,数据焊盘可通过设置在栅极绝缘膜中的接触孔与数据线连接。

在形成信号焊盘1110的区域中,第一基板1100的一端与第二基板1200的一端匹配。因此,与柔性电路膜1400连接至信号焊盘1110的上表面的现有技术不同,柔性电路膜1400电连接至信号焊盘1110的一个边缘侧面。

然而,由于连接至柔性电路膜1400的信号焊盘110的一个边缘侧面具有与信号焊盘的上表面相比较小的宽度,所以信号焊盘1110与柔性电路膜1400之间的连接特性可能劣化。为了提高信号焊盘1110与柔性电路膜1400之间的连接特性,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信号焊盘1110由第一线1112和第二线1116制成的多层构成,由此信号焊盘1110与柔性电路膜1400连接的区域增大。

此外,在信号焊盘1110的一个边缘侧面处形成连接电极1300,以提高信号焊盘1110与柔性电路膜1400之间的连接特性。在该情形中,信号焊盘1110与多个连接电极1300一一对应连接。就是说,一个信号焊盘1110和一个连接电极1300彼此连接。

与信号焊盘1110连接的连接电极1300形成在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的端部上。连接电极1300形成为与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的形成有信号焊盘1110的每个端部接触,并且同时与信号焊盘1110的一个侧面直接连接。此外,连接电极1300可由具有出色导电性的Ag制成,但不限于此。

此外,如图3A所示,粘合剂层1350布置在连接电极1300与柔性电路膜1400之间,以将柔性电路膜1400附接至连接电极1300。由于粘合剂层1350具有导电球,所以连接电极1300通过导电球与柔性电路膜1400电连接。

此外,如图所示,柔性电路膜1400不是形成在第一基板1100上,而是布置在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的边缘侧面。就是说,柔性电路膜1400以边缘侧面接合的方式附接至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的侧面。

此外,印刷电路板1500连接至柔性电路膜1400。可在柔性电路膜1400上形成诸如驱动集成电路的芯片,以组成覆晶薄膜(COF)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COF结构。此外,引线设置在柔性电路膜1400上并且引线通过粘合剂层1350的导电球与连接电极1300连接。

印刷电路板1500通过柔性电路膜1400给显示面板施加各种信号。时序控制器、各种电源电路或存储器装置可封装在印刷电路板1500上。

粘合剂层1350形成在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的侧面上。如上文所述,粘合剂层350可包括多个导电球。

粘合剂层1350形成在第一基板1100的边缘侧面和第二基板1200的边缘侧面上。多个导电球中的至少一个与多个连接电极1300中的一个接触。

柔性电路膜1400形成在粘合剂层1350上。引线形成在柔性电路膜1400的面对粘合剂层1350的表面上。引线通过导电球与连接电极1300电连接。就是说,导电球的一侧与连接电极1300接触,导电球的另一侧与引线接触。印刷电路板1500也形成在柔性电路膜1400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信号焊盘1110通过连接电极1300、导电球和引线与印刷电路板1500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信号焊盘1110包括第一线1112和第二线1116,由此形成与连接电极1300的较宽接触区域。因此,信号焊盘1110与连接电极1300之间的电连接出色,并且它们之间的物理附着力也非常出色,由此可减小由显示面板的边缘侧面处理而导致的连接缺陷。

此外,连接电极1300在第一基板1100和第二基板1200每一个的边缘侧面处与信号焊盘1110连接,并且柔性电路膜1400附接至连接电极1300,由此第一基板1100没有比第二基板1200延伸出更多以暴露信号焊盘1100的上表面。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边框区域。

此外,由于第一基板1100的一端和另一端与第二基板1200的一端和另一端匹配,防止在边框区域中产生阶梯差。特别是,由于信号焊盘1110包括第一线1112和第二线1116以形成较宽的接触区域,所以即使使用边缘侧面接合接触结构,仍可提高电连接和物理附着力。

下文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特别地,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4,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面板驱动器200、支撑构件300、背光单元400和结合构件500。显示面板100包括上基板110、上偏振器112、下基板120、下偏振器122、以及形成在上基板110与下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

此外,上偏振器112形成在上基板110上方,下偏振器122形成在下基板120下方。通过上偏振器112和下偏振器122的组合控制光的透射率,由此显示图像。此外,可额外形成施加至上偏振器112上的延迟器膜,以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三维图像。

面板驱动器200包括电路膜210和印刷电路板(PCB)220。面板驱动器200以如上所述边缘侧面接合的方式从显示面板100的边缘侧面接合。此外,支撑构件300在支撑显示面板100、面板驱动器200和背光单元400的同时充当外部盖。更详细地说,支撑构件300包括引导框架320和支撑外壳330。

引导框架320引导背光单元400的位置并且支撑显示面板100。如图所示,引导框架320包括第一支撑体322和第二侧壁324。

引导框架320的第一支撑体322和第二侧壁324可由聚碳酸酯、铝、SUS和EGI制成。然而,如果引导框架320由铝6063(Al 6063)制成,引导框架320重量轻且经济实用并且具有出色的散热特性。

如果选择铝6063作为引导框架320的材料,则由于在表面特性方面可获得高表面积,所以结合构件500的沉积面积增加,由此可增加显示面板100与引导框架320之间的结合力。然而,如果作为引导框架320材料的铝6063具有迁移性(migration),则结合构件500的附着力劣化。因此,可在第一支撑体322上方形成亲水性薄膜510,以获得结合构件500相对于引导框架320的附着力。更详细地说,可对第一支撑体322的表面应用NaOH(aq)清洗,然后将第一支撑体322的表面亲水性处理。

第一支撑体322支撑显示面板100的下表面,尤其是支撑下基板120的下部边缘,第二侧壁324从第一支撑体322延伸并且与支撑外壳330一起引导背光单元400的位置。如上所述,第一支撑体322表面上也设置有亲水性薄膜510,以提高与结合构件500的附着力。面板驱动器200的印刷电路板(PCB)220也可通过双面胶固定至第二侧壁324。

此外,如图5中所示,为了窄边框设计,第一支撑体322可设计成具有窄宽度。在该情形中,结合构件500可沉积在第一支撑体322的整个上表面上,以增加结合力。

此外,支撑外壳330在引导背光单元400的位置的同时支撑背光单元400。为此,支撑外壳330包括第二支撑体332和第三侧壁334。第二支撑体332支撑背光单元400的下表面,第三侧壁334从第二支撑体332延伸并且在面对背光单元400端部的同时引导背光单元400的位置。

此外,支撑外壳330均匀地传输并释放从背光单元400产生的热量。就是说,由于从背光单元400产生热量,所以需要散热器来释放从背光单元400产生的热量。因此,如果支撑外壳330由诸如能够进行热传导的如金属的材料形成,则从背光单元400产生的热量可在通过支撑外壳330传输的同时被释放。也可省略支撑外壳330。

如上所述,可使用双面胶、或者可使用基于沟槽和凸出部的挂钩结合,执行构成支撑构件300的引导框架320与支撑外壳330之间的结合。此外,可使用螺栓和螺母确保构成支撑构件300的引导框架320与支撑外壳330之间的结合。

此外,背光单元400布置在显示面板100下方,用于给显示面板100提供光,并且通过引导框架320和支撑外壳330引导背光单元400的位置。背光单元400可设置成直下型或边缘型,其中直下型通过将光源布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整个下表面上而将从光源发射的光直接传输给显示面板100,边缘型通过将光源布置在显示面板100下方的端部而通过导光板将从光源发射的光传输给显示面板100。如图4所示,背光单元400包括光源410、导光板420、光学片430和反射板440。

光源410布置成面对导光板420的端部,从光源410发射的光进入导光板420,然后其路径变为朝向显示面板100。可使用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灯作为光源410。光源410也可安装在侧壁上,如支撑构件300的第三侧壁334或引导框架320的第二侧壁324上。

此外,导光板420将从光源410发射的光的路径变为朝向显示面板100。为了改变光路,在导光板420中形成有各种沟槽或凸出图案。

光学片430也形成在导光板420上,用于给显示面板100均匀地提供光,光学片430可以是扩散片和棱镜片的组合。此外,反射板440形成在导光板420下方,用于将导光板420下方泄露的光向上反射,以提高光效率。

结合构件500将显示面板100与支撑构件300结合。更详细地说,结合构件500形成在显示面板100与引导框架320之间,并且结合构件500将显示面板100结合至引导框架320,以防止显示面板100向上脱落。

此外,结合构件500是液体粘合剂,可使用弹性树脂作为结合构件500。作为参考,如果像无边框型显示装置一样,边框区域的宽度变得非常窄,则由于较窄的附接区域,在现有技术中被广泛用作结合构件的泡沫垫胶带(foam pad tape)或压克力胶带(acryl tape)具有较低的可靠性。然而,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引导框架320的第一支撑体322中设置亲水性薄膜510之后,在亲水性薄膜510上沉积液体粘合剂,然后液体粘合剂硬化,以将显示面板100与支撑构件300结合。

此外,如图6中所示,第一支撑体322可在一端或两端处设置有倾斜部,以增加亲水性薄膜510的沉积面积。随着亲水性薄膜510的沉积面积增加,液体粘合剂可更多地沉积在亲水性薄膜510上。因此,尽管边框区域的宽度变得非常窄,结合构件500仍可将显示面板100与支撑构件300结合。

此外,在形成结合构件500的区域中不形成显示面板100的下偏振器122。因此,可避免由于额外设置结合构件500而导致的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就是说,结合构件500形成在下基板120与引导框架320的第一支撑体322之间,由此可避免由于额外设置结合构件500而导致的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处理引导框架320的亲水性表面的方法。如上所述,引导框架可由聚碳酸酯、铝、SUS和EGI的任意一种制成。作为参考,在基于液体粘合剂(弹性树脂)的基板接合过程中,附着力为高的顺序是,EGI、聚碳酸酯、SUS和铝。

在本发明中,使用铝6063作为引导框架,以便甚至在非常窄边框尺寸的设计条件下增强基板的接合力。反之,在引导框架上形成亲水性薄膜510,以提高铝6063与液体粘合剂之间的附着力。

更具体地,当形成亲水性薄膜510时,通过NaOH(aq)清洗对引导框架的表面施加-OH。优选的是亲水性薄膜510包括5wt%或更少浓度的NaOH成分。除了NaOH(aq)清洗方法以外,用于形成亲水性薄膜510的方法还可包括可清洗污染表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中可使用亲水性表面改性,并且可提高锚固效应(anchoring effect),以获得宽表面积。

作为表面处理方法,可使用一般的亲水性表面改性方法,诸如可赋予非极性表面以极性并且清洗非极性表面的等离子体处理、以及作为化学表面处理的NaOH水溶液处理,由此可提高锚固效应,以获得宽表面积。此外,可通过给引导框架的表面施加具有高负电性的成分(诸如O)的工艺来形成亲水性薄膜510。

如上所述,由于面板驱动器附接到上基板的下表面上,所以面板驱动器未暴露到显示装置的前表面,由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在上表面上形成单独的外壳来覆盖面板驱动器。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可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并且可去除显示装置的前方阶梯差,由此可获得其中显示装置的前表面被视为一个结构的美感设计效果。此外,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框架的表面上形成亲水性薄膜,并且使用弹性树脂作为结合构件,由此甚至在显示装置被设计成具有非常窄的边框区域时,显示面板仍可稳定地结合至引导框架。

接下来,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8是图7中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图。参照图7和8,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直下型背光单元400。下文中,将仅描述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要素。如图4的显示装置一样,面板驱动器200包括电路膜210和印刷电路板(PCB)220。面板驱动器200也以上文所述边缘侧面接合的方式接合至显示面板100的边缘侧面。

如图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底盖331、布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边缘区域处的引导框架320、以及被引导框架320支撑的显示面板100。底盖331支撑背光单元400并且充当显示面板下部的外壳。此外,底盖331包括其上放置背光单元400的光源411和412的底表面、以及在底表面的边缘区域处弯曲并与引导框架320紧固的侧壁。

引导框架320引导背光单元400的位置并支撑显示面板100,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在支撑显示面板100的引导框架320侧壁的上表面上包括亲水性薄膜510。参照图8,引导框架320可在一端或两端处设置有倾斜表面,以增加亲水性薄膜510的沉积面积(或形成面积)。如图9所示,也可省略亲水性薄膜510。

在亲水性薄膜510上布置用于将显示面板100附接至引导框架320的结合构件500。结合构件500是液体粘合剂,可使用弹性树脂作为结合构件500。如图10所示,在形成有结合构件500的区域中,可不形成显示面板100的下偏振器122。

此外,背光单元400包括光源411和412、反射片413、扩散器414、以及多个光学片415。

更详细地说,背光单元400包括:放置在底盖331上的光源411和412、布置在底盖331的底表面上以及引导框架320的侧壁内侧的反射片413、通过引导框架320支撑而布置在光源411、412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扩散器414、以及布置在扩散器414上的多个光学片415。

光源411和412放置在底盖331上且包括印刷电路板412、以及封装在印刷电路板412上用于发光的多个LED 411。反射片413布置在底盖331的底表面上以及引导框架320的侧壁内侧,以提高光效率。反射片413可设置有暴露光源411和412的多个孔。

扩散器414通过引导框架320支撑而布置在光源411、412与显示面板100之间。扩散器414也可被设置在引导框架320的侧壁的高点(raised spot)511支撑。就是说,引导框架320的侧壁包括用于支撑扩散器414的第一高点511、以及第二高点,第二高点布置成比第一高点511高并且掺有亲水性薄膜510以支撑显示面板100。在该情形中,第二高点的宽度可设计成比第一高点的宽度窄。

接下来,图11图解了显示装置以面砖图案布置,以组成视频墙显示装置。图11中所示的示例图解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四个(4个)显示装置DP1到DP4以2×2的面砖图案布置,以组成视频墙显示装置2000。

当显示装置DP1到DP4的组合形成视频墙显示装置2000时,如果显示装置DP1到DP4每一个的边框增加,则视频墙显示装置的美感外观劣化。特别是,显示装置DP1到DP4之间的间隔变宽,因此不会流畅地显示图像并且显示质量劣化。

如上所述可给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边缘侧面接合以减小边框,由此当显示装置应用于视频墙显示装置2000时可改善美感外观。此外,由于显示装置DP1到DP4之间的间隔可形成为变窄,所以可流畅地显示图像并且可提高视频墙显示装置2000的显示质量。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由于连接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端部与焊盘的一端连接,并且因此柔性电路膜可布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端部,所以第一基板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比第二基板延伸出更多以将焊盘的上表面暴露到外面。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边框区域。

此外,由于第一基板的一端和另一端与第二基板的一端和另一端匹配,所以防止在边框区域中产生阶梯差。此外,由于连接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每个边缘侧面处与信号焊盘连接并且柔性电路膜布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端部,所以第一基板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比第二基板延伸出更多以将信号焊盘的上表面暴露到外面。

此外,由于信号焊盘通过侧面接合方式与连接电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边框区域。此外,由于信号焊盘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以形成较宽的接触区域,所以甚至在使用边缘侧面接合接触结构时,仍可提高电连接特性和物理附着力。给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应用边缘侧面接合方式以减小边框,由此当显示装置应用于视频墙显示装置时可改善美感外观。由于显示装置之间的间隔可设置成较窄,所以可流畅地显示图像并且可提高视频墙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在引导框架的表面上还形成亲水性薄膜,并且使用弹性树脂作为结合构件,由此甚至在显示装置设计成具有非常窄的边框区域时,显示面板仍可稳定地结合至引导框架。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及其等同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本发明包括上文所述每一示例和实施例的各种更改。根据本发明,在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等同地应用至上文所述的另一实施例或示例。上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可以结合至上文所述的每一实施例或示例。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的任何完整或部分结合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