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ON系统的密集型波分复用光收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7159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PON系统的密集型波分复用光收发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通信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光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BOSA既单纤收发双向组件,是光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波分密集复用的BOSA组件对收发端波长间隔提出新的要求,一般的PON系统中收发端波长间隔在60nm以上,采用45°滤波片可以将两束带有8°发散角的光分开,但是当收发端光波长间隔减小至20nm左右时,45°滤波片就无法高质量的将这样两束带有8°会聚角的光分开,这是由于45°滤波片会随入射角的变化,通阻带严重畸变,使得透射光的透射率下降,发端出纤功率下降,反射光的反射率下降,收端灵敏度严重降低,而小角度(13°-22.5°)滤波膜的通阻带随入射角的变化比45°滤波膜小的多。

在收发一体的光组件中,45°滤波片起到将收端光路和发端光路分开的作用,但是45°滤波片的通阻带会随着入射角度的变化而严重劣化,当收发端波长小到20nm左右时,无法将收发端的光路分开且保证高隔离器度,如果采用将收发端光路准直的方案,又会带来复杂的结构和高昂的成本,此外,对于多个滤波片的结构,要通过装配多次,并进行多次胶固化过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装配工艺复杂,结构加工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一种将小角度滤波膜集成在一个多边形棱镜上的技术,实现窄波长间隔的分波,同时将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检测器以及插芯集合封装在结构基件中,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难度,并保证了产品的性能。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PON系统的密集型波分复用光收发组件,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检测器、插芯、多边形棱镜以及结构基件组成,结构基件将多边形棱镜、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检测器、插芯装载在一个组件中。半导体激光器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在整个BOSA组件结构中作为光源部分,是BOSA的发射端,提供高速率,窄谱宽,大功率的光信号;所述的光电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插芯输入的光信号,经过多边形棱镜上的小角度滤波膜和0︒滤波膜的反射进入光电检测器,并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接收器可以识别的电信号,所述的插芯实现本组件与光纤之间的连接,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耦合进插芯后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光纤输入的光经过插芯射入本组件内部被探测器接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多边形棱镜的四个镜面上分别镀有小角度滤波膜,反射膜,0︒滤波膜和增透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小角度滤波膜的入射角范围在13︒-22.5︒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结构基件采用金属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在多边形棱镜上镀上一层小角度滤波膜(splitting film),设计出一种可以将两束窄波长间隔的光分开的光路,同时将两束光的损耗降到极低的水平,相对于准直光方案,此光路方案设计结构简单,易装配,工序简单,成本低廉,同时通过对棱镜光出射面的倾角设计,改变入射光的角度,提高光纤的耦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部的光路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零件解析图

图3是常规45︒滤波片通阻带随入射角度变化图

图4是小角度滤波膜通阻带随入射角度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PON系统的密集型波分复用光收发组件,由半导体激光器1、光电检测器3、插芯4、多边形棱镜5以及结构基件2组成,结构基件2将多边形棱镜5、半导体激光器1、光电检测器3、插芯4装载在一个组件中,其中本实施例所用的多边形棱镜5设计为不规则的五边形,根据镀膜和装配的需求可以增加多边形的边数,以该多边形棱镜5与光电检测器3的感光面相互平行的棱镜面为基准,该平行棱镜面上镀有一层0︒滤波膜53,0︒滤波膜53与半导体激光器1之间的棱镜面上镀有一层小角度滤波膜51,0︒滤波膜53与插芯4之间的棱镜面上镀有一层增透膜54,且该面与镀膜面51设计有一个夹角,用于调整光路入射到插芯面上的角度,以此提高光耦合功率。与增透膜54相邻的另一棱镜面上镀有一层反射膜52,剩余一个棱镜面作为结构体支撑整个多边形棱镜5的结构。

其中,半导体激光器1安装在多边形棱镜5的正前方,用以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在整个光收发组件结构中作为光源部分,是光收发组件的发射端,提供高速率,窄谱宽,大功率的光信号,正对半导体激光器1的同一水平面空间内安装有插芯4,用以实现本组件与光纤之间的连接,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耦合进插芯后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光纤输入的光经过插芯射入本组件内部被探测器接收,多边形棱镜的正上方安装有光电加测器3,用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者由插芯输入的光信号,经过多边形棱镜上的小角度滤波膜51和0︒滤波膜53的反射进入光电检测器,并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接收器可以识别的电信号。

本实施例利用小角度滤波片通阻带受入射角度变化影响很小的特性,专门设计了一种具有光集成功能的多边形棱镜5,在多边形棱镜5的四个面上分别镀上小角度滤波膜51,反射膜52和0°滤波膜53,实现了收发端波长间隔很窄的两束光的分路,并通过设计多边形棱镜5的增透膜54面的角度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匹配插芯的端面的倾角,提高耦合效率。

如图1,激光器发出的光水平入射到小角度滤波膜51上,进入多边形棱镜5,并从多边形棱镜5的增透膜54面射出,对多边形棱镜5的增透膜54面的倾角进行设计,使得出射光方向发生改变,与插芯4的斜面进行匹配,使得光在经过插芯斜面发生折射后,沿纤芯方向进入光纤,大大提高耦合效率,同时从光纤输入进来的光经过小角度滤波膜51反射后入射到反射膜52面上进行反射,再透过0°滤波膜面,进入到光电检测器3的感光面上,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满足后续信号处理的需要。

图3是传统的45︒滤波片结构的光收发组件光隔离度的实验数据,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光收发组件光隔离度的实验数据,从两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波长大于1553nm时,无论是8︒会聚光还是平行光,隔离度均较传统的45︒滤波片结构的光收发组件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