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02482发布日期:2019-12-03 18:3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关于显示面板,特别是一种内嵌式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介面的不断优化,触控式介面操作已于全球形成风潮。近年来,已有业者将触控面板于显示面板以使显示面板同时具有触控与显示功能。此种兼具触控与显示功能的面板,一般可通称为触控显示面板。

触控显示面板依照结构与制造方式之不同,可区分为外挂式(on-cell)与内嵌式(in-cell)。其中,外挂式(on-cell)的触控显示装置系将触控感测器(sensor)设置在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cf)基板的背面,而内嵌式(in-cell)的触控显示装置则是将触控感测器(touchsensor)直接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的结构中。

然而,由于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皆需于显示面板外或于其结构内再额外设置触控结构,进而使得整个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复杂且较为厚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利用显示面板既有的架构与分时驱动方式来使得显示面板可兼具触控与显示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含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像素电极层、共用电极层以及驱动元件。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含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且多个扫描线交错于多个数据线。对向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像素电极层设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共用电极层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共用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一共用电极以及多个第二共用电极。驱动单元可经由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电性连接像素电极层,且经由多个共用线电性连接共用电极层。驱动单元可在多个帧的作动期间控制像素电极层的运作以及共用电极层的运作。其中,每一帧的作动期间具有多个显示期间以及多个触控期间。在每一帧的多个显示期间,驱动单元可经由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输出多个数据信号给像素电极层,且经由多个共用线驱动多个第一共用电极与多个第二共用电极,以进行各帧的画面显示。在每一帧的多个触控期间,驱动单元可经由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控制像素电极层作为发射器,且经由多个共用线中的多个条检测来自多个第一共用电极的触控信号,以进行各帧的触控感测。其中,多个共用线中的剩余者所耦接的多个第二共用电极是呈虚设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适用于执行多个帧的画面显示与触控感测。其中,每一帧的作动期间具有多个显示期间以及触控期间。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包含于每一帧的多个触控期间,经由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控制像素电极层作为发射器,且经由多个共用线中的多条检测来自共用电极层的多个第一共用电极的触控信号,以进行触控感测,以及于每一帧的多个显示期间,经由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输出多个数据信号给像素电极层,且经由共用线驱动多个第一共用电极与多个第二共用电极,以进行画面显示。其中,在各帧的多个触控期间中,共用电极层的多个第二共用电极是呈虚设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方法是运用分时驱动方式,于显示期间中利用既有的多个扫描线、多个数据线与多个共用线驱动像素电极层与共用电极层以进行画面显示,并且于触控期间利用多个扫描线、多个数据线与多个共用线中的多个驱动像素电极层与共用电极层作为触控感测器来进行触控感测。如此一来,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因无需于显示结构内或外再额外设置触控结构,进而使得其整体更加简单且轻薄。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像素电极层、共用电极层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驱动单元之间的概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像素电极层于触控期间的概要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每一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奇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偶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讯的时序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每一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9为第四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奇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10为第四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偶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11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3主动元件

120对向基板130像素电极层

131像素电极140共用电极层

141第一共用电极142第二共用电极

150显示介质层160绝缘层

200驱动单元210-230驱动模块

c1-c3共用线d1-d6数据线

g1-g6扫描线row1-row6列

row’1-row’2列p11-p16像素

col1-col6行col’1-col’3行

sp11、sp12第一像素电极组sp21第二像素电极组

td1第一显示期间td2第二显示期间

tt1第一触控期间tt2第二触控期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像素电极层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连结的概要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2,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包含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对向基板120、像素电极层130、共用电极层140以及驱动单元200。其中,像素电极层130、共用电极层140以及对向基板120依序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上,且驱动单元200耦接至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共用电极层140。换言之,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20是相对设置,像素电极层130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上,且共用电极层140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和对向基板120之间。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可包含一或多条扫描线g1-g6、一或多条数据线d1-d6以及一或多个主动元件113。以下,扫描线g1-g6、数据线d1-d6以及主动元件113皆是以复数的型态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多个主动元件113在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上是呈阵列排列,且每一主动元件113耦接至对应的扫描线g1-g6以及对应的数据线d1-d6,以依据对应的扫描线g1-g6的驱动,将数据线d1-d6所传输的信号传输至像素电极层130。

像素电极层130为具有透光性的导电层,且覆盖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上。像素电极层130可包含多个呈阵列排列的像素电极131。于此,每一像素电极131可依据对应的主动元件113设置,且分别耦接至对应的主动元件113。

共用电极层140为具有透光性的导电层,且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和对向基板12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共用电极层140则是设置于对向基板120的所在侧上。换言之,此时的共用电极层140是设置于对向基板120上,而与像素电极层130相对设置,如图1所示。然而,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共用电极层140是设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的所在侧上。换言之,此时的像素电极层130与共用电极层140是依序迭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上,且共用电极层140和像素电极层130之间彼此绝缘。在一实施态样中,共用电极层140和像素电极层130之间更可包含绝缘层160,且此绝缘层160可用以隔开共用电极层140和像素电极层130。

共用电极层140包含多个共用电极(以下,分别称之为第一共用电极141和第二共用电极14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以虚线绘示的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可为条状电极,且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沿平行于数据线d1-d6的方向设置。然而,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亦可沿平行于扫描线g1-g6的方向设置。

于此,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彼此交错且间隔设置。换言之,相邻的二个第二共用电极142之间会存有一个第一共用电极141(或相邻的二个第一共用电极141之间会存有一个第二共用电极142)。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相邻的二个第二共用电极142之间亦可存有多个第一共用电极14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大小大致上与第二共用电极142的大小相同,且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宽度w1至少为像素电极131的宽度w2的一倍,以使位于同一行的像素电极131大致上可位于第一共用电极141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的投影中。于此,以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宽度w1至少为像素电极131的宽度w2的两倍为例来进行说明,因此,位于第一行col1和第二行col2的像素电极131是位于第一个第二共用电极142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的投影中,位于第三行col3和第四行col4的像素电极131是位于第一共用电极141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的投影中,且位于第五行col5和第六行col6的像素电极131是位于第二个第二共用电极142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的投影中。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宽度与第二共用电极142的宽度并不相同,且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宽度至少为像素电极131的宽度的一倍。例如,第二共用电极142的宽度可为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宽度的两倍,且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宽度为像素电极131的宽度的一倍。

在一实施例中,共用电极层140更可包含多个共用线c1-c3,且此些共用线c1-c3一对一耦接至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以下,耦接至第一共用电极141的共用线c2可称为第一共用线组,且耦接至第二共用电极142的共用线c1、c3可称为第二共用线组。

在一实施例中,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更可包含显示介质层150,且显示介质层150设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20之间。在一实施态样中,显示介质层150中所涵的显示介质可为液晶,且显示介质层150中的显示介质可根据像素电极层130与共用电极层140之间的电场偏转对应的角度,藉以显示图像。

驱动单元200耦接多个扫描线g1-g6、多个数据线d1-d6以及多个共用线c1-c3。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可包含第一子驱动模块210、第二子驱动模块220与第三子驱动模块230。第一子驱动模块210耦接扫描线g1-g6,第二子驱动模块220耦接数据线d1-d6,且第三子驱动模块230耦接共用线c1-c3。在一些实施态样中,驱动单元200可以集成电路芯片的方式实现,且安装于可挠性配线基板(图未示)上,例如软性电路板,以藉由可挠性配线基板上的配线电性连接至多个扫描线g1-g6、多个数据线d1-d6以及多个共用线c1-c3。

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多个帧(frame)的作动期间中,驱动单元200可透过扫描线g1-g6和数据线d1-d6控制像素电极层130的运作,并透过共用线c1-c3来控制共用电极层140的运作。于此,驱动单元200的每一帧的作动期间可包含一或多个显示期间以及一或多个触控期间。以下,是以多个显示期间与多个触控期间来进行说明。

在每一帧的多个显示期间中,驱动单元200可经由扫描线g1-g6依序驱动与之相接的主动元件113,而使得驱动单元200经由各数据线d1-d6所输出的数据信号可传输至像素电极层130,并且驱动单元200可经由共用线c1-c3输出共用电压信号驱动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以使得像素电极层130与共用电极层140之间可形成电场来偏转显示介质层150中的显示介质,藉以达到画面显示。

而在每一帧的多个触控期间中,驱动单元200则可经由扫描线g1-g6驱动与之相接的主动元件113,而使得驱动单元200经由各数据线d1-d6所输出的驱动信号可传输至像素电极层130,以控制像素电极层130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驱动单元200可经由第一共用线组控制第一共用电极14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接收器,以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藉以达到触控感测。其中,耦接至第二共用线组的第二共用电极142此时是呈现虚设(dummy)状态。换言之,在每一帧的各个触控期间中,第二共用电极142并不作动。

图5为像素电极层于触控期间的概要示意图。请参阅图5,在每一帧的各个触控期间中,像素电极层130中的多个相邻的像素电极131可构成作为发射器使用的一个像素。举例而言,像素电极层130中的各个像素p11-p16可由(2*3)个像素电极131所构成。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各像素p11-p16所涵盖的像素电极131的多寡,可视各设计的单位感测面积的大小而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像素电极层130于每一帧的各个触控期间时可视为由多个像素p11-p16呈阵列形式排列而成。于此,像素p11、像素p12和像素p13位于第一列row’1,像素p14、像素p15和像素p16位于第一列row’2,且每一个像素p11-p16即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一个感测单位。

像素电极层130的多个像素p11-p16可分成一或多个第一像素组以及一或多个第二像素组,且第一像素组与第二像素组彼此交错设置。于此,是以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像素来构成所述的第一像素组或第二像素组。举例而言,可以位于第一行col’1的多个像素p11、p14作为第一个第一像素组sp11,以位于第二行col’2的多个像素p12、p15作为第二像素组sp21,且位于第三行col’3的多个像素p13、p16作为第二个第一像素组sp12。

在一实施态样中,像素电极层130的第一像素组sp11、sp12是对应于共用电极层140的第二共用电极142设置,且像素电极层130的第二像素组sp21是对应于共用电极层140的第一共用电极141设置,以使得在每一帧的触控期间中,作为发射器使用的第一像素组sp11、sp12和作为接收器使用的第一共用电极141于垂直投影上互不重叠,藉以降低第一像素组sp11、sp12和第一共用电极141之间的寄生电容,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态样中,第一像素组sp11、sp12和第一共用电极141于垂直投影上亦可有部分重叠,藉以产生适当的寄生电容来避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感测过于灵敏。

以下,耦接至第一像素组的所有数据线d1、d2、d5、d6可统称为第一数据线组,且耦接至第二像素组的所有数据线d3、d4可统称为第二数据线组。

在每一帧的触控期间的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可经由第一数据线组以及扫描线g1-g6来驱动第一像素组sp11、sp12作为进行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且不经由第二数据线组以及扫描线g1-g6来驱动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换言之,此时耦接至第二数据线组的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将会呈现虚设状态。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每一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6,以下,以每一帧的作动期间包含二个显示期间(以下分别称之第一显示期间td1与第二显示期间td2)以及二个触控期间(以下分别称之为第一触控期间tt1与第二触控期间tt2)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显示期间与触控期间的数量并非仅限于此。此外,以下是以先执行触控感测再执行画面显示的交错顺序来进行说明,但其执行顺序并非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t1、第二触控期间tt2的长度大致上大于第一显示期间td1、第二显示期间td2的长度,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每一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t1、第二触控期间tt2的长度亦可大致上与第一显示期间td1、第二显示期间td2的长度相同。

在第一触控期间tt1中,驱动单元200可透过扫描线g1-g3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与之相接的像素p11-p13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第一数据线组输出数据信号至像素p11、p13,来驱动位于第一列row’1的像素p11、p13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而使得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于第一触控期间tt1中进行触控感测。

接续,在第一显示期间td1中,驱动单元200可透过在第一触控期间tt1中所运用的扫描线g1-g3依序输出驱动信号来导通与之相接的像素p11-p13中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所有数据线d1-d6(即第一数据线组与第二数据线组)输出数据信号至位于第一列row’1的像素p11-p13,并且搭配驱动单元200透过所有共用线c1-c3输出共用电压信号驱动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以于像素电极层130与共用电极层140之间形成电场,而使得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于第一显示期间td1中进行画面显示。

之后,在第二触控期间tt2中,驱动单元200可透过扫描线g4-g6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与之相接的像素p14-p16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第一数据线组输出数据信号至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来驱动像素p14、p16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而使得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于第二触控期间tt2中进行触控感测。

最后,在第二显示期间td2中,驱动单元200可透过在第二触控期间tt2中所运用的扫描线g4-g6依序输出驱动信号来导通与之相接的像素p14-p16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所有数据线d1-d6输出数据信号至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并且搭配驱动单元200透过所有共用线c1-c3输出共用电压信号驱动第一共用电极141与第二共用电极142,以于像素电极层130与共用电极层140之间形成电场,而使得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于第二显示期间td2中进行画面显示。

因此,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可透过重复进行的第一触控期间tt1、第一显示期间td1、第二触控期间tt2与第二显示期间td2来完成每一帧的画面显示与触控感测。

于此,需注意的是,在第一触控期间tt1和第二触控期间tt2中,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即,像素p12、p15)并不作动,而呈现虚设状态。

在一实施态样中,驱动单元200在第一触控期间tt1时经由扫描线g1-g3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为同步的导通信号,且在第二触控期间tt2时经由扫描线g4-g6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亦为同步的导通信号。换言之,像素p11、p13中的所有主动元件113在第一触控期间tt1中大致上是同时被驱动,且像素p14、p16中的所有主动元件113在第一触控期间tt1中大致上是同时被驱动。

此外,驱动单元200在第一显示期间td1时经由扫描线g1-g3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为非同步的导通信号,且在第二显示期间td2时经由扫描线g4-g6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亦为非同步的导通信号。换言之,在像素p11-p13中位于不同列的所有主动元件113是于第一显示期间td1中的不同时间点被驱动,且在像素p14-p16中位于不同列的所有主动元件113是于第二显示期间td2中的不同时间点被驱动。于此,扫描线g1-g3是以顺序输出导通期间互不重叠的驱动信号,且扫描线g4-g6是以顺序输出导通期间互不重叠的驱动信号,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图7为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奇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且图8为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偶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在每一帧的作动期间中可驱动像素p11-p16中的每一列像素进行画面显示以及选择性地进行触控感测。以下,由于每一帧的第一显示期间td1和第二显示期间td2的驱动方式大致上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故于下不再赘述,而仅描述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

举例而言,驱动单元200可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仅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中奇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并且在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改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中偶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

换言之,驱动单元200可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透过扫描线g1、g3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一列row’1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一列row1以及第三列row3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第一数据线组输出数据信号至位于第一列row’1的像素p11、p13,来驱动位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一列row1以及第三列row3的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的触控感测。并且,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驱动单元200更透过扫描线g5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中位于第五列row5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第一数据线组输出数据信号至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来驱动像素p14、p16中位于第五列row5的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的触控感测。

而到偶数帧时,驱动单元200则可第一触控期间td1透过扫描线g2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一列row’1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二列row2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第一数据线组输出数据信号至位于第一列row’1的像素p11、p13,来驱动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的触控感测。并且,在第二触控期间td2,驱动单元200更透过扫描线g4、g6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中位于第四列row4以及第六列row6的主动元件113,且透过第一数据线组输出数据信号至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来驱动像素p14、p16中位于第四列row4以及第六列row6的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的触控感测。

然而,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则可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仅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中偶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并且在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改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中奇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由于本实施例的详细作动可参阅前方,故于此不再赘述。

于此,需注意的是,在每一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t1和第二触控期间tt2中,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即,像素p12、p15)亦不作动,且呈现虚设状态。

图8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每一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可在每一帧的作动期间中驱动像素p11-p16中的每一列的所有像素进行画面显示以及触控感测。

举例而言,驱动单元200可在每一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透过扫描线g1-g3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一列l’1像素p11-p13中的所有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数据线d1-d6输出数据信号至像素p11-p13,来驱动像素p11-p13中所有的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的触控感测。并且,在每一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驱动单元200更透过扫描线g4-g6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中所有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数据线d1-d6输出数据信号至像素p14-p16,来驱动像素p14、p16中所有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的触控感测。

图9为第四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奇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且图10为第四实施例的驱动单元于偶数帧的作动期间经由扫描线与数据线输出信号的时序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10,相较于第二实施例,驱动单元200可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和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中奇数列的所有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并且在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改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和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中偶数列的所有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

举例而言,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驱动单元200可透过扫描线g1、g3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一列row’1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一列row1以及第三列row3的所有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数据线d1-d6输出数据信号至像素p11-p13,来驱动位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一列row1以及第三列row3的所有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的触控感测。并且,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驱动单元200更透过扫描线g5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中位于第五列row5的所有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数据线d1-d6输出数据信号至像素p14-p16,来驱动像素p14-p16中位于第五列row5的所有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的触控感测。

而到偶数帧时,驱动单元200则可第一触控期间td1透过扫描线g2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一列row’1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二列row2的所有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数据线d1-d6输出数据信号至像素p11-p13,来驱动像素p11、p13中位于第二列row2的所有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的触控感测。并且,在第二触控期间td2,驱动单元200更透过扫描线g4、g6输出驱动信号导通位于第二列row’2的像素p14-p16中位于第四列row4以及第六列row6的所有主动元件113,且透过数据线d1-d6输出数据信号至像素p14-p16,来驱动像素p14-p16中位于第四列row4以及第六列row6的所有像素电极131作为触控感测用的发射器,并且配合驱动单元200透过第一共用线组检测来自第一共用电极141的触控信号,以进行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二触控期间td2的触控感测。

然而,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则可在每一个奇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仅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和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中偶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并且在每一个偶数帧的第一触控期间td1与第二触控期间td2中,改驱动第一像素电极组sp11、sp12和第二像素电极组sp21中奇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由于本实施例的详细作动可参阅前方,故于此不再赘述。

于前述中,需注意的是,在第一触控期间tt1和第二触控期间tt2中,驱动单元200是以每一像素p11-p16作为一感测单元来进行相应的驱动,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亦以可以每一个像素电极131作为一感测单元来进行相应的驱动。以六列为例时,每一帧的作动期间可包含三个触控时间。于此,驱动单元200可在每一奇数帧的各个触控期间中驱动对应的奇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例如在第一个触控期间驱动第一列row1的像素电极131,在第二个触控期间驱动第三列row3的像素电极131,且在第三个触控期间驱动第五列row5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而在每一偶数帧时,驱动单元200则可在各个触控期间中驱动对应的偶数列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例如在第一个触控期间驱动第二列row2的像素电极131,在第二个触控期间驱动第四列row4的像素电极131,且在第三个触控期间驱动第六列row6的像素电极131进行触控感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方法是运用分时驱动方式,于显示期间中利用既有的多个扫描线、多个数据线与多个共用线驱动像素电极层与共用电极层以进行画面显示,并且于触控期间利用多个扫描线、多个数据线与多个共用线中的多个驱动像素电极层与共用电极层作为触控感测器来进行触控感测。如此一来,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因无需于显示结构内或外再额外设置触控结构,进而使得其整体更加简单且轻薄。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述,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做些许的更动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