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978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运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沿着运送路运送片材的运送装置及具备该运送装置并向片材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沿着在内部形成的运送路而运送片材的运送装置。作为具备这样的运送装置的装置,已知有打印机、复合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3-43776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记录装置具备:作为装置主体的第一壳体,具有支承片材的第一托盘;和第二壳体,具有支承片材的第二托盘,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拆装。日本特开2013-43776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记录装置通过将第二壳体装配于第一壳体而具备两个托盘(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由此,与仅具备一个托盘的图像记录装置相比,能够收容大容量的片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特开2013-43776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记录装置中,辊在从上方与支承于第一托盘的片材抵接的状态下旋转。由此,运送该片材。因此,第一壳体中的位于辊的下方的部分为了抵抗辊的按压力而需要比其他部分大的厚度。而且,在日本特开2013-43776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记录装置中,第二壳体装配于第一壳体的下方。

因此,图像记录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变长而大型化。而且,当图像记录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变长时,从第二托盘向第一壳体的片材的运送路也会变长。于是,将片材输送至第一壳体要花费时间。而且,若为了将片材迅速地向第一壳体输送而提升辊的转速,则从辊发出的声音会增大。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在短时间内执行片材的供送的运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第一壳体,形成有运送片材的运送路,且具有第一底部;第一托盘,设置于上述第一壳体,且支承于上述第一底部;第一供送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壳体中的上述第一托盘的上方,能够将支承于上述第一托盘的片材朝向上述运送路而向供送方向供送;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拆装,在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一底部的下方;第二托盘,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及第二供送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上述第二托盘的上方,能够将支承于上述第二托盘的片材朝向上述运送路而向上述供送方向供送。上述第一供送部具备:第一臂,从上述第一托盘的上方朝向上述第一托盘延伸出,能够以延出基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及第一辊,可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一臂的延伸前端部,该第一供送部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转动,在该第一供送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辊与支承于上述第一托盘的片材抵接而能够将该片材向上述运送路供送,在该第一供送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与该第一供送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相比,该第一辊位于上方。上述第二供送部具备:第二臂,从上述第二托盘的上方朝向上述第二托盘延伸出,能够以延伸基端部为中心而转动;及第二辊,可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二臂的延伸前端部,该第二供送部向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转动,在该第二供送部位于该第三位置时,该第二辊与支承于上述第二托盘的片材抵接而能够将该片材向上述运送路供送,在该第二供送部位于该第四位置时,与该第二供送部位于该第三位置时相比,该第二辊位于上方。上述第一壳体具备从上述第一底部向下方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上述第一供送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第一辊的下端在上述供送方向上的位置是上述第一突出部的上述供送方向的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在上述第二壳体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位于上述第二壳体内。在上述第二壳体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且上述第二供送部位于上述第四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第二供送部在侧视时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突出部重叠。

根据本结构,在第二壳体装配于第一壳体且第二供送部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供送部在侧视时至少一部分与第一突出部重叠。能够将运送装置的高度降低该重叠的量。由此,能够抑制运送装置的大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从第二托盘向运送路的片材的供送。

另外,根据本结构,第一底部在设置有第一突出部的部分处厚度增加,因此在该部分处强度增加。并且,根据本结构,第一供送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第一辊的下端在供送方向上的位置是第一突出部的供送方向的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由此,能够降低第一底部因第一辊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供送支承于第一托盘的片材。

在上述第二壳体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且上述第二供送部位于上述第四位置的状态下,可以是上述第二辊在侧视时与上述第一突出部重叠。

上述第一突出部可以设置于相对于上述第一辊在与上述供送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及相对于上述第一辊在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第一辊处于由第一突出部夹着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第一底部的第一方向侧及第二方向侧的一方因第一辊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

上述第一突出部可以具备从上述供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而朝向下方的倾斜面。

根据本结构,在支承于第二托盘的片材由第二供送部供送时,在该片材与第一突出部抵接的情况下,该片材沿着倾斜面被引导。因此,能够降低该片材卡挂于第一突出部的可能性。

上述第二托盘可以将片材以层叠的状态进行支承,在上述第二壳体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的下端可以位于比支承于上述第二托盘的上述第二托盘能够支承的最大叠载张数的片材中的最上方的片材靠上方处。

根据本结构,能够防止在第二壳体装配于第一壳体时支承于第二托盘的片材与第一突出部抵接。

在上述第二壳体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状态下,上述第二臂的上述延出基端部的上端可以位于比上述第一突出部的下端靠上方处。

根据本结构,在上方向及下方向上,第二臂与第一突出部重叠。能够将运送装置的高度降低该重叠的量。

上述第一壳体可以还具备从上述第一底部向下方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第二壳体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状态下,上述第二臂的转动轴可以位于比上述第一突出部靠上述供送方向的上游处,上述第二突出部可以位于比上述第二臂的转动轴靠上述供送方向的上游处。

在该运送装置以上述第二壳体未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状态设置于被设置面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突出部可以与该被设置面抵接。

上述第一底部可以具备:第一面,在上述第二壳体装配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状态下成为对上述第二臂的转动轴所在的空间进行区划的顶面;及第二面,上述第一突出部设置于该第二面,上述第二面可以位于比上述第一面靠下方处。

根据本结构,在第一底部中,设置有第二面的部分的厚度比设置有第一面的部分的厚度厚。由此,能够增加第一底部中的设置有第二面的部分的强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第一底部因第一辊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运送装置可以还具备设置于上述第一底部的下方的金属制的框架,上述第一供送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第一辊的下端在上述供送方向上位置可以是上述框架的上述供送方向的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上述框架可以具备贯通部,上述第一突出部从上方向下方贯通该贯通部。

根据本结构,能够增加在第一底部中的下方设置有金属制的框架的部分的强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第一底部因第一辊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

上述框架可以具备向上方弯折的弯折部。

根据本结构,由于框架具有弯折部,因此通过框架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底部的强度。

上述第二壳体可以具备:第二底部,支承上述第二托盘;及第三突出部,从上述第二底部向下方突出,上述第二供送部位于上述第三位置时的上述第二辊的下端在上述供送方向上位置可以是上述第三突出部的上述供送方向的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

根据本结构,在运送装置构成为与第二壳体同样的结构的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拆装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也可以理解为具备上述运送装置和向在上述运送路上运送的片材记录图像的记录部的图像记录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在短时间内执行片材的供送。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复合机的内部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纵剖视图,示出第二供送部处于第三位置的状态。

图5是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纵剖视图,示出第一供送部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供送部处于第四位置的状态。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下方观察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未装配第二壳体的复合机设置于桌台的上表面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复合机10被设置成能够使用的状态(图1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方向4及下方向5,以设置有开口13的面为前表面11来定义前方向6及后方向7,从前方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右方向8及左方向9。上方向4及下方向5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前方向6及后方向7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右方向8及左方向9是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方向4、前方向6及右方向8彼此正交。

<复合机10的整体构造>

如图1所示,复合机10(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及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打印功能是向纸张12(片材的一例,参照图2)记录图像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0具有仅向纸张12的单面记录图像的功能,但是复合机10也可以具有向纸张12的单面及双面记录图像的功能。

如图2所示,复合机10具备运送装置、记录部24和压板42。运送装置具备第一壳体91(参照图4)、第二壳体92(参照图4)、框架95、98(参照图4)、运送辊对57、排出辊对58、第一供送托盘20(第一托盘的一例)、第二供送托盘22(第二托盘的一例)、排出托盘21、第一供送部28、第二供送部29、第一引导构件71及第二引导构件72。

<第一壳体91>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91是构成复合机10的外观中的上部的壳体,大致为长方体形状。

图2所示的运送辊对57、排出辊对58、第一供送部28及第一引导构件71配置在第一壳体91的内部。在第一壳体91的内部形成有运送纸张12的第一运送路65(运送路的一例)及第二运送路66(运送路的一例)。在第一壳体91的前表面11形成有开口13。第一供送托盘20穿过开口13而向第一壳体91装配,或者从第一壳体91拔离。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91具备底部93(第一底部的一例)。底部93构成为向前方向6、后方向7、右方向8及左方向9扩展的板状。底部93从下方支承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第一供送托盘20。

<第二壳体92>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二壳体92是构成复合机10的外观中的下部的壳体,大致为长方体形状。

第二壳体92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91拆装。该拆装通过嵌合等公知的手段来进行。如图1所示,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第二壳体92位于第一壳体91的下方。

在第二壳体92的前表面19形成有开口14。第二供送托盘22穿过开口14而向第二壳体92装配,或者从第二壳体92拔离。在装配有第二供送托盘22的状态下,第二壳体92的上方开放。

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92具备底部94(第二底部的一例)。底部94构成为向前方向6、后方向7、右方向8及左方向9扩展的板状。底部94从下方支承装配于第二壳体92的第二供送托盘22。

<第一供送托盘20、第二供送托盘22及排出托盘21>

如图1所示,第一供送托盘20设置于第一壳体91。第一供送托盘20通过穿过开口13向后方向7插入第一壳体91而装配于第一壳体91,从第一壳体91穿过开口13而向前方向6拔离。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二供送托盘22设置于第二壳体92。第二供送托盘22通过穿过开口14向后方向7插入第二壳体92而装配于第二壳体92,从第二壳体92穿过开口14而向前方向6拔离。

如图2所示,第一供送托盘20在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配置于记录部24的下方。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供送托盘22在装配于第二壳体92的状态下配置于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第一供送托盘20的下方。在第一供送托盘20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能够将支承于第一供送托盘20的纸张12向第二运送路66供送。在第二供送托盘22装配于第二壳体92的状态下,能够将支承于第二供送托盘22的纸张12向第一运送路65供送。

各供送托盘20、22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的箱状。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供送托盘20具备将多个纸张12以层叠的状态支承的底板75、从底板75的右端部及左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板85和从底板75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前板86。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供送托盘22具备将多个纸张12以层叠的状态支承的底板76、从底板76的右端部及左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板87和从底板76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前板88。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供送托盘20、22的最大叠载张数为500张。需要说明的是,最大叠载张数也可以是500张以外。而且,各供送托盘20、22的最大叠载张数可以为相同的张数,也可以为不同的张数。

如图2及图4所示,排出托盘21配置于记录部24的下方且配置于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第一供送托盘20的上方。排出托盘21支承从第一壳体91排出的纸张12。

如图2所示,支承于底板76的纸张12通过由第二供送部29向后方向7(供送方向的一例)输送而向第一运送路65供送。该纸张12在第一运送路65上向图2的单点划线所示的运送方向16运送。当在第一运送路65上运送的纸张12的运送方向16的下游端到达运送辊对57后,该纸张12由运送辊对57在第一运送路65上朝向记录部24而向运送方向16运送。由记录部24向到达了记录部24的正下方的纸张12记录图像。记录有图像的纸张12由排出辊对58在第一运送路65上向运送方向16运送而向排出托盘21排出。

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通过由第一供送部28向后方向7输送而向第二运送路66供送。该纸张12在第二运送路66上向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运送方向17运送。第二运送路66在合流位置36处与第一运送路65合流。在此,合流位置36是比运送辊对57靠运送方向16的上游的位置。经由合流位置36向第一运送路65运送的纸张12与支承于底板76的纸张12同样地在第一运送路65上朝向记录部24运送。

<第一供送部28及第二供送部29>

如图2及图4所示,在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托盘20的底板7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供送部28。第一供送部28具备第一供送辊25(第一辊的一例)、第一臂26、第一轴部27及驱动传递机构33。

第一轴部27支承于构成第一壳体91的右侧部的框架(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轴部27也可以支承于构成第一壳体91的左侧部的框架(未图示)。第一臂26由第一轴部27支承为能够以第一轴部27为中心而转动。第一臂26在第一壳体9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从支承于第一轴部27的延伸基端部26a朝向底板75或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延伸出。即,第一臂26能够以延伸基端部26a为中心而转动。

第一供送辊25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一臂26的延伸前端部26b。第一臂26通过自重或弹簧等的弹性力而向下方受到转动施力。由此,在底板75上未支承纸张12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与底板75抵接。而且,在底板75上支承有纸张12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与支承的纸张12中最上方的纸张12抵接。

第一供送辊25的位置根据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而不同。具体而言,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越多,则第一供送辊25越位于后方和上方。而且,第一臂26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前方向6或后方向7的角度根据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而不同。具体而言,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越少,则该角度越接近于90度。

第一供送辊25通过经由多个齿轮啮合而成的驱动传递机构33(参照图4)从电动机(未图示)接受驱动力的施加而旋转。该电动机可以与向后述的运送辊60及排出辊62施加驱动力的电动机相同,也可以不同。旋转的第一供送辊25捡拾以层叠的状态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中最上方的纸张12而向后方向7输送。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为一张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捡拾该纸张12而向后方向7运送。而且,驱动传递机构33并不局限于多个齿轮啮合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架设于第一轴部27和第一供送辊25的轴的带。

第一供送部28能够向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及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转动。具体而言,第一供送部28通过向箭头111的方向(参照图4)转动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通过向箭头112的方向(参照图5)转动而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第一位置是第一供送辊25与支承于第一供送托盘20的纸张12抵接而能够将该纸张12向后方向7输送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部28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是在第一供送托盘20支承有一张纸张12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从上方与该纸张12抵接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部28的位置。

第二位置是与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供送部28的第一供送辊25的位置相比第一供送辊25位于上方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部28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位置是在第一供送托盘20支承有最大叠载张数(500张)的纸张12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的下端位于比最上方的纸张12更靠上方处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部28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送部28在第一供送托盘20相对于第一壳体91插入及拔离的过程中向第二位置转动。详细而言,在第一供送托盘20相对于第一壳体91插入及拔离的过程中,第一臂26的右端部或左端部由第一供送托盘20的侧板85的上表面从更下方抵接而向上方推压,由此,第一供送部28向第二位置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例如,第一位置也可以是在第一供送托盘20上以层叠的状态支承有两张以上的纸张12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从上方与最上方的纸张12抵接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部28的位置。而且,例如,第二位置也可以是在与第一供送部28位于第一位置时相比在第一供送托盘20上以层叠的状态支承有更多的纸张12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从上方与最上方的纸张12抵接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部28的位置。

在装配于第二壳体92的状态下的第二供送托盘22的底板7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供送部29。第二供送部29具备第二供送辊30(第二辊的一例)、第二臂31、第二轴部32(转动轴的一例)及驱动传递机构34。

第二轴部32支承于构成第二壳体92的右侧部的框架(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轴部32也可以支承于构成第二壳体92的左侧部的框架(未图示)。第二臂31由第二轴部32支承为能够以第二轴部32为中心转动。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臂31在第二壳体9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从支承于第二轴部32的延伸基端部31a朝向底板76或支承于底板76的纸张12延伸出。即,第二臂31能够以延伸基端部31a为中心而转动。第二供送辊30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二臂31的延伸前端部31b。

第二供送部29能够向图4所示的第三位置及图5所示的第四位置转动。第三位置是第二供送辊30与支承于第二供送托盘22的纸张12抵接而能够将该纸张12向后方向7输送的状态下的第二供送部29的位置。第四位置是与位于第三位置的第二供送部29的第二供送辊30的位置相比第二供送辊30位于上方的状态下的第二供送部29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供送辊30、第二臂31、第二轴部32及驱动传递机构34分别是与上述的第一供送辊25、第一臂26、第一轴部27及驱动传递机构33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它们的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引导构件71及第二引导构件72>

如图2及图4所示,在第一壳体91的内部配置有第一引导构件71,在第二壳体92的内部配置有第二引导构件72。

第一引导构件71配置于比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托盘20的后端部靠后方处。第一引导构件71具备朝向前方向6的倾斜面73。倾斜面73向后上方倾斜。倾斜面73的下端部与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的第一供送托盘20的后端部接近。倾斜面73的上端部与后述的中引导构件52接近。由第一供送辊25向后方向7输送的纸张12与倾斜面73抵接。由此,纸张12沿着倾斜面73被引导而向第二运送路66输送。

第二引导构件72配置于比装配于第二壳体92的状态下的第二供送托盘22的后端部靠后方处。第二引导构件72具备朝向前方向6的倾斜面74。倾斜面74向后上方倾斜。倾斜面74的下端部与装配于第二壳体92的状态下的第二供送托盘22的后端部接近。倾斜面74的上端部与后述的外引导构件51接近。由第二供送辊30向后方向7输送的纸张12与倾斜面74抵接。由此,纸张12沿着倾斜面74被引导而向第一运送路65的弯曲路65a输送。

<第一运送路65>

第一运送路65是运送纸张12的路径。如图2所示,第一运送路65从第二引导构件72的上端部经由运送辊对57及记录部24而延伸至排出辊对58。第一运送路65由弯曲路65a和直线路65b构成。

弯曲路65a沿着运送方向16向上方延伸并向前方弯曲。从支承于第二供送托盘22的状态起由第二供送部29向后方向7供送的纸张12沿着第二引导构件72的倾斜面74被引导,在弯曲路65a上向运送方向16运送。由此,该纸张12以从下方向上方进行u形转弯的方式被引导。通过了弯曲路65a的纸张12由运送辊对57夹持。弯曲路65a由外引导构件51和中引导构件52区划。

直线路65b是运送纸张12的路径。直线路65b在运送辊对57处与弯曲路65a的运送方向16的下游端连续,延伸至排出辊对58。直线路65b大致向前方向6呈直线状地延伸。到达了运送辊对57的纸张12由运送辊对57在直线路65b上向前方向6运送。到达了排出辊对58的纸张12由排出辊对58进一步向前方向6运送,从而向排出托盘21排出。直线路65b由运送辊对57、记录部24、压板42及排出辊对58区划。

<第二运送路66>

第二运送路66是运送纸张12的路径。如图2所示,第二运送路66位于比第一运送路65的弯曲路65a靠第一壳体91的内方处。第二运送路66从第一引导构件71的上端部延伸至与第一运送路65合流的合流位置36。第二运送路66沿着运送方向17向上方延伸并向前方弯曲。

从支承于第一供送托盘20的状态起由第一供送部28向后方向7供送的纸张12沿着第一引导构件71的倾斜面73被引导,在第二运送路66上向运送方向17运送。由此,该纸张12以从下方向上方进行u形转弯的方式被引导。通过了第二运送路66的纸张12从合流位置36进入第一运送路65而由运送辊对57夹持。第二运送路66由中引导构件52和内引导构件53区划。

<运送辊对57及排出辊对58>

如图2所示,运送辊对57配置于第一运送路65上的比合流位置36靠运送方向16的下游处。运送辊对57具备彼此相对的运送辊60及夹送辊61。运送辊60从电动机(未图示)接受驱动力的传递而旋转。夹送辊61伴随着运送辊60的旋转而旋转。运送辊对57夹持纸张12而向运送方向16运送。

排出辊对58在第一运送路65中配置在比运送辊对57靠运送方向16的下游处。排出辊对58具备彼此相对的排出辊62及正齿轮63。排出辊62从电动机(未图示)接受驱动力的传递而旋转。正齿轮63伴随着排出辊62的旋转而旋转。排出辊对58夹持纸张12而向运送方向16运送。

需要说明的是,各辊60、62可以从同一电动机接受驱动力的传递,也可以从不同的电动机接受驱动力的传递。

<记录部24>

如图2所示,记录部24在第一运送路65上配置在运送辊对57与排出辊对5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部24通过喷墨方式来向在第一运送路65上运送的纸张12记录图像。需要说明的是,记录部24向纸张12记录图像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喷墨方式,也可以是电子照相方式等其他的方式。

<突出部81>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91的底部93具备突出部81(第一突出部的一例)。突出部81从底部93向下方突出。

如图6所示,突出部81左右空出间隔地设置有两个。两个突出部81中的一方设置于比第一供送辊25靠右方向8(第一方向的一例)处。两个突出部81中的另一方设置于比第一供送辊25靠左方向9(第二方向的一例)处。即,在沿下方向5观察复合机10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突出部8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供送辊25位于比各突出部81靠上方处,因此在沿前方向6观察复合机10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位于比两个突出部81之间的位置靠上方处。

如图4所示,第一供送部28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第一供送辊25的下端在后方向7上的位置是突出部8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第一供送辊25的位置根据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而不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如何,第一供送辊25的下端在后方向7上的位置都是突出部8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如图4所示,各突出部81具备相对于前方向6倾斜的倾斜面82。倾斜面82是朝向前下方的面。倾斜面82向前上方倾斜。

在第二壳体92未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各突出部81构成复合机10的下端部。由此,如图7所示,在第二壳体92未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将复合机10设置于桌台110的上表面111(被设置面的一例)时,各突出部81从上方与该桌台110的上表面111抵接。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复合机10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桌台110的上表面111,例如也可以是搁板的上表面。

如图4所示,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各突出部81位于第二壳体92内。在此,第二壳体92内是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上方由第一壳体91的底部93区划,该上方以外由第二壳体92(具体而言是第二供送托盘22的底板76、一对侧板87及前板88)区划的空间。

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第二供送部29的第二轴部32位于比各突出部81靠前方处,第二供送部29的第二供送辊30位于各突出部8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不需要是第二供送辊30整体位于各突出部8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也可以是第二供送辊30的一部分位于各突出部8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如图5所示,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且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各突出部81的下端81a位于比第二供送辊30的上端30a靠下方处。即,在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供送辊30在沿右方向8或左方向9观察时即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而且,在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供送辊30在沿下方向5观察时即在俯视时成为由两个突出部81夹着的状态。

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各突出部81的下端81a位于比在第二供送托盘22支承有最大叠载张数(500张)的纸张12的状态下的最上方的纸张12靠上方处。即,在该状态下,各突出部81不与支承于第二供送托盘22的纸张12抵接。

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第二臂31的延伸基端部31a的上端31c位于比突出部81的下端81a靠上方处。

<突出部83>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91的底部93具备一个突出部83(第二突出部的一例)。突出部83从底部93向下方突出。突出部83的下端在上方向4上处于与突出部81的下端相同的高度。

突出部83具备相对于前方向6倾斜的倾斜面84。倾斜面84是朝向前下方的面。倾斜面84向前上方倾斜。

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突出部83位于比第二轴部32靠前方处。即,第二轴部32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配置于突出部81、83之间的位置。

与突出部81同样,如图7所示,在第二壳体92未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将复合机10设置于桌台110的上表面111时,突出部83从上方与该桌台110的上表面111抵接。

<第一面101及第二面102>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91的底部93具备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

第一面101是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成为对空间106进行区划的顶面的面。在此,空间106的上端由第一面101区划,前端由突出部83的后表面83a区划,后端由后述的金属制的框架95的弯折部97的前表面97a区划。第二供送部29的第二轴部32配置于空间106。

在比框架95的弯折部97靠后方处形成有多个肋103。各肋103从第一面101向下方突出。各肋103沿着右方向8及左方向9延伸。各肋103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空出间隔地设置。由各肋103的突出前端面形成向前方向6、后方向7、右方向8及左方向9扩展的第二面102,该第二面102是假想面。第二面102位于比第一面101靠下方处。突出部81从比第一面101靠后方处向下方突出。即,突出部81从第二面102向下方突出。即,第二面102是设置突出部81的面。

<框架95>

如图4所示,在第一壳体91的底部93的下方配置金属制的框架95。框架95通过嵌合或螺纹紧固等公知的手段安装于第一壳体91。框架95从下方覆盖多个肋103。即,框架95从下方覆盖第二面102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6所示,第一供送部28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第一供送辊25的下端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的位置是框架95的前端与后端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第一供送辊25的位置根据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而不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支承于底板75的纸张12的张数如何,第一供送辊25的下端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位置都是框架95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如图6所示,框架95具备开口96(贯通部的一例)。开口96设置于在沿下方向5观察框架95的情况下与突出部81重叠的位置。突出部81从上方向下方贯通开口96。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95具备开口96作为用于使突出部81贯通的结构,但是用于使突出部81贯通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开口96。例如,框架95也可以取代开口96而具备从框架95的右端向左方切出的切口或从左端向右方切出的切口。

如图4所示,框架95具备弯折部97。弯折部97设置于框架95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出的框架95在弯折部97处向上方弯折。

<底部94>

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92的底部94与第一壳体91的底部93同样地构成。即,在底部94设置有与底部93的突出部81、突出部83、肋103、第一面101、第二面102及框架95分别对应的突出部78(第三突出部的一例)、突出部79、肋99、第一面104、第二面105及框架98。

突出部78从底部94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三位置时的第二供送辊30的下端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的位置是突出部7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将复合机10设置于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时,各突出部78、79从上方与该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抵接。

突出部78、突出部79、肋103、第一面104、第二面105及框架98分别是与突出部81、突出部83、肋99、第一面101、第二面102及框架95同样的结构及同样的配置位置。而且,突出部78与突出部81为相同个数,突出部79与突出部83为相同个数。因此,这里省略关于突出部78、突出部79、肋99、第一面104、第二面105及框架98的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0构成为能够在第二壳体92的下方装配与第二壳体92同样的结构的壳体(未图示)。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壳体92装配有该壳体的状态下,突出部78、突出部79、肋99、第一面104、第二面105及框架98相对于在该壳体设置的供送部(未图示)的位置关系与突出部81、突出部83、肋103、第一面101、第二面102及框架95相对于第二供送部29的位置关系是同样的。在此,该供送部供送支承于在该壳体装配的供送托盘(未图示)的纸张12,与第一供送部28及第二供送部29同样地构成。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且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供送辊30在侧视时与突出部81重叠。能够将复合机10的高度降低该重叠的量。由此,能够抑制复合机10的大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从第二供送托盘22向第一运送路65的纸张12的供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底部93在设置有突出部81的部分处厚度增加,因此在该部分处强度增加。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供送部28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第一供送辊25的下端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的位置是突出部8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由此,能够降低底部93因第一供送辊25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供送支承于第一供送托盘20的纸张1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供送辊25处于由突出部81从左右夹着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底部93的右侧及左侧的一方因第一供送辊25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支承于第二供送托盘22的纸张12由第二供送部29供送时,在该纸张12与突出部81抵接的情况下,该纸张12沿着倾斜面82被引导。因此,能够降低该纸张12卡挂于突出部81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各突出部81的下端位于比在第二供送托盘22支承有最大叠载张数(500张)的纸张12的状态下的最上方的纸张12靠上方处。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时支承于第二供送托盘22的纸张12与突出部81的抵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的状态下,第二臂31的延伸基端部31a的上端位于比突出部81的下端靠上方处。即,在上方向4及下方向5上,第二臂31与突出部81重叠。能够将复合机10的高度降低该重叠的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面102位于比第一面101靠下方处,因此,在底部93中,设置有第二面102的部分的厚度比设置有第一面101的部分的厚度厚。由此,能够增加底部93的设置有第二面102的部分的强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底部93因第一供送辊25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底部93的下方设置有金属制的框架95。因此,能够增加底部93的设置有金属制框架95的部分的强度。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底部93因第一供送辊25的按压力而翘曲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框架95具有弯折部97,因此通过框架95能够进一步增加底部93的强度。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复合机10构成为与第二壳体92同样的结构的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92拆装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81、78设置了两个,但是突出部81、78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两个。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83、79设置了一个,但是突出部83、79并不局限于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下方向5观察复合机10的情况下,第一供送辊25在右方向8及左方向9上配置于两个突出部81之间,但是第一供送辊25的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两个突出部81之间。例如,也可以是一个突出部81设置于右方向8及左方向9上的底部93的中央部,并在其右方或左方设置第一供送辊25。需要说明的是,突出部78及第二供送辊30的配置位置也与突出部81及第一供送辊25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81、83在复合机10设置于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时从上方与该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抵接,但是突出部81、83并不局限于与该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抵接。例如,也可以与突出部81、83另外地在底部93设置在复合机10设置于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时从上方与该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抵接的部分。并且,这种情况下,突出部81、83为了对底部93中由第一供送辊25从上方按压的部分进行加强而形成为厚度比底部93中不由第一供送辊25从上方按压的部分厚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突出部78、79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81、83分别具备倾斜面82、84,但也可以不具备倾斜面82、84。需要说明的是,突出部78、79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臂26及第二臂31分别在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从延伸基端部26a、31a延伸出,但是也可以在该中央部以外处延伸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95安装于第一壳体91,框架98安装于第二壳体92,但是复合机10也可以不具备框架95、98。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突出部81、83、78、79为了对底部93、94中由供送辊25、30从上方按压的部分进行加强而优选比底部93、94中不由供送辊25、30从上方按压的部分的厚度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95弯折,但是也可以不弯折。即,框架95也可以不具备弯折部97。需要说明的是,框架98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且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各突出部81的下端81a位于比第二供送辊30的上端30a靠下方处且位于比第二供送辊30的下端靠上方处。即,在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供送辊30的一部分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然而,也可以是第二供送辊30的整体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具体而言,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且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各突出部81的下端81a也可以位于比第二供送辊30的下端靠下方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供送部29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供送部29中的第二供送辊30在侧视时与第一壳体91的各突出部81重叠。然而,在第二供送部29处于第四位置时,也可以是第二供送部29中的第二供送辊30以外的部分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突出部81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的位置与突出部78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的位置相同。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四位置的第二供送辊30位于比第三位置的第二供送辊30靠后方处。因此,即使突出部81、78在前方向6及后方向7上的位置相同,第二供送辊30也有可能会在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三位置时位于突出部7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而在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四位置时位于比突出部81靠后方处。即,在第二供送部29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供送辊30与各突出部81有可能在侧视时不重叠。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第二臂31的一部分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供送部29处于第四位置时,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的部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部分(第二供送辊30的一部分或整体、或者第二臂31的一部分)。即,也可以是第二臂31的整体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而且,也可以是第二供送辊30的一部分和第二臂31的一部分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而且,也可以是第二供送辊30的整体和第二臂31的一部分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而且,也可以是第二供送辊30的一部分和第二臂31的整体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而且,也可以是第二供送辊30的整体和第二臂31的整体(即第二供送部29的整体)在侧视时与各突出部81重叠。

如以上所述,在第二壳体92装配于第一壳体91且第二供送部29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只要是第二供送部29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时与突出部81重叠即可。能够将复合机10的高度降低该重叠的量。由此,能够抑制复合机10的大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从第二供送托盘22向第一运送路65的纸张12的供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0构成为在第二壳体92的下方装配与第二壳体92同样的结构的壳体(未图示)。然而,也可以将复合机10构成为在第二壳体92的下方不装配该壳体。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二壳体92的底部94不设置突出部78、79。而且,这种情况下,在底部94不需要设置具有高低差的两种面(第一面104及第二面105),只要设置一种面即可。并且,只要通过该一种面与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抵接而将复合机10设置于该桌台110的上表面111等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供送托盘20相对于第一壳体91能够插拔,第二供送托盘22相对于第二壳体92能够插拔,但是供送托盘20、22也可以相对于壳体91、92不能插拔。例如,也可以是供送托盘20、22相对于壳体91、92不能拔离,仅前侧的部分能够向壳体91、92的外部拉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运送装置是用于对通过作为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复合机10的打印功能来记录图像的纸张12进行运送的装置。然而,运送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装置。例如,运送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扫描仪。这种情况下,运送装置是运送由扫描仪读取图像的原稿纸张的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