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该导光板本体包括平面部1’和倾斜部2’两部分,平面部1’的一端与倾斜部2’的一端相接,倾斜部2’的自由端具有完整的入光面21’,平面部1’的自由端具有出光面11’。光源通过这种导光板发出的光全面性散射,整体亮度和均匀度差。
基于以上所述,亟需提出一种导光板,以解决现有导光板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均光效果好的导光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上设置有入光口,所述导光板本体内靠近入光口的位置设置有对光起到漫反射作用的散光结构;
所述散光结构包括沿导光板厚度方向开设的凹槽和凹凸纹,所述凹凸纹设置在凹槽垂直于导光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所述凹凸纹包括若干个凸起的散光单元。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散光单元顺次相接排列。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所述散光单元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弧形或V形或多棱边形。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所述凹凸纹为均匀布置的磨砂纹、波纹状纹或多棱边网纹。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梯形。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所述入光口为开设在入光面上的开口槽。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口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或弧形。
作为一种导光板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主体包括平面部和倾斜部,所述平面部的一端与倾斜部的一端相接,所述入光口和凹槽均设置在倾斜部的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板,与现有的导光板结构相对比,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具有入光口,并在导光板本体内靠近入光口的位置设置有散光结构,所述散光结构包括沿导光板厚度方向开设的凹槽和凹凸纹,凹凸纹设置在凹槽垂直于导光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凹凸纹对光起到一定的漫反射作用,改变了散光方式,使得通过导光板发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均光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指示为光线的路径;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平面部;2’、倾斜部;
11’、出光面;21’、入光面;
1、平面部;2、倾斜部;
11、出光面;21、入光面;
211、入光口;212、凹槽;213、第一平面;214、散光单元;215、第二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导光板均光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新型导光板。如图2和图3所示,该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导光板主体包括平面部1和倾斜部2,平面部1的一端与倾斜部2的一端相接,倾斜部2的自由端设置有入光面21,入光面为一平面,入光面21上设置有入光口211。入光口211为开设在入光面21上的开口槽,开口槽为一凹陷槽,开口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或弧形。平面部1的自由端设置有出光面11,出光面11与入光面21相对设置,出光面11为凸起的弧形面。
倾斜部2内靠近入光口211的位置设置有对光起到漫反射作用的散光结构。散光结构对光起到一定的漫反射作用,使得通过导光板发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均光效果良好。
参见图3,散光结构包括沿导光板厚度方向开设的凹槽212和设置在凹槽212侧壁上的凹凸纹。优选的,凹槽212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还可以为梯形等形状。进一步的,凹凸纹分别设置在凹槽212垂直于导光板厚度方向的第一平面213和第二平面215上,第一平面213和第二平面215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平面。凹凸纹的设置改变了散光方式,这种散光方式有利于光在导光板内均匀扩散,从而增强均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导光板厚度方向定义为第一平面213与第二平面215之间的垂直距离方向。而垂直于导光板厚度方向为导光板的宽度方向,同时也是平面部1和倾斜部2的宽度方向,即为附图2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进一步的,凹凸纹包括若干个凸起的散光单元214,具体的,若干个凸起的散光单元214顺次相接排列形成凹凸不平的凹凸纹。光源发出的光作用在散光单元214上后,再经折射进入导光板内部进行均光。为了更加均匀的对光进行散射,散光单元214的截面形状为弧形,还可以为梯形或V形或多棱边形。更进一步的,凹凸纹为均匀布置的磨砂纹、波纹状纹或多棱边网纹。
如图2和图3所示,以散光单元214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为例,光线通过导光板的路径具体如下:
当光线通过入光面21上的凹陷入光口211进入导光板主体后,首先通过导光板入光口211与凹槽212之间的导光板内部,然后折射在凹槽212的第一平面213的多个散光单元214上,较多的光线密集的聚集在中心部位,两侧的管线较为稀疏发散,光线分布不均,通过第一平面213的多个散光单元214的折射分散之后发射至第二平面215的多个散光单元214上进行再次折射,两次折射后通过导光板发射出来的光线则较为均匀、柔和,不至于给人们带来刺痛的光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2的宽度大于平面部1的宽度,使由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线更多地通过导光板。进一步的,倾斜部2的形状优选为楔形,所述楔形靠近入光口211的自由端宽度大于远离入光口211的一端宽度,且所述楔形远离入光口211的一端宽度大于平面部1整体的宽度,倾斜部2的上述结构不仅强度高,而且方便设置散光结构和入光口211,还能够聚集更多的入射光线,减少入射光线的分散。
为了制成上述形状的倾斜部2,可以单独制作成宽度大于平面部1宽度的整个倾斜部2,还可以先制成与平面部1宽度相同的倾斜部2,然后再在宽度方向密切贴合一加强板,最终形成加宽的倾斜部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主体采用PC或亚克力材料制成,具有极高的反射率。导光板为透明或半透明导光板,可提高透光性。
以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