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纤端子的尾套与止挡嵌入的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81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用于光纤端子的尾套与止挡嵌入的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光纤端子的尾套与止挡嵌入的排序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端子/光纤连接器需要用到尾套和止挡,且尾套和止挡要配套使用。有些型号的尾套和止挡具有如下配套结构:

止挡包括:用于与陶瓷插芯配合的中空圆筒状陶瓷插芯配合头,以及用于与尾套配合的中空圆柱形直管段;该直管段与陶瓷插芯配合头一体连接,陶瓷插芯配合头与直管段共轴心,陶瓷插芯配合头的内径大于直管段的内径,且陶瓷插芯配合头的外径大于直管段的外径。

尾套包括:供止挡直管段轴向插入的中空圆筒状套筒,以及供单芯光缆贯穿的圆锥形中空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小头开口,锥形管的大头与套筒一体连接,锥形管与套筒共轴心,且套筒的外径大于锥形管大头的外径。

且止挡直管段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径间隙配合,套筒的外径大于陶瓷插芯配合头的外径。

由于尾套和止挡都是比较细小的部件,故尾套和止挡的装配一直都不方便,生产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纤端子的尾套与止挡嵌入的排序装置,其能对尾套和止挡分别进行排序定位,便于尾套和止挡的后续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用于光纤端子的尾套与止挡嵌入的排序装置,所述光纤端子包括尾套和止挡;

所述止挡包括:用于与陶瓷插芯配合的中空圆筒状陶瓷插芯配合头,以及用于与尾套配合的中空圆柱形直管段;该直管段与陶瓷插芯配合头一体连接,陶瓷插芯配合头与直管段共轴心,陶瓷插芯配合头的内径大于直管段的内径,且陶瓷插芯配合头的外径大于直管段的外径;

所述尾套包括:供止挡直管段轴向插入的中空圆筒状套筒,以及圆锥形中空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小头开口,锥形管的大头与套筒一体连接,锥形管与套筒共轴心,且套筒的外径大于锥形管大头的外径;

所述止挡直管段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径间隙配合;所述套筒的外径大于陶瓷插芯配合头的外径;

所述排序装置包括:用于安插尾套的第一治具板,用于夹持尾套的第二治具板,以及用于安插止挡的第三治具板;

所述第一治具板平置,第一治具板的顶面设有若干用于竖向安插锥形管的竖置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内腔为倒圆锥形,第一盲孔的内腔可容纳锥形管,且第一盲孔顶端的开口直径小于套筒的外径;

所述第二治具板平放在第一治具板顶面,第二治具板上设有与各第一盲孔一一对应的竖置通孔,通孔和与其对应的第一盲孔共轴心;所述通孔由共轴心的上下两段构成:用于容纳套筒的下段,以及可供陶瓷插芯配合头竖向贯穿的上段;所述通孔下段的内腔为圆柱形,通孔下段的内径与套筒的外径间隙配合,通孔下段的轴向长度等于套筒的轴向长度;所述通孔上段的内腔为圆柱形,通孔上段的内径大于陶瓷插芯配合头的外径,通孔上段的内径小于套筒的外径,且通孔上段的轴向长度小于止挡直管段的轴向长度;

所述第三治具板平置,第三治具板的顶面设有:与第二治具板通孔一一对应、用于竖向安插陶瓷插芯配合头的竖置第二盲孔;第二盲孔的内腔为圆柱形,第二盲孔的深度不大于陶瓷插芯配合头的轴向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在第一治具板的顶面均布;所述第二盲孔在第三治具板的顶面均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的内腔与锥形管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和第三治具板都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纤端子的尾套与止挡嵌入的排序装置,其能对尾套和止挡分别进行排序定位,便于尾套和止挡的后续装配,可大大提高尾套和止挡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治具板和第二治具板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三治具板的示意图;

图3是尾套和止挡装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光纤端子的尾套与止挡嵌入的排序装置,所述光纤端子包括尾套4和止挡5;

所述止挡5包括:用于与陶瓷插芯配合的中空圆筒状陶瓷插芯配合头51,以及用于与尾套4配合的中空圆柱形直管段52;该直管段52与陶瓷插芯配合头51一体连接,陶瓷插芯配合头51与直管段52共轴心,陶瓷插芯配合头51的内径大于直管段52的内径,且陶瓷插芯配合头51的外径大于直管段52的外径;

所述尾套4包括:供止挡5直管段52轴向插入的中空圆筒状套筒41,以及圆锥形中空锥形管42;所述锥形管42的小头开口,锥形管42的大头与套筒41一体连接,锥形管42与套筒41共轴心,且套筒41的外径大于锥形管42大头的外径;

所述止挡5直管段52的外径与套筒41的内径间隙配合;所述套筒41的外径大于陶瓷插芯配合头51的外径;

所述排序装置包括:用于安插尾套4的第一治具板1,用于夹持尾套4的第二治具板2,以及用于安插止挡5的第三治具板3;

所述第一治具板1平置,第一治具板1的顶面设有若干用于竖向安插锥形管42的竖置第一盲孔11,第一盲孔11的内腔为倒圆锥形,第一盲孔11的内腔可容纳锥形管42,且第一盲孔11顶端的开口直径小于套筒41的外径;

所述第二治具板2平放在第一治具板1顶面,第二治具板2上设有与各第一盲孔11一一对应的竖置通孔,通孔和与其对应的第一盲孔11共轴心;所述通孔由共轴心的上下两段构成:用于容纳套筒41的下段21,以及可供陶瓷插芯配合头51竖向贯穿的上段22;所述通孔下段21的内腔为圆柱形,通孔下段21的内径与套筒41的外径间隙配合,通孔下段21的轴向长度等于套筒41的轴向长度;所述通孔上段22的内腔为圆柱形,通孔上段22的内径大于陶瓷插芯配合头51的外径,通孔上段22的内径小于套筒41的外径,且通孔上段22的轴向长度小于止挡5直管段52的轴向长度;

所述第三治具板3平置,第三治具板3的顶面设有:与第二治具板2通孔一一对应、用于竖向安插陶瓷插芯配合头51的竖置第二盲孔31;第二盲孔31的内腔为圆柱形,第二盲孔31的深度不大于陶瓷插芯配合头51的轴向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11在第一治具板1的顶面均布;所述第二盲孔31在第三治具板3的顶面均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11的内腔与锥形管42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治具板1、第二治具板2和第三治具板3都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排序装置的使用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将第一治具板1平置,在第一治具板1顶面的各个第一盲孔11内安插尾套4,尾套4竖置(套筒41在上,锥形管42在下),锥形管42置于第一盲孔11内,套筒41的底端由第一治具板1的顶面支承。

将第二治具板2置于上述第一治具板1的正上方,将第二治具板2的通孔与第一治具板1上各个尾套4的套筒41对位,对位后将第二治具板2竖直下放至第一治具板1顶面,使第二治具板2平放在第一治具板1顶面,第一治具板1上各个尾套4的套筒41置入第二治具板2的通孔下段21。

同时,如图2所示,将第三治具板3平置,在第三治具板3顶面的各个第二盲孔31内安插止挡5,止挡5竖置(止挡5直管段52在上,陶瓷插芯配合头51在下),陶瓷插芯配合头51置于第二盲孔31内,止挡5整体由第二盲孔31底面支承。

完成上述过程即实现了对尾套4和止挡5的排序定位,下面对尾套4和止挡5的装配进行说明。

将上述平置的第一治具板1、第二治具板2紧固在一起,尾套4即被夹紧在第一治具板1、第二治具板2之间,形成一个内置多个尾套4的平置治具板组件。

将上述治具板组件(第一治具板1在下,第二治具板2在上)翻转180度(第一治具板1在上,第二治具板2在下),此时,第二治具板2的通孔倒置(通孔下段21在上,通孔上段22在下,通孔上段22的开口朝下),尾套4倒置(锥形管42在上,套筒41在下,套筒41的开口朝下),且尾套4仍然被夹紧在第一治具板1、第二治具板2之间。

将翻转后的治具板组件置于上述第三治具板3的正上方,将第二治具板2的通孔上段22开口与第三治具板3上各个止挡5的直管段52对位,对位后将治具板组件竖直下压至第三治具板3顶面,使第二治具板2紧贴第三治具板3顶面,第三治具板3上各个止挡5的直管段52插入对应的尾套4套筒41中,完成尾套4和止挡5的装配,即如图3所示。

完成尾套4和止挡5的装配后,将第一治具板1和第二治具板2脱离,即可取出装配在一起的尾套止挡组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