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149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单元及具备该背光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大多至少由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部构成。作为背光单元,广泛使用包含白色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白光源来作为光源的背光单元。相对于此,近年来,提出有新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例如通过如蓝色led那样的光源所发出光、以及在包含被该光激发并发出荧光的荧光体的、作为与光源不同的部件而配置的波长转换部件(至少具备波长转换层)中所发出的光,来体现白光以代替白光源(参考专利文献1)。并且,关于背光单元的驱动控制,提出有根据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使背光亮度局部降低的被称作局部调光(localdimming)控制的技术(参考专利文献2、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1250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99041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背光单元中,更详细而言,例如如下体现白光。从包含光源的光源部射出的光入射到配置于该光的光路上的波长转换部件。在入射到波长转换部件的光中,在波长转换层中被荧光体吸收的光使荧光体激发,未被荧光体吸收而通过波长转换层的光射出到波长转换部件的外部(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并且,被激发的荧光体发出与入射光不同波长的光(荧光)。例如作为荧光体,若使用发出绿光的荧光体(绿色荧光体),则从波长转换部件射出绿光,若使用发出红光的荧光体(红色荧光体),则从波长转换部件射出红光。由此,从波长转换部件能够得到与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不同波长的射出光(另一射出光)。而且,通过如此得到的另一射出光与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被混色(例如通过作为另一射出光的绿光及红光与作为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的蓝光被混色)而能够体现白光。而且,通过选择合适的荧光体作为使用于波长转换层中的荧光体,能够控制从荧光体得到的发光的波长域,并且能够将半值宽度控制为较窄。由此,能够得到色彩纯度高的单色光作为来自荧光体的发光。其结果,能够减少被现有的彩色滤光片所吸收的发光。以上几点对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的显示亮度的提高及颜色再现区域的扩大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根据如专利文献2、3中所记载的局部调光控制,在从背光单元向图像显示部射出的光中,通过将朝向应显示为比其它部分更暗的区域射出的光进行局部减光或消光而使背光亮度局部减少,由此能够使应显示为较暗区域的黑色显示的亮度减少。如此,通过按每个区域控制背光亮度而能够扩大应显示为较暗的区域与应显示为较亮的区域的明暗差,因此能够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显示鲜明的图像)。并且,通过将光源局部减光或消光而能够减少背光单元的消耗电力。如以上说明,具备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可进行局部调光控制的背光单元分别具有各种优点。于是,本发明人经过对组合这两种技术而构成背光单元进行研究的结果,明确了在具备这种背光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产生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带色调(例如在图像中,在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白光的色坐标(色度)从显示为较亮的部分的白光的色坐标(色度)偏离)的现象。为了提高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的图像品质而优选减少这种带色调。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背光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用于减少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带色调的方式,所述背光单元具备波长转换部件,并能够进行局部调光控制。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方式为以下背光单元:能够按每个区域控制背光亮度,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光源部;及波长转换部件,位于从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光路上,波长转换部件具有波长转换层,该波长转换层至少包含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绿光的荧光体和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红光的荧光体,光源部包含分配于上述每个区域的光源,按每个区域控制上述背光亮度是通过以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控制分配于上述每个区域的光源各自的发光强度而进行的,且分配于至少1个区域的光源包含由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以上光源构成的光源组,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以与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其它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按每个区域控制背光亮度是指使从背光单元的射出侧最表面射出的射出光的亮度(背光亮度)在上述射出侧最表面的面内各区域(即每个区域)分别发生变化。已知这种控制是所述局部调光控制。在此,变化包括提高和降低上述射出光的亮度、以及将上述射出光进行消光。另外,上述区域不仅是由边界线等被明确划分的区域,而且是通过局部调光控制而控制背光亮度的一个分区(以下,也记载为“控制单位”。)。并且,射出侧是背光单元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的图像显示部侧。将射出侧的相反侧称作入射侧。关于波长转换部件,光源部侧成为入射侧。另外,背光单元的射出侧最表面是位于背光单元的最靠射出侧的部件的射出侧表面,且并不限定于波长转换部件的射出侧表面。而且,按每个区域控制上述背光单元中的背光亮度是通过以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控制分配于每个区域的光源各自的发光强度而进行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独立控制是指,以与其它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能够调节某一特定光源的发光强度。例如在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独立控制中包括通过不同的输入信号或不同的控制机构使各光源的发光强度分别发生变化。并且,使发光强度发生变化包含如下含义:使发光强度连续或阶段性地增加或减少、熄灭或者点亮中的至少一种。关于以上控制的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在一方式中,分配于每个区域的光源分别包含由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以上光源构成的光源组,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以与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其它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进行控制。在一方式中,上述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蓝光的波长频带~紫外光的波长频带的范围内。在一方式中,上述光源是发光二极管,上述波长转换部件是片状部件。在一方式中,上述背光单元在上述波长转换部件的射出侧及光源部侧中的至少一方包含至少1个具有反射性的部件。在一方式中,包含至少1个片状部件作为具有上述反射性的部件。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背光单元、图像显示部及局部调光控制部。在一方式中,上述局部调光控制部根据在上述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显示的图像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信息来制作上述背光单元的每个区域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并根据所制作出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或者根据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来确定由上述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以上光源构成的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各光源的发光强度,所述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通过对所制作出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实施基于来源于分配在上述背光单元的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的校正处理而得到,上述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各光源发出已确定的上述发光强度的光。在一方式中,基于来源于分配在上述背光单元的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的校正处理包括:漏光影响越大,在上述光源组中所包含的两种以上光源中,(1)越提高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或者(2)越降低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或者(3)越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且越降低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在此,“相对值”是指相对于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值。例如分别降低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及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但提高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与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强度比“(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相当于提高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相对值。另外,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提高和降低发光强度如上所述是针对绝对值或相对值而言的。与上述图像有关的区域也不是由边界线等明确划分的区域。关于显示于图像显示部的图像,将通过局部调光控制部而制作显示亮度信息的一个分区称作区域。在一方式中,上述图像显示部包含一对电极及位于这些电极之间的液晶单元,上述局部调光控制部根据在上述图像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信息来制作上述液晶单元的每个区域的液晶控制信息,并根据所制作出的液晶控制信息,或者根据已校正处理的液晶控制信息来确定上述液晶单元的每个区域的电压施加条件,所述已校正处理的液晶控制信息通过对所制作出的液晶控制信息实施基于上述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的校正处理而得到,上述一对电极在已确定的电压施加条件下对上述液晶单元施加电压。与上述液晶单元有关的区域也不是由边界线等明确划分的区域。关于液晶单元,将设定有电压施加条件的一个分区称作区域。在一方式中,基于来源于分配在上述背光单元的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的校正处理包括:在同一区域内,使分配于漏光的影响较大的部分的光源及分配于其它部分的光源中的至少一方的光源的发光强度从由上述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确定的值起发生变化。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背光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能够抑制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带色调,所述背光单元具备波长转换部件且能够进行局部调光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一实施方式中进行每个区域的背光亮度控制的区域配置的图。图2是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表示进行背光亮度控制的区域配置的一例。图4表示比较例1中的光源配置。图5表示实施例1中的光源配置。图6是实施例1的说明图(应显示图像中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图7是实施例1的说明图(后述无ld(localdimming)(参考)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的初始设定值)。图8是实施例1的说明图(后述ld-01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的初始设定值)。图9是实施例1的说明图(后述ld-02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的初始设定值)。图10是实施例1的说明图(后述ld-03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的初始设定值)。图11表示实施例1中的无ld(参考)的状态下的背光亮度的测定结果。图12表示实施例1中的ld-01的状态(已校正处理)下的背光亮度的测定结果。图13表示实施例1中的ld-02状态(已校正处理)下的背光亮度的测定结果。图14表示实施例1中的ld-03状态(已校正处理)下的背光亮度的测定结果。图15表示光源配置的一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是根据本发明的具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而完成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括的范围。并且,与“纵(方向)”、“横(方向)”等方向有关的记载是指,关于背光单元或背光单元的构成部件,在该背光单元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的方向。角度关系(例如“正交”等),包括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允许的误差范围的角度关系。例如是指在小于严格的角度±10°的范围内等,与严格的角度的误差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背光单元]本发明的一方式为一种背光单元,其能够按每个区域控制背光亮度,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光源部;及波长转换部件,位于从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光路上,波长转换部件具有波长转换层,该波长转换层至少包含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绿光的荧光体和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红光的荧光体,光源部包含分配于上述每个区域的光源,按每个区域控制上述背光亮度是通过以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独立的方式控制分配于上述每个区域的光源各自的发光强度而进行的,且分配于至少1个区域的光源包含由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以上光源构成的光源组,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以与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其它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进行控制。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重复研究的过程中,如下认为上述带色调的产生原因。在具有至少包含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层的波长转换部件位于从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光路上的背光单元中,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与来自在波长转换层中所包含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的荧光(另一射出光)的混色而体现白光。在此,若通过局部调光控制而使朝向某一区域(以下,记载为“低亮度区域”。)射出光的光源的发光强度低于朝向其它区域射出光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则在低亮度区域中,能够将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及另一射出光进行减光。由此,能够使低亮度区域的背光亮度比其它区域低。或者在低亮度区域中,为了将背光亮度设为零(或者为了接近于零),也能够熄灭用于照射低亮度区域的光源。然而,在其它区域中包括背光亮度比低亮度区域高的区域(以下,记载为“高亮度区域”。)。而且,用于照射高亮度区域的光源以比用于照射低亮度区域的光源高的发光强度来射出光。从高亮度区域射出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和从该区域中的荧光体发出的另一射出光(从荧光体发出的绿光及红光)这两种光,但这些光的一部分漏光,并入射到低亮度区域。因此,在入射到低亮度区域的漏光中,来源于分配于高亮度区域的光源的射出光在低亮度区域中使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激发,其结果,将导致与未设想漏光的情况相比低亮度区域中的另一射出光的光量增加。因此,在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与另一射出光的混色中红光和绿光所占的比率增加,由此从低亮度区域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坐标(色度)偏离白色,能够认为通过红光与绿光的混色而带黄色调。或者在为了将背光亮度设为零(或者为了接近于零)而熄灭用于照射低亮度区域的光源的情况下,漏光入射到波长转换层,而与熄灭光源无关,由此能够认为在低亮度区域中荧光体发出绿光及红光,其结果,将导致从低亮度区域射出带黄色调的光。本发明人推断,如前面所记载,上述现象是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带色调的原因。另外,多数情况下,在背光单元中包含在波长转换部件的射出侧或入射侧具有反射性的部件。本发明人认为:这种具有反射性的部件反射在从光源射出的光中未被荧光体吸收而通过波长转换部件的光,由此在背光单元内重复进行多重反射,从而由上述漏光引起的带色调更显著。在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来源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是指,在某一区域(例如上述低亮度区域)中,从分配于其它区域(例如上述高亮度区域)的光源射出并通过波长转换部件内的散射等而入射的光、以及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射出并在背光单元内反射的结果而入射的光中的一方或双方。以下,将来源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也记载为来自其它区域的漏光。另外,本发明人着眼于荧光体的发光特性,以后面将详细陈述的量子点为代表的荧光体的发光具有如下倾向:激发光越成为短波长,发光强度越强,激发光越成为长波长,发光强度越弱。而且,本发明人考虑利用该荧光体的发光特性来减小上述带色调。详细内容如下。能够认为:如前面所记载,通过因漏光的影响而发出的绿光及红光的混色而射出光带黄色调,由此产生上述低亮度区域中的带色调。于是,本发明人认为在低亮度区域中使带蓝色调的光射出并与带黄色调的光进行混色,或者通过减少红光及绿光的光量而减少黄色调,或者通过进行这两种操作而减少上述带色调。根据以上见解,本发明人进一步重复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认为,若利用上述荧光体的发光特性,则通过使用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光源作为照射低亮度区域的光源而能够减少上述带色调。具体而言,例如若从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光源射出光,则在两种光源中,从射出更短波长的光的光源射出的光相对地增强来自荧光体的绿光和红光的发光强度,因此通过绿光与红光的混色而能够赋予黄色调强烈的白光。并且,相反从射出更长波长的光的光源射出的光相对地降低来自荧光体的绿光和红光的发光强度,因此通过绿光与红光的混色而能够减弱黄色调即能够赋予蓝色调强烈的白光(带蓝色调的光)。而且,通过调节上述两种光源的发光强度而能够改变黄色调强烈的白光和蓝色调强烈的白光的混色比例,因此能够消除或减少从背光单元的低亮度区域射出的射出光的带色调(黄色调)。另外,在使用三种以上光源的情况下,也同样通过改变混色的比例而能够消除或减少从背光单元的低亮度区域射出的射出光的黄色调。并且,在分配于被局部调光控制的区域的光源只有一种的背光单元中无法进行这种带色调的消除或减少。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背光单元中,在分配于背光亮度被控制的每个区域的光源中,分配于至少1个区域的光源包含由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以上光源构成的光源组(以下,也记载为“多波长异种光源组”。),该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以与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其它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消除或减少带色调。因此本发明人推断能够减少因漏光的影响而产生的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的带色调。然而,以上记载是本发明人的推断,对本发明不进行任何限定。以下,关于上述背光单元,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件至少具有波长转换层。波长转换层是指能够射出与入射到该层的光不同波长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层。上述背光单元的波长转换部件在波长转换层中包含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并任意地包含蓝色荧光体,由此能够发出绿光、红光,进而,能够任意地发出蓝光。关于从具备具有这种波长转换层的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得到白光作为射出光,详细内容如前面所记载。(荧光体)波长转换层中所包含的荧光体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使用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荧光的各种荧光体。荧光体通常能够发出将发光极大波长作为发光中心波长的单峰的荧光。通过将具有这种单峰的单色光进行混色,如前面所记载能够体现白光。作为优选的荧光体,能够举出根据量子限制效应而获取离散的能级的荧光体即量子点(quantumdot、qd、也称作量子点。)、量子杆(quantumrod)。量子杆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的荧光为偏振光,相对于此,量子杆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的荧光为不具有偏振特性的光(也称作全方位光、无偏振光。)。量子点及量子杆发出的荧光的半值宽度与通过其它荧光体而发出的荧光相比较小,因此在利用这些发光而得到的白光的颜色再现性优异这一点上优选为荧光体。量子点及量子杆所发出的荧光的半值宽度优选为100nm以下,更优选为8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5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0nm以下。量子点及量子杆的发光波长通常能够根据组成、尺寸、组成及尺寸进行调整。量子点是例如具有纳米级尺寸的半导体结晶(半导体纳米结晶)粒子、或者半导体纳米结晶表面被有机配体修饰的粒子、半导体纳米结晶表面被无机成分修饰的粒子、或者半导体纳米结晶表面被聚合物层包覆的粒子。量子点能够通过公知方法进行合成,并且作为市售品也能够获得。关系详细内容,能够参考例如us2010/123155a1、日本特表2012-509604号公报、美国专利第8425803号、日本特开2013-136754号公报、wo2005/022120、日本特表2006-521278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35262号公报及日本特表2010-540709号公报等。另一方面,关于量子杆,能够参考例如日本特表2014-502403号公报0005~0032、0049~0051段落、美国专利第7303628号说明书、论文(peng,x.g.;manna,l.;yang,w.d.;wickham,j.;scher,e.;kadavanich,a.;alivisatos,a.p.nature2000,404,59-61)及论文(manna,l.;scher,e.c.;alivisatos,a.p.j.am.chem.soc.2000,122,12700-12706)。并且,也能够作为市售品而获得。(波长转换部件的任意结构)波长转换层通常是在基体中包含以上所记载的荧光体的层。波长转换层的制作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波长转换层能够作为固化层而得到,该固化层包含荧光体和聚合性化合物,在适当的基材上涂布任意地包含一种以上聚合引发剂等添加剂的聚合性组合物之后,通过实施聚合处理而形成。并且,波长转换部件能够是片状、薄膜状、杆状等任意的形状。另外,波长转换部件能够仅由波长转换层构成,也能够包含基材、阻隔膜等任意部件中的一种。关于能够任意地包含的部件,能够参考例如日本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等。波长转换部件能够包含具有散射性的部件(散射部件)作为能够任意地包含的部件的至少一种。根据提高背光亮度的观点,波长转换部件优选包含散射部件。并且,通过包含散射部件而能够进行有效的波长转换,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实现相等的背光亮度的荧光体量。在一方式中,在来源于波长转换部件中的荧光体的波长为450nm中的吸收中,吸光度优选为0.005~0.200,优选为0.010~0.100。上述吸光度能够如下求出:由公知的组成分析法算出测定对象的波长转换部件中所包含的荧光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使用将所算出含量的荧光体与任意的树脂(粘合剂)进行混合并涂布于支撑体上而得到的测定用样品,算出来源于荧光体的吸光度。作为上述粘合剂及支撑体,优选使用上述吸光度为零的树脂及支撑体。然而,在波长转换部件中包含散射部件的情况下,若来源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入射到某一区域,则因该所入射的漏光在波长转换部件内扩散而漏光被荧光体吸收的概率提高,因此荧光体发出的绿光及红光(另一射出光)的光量进一步增加。其结果,在通过局部调光控制而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容易产生带色调,并且带色调容易变得更显著。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背光单元中,如前面所记载,通过利用多波长异种光源组而能够消除或减少上述带色调。散射部件在一方式中能够是波长转换层,在另一方式中能够是与波长转换层直接或者经由其它层间接接触的部件。关于任一种方式,散射性的赋予均能够通过在折射率不同的部件层叠的界面上的折射率差、对被层叠的两个部件的界面形成凹凸形状、对于应赋予散射性的部件添加粒子等公知方法而进行。另外,散射性只要针对至少从光源射出的光而显示即可,也能够针对除了从光源射出的光以外的波长域的光而显示。并且,散射部件例如能够包含于阻隔膜中。例如阻隔膜为在基材薄膜上层叠有一层以上的层的层叠薄膜的情况下,基材薄膜能够是散射部件,被层叠的层能够是散射部件。或者用于改善波长转换层与阻隔膜密合的密合改善层(例如粘结层等)能够是散射部件。并且,波长转换层、阻隔膜及密合改善层能够作为单独的层或薄膜而设置散射部件。如上所述,包含散射部件的波长转换部件的雾度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且100%以下。在此,雾度是指按照jis-k7136而测定的值。测定中能够使用例如日本电色工业会社(nippondenshokuindustriesco.,ltd.)制造的雾度计ndh2000。为了通过少量的荧光体而有效地进行波长转换,使用后述背光单元的任意部件,并且为了有效地激发荧光体,波长转换部件优选为片状。另外,在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片状以与薄膜状相同的含义而使用。<光源部>光源部包含分配于背光亮度被控制的每个区域的光源。背光单元根据光源部的结构大致区分为直下型和侧光型。直下型背光单元的光源部通常至少包括:具有反射性的部件(以下,也记载为“反射部件”。);配置于反射部件上的多个光源;及使从光源发出的光扩散并射出的扩散部件(通常,称作扩散板、扩散片等。)。另一方面,在侧光型背光单元的光源部中,通常,在导光部件(通常,称作导光板。)的侧面侧配置光源,在导光部件的与射出面侧相反的一侧配置反射部件。另外,有时在导光部件的射出面侧也配置扩散部件。另外,在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具有反射性的部件(反射部件)是指相对于至少从光源射出的光具有反射性的部件,也能够针对除了从光源射出的光以外的波长域的光显示出反射性。并且,反射性是指针对入射到该部件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出反射现象。这里的反射现象能够是镜面反射、扩散反射、逆反射中的任一种。分配于背光亮度被控制的每个区域的光源作为发出入射于成为对象的区域中的光的光源是指,通过局部调光控制而控制发光强度的光源。例如在直下型背光单元中,分配于上述每个区域的光源是指位于对象区域后方(即入射侧)的光源。并且,在侧光型背光单元中,分配于上述每个区域的光源是指,在配置于导光部件的侧面侧的光源中,发出入射到位于导光部件的对象区域后方(即入射侧)的部分的光的光源。本发明的背光单元能够是直下型背光单元,也能够是侧光型背光单元。并且,近年来,也提出有使用被称作模块型的被分割的导光部件进行区域分割的背光单元,但本发明的背光单元能够是模块型。或者也能够并用直下型、侧光型、模块型中的两种方式以上。根据局部调光控制容易性的观点,优选为直下型背光单元。在上述背光单元中,在分配于背光亮度被控制的每个区域的光源中,分配于至少1个区域的光源包含由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以上光源构成的光源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该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以与该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其它光源的发光强度独立的方式进行控制。相对于此,现有的能够进行局部调光控制的背光单元并非是分配于每个区域的光源包含如上所述的能够独立控制发光强度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的背光单元。如上所述,分配于同一区域的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不同且按每个光源能够独立控制其发光强度,由此,如前面所记载,上述背光单元能够进行发光极大波长提高长波长侧光源的发光强度,或者降低短波长侧光源的发光强度,或者能够进行这两者。因此,本发明人推断能够消除或减少因漏光的影响而引起的带色调。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光源是至少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个光源。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光源的数量例如为100~10000个左右。光源的数量通常是2~64个左右或2~32个左右,但只要根据控制背光亮度的区域数量或显示面的尺寸来适当地设定即可,并不受特别的限定。另外,构成上述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的两种以上光源的各一种光源能够是单一光源(例如1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激光光源),也能够是包含发光极大波长相同的两个以上光源的光源组。构成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的两种以上光源的各一种光源中所包含的光源的数量是1个以上,但具有某一发光极大波长的光源的数量能够与具有不同的发光极大波长的光源的数量相同,也能够发生变化。关于发光极大波长相同的两个以上的光源,能够独立地控制各自的发光强度,发光强度的变化能够联动。在上述背光中,分配于至少1个区域的光源只要包含能够独立控制如上所述的发光强度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即可。由此,如前面所记载,能够消除或减少在从分配有这种光源组的区域射出的光中因漏光的影响而产生的带色调。并且,在进行局部调光控制的背光单元中,在组装有该背光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根据显示面的图像的变化应显示为较亮的部分和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大多时刻发生变化。从而,为了减少与这种图像的变化对应而成为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的区域中的带色调,被分配的光源为能够独立控制如上所述的发光强度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的区域的数量越多越优选,尤其优选分配于能够独立控制背光亮度的每个区域的光源分别是(即分配于所有区域的光源均为)能够独立控制的如上所述的发光强度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并且,也有时来源于分配于低亮度区域的光源的漏光侵入高亮度区域,根据减小这种漏光的影响的观点,分配有能够独立控制如上所述的发光强度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的区域的数量越多越优选,尤其优选分配到所有区域的光源均为能够独立控制如上所述的发光强度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在一方式中,上述两种以上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蓝光的波长频带~紫外光的波长频带的范围内。在此,在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将在430~490nm的波长频带上具有发光极大波长的光称作蓝光,将在300nm以上且小于430nm的波长频带上具有发光极大波长的光称作紫外光。并且,将在520~560nm的波长频带上具有发光极大波长的光称作绿光,将在600~680nm的波长频带上具有发光极大波长的光称作红光。峰的“半值宽度”是指峰高度1/2下的峰的宽度。并且,将作为单峰光而射出蓝光的光源称作蓝色光源,将作为单峰光而射出紫外光的光源称作紫外光源。在此,发出单峰光的是指在反射光谱中不像白光源那样出现两个以上的峰,而是仅存在将发光极大波长作为发光中心波长的1个峰。在上述背光单元中包含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绿光的荧光体(绿色荧光体)和被激发光激发并发出红光的荧光体(红色荧光体)。在使用蓝色光源作为光源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通过从蓝色光源射出之后透射波长转换层而从背光单元射出的蓝光、由绿色荧光体发出的绿光、及由红色荧光体发出的红光的混色而能够得到白光作为来自背光单元的射出光。并且,在波长转换层包含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而且包含发出被激发光激发并蓝光的荧光体(蓝色荧光体)的情况下,即使光源不包含蓝色光源,例如通过包含紫外光源作为光源而紫外光成为激发光,通过由蓝色荧光体发出的蓝光、由绿色荧光体发出的绿光、及由红色荧光体发出的红光的混色而能够得到白光作为来自背光单元的射出光。另外,荧光体具有由比发光波长更短波长的光所激发的性质。从而,激发光未必限定于从波长转换层的外部入射到波长转换层的光,而有时荧光体发出在波长转换层内发出的荧光作为激发光。在上述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各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优选在蓝光的波长频带~紫外光的波长频带的范围内,以使波长转换层中所包含的荧光体的至少一部分激发。作为更优选的组合,能够举出例如下述组合。由此,通过将射出更短波长的射出光的光源和射出更长波长的射出光的光源进行组合,如前面所记载,通过控制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强度而能够消除或减少上述带色调。(1)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365~460nm的波长频带上,且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430~490nm的波长频带上,与后者相比,前者是短波长。(2)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420~450nm的波长频带上,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430~490nm的波长频带上,与后者相比,前者是短波长。(3)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365~430nm的波长频带上,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430~490nm的波长频带上,与后者相比,前者是短波长。(4)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365~420nm的波长频带上,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390~430nm的波长频带上,与后者相比,前者是短波长。在多波长异种光源组包含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蓝色光源的情况下,这些两种蓝色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优选相差5nm以上,更优选相差10nm以上,进一步优选相差15~40nm。并且,在波长转换层中含有蓝色荧光体的方式中,以下光源的组合也优选。(5)两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均在300~420nm的波长频带上,这些两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相差5nm以上。(6)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300~380nm的波长频带上,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365~430nm的波长频带上,与后者相比,前者是短波长。(7)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300~430nm的波长频带上,至少一种光源的发光极大波长在430~490nm的波长频带上,与后者相比,前者是短波长。作为光源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优选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光源,优选在蓝光的波长频带~紫外光的波长频带的范围内具有发光极大波长的发光二极管。其中,ingan(铟-镓-氮)类材料的发光二极管通过改变in的掺杂量而容易调节发光特性,因此优选。或者,作为光源能够使用在蓝光的波长频带~紫外光的波长频带的范围内具有发光极大波长的发光二极管中组合有绿色荧光体、黄色荧光体(以发光极大波长为520~600nm且半值宽度为50~150nm左右的yag(yttriumaluminumgarnet,钇铝石榴石)荧光体等为代表的荧光体)、红色荧光体等荧光体的光源(例如在发光二极管的表面涂布荧光体的光源)。在从这种光源射出的光的反射光谱中出现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极大波长作为发光中心波长的峰,而且在荧光体的发光中心波长上也出现峰。优选的光源是发出单峰光的蓝色光源或紫外光源。光源部能够包含以上已说明的光源,而且能够包含通常的背光单元中可包含的各种部件。在直下型背光单元、侧光型背光单元的光源部中可包含的部件如前面所记载。<背光单元的任意部件>上述背光单元至少包含以上已说明的光源部及波长转换部件,但也能够任意地包含一种以上其它部件。以下,关于能够任意地包含的各种部件进行说明。背光单元能够在任意的位置上包含反射部件、散射片等散射部件、棱镜片等具有聚光功能的部件、增亮膜等中的一个以上。反射部件对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光源发出的不同的发光极大波长的光能够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并且,在背光单元的面内,为了调节整体或部分的反射率,也能够通过公知的印刷方法在反射部件上设置凹凸形状等图案。在背光单元的面内导致光强度的不均或形成图案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色素、颜料、紫外线吸收剂等印刷图案而局部调节面内入射光(激发光)的反射。散射部件在一方式中是散射片。并且,在另一方式中能够是通过前面所记载的用于赋予散射性的公知方法而赋予散射性的任意的部件。这种散射部件的雾度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且100%以下。作为棱镜片,能够使用具有在一个表面上平行地配置的多个棱镜列的棱镜片等公知的棱镜片。并且,例如也能够以使棱镜列朝向同一方向且棱镜列正交的方式层叠两个棱镜片而使用。这种棱镜片例如在背光单元中比波长转换部件更靠射出侧(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时为液晶面板侧)朝向射出侧配置棱镜列,由此能够发挥将从波长转换部件射出的光向液晶面板侧聚光的功能。另外,棱镜片优选荧光体所发出的荧光或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的吸收较少,根据这一点也能够使用玻璃作为棱镜片的原材料。然而,并不限定于玻璃,也优选使用各种树脂材料作为棱镜片的原材料。作为增亮膜,能够使用通过组装这些材料而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亮度的各种部件。作为增亮膜的一例,例如能够举出反射偏振器。在此,反射偏振器是指在一边向所有方向振动一边入射的光中,使向特定的偏振方向振动的光透射,且向其它偏振方向振动的光进行反射的偏振器。以上已说明的各种部件均能够通过公知方法而制作,也能够使用市售品。另外,散射部件及增亮膜大多是具有反射性的反射部件。反射部件在一方式中能够是片状。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若通过具有反射性的部件而被反射,则多数情况下,在背光单元内多次重复进行反射或入射。这有助于从光源射出的光有效地入射于波长转换层,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以下荧光的发光强度:发出从光源射出的光作为激发光的荧光;或者通过将如此发出的荧光作为激发光的又一荧光体而发出的荧光。这一点根据提高背光亮度的观点而优选。并且,也能够减少用于实现相等的背光亮度的荧光体量。另一方面,多次重复进行反射或入射,这将导致构成所述带色调的原因的漏光。相对于此,本发明的背光单元通过独立控制如前面所记载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的发光强度而能够消除或减少该带色调。以上已说明的本发明的背光单元适合作为进行局部调光控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关于这种图像显示装置,以下进行说明。[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包含上述背光单元、图像显示部及局部调光控制部的图像显示装置。<背光单元>关于上述背光单元,如上所述。<局部调光控制部>局部调光控制部能够具备例如如下公知的局部调光控制机构中所包含的各种结构:局部调光信号生成机构,接收与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有关的信息,并生成与所接收到的信息对应的局部调光信号;及局部光量控制机构,接收来自局部调光信号生成机构的局部调光信号,并根据所接收到的局部调光信号进行光源的局部光量控制(例如在直下型背光单元中,将一部分光源进行减光或熄灭)。关于这些局部调光控制机构,例如关于直下型背光单元中的局部调光控制机构,能够参考日本专利第4914481号、日本特开2004-212503号公报等公知技术,关于侧光型背光单元中的局部调光控制机构,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199041号公报等公知技术。另外,局部调光控制大致区分为一维控制和二维控制。一维控制是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等一个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并规定控制单位的方式。相对于此,二维控制是在上下方向(纵)及左右方向(横)等两个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并规定控制单位的方式。在一维控制中,通常,控制单位数例如在2~64的范围,优选在3~32的范围,更优选在4~32的范围。另一方面,在二维控制中,将通常的背光单元的射出侧最表面的俯视形状即长方形,例如在短边方向(通常为纵向)上进行2~128分割,在长边方向(通常为横向)上进行2~128分割,由此能够规定控制单位。例如在纵向、横向上分别进行2分割,由此控制单位数为4。纵向、横向均优选分别进行2~64分割,更优选进行4~32分割。另外,以下,将二维控制的一个方向上的分割数为a1、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分割数为a2的情况记为(a1分割×a2分割)。虽然也取决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尺寸,但若为例如32型以上电视,则能够举出16分割控制(4分割×4分割)、32分割控制(8分割×4分割)、64分割控制(8分割×8分割)、128分割控制(16分割×8分割)、256分割控制(16分割×16分割)、512分割控制(32分割×16分割)、1024分割控制(32分割×32分割)、2048分割控制(64分割×32分割)等作为优选方式。以二维控制被分割的区域(控制单位)的形状能够是例如纵横比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纵横比相同的长方形,但也能够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任意一种形状或两种以上形状的组合。当显示通常的图像时,通常,优选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在设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情况下,容易使背光亮度被控制的背光单元中的区域与显示亮度被控制的显示面上的区域对应,因此优选。并且,在一方式中,四边形的长方形的纵横比例如为1~1.3的范围,优选为1~1.2的范围,更优选为1~1.1的范围,越接近1越优选。即,优选为正方形。并且,关于六边形,优选为对置的各边平行的六边形,优选长边与短边的比率为1~1.3的范围,更优选为1~1.2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1.1的范围,更进一步优选为正六边形。与上述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有关的信息,优选为图像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信息。显示亮度是指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并且,局部调光控制部能够制作背光单元的每个区域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作为局部调光信号。该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包含根据显示亮度信息应设定几个分配于背光单元的每个区域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等信息。例如在图像显示部中,通过降低赋予对相对于某一区域(以下,记载为“高显示亮度区域”。)应显示为较暗的区域(以下,记载为“低显示亮度区域”。)进行照射的光的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使从背光单元射出并入射到低显示亮度区域的光的光量低于入射到高显示亮度区域的光的光量。并且,在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图像显示部中包含一对电极和位于这些电极之间的液晶单元。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所显示图像的每个区域的亮度控制,优选通过光源发光强度的控制而进行,而且能够通过按每个区域控制液晶单元而进行。由对液晶单元施加的电压来控制从背光单元射出并透射液晶单元的光的光量,由此能够控制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的每个区域的亮度。因此,局部调光控制部根据显示亮度信息来制作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和与其对应的液晶控制信息(每个区域中包含对液晶单元施加的电压条件的信息。),能够组合两者而使用于显示亮度的控制中。关于以上局部调光控制部中的显示亮度信息、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及液晶控制信息的制作,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应用与局部调光控制有关的公知技术。例如关于这种公知技术,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237903号公报等。另外,在优选的一方式中,上述局部调光控制部根据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信息而制作背光单元的每个区域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并根据所制作出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或者根据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而能够确定上述背光单元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各光源的发光强度,所述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通过对所制作出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实施基于来源于分配在背光单元的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的校正处理而得到。而且,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各光源能够发出由此确定的发光强度的光。为了利用前面已说明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来减少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的带色调,基于来源于分配在上述背光单元的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的校正处理包括:漏光的影响越大,在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两种以上光源中,(1)越将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设为较高,(2)越将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设为较低,或者(3)越将发光极大波长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设为较高、且越将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设为较低。根据需要利用通过实施这种校正处理而能够得到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由此能够消除或减少因来源于分配在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而在通过局部调光控制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产生的带色调。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方式中也包括如下方式:在由漏光引起的带色调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不使用已校正处理光源发光信息,而是通过根据显示亮度信息制作的光源发光信息而确定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各光源的发光强度。在此,由漏光引起的带色调的容许范围能够根据在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中求出的图像品质而任意地进行设定,并不受特别的限定。以下,以以下实施方式为例,对用于获取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的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分别分配于背光亮度被控制的所有区域的光源均为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获取的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每个区域的背光亮度控制的区域配置的图。另外,在图1中,区域数量(控制单位数)为9个,但这只是个例示,并不限定于在9个区域进行本发明的局部调光控制。这一点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相同。在图1中,区域b及区域c是若基于根据显示亮度信息制作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则被熄灭(背光亮度设定值零)的区域,区域a是若基于根据显示亮度信息制作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则以背光亮度设定值成为100的方式被点亮的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亮度以将区域a的背光亮度设定值设为100的相对值来表示。并且,以下,关于区域a、b及c所记载的各种数值,也为了区域之间的对比而以相对值来表示。用于赋予上述背光亮度设定值的光源发光强度(光源发光强度信息)中,分配于区域a的光源的发光强度成为100,分配于区域b、c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均为零。另外,关于液晶显示装置,在以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internationaldel'eclairage)规定的色度图(cie1931)中的色坐标来表示的情况下,白光的色度能够设定于例如x=0.33、y=0.33的白色点。色坐标越偏离该白色点,白色越带色调(例如蓝色调或黄色调)。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区域a射出的射出光以色度图(cie1931)中的色坐标设为(x,y)=(0.33,0.33)的白光。另外,以下,只要无特别的说明,则以下色度以色度图(cie1931)中的色坐标来表示。以上是未考虑漏光的影响而设定的初始设定值。然而,实际上,来源于分配在作为高亮度区域的区域a中的光源的漏光被赋予到作为低亮度区域的区域b及区域c。至于该漏光的光量,向比区域a更靠区域b的漏光多于向区域c的漏光。另外,根据前面所记载的反射部件中的反射、散射部件中的散射、背光单元中的光散射层、反射部件、部件之间的界面上的反射和/或散射等,漏光的光量不同。向某一区域的来自其它区域的漏光的光量能够由光量计等公知的测定装置来测定,或者能够通过使用公知方法的光学模拟而算出。将由此求出的向区域b的漏光的光量设为10,将向区域c的漏光的光量设为1。另一方面,能够认为从某一区域射出的射出光因漏光的影响而带色调的程度,自高亮度区域的距离越远越大。这是因为认为:扩散距离越长,在波长转换层中越多的光被转换波长,红光及绿光的发光增加,因此通过红光与绿光的混色而黄色调增强。黄色调的程度能够使用公知的色度计来测定,或者能够通过使用公知方法的光学模拟而算出。由此求出的从区域b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为(x,y)=(0.35,0.35)(与从上述区域a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的差异为(δx,δy)=(0.02,0.02)),从区域c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为(x,y)=(0.38,0.38)(与来自上述区域a的射出光的色度的差异为(δx,δy)=(0.05,0.05))。分配于区域a、b、c的光源分别是具有紫外光~蓝光区域的发光极大波长且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个光源,至少一个为蓝色光源。以下,在两个光源中,将发光极大波长位于短波长侧的光源称作短波光源,将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称作长波光源。在区域b、c中,为了减少黄色调,例如在区域b、c中,从分配于各区域的短波光源及长波光源射出光,使通过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与因荧光体的发光而得到的射出光(另一射出光)的混色而得到的光带蓝色调,由此只要消除或减少由上述漏光引起的黄色调即可。如前面所记载,荧光体有如下倾向:激发光越成为短波长光,发光强度越增强,激发光越成为长波长光,发光强度越减弱。在此,单独使用短波光源时得到的射出光的色度为(x,y)=(0.38,0.38),单独使用长波光源时的射出光的色度为(x,y)=(0.28,0.28)。在并用短波光源和长波光源时,若将长波光源(发光极大波长相对位于长波长侧的光源)的发光强度设为较强,则能够降低通过荧光体而发出的荧光的发光强度(即绿光及红光的发光强度),与因荧光体的发光而得到的射出光强度相比,来自蓝色光源的来源于光源的蓝光的射出光强度相对提高,因此能够使通过上述混色而得到的光带蓝色调。该带蓝色调的光与因漏光的影响而带黄色调的光进行混色的结果,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漏光引起的黄色调。如上所述,当区域a的背光亮度设定值为100时,向区域b的漏光的光量为10,从区域b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与从区域a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不同(δx,δy)=(0.02,0.02)。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于区域b的上述两个光源中使长波光源的光入射,且以赋予5相当量的背光亮度的方式设定发光强度,由此能够消除上述黄色调。并且,如上所述,关于区域c,从区域a向区域c的漏光的光量为1,从区域c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与从区域a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不同(δx,δy)=(0.05,0.05)。分配于区域c的上述两个光源中使长波长光源的光入射,以赋予1相当量的背光亮度为方式设定发光强度,由此能够消除上述黄色调。作为以上结果,分配于区域b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分配于区域c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均大于初始设定值。如此通过对初始设定值实施基于来源于分配在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的校正处理,能够得到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接着,关于与相邻区域的亮度差对应的优选的校正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背光单元的各区域的背光亮度能够根据应显示图像的各区域的显示亮度而设定,在一方式中,当相邻的区域之间的背光亮度差较大时,在低亮度区域中,也优选使应显示图像中的显示亮度高于所赋予的背光亮度。例如通过调节分配于低亮度区域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的1个以上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将从该区域射出的射出光的色调调整为色度(x,y)=(0.33,0.33)的白光,或者能够调整为接近上述白光。由此,能够减少从背光单元的低亮度区域射出的射出光的黄色调,并且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区域之间的显示图像的连接变得自然,能够实现较高的显示画质。在一方式中,关于由此被校正的背光亮度,当高亮度区域(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区域a)的背光亮度(i2)的绝对值为100cd(candela)/m2以上且5000cd/m2以下时,与该高亮度区域相邻的亮度相对低的低亮度区域(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区域b)的背光亮度(i1)与上述i2的相对关系,作为(i2/i1)比优选为100/1以下,更优选为4/1~100/1,进一步优选为4/1~50/1。通过将(i2/i1)比设为100/1以下而能够使颜色再现性变得更好,且能够使显示图像的连接更自然。并且,将(i2/i1)比设为4/1以上,这对提高对比度以及减小背光单元的消耗电力是有效的。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包含上述液晶单元的情况下,通常,也设定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和液晶控制信息(初始设定值)。另一方面,根据上述步骤,关于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初始设定值与实际设定的光源发光强度之间产生差分。其结果,从背光单元的区域b、区域c射出的射出光量增加,但在产生这种增加的情况下,优选以减少通过液晶单元的光量的方式调节对液晶单元施加的电压值。即,对液晶控制信息实施校正处理,获取已校正处理的液晶控制信息,根据该已校正处理的液晶控制信息确定液晶单元的每个区域(区域b、区域c)的电压施加条件,优选在该所确定的电压施加条件下对液晶单元的每个区域施加电压。由此,能够使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的显示亮度与根据应显示图像的显示亮度设定的初始设定值一致或接近。并且,有时来源于区域b的光源的漏光及来源于区域c的光源的漏光侵入到区域a。由此从背光单元的区域a射出的射出光量增加。通过如上所述的液晶单元的电压施加条件的控制,这种射出光量增加的影响也能够减少。(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获取的实施方式2)接着,对于将直至两个相邻的区域为止作为考虑漏光的影响的对象相邻区域,并根据数学式获取已校正处理光源发光信息的一例进行说明。然而,以下是例示,考虑漏光的影响的对象相邻区域能够是1个,也能够是3个以上,并无特别的限定。在区域i、区域i+1、区域i+2依次相邻配置的情况下,当获取区域i的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时,若将与区域i一阶相邻的(直接接触的)区域i+1及二阶相邻的(隔着区域i+1而配置的)区域i+2为止作为考虑漏光的影响的对象相邻区域,区域i中的光源发光强度ki能够以与一阶相邻的区域i+1及2次相邻的区域i+2具有以下关系的方式进行校正。例如关于后述图3所示的9个区域,相对于区域a,能够将区域b、d、e设为一阶相邻区域,将区域c、f、g、h、i设为二阶相邻区域。ki=k0i······(1)+α1×k0(i+1)+α2×k0(i+2)······(2)+α1×km(i+1)+α2×km(i+2)······(3)+h1×{α1×(k0(i+1)+km(i+1))······(4)+h2×{α2×(k0(i+2)+km(i+2))······(5)在此,α1是向1次相邻区域的漏光系数α2是向2次相邻区域的漏光系数k0i是区域i中的光源发光强度的初始设定值kmi是为了减少区域i中的带色调而增加的光源发光强度k0(i+1)是区域i+1中的光源发光强度的初始设定值km(i+1)是为了减少区域i+1中的带色调而增加的光源发光强度k0(i+2)是区域i+2中的光源发光强度的初始设定值km(i+2)是为了减少区域i+2中的带色调而增加的光源发光强度h1是针对来自1次相邻区域的漏光的光源发光强度增加系数h2是针对来自2次相邻区域的漏光的光源发光强度增加系数(1)是(区域i中的光源发光强度的初始设定值)(2)是(由区域i+1及i+2中的初始设定值的光源发光强度产生的漏光)(3)是(由为了减少区域i+1及i+2中的带色调而增加的光源发光强度产生的漏光)(4)是(针对来自区域i+1的漏光的、为了减少区域i中的带色调而增加的光源发光强度)(5)是(针对来自区域i+2的漏光的、为了减少区域i中的带色调而增加的光源发光强度)。上述各种系数例如进行初步实验而能够确定,或者根据光学模拟而确定。另外,在图像显示部中包含上述液晶单元的情况下,作为使用上述关系式进行的校正处理的具体方式,能够举出以下方式。根据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所显示图像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信息,关于分配于背光单元的每个区域的光源分别算出光源发光强度的初始设定值。另外,如有关实施方式1的记载,关于液晶单元也设定液晶控制信息的初始设定值。根据所算出的光源发光强度的初始设定值(设定值1)与各区域之间的上述关系式,算出各区域的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设定值2)。根据该设定值2对液晶控制信息实施校正处理,确定已校正处理的液晶控制信息(设定值3)。以由以上设定值2确定的发光强度从光源射出光,且根据由设定值3确定的电压施加条件对液晶单元施加电压,由此在图像显示部上显示图像。另外,在以上已说明的实施方式1、2中,对为了减少带色调而增加光源的发光强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够将光源发光强度以显示亮度与初始设定值一致的方式(或者以接近的方式)调整短波光源和长波光源的发光强度,或者追加优先使用产生带蓝色调的光的长波光源的算法。实施方式1、2均为如下方式:关于某一区域,将来源于分配在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视为在区域内相同而进行校正处理。相对于此,也能够考虑同一区域内的漏光影响的差异而进行校正处理。以下,关于这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获取的实施方式3)例如关于图1所示的区域b,来源于分配在区域a的光源的漏光在区域b内的横向上,强度在区域a侧较强,在区域c侧衰减而变小。并且,由来源于分配在区域a的光源的漏光引起的来自区域b的射出光的带色调越远离区域a越强,因此与区域a侧相比,区域c侧的带色调更强。从而,在分配于区域b的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通过使区域a侧光源的发光强度低于区域c侧光源的发光强度,在区域b横向上能够提高从区域b射出的射出光的强度的均匀性。并且,关于长波光源的发光强度与短波光源的发光强度的强度比(长波光源的发光强度/短波光源的发光强度),通过使区域c侧光源的强度比大于区域a侧光源的强度比,在区域b内能够有效地减少带色调更强的区域c侧的带色调。而且,由此在区域b横向上能够提高从区域b射出的射出光的色度的均匀性。以上是如下一方式:基于通过来源于分配在背光单元的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的校正处理,使分配于在同一区域内漏光的影响较大的部分的光源及分配于其它部分的光源中的至少一方的发光强度从由光源发光强度信息确定的值发生变化。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实时控制、表控制)如前面所记载,在图像显示装置中,根据显示面的图像的变化应显示为较亮的部分和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大多时刻发生变化。作为与这种图像的变化对应地进行局部调光控制的方式,能够举出实时控制及表控制。实时控制例如将如实施方式2所示的校正系数进行叠加,按每个区域实时计算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光源的发光强度,能够以所计算的发光强度从光源射出光。相对于此,表控制是指使用计算机科学的查表(lookuptable)的控制。查表的制作方法是计算机科学的公知技术,在本发明中也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应用这种公知技术。例如预先将可能引起的来自初始设定值的光源发光强度的变化进行图案化,并保存在查表中。而且,根据图像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信息,从保存在查表中的图案中选择应该应用于各光源中的图案,由此可确定各光源的光源发光强度。例如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在9个区域进行局部调光控制的情况下,若以将光源发光强度以4个阶段(例如作为相对值100、33、11、0这4个阶段)进行控制的方式为例,则在9个区域能够获得4个阶段的光源发光强度,因此区域的位置和光源发光强度的图案成为合计4的9次方。将该所有图案保存在查表中,并根据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的每个区域的显示亮度信息来选择应该应用的图案,由此可确定各光源的光源发光强度。根据控制精度的观点,优选实时控制,根据可进行简易控制的观点,优选表控制。(光源发光强度的控制方法)背光单元中所包含的光源的发光强度例如根据以下方式能够而发生变化,以便发出如上所述确定的发光强度的光。以下,使发光强度发生变化也称作调光。(1)根据分时发光而变更光源的发光强度。(2)变更光源的电流及电压中的一方或双方的输入值。作为光源,如上所述,能够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但led驱动电路上的调光的实现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pulsewidthmodulation)),另一种是模拟调光。pwm控制通过控制led元件的点亮时间和熄灭时间来调整明度。通常,通过调整pmw信号的占空比(导通和断开中导通时间的比例)而控制明度。通常,导通和断开的频率能够设定为50hz~32khz左右。若重复进行点亮和熄灭的频率低,则人的眼睛会感到“闪烁”,因此优选pmw信号的频率足够高。作为显示器用背光单元,能够设定为100hz~10khz左右,通常使用200hz左右,在使用于生产线等中的机器视觉等用途中能够设定为1khz左右。根据用途能够选择不产生闪烁或噪声的频率。另外,噪声是在pwm控制时产生对输出电容器的电压变动的情况下因电容器的伸缩而基板发出共振声音的现象。占空比能够任意地设定,例如将能够减光至1%左右,且明度的控制范围大。并且,控制电路的设计也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模拟调光通过改变提供于led元件的电流量而调整明度。若增加电流量则变亮,若减少电流量则变暗。模拟调光通过使用电子音量或变阻器等以模拟的方式改变从外部供给的电压值而能够实现。在模拟调光方式中不产生闪烁的问题。低亮度侧能够调光(减光)至10%左右。根据led元件本身的颜色再现性的观点,优选在直至20%左右的范围内进行使用。或者,也能够并用pwm控制、模拟调光这两者方式。并且,在pmw控制中也能够减少电流值。以上控制能够根据局部调光控制部所制作出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或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而进行。(初始设定值的变更)所述初始设定值通常在刚制造状态的背光单元中被设定,也有时优选以校正背光单元经时变化的方式变更初始设定值。作为经时变化的一例,能够考虑由荧光体的经时劣化引起的发光效率的降低、由构成背光单元的部件的经时劣化引起的着色、光源的劣化等。在这种情况下,求出校正因子f,能够将该校正因子f与初始设定值相乘而得到的值作为初始设定值进行上述局部调光控制。校正因子能够实时评价经时变化并根据该评价结果而确定。或者也能够根据背光单元的使用期间来预先确定校正因子f。并且,也能够将对通过初步实验或光学模拟而确定的初始设定值,考虑到背光单元中所包含的光源的发光效率的差异等偏差而相乘控制用调整因子f0的值,作为初始设定值而使用。<图像显示部>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包含与其种类对应的图像显示部。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具体方式,能够举出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在优选的一方式中,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是将上述背光单元与液晶面板进行组合而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能够包含至少液晶单元及夹持液晶单元的一对电极。关于液晶单元的驱动模式并无特别的限制,能够利用扭转向列(tn)、超扭转向列(stn)、垂直取向(va)、平面转换(ips)、光学补偿弯曲排列(ocb)等各种模式。液晶面板通常包含至少辨识侧偏振器、液晶单元及背光侧(背光单元侧)偏振器。并且,辨识侧偏振器及背光侧偏振器优选分别在一个或两个表面具有保护膜(偏振片保护膜)。另外,在偏振器中具有一层以上保护膜的层叠体被称作偏振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在对置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电极的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的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配置于两个偏振片之间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在上下基板之间封入液晶的液晶单元,通过电压施加而改变液晶的取向状态,以进行图像的显示。在此,如上所述,在根据局部调光控制部所制作出的液晶控制信息或已校正处理的液晶控制信息确定的电压施加条件下进行电压的施加。另外,根据需要,具有偏振片保护膜或进行光学补偿的光学补偿部件、粘结层等附加的功能层。并且,也能够配置彩色滤光片基板、薄层晶体管基板、透镜薄膜、扩散片、硬涂层、防反射层、低反射层、防眩层等和(或代替它)前方散射层、底漆层、抗静电层、底涂层等表面层。如以上已说明,根据本发明,在能够按每个区域控制背光亮度的背光单元中,通过利用所述多波长异种光源组而能够抑制在通过局部调光控制而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从背光单元射出的白光带色调。另外,关于液晶显示装置,如前面所记载,在以色度图(cie1931)中的色坐标来表示的情况下,白光的色度能够设定于例如(x,y)=(0.33,y=0.33)的白色点。若色坐标越偏离该白色点,白色越带色调(例如蓝色调或黄色调)。多波长异种光源组中所包含的光源的发光强度或光源之间的发光强度比优选设定为,使从背光单元的各区域射出的射出光为色度(x,y)=(0.33,y=0.33)的白色点,或者具有接近于白色点的色度。相对于此,以根据前面所记载的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而确定的发光强度从光源射出光,由此能够消除或减少因漏光的影响而产生的黄色调。由此,能够减少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的带色调。例如在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来自背光单元的射出光在透射液晶单元之后照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背光亮度在整面恒定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控制液晶单元的液晶的取向状态,以改变光的透射量而显示图像。关于显示面上的包含显示亮度较低的区域的图像,在无局部调光控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亮度以最高亮度在整面恒定的状态控制液晶单元内液晶的取向状态,以减少透射光量,降低显示面的各个区域中的显示亮度。相对于此,在局部调光控制中,关于包含显示面上的显示亮度较低的区域的图像,在预先减少朝向该区域从背光单元射出的射出光量之后,在液晶单元中进行透射光量的调整,从而能够减少背光单元的消耗电力。根据本发明,进行如此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局部调光控制,且通过局部调光控制而能够减少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的带色调。实施例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上示的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便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从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该被以下所示的实施例限定地解释。下述色坐标(色度)是以色度图(cie1931)中的色坐标来表示由色度亮度计(topcon会社制造sr-3)测量的值。以下所使用的光源1~3是射出在下述波长中具有发光极大波长的单峰光的蓝色led光源。光源1:450nm光源2:465nm光源3:430nm[背光单元的制作]如以下所记载,制作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的结构)所制作出的背光单元是直下型背光单元。图2中表示背光单元的概略结构图。图2所示的背光单元从光源部10侧向射出侧依次包括光源部10、位于从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光路上的波长转换部件13、散射片14、使棱镜列正交的两个棱镜片15a及15b(棱镜列未图示)及散射片16。在光源部10中,在反射片11上配置有光源12。另外,图中,为了简化,光源12的数量为两个,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光源的数量及配置的详细内容如后述。作为波长转换部件,使用了在包含发光极大波长为520nm的量子点1(绿色荧光体)及发光极大波长为630nm的量子点2(红色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层的两面层叠有阻隔膜的波长转换部件。(进行背光亮度控制的区域配置)在所制作出的背光单元中,将纵9cm×横9cm的正方形作为1个区域,如图3所示,在合计9个区域(区域a~区域i)中进行局部调光控制。另外,在后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也以与图3相同的方式配置区域a~i。并且,在后述液晶单元中,也以与图3相同的方式配置区域a~i。(比较例1中的光源配置及背光单元的制作)在背光单元的光源部10中,如图4所示,将反射片11上的纵9cm×横9cm的正方形作为1个区域,在合计9个区域的各个区域各配置1个光源1(发光极大波长450nm)。分配于图3所示区域a的光源为光源1a,分配于区域b的光源为光源1b,分配于区域c的光源为光源1c,同样,分别分配于区域d~i的光源为光源1d~1i。如上所述,从具备配置有光源1的光源部的比较例1的背光单元的各区域射出的射出光(来自背光单元的射出侧最表面即散射片16表面的射出光)是背光亮度为1000cd/m2、色度为(x,y)=‘0.33,y=0.33)的白光。各区域中的背光亮度的测定中,由色度亮度计(topcon会社制造sr-3)、孔径),将测定在纵9cm×横9cm的正方形区域内引出的2条对角线的交点、及通过这些对角线而被分割的4个三角形的4个重心合计5点而求出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各区域的背光亮度。以下背光亮度的测定也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在比较例1中所制作出的背光单元通过对光源1进行pwm控制而能够在约0.5%~100%之间任意地控制光源发光强度。并且,背光亮度能够在5~1000cd/m2之间进行调节。(实施例1中的光源配置及背光单元的制作)在背光单元的光源部10中,如图5所示,将反射片11上的纵9cm×横9cm的正方形作为1个区域,在合计9个区域的各个区域各配置有1个光源2(发光极大波长465nm)及光源3(发光极大波长430nm)。从而,在1个区域中各配置有1个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光源。分配于图3所示的区域a的光源为图5中的光源2a及3a,分配于区域b的光源为光源2b及3b,分配于区域c的光源为光源2c及3c,同样,分别分配于区域d~i的光源为光源2d~2i、光源3d~3i。另外,在图5中,用圆圈标记来表示光源2,用双圈来表示光源3。分配于各区域的光源2及光源3能够分别独立控制发光强度。将光源部如上所述替换为配置有光源2及光源3的光源部,除了这一点以外,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出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在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中,在分配于区域a~i的光源中仅点亮在各区域中发光极大波长位于更靠长波长侧的光源2的情况下,从各区域射出的射出光是背光亮度为1000cd/m2、色度为(x,y)=(0.27,y=0.27)的蓝色调强烈的白光。另一方面,在仅点亮在各区域中发光极大波长位于更靠短波长侧的光源3的情况下,从各区域射出的射出光是背光亮度为1000cd/m2、色度(x,y)=(0.40,y=0.40)的黄色调强烈的白光。在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中,光源2及光源3通过分别进行pwm控制而能够在约0.5%~100%之间任意地控制光源发光强度,或者也能够进行熄灭。例如通过调整分配于某一区域的光源2的光源发光强度与光源3的光源发光强度的强度比,将蓝色调强烈的射出光和黄色调强烈的射出光进行混色,由此能够改变射出光的色度。这种色度的变化在比较例1的背光单元中无法实现。并且,在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中,在9个区域的各个区域分配有能够独立控制发光强度的光源2及光源3,因此在各区域中能够分别独立地改变射出光的色度。[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将具备直下型背光单元的市售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进行分解,取出背光单元。配置比较例1的背光单元以代替取出的背光单元,得到了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配置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得到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局部调光控制]关于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如图6所示显示在面内各部显示亮度不同的图像的情况下的局部调光,如下进行进行说明。将来自背光单元的区域a的射出光经过液晶单元而入射的显示面上的区域作为区域a,将来自背光单元的区域b的射出光经过液晶单元而入射的显示面上的区域作为区域b,关于区域c~区域i也相同。在显示面上的区域a(图6中的9个正方形区域中,最左上方的区域)中显示亮度最高的部分,即在图6中标记为数值100的部分,由使用于所述背光亮度的测定中的测定装置测定的显示亮度为300cd/m2。将该部分(以下,记载为“图像最亮部”。)的亮度设为100,将各部分的应显示亮度作为相对值而表示的数值是在图6中的各部分所记载的数值。数值0表示设定为控制液晶单元的取向状态以使透射液晶单元的光量最少的状态。并且,在标记为数值100的部分所求出的色度为(x,y)=(0.33,0.33)。将分配于朝向包含图像最亮部的区域a射出光的背光单元的区域a的光源的发光强度设为100,设定分配于背光单元的各区域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相对值)。无局部调光控制(以下,记载为“无ld(localdimming)”。)的背光单元中,将分配于各区域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相对值)示于图7中。并且,作为局部调光控制,设定了3个图案不同的局部调光控制图案(以下,记载为“ld-01”、“ld-02”、“ld-03”。)。通过各自的局部调光控制,将在背光单元中分配于各区域的光源的发光强度(相对值)示于图8~图10中。ld-01的控制(图8)为如下:仅在图6中具有非0的显示亮度的区域a及b,根据该区域的最大显示亮度来确定光源的发光强度(相对值),仅在背光单元的区域a及b中照射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ld-02的控制(图9)为如下:在上述ld-01的控制的基础上,关于隔着正方形的一边而与包含图像最亮部的区域a相邻且漏光的影响较大的区域d,也以发光强度(相对值)5照射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并且,ld-03的控制(图10)为如下:在上述ld-02的控制的基础上,关于隔着正方形的一边而与以发光强度(相对值)5照射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的区域b及d相邻且受到漏光的影响的区域c、e、g,也以发光强度(相对值)1入射来源于光源的射出光。而且,关于无ld、ld-01、ld-02、ld-03分别在显示面的各区域,以得到图6所示的显示亮度的方式确定液晶单元的每个区域的液晶控制信息。通过以上步骤,关于无ld、ld-01、ld-02、ld-03的每一个,确定了每个区域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及液晶控制信息(初始设定值)。关于无ld、ld-01、ld-02、ld-03的每一个,在使分配于背光单元的各区域的光源以初始设定值的发光强度发光的状态下,在区域a~i中以所述方法测定了背光亮度。经测定结果,关于ld-01已确认:与背光亮度高的区域a相邻的区域d及区域e的背光亮度高于光源的发光强度为0的其它区域(参考图8)。并且,关于区域b已确认:相对于由光源的发光强度推测的值,背光亮度有所上升。于是,在这种背光亮度高于由光源发光信息推测的区域b、d、e,经求出背光单元的射出光的色度的结果,x值、y值均增加0.02~0.04左右,射出光带黄色调。根据以上内容已确认:在以初始设定值的发光强度发光的状态下,在ld-01中,区域b、d、e受到来源于分配于其它区域的光源的漏光的影响而产生带色调。于是,在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中,在分配于ld-01中的区域b、ld-02中的区域b、d、ld-03中的区域b、c、d、e、g的光源(光源2、光源3)中,使赋予蓝色调强烈的射出光的光源2的发光强度相对高于光源3的发光强度,经求出来自各区域的射出光的色度的结果,在各个区域中黄色调减少(此时,上述两种光源的合计发光强度保持恒定)。根据以上内容确定了上述区域的光源2的发光强度及光源3的发光强度设为已校正处理发光强度信息。关于其它区域,使用初始设定值作为光源发光强度信息。根据以上内容,关于ld-01、ld-02、ld-03的每一个,确定了各光源的发光强度。在使分配于背光单元的各个区域的光源以被确定的发光强度发光的状态下,在区域a~i中,通过所述方法测定了背光亮度。关于无ld,在使各光源以初始设定值的发光强度发光的状态下,在区域a~i中,通过所述方法测定了背光亮度。将无ld的测定结果示于图11中,将ld-01、ld-02、ld-03的测定结果示于图12~图14中。另外,在图12~图14所示结果中,在光源的发光强度为0的区域中,背光亮度的值最小也是0.1,但这能够认为是在背光单元内散射的光的影响。并且,在图11所示结果中,也确认了在区域a中背光亮度的上升。这也能够认为是由来自其它区域的漏光的影响引起。接着,根据如此得到的背光单元的各区域的背光亮度,算出并确定液晶单元的已校正处理的液晶控制信息。在各液晶单元的区域中,当以图11所示的背光亮度从背光单元入射光时控制液晶单元的透射率,以便在显示面上得到目标显示亮度信息。即,通过按照如上所述已校正处理发光强度信息而设定光源的发光强度,关于入射到液晶单元的光量相对于初始设定值增多的区域追加了校正处理,该校正处理为了校正其增加量并减少区域的光的透射率而调节施加于液晶单元的电压值。在以上步骤中,关于ld-01、ld-02、ld-03,确定了分配到背光单元的各区域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及液晶单元的各区域的电压施加条件。[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的评价]评价1.背光单元的区域之间的色相变化关于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进行了无ld(参考)或下述表1所示的局部调光控制。关于表1的实施例1所表示的局部调光控制在上述步骤中所确定的发光强度及电压施加条件下进行。关于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也以与ld-01相同的方式确定了每个区域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及液晶控制信息(初始设定值)。将由该初始设定值进行的局部调光控制在表1中记载为ld-04。关于各种情况,5个评价人员目测观察背光单元的9个区域而进行了如下感官评价:在区域之间是否感觉到色相变化,或者是否存在感觉到黄色调的区域。5个评价人员按以下点数进行评价,求出5人提出的点数的算术平均值。4点:在区域之间完全未感觉到色相的变化。3点:在亮度高的部分未感觉到,但亮度低的部分感觉略带黄色。2点:在亮度高的部分未感觉到,但在与亮度高的部分相邻的亮度低的部分感觉略带黄色调。1点:在亮度高的部分未感觉到,但在与亮度高的部分相邻的亮度低的部分感觉带黄色调。评价2.显示于显示面的图像中区域之间的色相变化关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装置,进行了无ld或下述表1所示的局部调光控制。另外,在实施例1中,关于确认到分配在背光单元的上述带黄色调的各区域的光源(光源2、光源3),按照所述已校正处理发光强度信息设定了发光强度。在各种情况下,5个评价人员目测观察显示于显示面上的图像(图6)而进行了如下感官评价:在显示亮度不同的各个部分是否感觉到黄色调。5个评价人员按以下点数进行评价,并求出5人提出的点数的算术平均值。4点:完全未感觉到黄色调。3点:在亮度高的部分未感觉到,但亮度低的部分感觉略带黄色。2点:在亮度高的部分未感觉到,但在亮度低的部分感觉略带黄色调。1点:在亮度高的一方也感觉带黄色调。评价3.显示于显示面的图像中边界连接的自然程度/不自然程度5个评价人员以目测的方式进行观察并进行了感官评价:在与上述评价2.同样显示于显示面上的图像中,是否感觉到区域d与区域e的边界的连接自然或不自然。5个评价人员按以下点数进行评价,求出5人提出的点数的算术平均值。本来在显示于显示面上的图像中,区域d及区域e的图像是均匀的黑色显示,但有如下倾向:在相邻的明亮的区域,由于来自某一区域a或区域b的漏光,显示亮度或色调越受到影响,感觉边界的连接越不自然。4点:区域d与区域e的边界的连接自然。3点:区域d与区域e的边界的连接大致自然(4点更自然)。2点:在区域d与区域e的边界稍微感觉不自然。1点:在区域d与区域e的边界感觉不自然(感觉比2点不自然)。评价4.暗处的带色调的评价5个评价人员以目测的方式进行观察并进行了以下感官评价:在与上述评价2.同样显示于显示面的图像中,在显示为较暗(黑)的区域之间(图6中,显示有数值0(零)的区域之间)且黑色是否较暗,或者在区域之间是否感觉到黑色的差异。评价是在将液晶显示装置设置于照度为20勒克斯的平台上进行的。这是室内较暗而接近于观看电视的条件的环境。5个评价人员按以下点数进行评价,并算出5人提出的点数的算术平均值。4点:黑色较暗,在区域之间未感觉到色调的差异。3点:黑色较暗,若在区域之间进行比较,则在黑色色调上稍微有差异,但能够不介意。2点:黑色较暗,但若在区域之间进行比较,则在黑色色调上能够识别差异。1点:能够识别因漏光而黑色变得明亮,或者若在区域之间进行比较,则在黑色色调上能够识别出差异。在上述感官评价中,若评价的平均点为2.5以下,则大概半数以上人会感觉到带色调的影响。评价的平均点优选为2.6以上。将以上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而且,在表1中,将无ld中的背光单元的消耗电力设为100.0%而示出进行各局部调光控制的情况的消耗电力。[表1]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进行局部调光控制对减少背光单元的消耗电力是有效的,所述局部调光控制根据显示图像的显示亮度按每个区域控制背光亮度。并且,由有关评价1的实施例1的ld-01、ld-02及ld-03与比较例1的ld-04的对比能够确认:根据ld-01、ld-02及ld-03也能够减少在局部调光控制时在低亮度区域产生的从背光单元射出的光的带色调。另外,由有关评价2的实施例1的ld-01、ld-02及ld-03与比较例1的ld-04的对比能够确认:根据ld-01、ld-02及ld-03也能够减少在局部调光控制时在显示面上所显示的图像中的带色调。由评价3及表4的结果也可以确认:根据实施例1的ld-01、ld-02及ld-03能够在显示面上显示相邻区域的边界连接自然的图像。另外,由评价4的结果可以确认:根据实施例1的ld-01、ld-02及ld-03能够减小在暗处被观察的显示为较黑(暗)的区域之间的黑色调的差异或明度的差异。更详细的内容如下所述。根据局部调光控制能够降低黑亮度(能够比黑色更暗),这一点对提高对比度比(“白亮度/黑亮度”的比率)是有效的。另外,如评价4的结果所示,根据实施例1的ld-01、ld-02及ld-03可以确认:由于能够减少显示为较黑(暗)的区域之间的色度或明度的差异,因此即使在暗处也可以辨识更自然的图像。由以上结果可以确认:通过使用多波长异种光源组来进行前面已详述的局部调光控制而能够减少因局部调光控制而应显示为较暗的部分带色调,其结果,在显示面上能够显示更自然的图像。另外,在ld-01中,在根据基于显示亮度信息制作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从光源照射射出光的区域(区域b)中,根据已校正处理发光强度信息从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照射射出光。另一方面,在ld-02、ld-03中,针对若基于根据显示亮度信息制作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则被熄灭(背光亮度设定值为零)的区域(ld-02中的区域d、ld-03中的区域c、d、e、g),也根据已校正处理的光源发光强度信息从多波长异种光源组照射射出光。由表1所示的结果能够确认:与ld-01相比,根据ld-02、ld-03能够进一步减少在局部调光控制时在低亮度区域产生的从背光单元射出的光的带色调,且能够在显示面上显示更自然的图像。[变形例(光源的配置)]在实施例1中,在背光单元的各区域中分配有相同数量的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两种光源(参考图5)。然而,发光极大波长不同的光源的数量可以根据区域而不同。并且,在多个区域中也可以包括被分配的光源为一种光源的区域。如此配置的光源的配置例如图15所示。在图15中,用白点表示的光源为长波光源,用黑点表示的光源为短波光源。如上所述,长波光源赋予蓝色调强烈的射出光。赋予蓝色调强烈的射出光的光源的数量多,这在提高用于减少带色调的控制的自由度方面是优选的。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领域及利用领域中是有用的。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