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158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内容涉及光学装置和包括该光学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此外,本公开内容涉及包括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头戴式显示器(hmd)中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引起了关注,增强现实技术是将虚拟物体或各种信息作为附加信息,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合成或呈现至现实环境(或现实环境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样的增强现实技术,例如,正在探讨头戴式显示器来作为呈现视觉信息的装置。而且,在应用领域中,期待现实环境下的操作支持,例如能够提供道路引导信息,或者能够提供针对进行维护等的技术人员的技术信息。特别是,因为头戴式显示器可以在不占用手的情况下使用,所以是非常方便的。此外,即使在户外移动的同时获得各种信息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捕获外部环境以及由视觉范围内的视频或图像构成的各种信息等,因此可以顺利地移动。例如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094175中可知,为了让观察者通过虚拟图像光学系统以放大的虚拟图像的方式观察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二维图像,使用包括全息衍射光栅的偏转单元的虚拟图像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如图31所示的概念图,该图像显示装置100'基本上包括显示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11、准直光学系统112和光学装置120,其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11上显示的光被入射到所述光学装置120,并被所述光学装置120引导到观察者的瞳孔21。这里,光学装置120包括导光板(第一基板)121和设置在导光板121上的偏转单元。具体地,偏转单元由包括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41和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构成。于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11的每个像素射出的光入射到准直光学系统112上,并且通过准直光学系统112产生相对于导光板121具有不同入射角的多个平行光线,并入射在导光板121上。平行光从导光板121的第二表面121b入射并射出。另一方面,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41和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被附装到导光板121的与导光板121的第二表面121b平行的第一表面121a上。此外,表示图31中的其他组成部分的附图标记是指参考图1描述的实施例1的图像显示装置。于是,在该图像显示装置100'中,形成基于图像的虚拟图像,从而观察者能够以重叠的方式看到外界图像和所形成的虚拟图像。但是,在头戴式显示器中使用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重量减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上述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7-094175所记载的那样,通常偏转单元由包含光聚合物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7-09417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2-107658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由光聚合物材料构成偏转单元的情况下,由于光聚合物材料的吸湿性,偏转单元可能膨胀等。结果,偏转单元的特性的变化,例如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干涉条纹的倾斜角(倾角)变化。具体地,例如,期望的再现中心波长(衍射中心波长)及其带宽相对于设计值发生改变。水分对偏转单元的光学特性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2-107658公开了将偏转单元容纳在由箱体和透明盖形成的空间中的技术。然而,即使在将偏转单元容纳在这样的空间中的情况下,也难以充分抑制水分对偏转单元的光学特性的影响。因此,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充分抑制水分对偏转单元的光学特性的影响的构成和结构的光学装置、包括该光学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包括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偏转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密封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进行密封;和吸湿构件,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密封构件包围的空间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内容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a)图像形成装置;和(b)光学装置,其中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入射到所述光学装置以及从所述光学装置射出,其中所述光学装置由上述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构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包括:(a)佩戴在观察者头部的框架;和(b)附装到所述框架上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a)图像形成装置,(b)光学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入射到所述光学装置以及从所述光学装置射出,其中光学装置由上述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构成。本发明的效果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本公开内容的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装置以及本公开内容的构成显示装置的光学装置(在下文中,这些光学装置将统称为“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在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密封构件包围的空间内设置吸湿构件。因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可以充分地抑制水分对偏转单元的光学特性的影响。此外,本说明书描述的效果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获得额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图1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2]图2的(a)和(b)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装置的变形例的概念图。[图3]图3的(a)和(b)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装置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概念图。[图4]图4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又一个变形例的概念图。[图5]图5是从上面看的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6]图6a和图6b分别是从侧面看的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示意性示出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中的光的传播状态的图。[图7]图7是以放大方式示出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图8是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9]图9是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10]图10是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11]图11是从正面看的实施例5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2]图12是从上面看的实施例5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3]图13是实施例5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14]图14是从上面看的实施例6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5]图15是实施例6的显示装置的光学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图16]图16是实施例7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17]图17是从上面看的实施例7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8]图18是从侧面看的实施例7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9]图19是实施例7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概念图。[图20]图20是实施例8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21]图21是从上面看的实施例8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2]图22a和图22b分别是从侧面看的实施例8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从正面看的实施例8的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装置和调光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23]图23a和图23b是实施例8的显示装置中的调光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调光装置的示意性前视图。[图24]图24是示出观察者看到的外界的图。[图25]图25a和图25b是示出在将调光装置控制为使得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遮光率高于调光装置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的状态下的图。[图26]图26a、图26b和图26c是示意性地示出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变化等的图。[图27]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与光学装置中形成的虚拟图像外接的虚拟矩形、以及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矩形形状的图。[图28]图28a和图28b分别是从上面看的实施例9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对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进行控制的电路的示意图。[图29]图29a和图29b分别是从上面看的实施例10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对控制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进行控制的电路的示意图。[图30]图30是实施例13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31]图31是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内容,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实施例中的各种数值或材料仅仅是示例性的。此外,将按照以下顺序来描述本公开内容。1.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总体描述2.实施例1(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3.实施例2(实施例1的变形例)4.实施例3(实施例1的另一变形例)5.实施例4(实施例3的变形例)6.实施例5(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变形例)7.实施例6(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另一变形例)8.实施例7(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变形例)9.实施例8(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变形例)10.实施例9(实施例8的变形例)11.实施例10(实施例8至实施例9的变形例)12.实施例11(实施例8至实施例10的变形例)13.实施例12(实施例11的变形例)14.实施例13(实施例1至实施例12的变形例)15.其他<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总体描述>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吸湿构件可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可被贴合到第二基板的整个第一表面。在具有上述优选方式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吸湿构件可以设置在除了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设置有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设定以下方式:为了包围偏转单元,将吸湿构件设置成框架形状。优选在吸湿构件和偏转单元之间提供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可选地,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以及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优选在吸湿构件与密封构件之间设置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可选地,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等或类似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构造:为了覆盖偏转单元,可在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外侧设置遮光构件。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偏转单元在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被包含在遮光构件在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吸湿构件设置在遮光构件在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像内的区域中,该区域是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区域,或者除了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设置有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或者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区域、以及除了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设置有偏转单元的区域。优选在吸湿构件和偏转单元之间提供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在具有上述各种优选方式和构造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偏转单元可以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具体而言,优选地,偏转单元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偏转单元的面对第二基板的表面上设置保护膜;此外,吸湿构件和保护膜可以包含相同的材料;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吸湿构件的厚度t1可以大于保护膜的厚度t2。具体而言,优选满足t2≤10μm,t2<t1≤1mm,优选地,1×10-7m≤t1≤3×10-4m更优选地,1×10-6m≤t1≤1×10-4m甚至更优选地,1×10-6m≤t1≤1×10-5m。通过覆盖保护膜,可以防止偏转单元被损伤。可选地,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偏转单元包括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第一偏转单元对入射到第一基板上的光进行偏转,使得入射到第一基板上的光在第一基板的内部被全反射,第二偏转单元对通过全反射而在第一基板的内部传播的光进行偏转,使得通过全反射而在第一基板的内部传播的光从第一基板射出。此外,为了方便,具有这种方式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将被称为“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中,第一基板用作导光板。也就是说,从图像形成装置入射的光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导光板)内部传播,然后向观察者射出。另外,通过第二偏转单元构成光学装置的虚拟图像形成区域。此外,术语“全反射”表示内部全反射,或者在第一基板(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贴合在第二基板的整个第一表面上。在具有这种方式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设置在除了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设置有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此外,优选地,吸湿构件设置在除了第一基板的从第一偏转单元向第二偏转单元引导光的区域(第一基板的导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设置成框架形状,以包围第一偏转单元、第二偏转单元和第一基板的导光区域。优选在吸湿构件和偏转单元之间提供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可选地,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以及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优选地,在吸湿构件和密封构件之间提供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可选地,在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中,可以设定以下构造:遮光构件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外侧上,以覆盖第一偏转单元。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第一偏转单元在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被包含在遮光构件在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中。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吸湿构件设置在遮光构件在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像内的区域中,该区域是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区域,或者除了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设置有第一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或者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区域、以及除了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设置有第一偏转单元的区域。优选在吸湿构件和第一偏转单元之间提供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在光学装置的入射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的区域中,设置遮挡外部光入射到光学装置上的遮光构件。通过在光学装置的入射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的区域中设置遮挡外部光入射到光学装置上的遮光构件,外部光不会入射到光学装置的入射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的区域中,并且因此不会产生非期望的杂散光等,从而不会导致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降低。此外,优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在遮光构件在光学装置上的正交投影图像内,包含光学装置的入射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的区域。具体而言,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在光学装置的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侧的相对侧,在与光学装置分离的状态下设置遮光构件。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显示装置或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中,例如,遮光构件可以通过不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因此,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这样的遮光构件从图像显示装置的壳体整体地延伸,或者被附装到图像显示装置的壳体,或者从框架整体地延伸,或者被附装到框架。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构造:遮光构件被附装到光学装置,或者被附装到光学装置的与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上,或者遮光构件被设置在后述的调光装置中。此外,例如,可以通过基于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或者可以通过印刷方法等,在光学装置的表面上形成包含不透明材料的遮光构件;或者可以通过在光学装置的表面上贴合包含不透明材料(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的膜或片、箔,来形成包含不透明材料的遮光构件。优选地,在遮光构件的在光学装置上的正交投影图像内,包含后述的调光装置的端部在光学装置上的正交投影图像。此外,在具有上述各种优选方式和构造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中,可以设定以下构造: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中的至少之一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优选地,第一偏转单元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第二偏转单元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保护膜设置在第一偏转单元的面对第二基板的表面、以及第二偏转单元的表面上;此外,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吸湿构件和保护膜包含相同的材料;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吸湿构件的厚度t1大于保护膜的厚度t2。具体而言,优选满足t2≤10μm,并且t2<t1≤1mm优选地,1×10-7m≤t1≤3×10-4m更优选地,1×10-6m≤t1≤1×10-4m,并且甚至更优选地,1×10-6m≤t1≤1×10-5m。通过覆盖保护膜,可以防止偏转单元被损伤。在第一偏转单元由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的情况下,第一偏转单元对入射到第一基板(导光板)上的光进行衍射反射,并且第二偏转单元对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内部传播的光进行多次衍射反射。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全息衍射光栅膜包括反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或者全息衍射光栅膜包括透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或者一个全息衍射光栅膜包括反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而另一个全息衍射光栅膜包括透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此外,反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的例子可包括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为了方便起见,将包括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第一偏转单元称为“第一衍射光栅构件”;为了方便起见,将包括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第二偏转单元称为“第二衍射光栅构件”。可选地,在第一偏转单元对入射到第一基板(导光板)上的全部光进行反射的情况下,第一偏转单元例如可以包括由包含合金的金属构成、并对入射到第一基板上的光进行反射的光反射膜(一种反射镜)。另外,在第一偏转单元对入射到第一基板上的光的一部分进行反射的情况下,第一偏转单元例如可以包括其中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叠膜的多层层叠结构、半反射镜、偏振分束器或衍射光栅(例如全息衍射光栅膜)。另一方面,在第二偏转单元中,对通过全反射而在第一基板内部传播的平行光进行多次反射或衍射,并且以平行光的状态下从第一基板射出。第二偏转单元可以包括其中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叠膜的多层层叠结构、半反射镜、偏振分束器或全息衍射光栅膜。这里,即使在这些情况下,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中的至少之一同样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另外,根据情况,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之一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内部。此外,在包含具有上述各种优选构造和方式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的吸水率高于构成偏转单元的材料的吸水率。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吸水率例如可以根据jisk7209:2000“塑料-吸水率的获得方法”进行测定。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包含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pva是如下所述的优选材料:残留有机溶剂不挥发,对后面所述的光聚合物材料的损害小,并且具有高透明度。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包含选自由纳米多孔二氧化硅(nanoporoussilica)、分子筛(molecularsieve)、沸石(zeolite)、活性炭、活性氧化铝(activealumina)、硅藻土(diatomaceousearth)、蒙脱石(montmorillonit)和膨润土(bentonite)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并且只要具有吸湿性,可以为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物理性吸湿剂例如具有存在纳米尺寸(通常为0.1nm至10nm)的微细孔的蜂窝结构,所述细孔通过捕捉水分子而具有吸湿功能。细孔的直径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成为模型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等方法,来适当调整。并且因此,吸湿性也可以被适当调整。特别优选的物理性吸湿剂的示例可包括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分子筛和沸石。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包含具有大于或等于50%的透光率的树脂膜。具体而言,构成树脂膜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聚烯烃基树脂(polyolefin-basedresin,po),诸如诸如乙烯、聚丙烯、丁烯等均聚物或共聚物;无定形聚烯烃树脂(amorphouspolyolefinresin,cop)或共聚物树脂(copolymerresin,coc),被称为环状聚烯烃(cyclicpolyolefin),比如环戊二烯(cyclopentadiene)及其衍生物、二环戊二烯(dicyclopentadiene)及其衍生物、以及降冰片二烯(norbornadiene)及其衍生物等;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类树脂;诸如尼龙6、尼龙12、共聚尼龙(copolymernylon)等聚酰胺类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聚酰亚胺树脂(pi);聚醚酰亚胺树脂(pei);聚砜树脂(ps);聚醚砜树脂(pes);聚醚醚酮树脂(peek);聚碳酸酯树脂(pc);聚丁酸乙烯酯树脂(pvb);聚芳酯树脂(par);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乙烯(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树脂(etfe);三氟氯乙烯树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fep);偏氟乙烯树脂(pvdf);氟乙烯树脂(pvf);四氟乙烯-全氟丙烯-全氟乙烯基醚树脂共聚物树脂(ep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六氟丙烯共聚物树脂(epe);聚氯乙烯三氟树脂(pctfe);乙烯-三氯乙烯共聚物树脂(ectfe);聚氯乙烯树脂(pvc);聚偏二氯乙烯树脂(pvdc),等等。此外,在包含具有上述各种优选构造和方式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包括透明基板。第一基板(导光板)包括与第一基板的轴线(长边方向,水平方向,对应于x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平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此外,第一基板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对应于y轴方向。当光入射的第一基板的表面被设定为第一基板入射表面,并且光射出的第一基板的表面被设定为第一基板射出表面时,第一基板入射表面和第一基板射出表面可以由第二表面构成,或者第一基板入射表面由第一表面构成、而第一基板射出表面可以由第二表面构成。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干涉条纹大致与y轴方向平行地延伸。构成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材料的示例可包括含有诸如石英玻璃或bk7等的光学玻璃、钠钙玻璃、包含白板玻璃的玻璃,或塑料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层叠结构,环烯烃聚合物,无定形聚丙烯类树脂,和包含as树脂的苯乙烯类树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形状不限于平板,也可以是弯曲的形状。此外,在包含具有上述各种优选构造和方式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的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或类似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在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侧上设置调光装置。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调光装置例如包括: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的第一基板相面对的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在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的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相面对的表面上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在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的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相面对的表面上设置的第二透明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调光层。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第一透明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的第一透明电极段,第二透明电极包括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的第二透明电极段,以及基于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段和第二透明电极段的电压的控制,控制调光装置的与第一透明电极段和第二透明电极段的重叠区域(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发生变化的最小单元区域)对应的部分的遮光率。也就是说,可以基于简单的矩阵方式来控制遮光率。例如,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正交。可选地,为了对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发生变化的最小单元区域的遮光率进行控制,可以在每个最小单元区域中分别设置薄膜晶体管(tft)。也就是说,可以基于有源矩阵方式来控制遮光率。可选地,可以将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之一设置为所谓的固体电极(未被图案化的电极)。可以将第二基板构造为兼用作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并且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减小整个显示装置的重量,并且不担心显示装置的使用者感到不适。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可以被构造为比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薄。在包括调光装置的显示装置中,基于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显示图像的信号,来确定调光装置的实际调光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调光装置的尺寸可以与光学装置的尺寸相同,也可以比光学装置的尺寸大或者小。重点在于,第二偏转单元(虚拟图像形成区域)可以位于调光装置的正交投影图像内。可以将调光装置的最高透光率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0%,并且将调光装置的最低透光率设定为小于或等于30%。此外,调光装置的最高透光率的上限值可以是99%,并且调光装置的最低透光率的下限值可以是1%。在这里,可获得如下关系(透光率)=1-(遮光率)。根据情况,可以将穿过调光装置的光构造成被调光装置着色为期望的颜色。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由调光装置着色的颜色是可变的,或由调光装置着色的颜色是固定的。此外,在前一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设置以下方式:层叠以红色着色的调光装置、以绿色着色的调光装置、和以蓝色着色的调光装置。另外,在后一种情况下,由调光装置着色的颜色不受限制,例如可以将褐色作为着色颜色。此外,可以设定以下方式:根据情况,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调光装置。为了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调光装置,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由透明塑料制成的螺钉将调光装置附装到框架上,或者在框架上形成凹槽以使调光装置与所述凹槽啮合,或者可以通过将磁铁附装到框架上而将调光装置附装到框架上,或者可以在框架上设置滑动部分以将调光装置嵌入所述滑动部分中。另外,可以将连接器附装到调光装置上,并且可以经由所述连接器和布线将调光装置电连接到用于控制调光装置的遮光率(透光率)的控制电路(例如,该控制电路被包括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中)。调光装置可以是弯曲的。在包括调光装置的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进一步设置用于测量显示装置所处的环境的照度的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并且可以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进一步设置用于测量显示装置所处的环境的照度的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并且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亮度。这些方式可以相互结合。可选地,在包括调光装置的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进一步设置用于测量基于从外部环境透射通过调光装置的光的照度的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并且可以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可选地,也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进一步设置用于测量基于从外部环境透射通过调光装置的光的照度的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并且可以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亮度。此外,优选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将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设置为相对于光学装置的观察者侧。布置至少两个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并且可以测量基于通过高遮光率部分的光的照度和基于通过低遮光率部分的光的照度。这些方式可以相互结合。此外,可以将这些方式、与上述的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控制的方式相互组合。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和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可以由已知的照度传感器构成,并且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和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可以基于已知的控制电路来控制。该光学装置是半透射型(透视型,see-through)光学装置。具体而言,将至少与观察者的眼球(瞳孔)相对的光学装置的一部分设定为半透射(透视),可以经由光学装置的所述部分(以及,在设置有调光装置的情况下,还经由调光装置)看到外景。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图像显示装置(单眼型显示装置),也可以包括两个图像显示装置(双眼型显示装置)。在设置有调光装置的情况下,双眼型显示装置可基于用于显示图像的信号,改变两个图像显示装置中的调光装置的一部分的区域中的透光率,或者改变一个图像显示装置中的调光装置的一部分的区域中的透光率。在此,在使用术语“半透射”的情况中,术语“半透射”并不是用于表示1/2(50%)的入射光被透射或反射,而是表示一部分的入射光被透射,而剩余的入射光被反射。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在外边缘部分处被密封构件密封并彼此粘附。作为也被称为密封剂的密封构件,可使用热固化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湿气固化性树脂、厌氧性固化性树脂等各种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烯-硫醇基树脂、有机硅基树脂和改性聚合物树脂。可以通过本公开内容的图像显示装置执行单色(例如,绿色)图像显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设定以下构造:角度场(angularfield)例如被分成两个场(更具体地,例如等分为两个场),并且第一偏转单元是通过层叠与分成两个场的角度场组分别对应的两个全息衍射光栅膜而形成。可选地,第一偏转单元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另外,在进行彩色图像显示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第一衍射光栅构件或第二衍射光栅构件通过层叠p层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而形成,以便处理与具有不同的p个种类(例如,p=3,即红、绿和蓝三个种类)的波段(或波长)的p个种类的光的衍射反射。在每个全息衍射光栅膜上形成与一个种类的波段(或波长)对应的干涉条纹。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在一个全息衍射光栅膜上形成p个种类的干涉条纹,以便处理具有不同的p个种类的波段(或波长)的p个种类的光的衍射反射。可选地,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第一导光板上设置对具有红色波段(或波长)的光进行衍射反射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在第二导光板上设置对具有绿色波段(或波长)的光进行衍射反射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在第三导光板上设置对具有蓝色波段(或波长)的光进行衍射反射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并且所述第一光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第三导光板以隔开间隙的方式层叠。第一导光板或第三导光板对应于第一基板。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构造:角度场例如被等分为三个场,第一衍射光栅构件或第二衍射光栅构件通过层叠与各个角度场对应的的全息衍射光栅膜而形成。从而,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具有各波段(或波长)的光被第一衍射光栅部件或第二衍射光栅部件衍射反射时的衍射效率提高,衍射收容角度(diffractionreceivingangle)提高,并且衍射角度优化。构成衍射光栅构件的材料的例子可包括光聚合物材料。包含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第一衍射光栅构件和第二衍射光栅构件的构造材料或基本结构可以与现有技术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构造材料或结构相同。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表示仅衍射反射+1次衍射光的全息衍射光栅膜。在衍射光栅构件中,干涉条纹是从衍射光栅构件的内部形成到前表面上,不过所述干涉条纹本身的形成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的形成方法相同。具体地,例如,可以用来自一侧的第一预定方向的物光照射构成衍射光栅构件的构件(例如,光敏聚合物材料),同时,用来自另一侧的第二预定方向的参考光照射构成衍射光栅构件的构件,并且可以在构成衍射光栅构件的构件的内部记录由物光和参考光形成的干涉条纹。通过适当地选择第一预定方向、第二预定方向以及物光和参考光的波长,可以获得衍射光栅构件的前表面上的干涉条纹的期望间距,以及干涉条纹的期望的倾斜角(倾角)。干涉条纹的倾斜角表示衍射光栅构件的前表面与干涉条纹之间的角度。在以p层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层叠结构来构成第一衍射光栅构件和第二衍射光栅构件的情况下,这种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层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分别制备p层的全息衍射光栅膜的每一个,然后通过例如使用紫外线可固化粘合剂层叠(粘合)p层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此外,通过使用具有粘性的光聚合物材料制备一层的全息衍射光栅膜,然后在所述一层的全息衍射光栅膜上顺序粘贴附具有粘性的光聚合物材料来制备全息衍射光栅膜,并由此制备p层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根据需要,通过用能量射线照射所制备的全息衍射光栅膜,可在用物光和参考光照射全息衍射光栅膜时,对未被聚合而残留的光聚合物材料的单体进行聚合并固定。另外,根据需要,可进行热处理,从而稳定化。在具有上述各种优选方式和构造的本公开内容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以二维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此外,为了方便,图像形成装置的这种构造将被称为“第一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一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可包括由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和光源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由透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和光源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由诸如有机电致发光(el)、无机el、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元件等发光元件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由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和光源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优选的。空间光调制装置的示例可包括光阀,例如诸如硅上液晶(lcos)等的透射型或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数字微镜装置(dmd),而光源的示例可包括发光元件。此外,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和偏振分束器,所述偏振分束器对来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进行反射并将其引导到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允许由液晶显示装置反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并将其引导至光学系统。构成光源的发光元件的示例可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和白色发光元件;可选地,也可通过使用光导管(lightpipe)对从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射出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进行混色、亮度均匀化,获得白色光。例如,作为发光元件,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元件、固体激光器或led。像素的数量可以基于图像显示装置中要求的规格来确定,例如像素数量的具体值可以是320×240、432×240、640×480、854×480、1024×768、1920×1080等。可选地,在具有上述优选方式和构造的本公开内容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源、以及对从光源射出的平行光进行扫描的扫描单元。此外,为了方便,图像形成装置的这种构造将被称为“第二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二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光源的示例可包括发光元件,并且具体地,可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白色发光元件;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用光导管对从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射出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进行混色、亮度均匀化,获得白色光。例如,作为发光元件,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元件、固体激光器或led。第二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素(虚拟像素)的数量也可以基于图像显示装置中要求的规格来确定,例如像素(虚拟像素)数量的具体值可以是320×240、432×240、640×480、854×480、1024×768、1920×1080等。另外,例如,在进行彩色图像显示,并且光源由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构成的情况下,优选通过使用正交棱镜(crossprism)来执行颜色合成。扫描单元的示例可包括微型机电系统(mems)或检流计反射镜(galvanomirror),微型机电系统包括能够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执行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例如使光能够在二维方向上旋转)的微反射镜。在第一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或第二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含多个平行光线的光通过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是使射出光成为平行光的光学系统,是被称为“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的情况,具体而言,例如是准直光学系统或中继光学系统)入射到第一基板(导光板)上,并且此处要求是平行光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使在即使所述光经由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从第一基板射出之后,仍需要存储所述光入射到第一基板上时的光学波前信息(opticalwavefrontinformation)。此外,为了产生多个平行光线,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在例如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中的焦点距离处的地点(位置)处,放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射出单元。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具有将像素的位置信息转换成光学装置的光学系统中的角度信息的功能。作为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例如可以是单独或组合使用凸透镜、凹透镜、自由曲面棱镜(adjustablesurfaceprism)、全息透镜、并且整体具有正光功率的光学系统。在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和第一基板之间,可以设置包括开口部分的遮光单元,以防止不需要的光从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射出而入射到第一基板上。在具有上述各种优选方式和构造的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中,框架包括设置在观察者的正前方的前部、以及经由铰链而可旋转地附装到前部的两端的两个镜腿部。此外,在各个镜腿部的尖端部,安装有下垂端部。前部还可以包括框边(rim)。图像显示装置附装在框架上,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附装在镜腿部。另外,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前部和两个镜腿部一体构成。也就是说,在观看本公开内容的整个显示装置时,框架具有与普通眼镜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构成包含垫部(padportion)的框架的材料可由与构成普通眼镜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例如金属或合金、塑料及其组合。此外,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在前部上附装鼻托。也就是说,在观看本公开内容的整个显示装置时,框架(存在包含框边的情况)与鼻托的组合件具有与普通眼镜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鼻托也能够具有已知的构成和结构。在包括调光装置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在前部上设置调光装置。此外,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在调光装置上附装光学装置。此外,光学装置可以以紧密附着的状态附装到调光装置,或者可以以隔开间隙的状态附装到调光装置。此外,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在框边内嵌入调光装置。可选地,例如,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和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附装到框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可以从观察者侧按光学装置和调光装置的顺序布置,或者按调光装置和光学装置的顺序布置。在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中,从设计性或安装容易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设定以下方式:来自一个或两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布线(信号线,电源线等)经由镜腿部和下垂端部的内部,从下垂端部的尖端部延伸到外部,并且连接到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或控制单元)。此外,可以设定以下方式:每个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耳机部,并且来自每个图像形成装置的用于耳机部的布线经由镜腿部和下垂端部的内部,从下垂端部的尖端部延伸到耳机部。耳机部的例子可包括入耳式(innerear)耳机部和耳道式(canaltype)耳机部。更具体而言,优选设定以下方式:耳机部的布线从下垂端部的尖端部以缠绕耳廓(耳壳)后侧的方式,延伸到耳机部。另外,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可在前部的中央部或端部、以及镜腿部处,附装成像装置。具体地,例如,所述成像装置由包括ccd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成像元件以及透镜构成。例如,来自成像装置的布线可以经由前部连接到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可以被包含在从图像显示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延伸的布线中。可选地,在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设置为双眼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第一基板(导光板)作为整体设置在观察者面部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心侧,进一步提供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构件,结合构件被附装到位于观察者的两个瞳孔之间的框架的中心部分的面对观察者的一侧,结合构件的投影图像被包含在框架的投影图像内。因此,通过其中结合构件被附装到位于观察者的两个瞳孔之间的框架的中心部分的结构,即不采用将图像显示装置直接附装到框架的结构,当观察者将框架佩戴在头部上时,镜腿部处于向外侧扩张的状态,结果,即使在框架变形的情况下,也不会由于所述框架的变形而发生图像形成装置或第一基板的位移(位置改变),或者即使发生了位移,位移也非常小。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右图像和左图像之间的会聚角度改变。此外,不需要增加框架的前部的刚性,因此不会引起框架重量的增加、设计性能的降低以及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图像显示装置不是直接附装到框架上,所以能够根据观察者的喜好自由选择框架的设计、颜色等,对于框架的设计的限制少,并且设计的自由度高。此外,结合构件设置在观察者与框架之间,并且结合构件的投影图像被包含在框架的投影图像内。换句话说,在从观察者的正前方观看头戴式显示器时,结合构件被框架隐藏。因此,可以赋予头戴式显示器高设计性和可设计性。另外,优选的是,可以设定以下构造:结合构件附装到位于观察者的两个瞳孔之间的前部的中央部分(对应于普通眼镜的明亮部分)的面对观察者一侧上。通过结合构件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以能够调整附装状态的方式附装到结合构件的每个端部。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构造:每个图像形成装置位于相对于观察者的瞳孔更靠外侧的位置。此外,在这样的构造中,当一个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装部的中心与框架的一个端部(一种方式,端部件)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α,结合构件的中心与框架的一个端部(一种方式)之间的距离设定为β,另一个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装部的中心与框架的一个端部(一种方式)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γ,并且框架的长度设定为l时,需要满足0.01×l≤α≤0.30×l,优选是0.05×l≤α≤0.25×l和0.35×l≤β≤0.65×l,优选是0.45×l≤β≤0.55×l和0.70×l≤γ≤0.99×l,优选是0.75×l≤γ≤0.95×l。当图像形成装置被附装到结合构件的各端部时,具体而言,例如,在结合构件的每个端部的三个位置提供通孔,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提供与通孔相对应的螺纹部,螺钉穿过每个通孔,并且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螺纹部螺纹啮合。在螺钉和螺纹部之间插入弹簧。因此,可以根据螺钉的紧固状态来调整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装状态(图像形成装置相对于结合构件的倾斜度)。这里,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装部的中心表示:在将图像形成装置附装到结合构件的状态下,将图像形成装置和框架投影到虚拟平面上时获得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投影图像与框架的投影图像重叠的部分沿着框架的轴线方向的二等分点。另外,结合构件的中心表示:在将结合构件附装到框架的状态下,结合构件与框架相接的部分沿着框架的轴线方向的二等分点。框架的长度在框架弯曲的情况下,是框架的投影图像的长度。此外,投影方向是垂直于观察者的脸部的方向。可选地,通过结合构件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可以设定以下方式:通过结合构件将两个第一基板结合在一起。此外,存在两个第一基板被一体地制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结合构件附装到所述一体制成的第一基板上,并且该方式也包含以下方式:结合构件将两个第一基板结合在一起。当一个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心与框架的一个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α',并且另一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心与框架的一个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γ'时,优选α'和γ'的值与上述α和γ的值相似。此外,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心表示在将图像形成装置附装到第一基板的状态下,将图像形成装置和框架投影到虚拟平面上时获得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投影图像与框架的投影图像重叠的部分沿着框架的轴线方向的二等分点。结合构件的形状基本上是任意的,只要结合构件的投影图像被包含在框架的投影图像内,并且例如可以是棒状的结合构件,细长板状的结合构件。构成结合构件的材料的例子也可包括金属或合金、塑料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中,可以设定以下方式:从外部接收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的信号(用于在光学装置中形成虚拟图像的信号)。在这样的方式中,例如,与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有关的信息或数据是在所谓的云计算机或服务器中被记录、管理、和存储的,并且通过在显示装置中包括通信单元(例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或者将显示装置与通信单元组合,可以执行云计算机或服务器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各种信息或数据的传送和交换,并且可以接收基于各种信息或数据的信号,即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的信号(用于在光学装置中形成虚拟图像的信号)。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的信号(用于在光学装置中形成虚拟图像的信号)被存储在显示装置中。此外,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包含各种信息或各种数据。可选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成像装置,由成像装置成像的图像可以经由通信单元被发送到云计算机或服务器,在云计算机或服务器中检索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图像对应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将检索到的各种信息或者数据经由通信单元发送到显示装置,并且,在图像显示装置上作为图像显示检索到的各种信息或者数据。当由成像装置成像的图像经由通信单元被发送到云计算机或服务器时,由成像装置成像的图像可以被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上,并且可以在光学装置中确认。具体而言,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在调光装置上以框架的形式显示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的外边缘。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相对应的调光装置的区域的遮光率,高于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的外侧相对应的调光装置的区域的遮光率。在这样的方式中,观察者观察到,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比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的外侧更暗。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相对应的调光装置的区域的遮光率,低于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的外侧相对应的与调光装置的区域的遮光率。在这样的方式中,观察者观察到,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比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的外侧更亮。因此,观察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识别出成像装置是对外部的哪一位置进行成像。优选的是,对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相对应的调光装置的区域的位置进行校正。具体地,例如,通过在显示装置中包括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或者将显示装置与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组合,可以在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上显示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然后,在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上所显示的空间区域、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所对应的调光装置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可通过使用用于控制调光装置的遮光率(透光率)的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来替代)对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相对应的调光装置的区域进行移动和旋转、或者放大/缩小,来消除在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上所显示的空间区域、与由成像装置成像的空间区域所对应的调光装置的区域之间的差异。包含上文所述的各种变形例的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用于接收和显示电子邮件,显示互联网上的各个网站上的各种信息等,以及显示在对各种装置等的观察对象进行驱动、操作、维护和拆卸时的各种说明、标记、符号、印记、印章、图案等;显示与人或物品等观察对象有关的各种说明、标记、符号、印记、印章、图案等;显示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显示电影等的字幕;显示与视频同步的视频相关说明文本和隐藏式字幕;或者显示用于对戏剧(芝居)或歌舞伎、日本传统能剧、狂言、歌剧、音乐会、芭蕾舞剧、各种戏剧、游乐园(amusementpark)、博物馆、观光景点、度假村、旅游信息等中的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各种说明、内容或进度状态、背景等进行说明的说明文本等,并且可以用于显示隐藏字幕。在戏剧(芝居)或歌舞伎、日本传统能剧、狂言、歌剧、音乐会、芭蕾舞剧、各种戏剧、游乐园(amusementpark)、博物馆、观光景点、度假村、旅游信息中,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文字,以作为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图像。具体而言,例如,根据电影的进度状况或者根据戏剧等的进度状况,基于预定的时间表、时间分配,通过操作者的操作或者在计算机等的控制下,将图像控制信号发送到显示装置,并且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另外,执行与各种装置、人或物品等观察对象有关的各种说明的显示,但是可以通过图像形成装置成像(拍摄)各种装置、人或物品等观察对象,并在显示装置中对成像(拍摄)内容进行分析,由此在显示装置上显示预先准备的与各种装置、人或物品等的观察对象相关的各种说明。提供给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信号不仅可包括图像信号(例如文字数据),还可包括例如与要显示的图像有关的亮度数据(亮度信息)、或者色度数据(色度信息)、或者亮度数据和色度数据。亮度数据可以是与包含经由光学装置看到的观察对象的预定区域的亮度相对应的亮度数据;色度数据可以是与包含经由光学装置看到的观察对象的预定区域的色度相对应的色度数据。因此,可以通过包含与图像有关的亮度数据来控制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明亮度),可以通过包含与图像有关的色度数据来控制所显示的图像的色度(颜色),以及可以通过包含与图像有关的亮度数据和色度数据来控制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明亮度)和色度(颜色)。在设定与包含经由图像显示装置看到的观察对象的预定区域的亮度相对应的亮度数据的情况下,亮度数据的值可以被设定为:使得与包含经由图像显示装置看到的观察对象的预定区域的亮度的值越高,图像的亮度的值也越高(即,图像被显示得越明亮)。另外,在设定与包含经由图像显示装置看到的观察对象的预定区域的色度相对应的色度数据的情况下,色度数据的值可以被设定为:使得包含经由图像显示装置看到的观察对象的预定区域的色度,与要显示的图像的色度大致处于补色关系。补色表示具有位于色相环(colorcircle)的相对侧的关系的颜色的组合。可以设定互补的颜色,比如相对于红色的绿色,相对于黄色的紫色,相对于蓝色的橙色,等等。一种颜色以适当的比例与另一种颜色混合,使得虽然都是呈现了对于引起色度降低的颜色(如光被称为白色,并且物体被称为黑色),但是在并列颜色时的视觉效果的互补性与混合颜色时的互补性不同。所述颜色也被称为互补色、余色、对比色和相反色。这里,相反色直接表示与补色相对的颜色,但补色的表示范围稍宽。补色的颜色组合具有使这些颜色相互衬托的协同效应,这被称为互补平衡。例如,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可构成头戴式显示器(hmd)。从而,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重量和尺寸,可以显著减少佩戴显示装置时的不适感,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可选地,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设置在车辆或飞机的驾驶舱等中的平视显示器(hud)。具体而言,在调光装置被设置在其中将虚拟图像形成区域(在该虚拟图像形成区域中,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形成虚拟图像)设置在车辆或飞机的驾驶舱等中的前玻璃上的hud的情况中,或者在调光装置被设置在其中将组合器(该组合器包括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的,在该虚拟图像形成区域中,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形成虚拟图像)设置在车辆或飞机的驾驶舱等中的前玻璃上的hud的情况中,所述虚拟图像形成区域或组合器可以与调光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可选地,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立体显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将偏振板或偏振膜可拆卸地附装到光学装置,或者可以将偏振板或偏振膜贴合到光学装置。实施例1实施例1涉及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并且具体来讲,涉及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而且还涉及本公开内容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图1示出实施例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5示出从上面看到的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具体地,头戴式显示器(hmd))的示意图。图6a示出从侧面看到的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并且图6b示意性地示出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导光板)中的光的传播状态。此外,图7以放大方式示出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更具体地,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显示装置是头戴式显示器(hmd),并且包括:(a)佩戴在观察者20的头部上的框架10(例如,眼镜型框架10);和(b)附装到框架10的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另外,具体而言,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显示装置可以是具有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的双眼型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包括一个图像显示装置的单眼型显示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例如显示单色(例如,绿色)图像(虚拟图像)。接着,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500包括:(a)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和(b)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其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射出的光入射至所述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以及从所述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射出。此外,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显示装置包括:(c)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射出的光设置为平行光的光学系统(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112和254,以及由光学系统112和254设置为平行光的光通量入射到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以及从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射出。此外,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可以固定地附装到框架10,或者可以可拆卸地附装到框架10。这里,光学系统112和254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与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之间。从而,由光学系统112和254设置为平行光的光通量入射到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以及从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射出。另外,光学装置120、320、520和530是半透射型(透视型,see-through)光学装置。具体而言,光学装置的至少面对观察者20的双眼的一部分(更具体地,第一基板121和321、第二基板122和322、以及后面描述的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是半透射(透视)的部分。而且,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光学装置120、320包括:第一基板121和321,该第一基板121和321包括第一表面121a和321a以及面对第一表面121a和321a的第二表面121b和321b;第二基板122和322,该第二基板122和322包括第一表面122a和322a以及面对第一表面122a和322a的第二表面122b和322b,第一表面122a和322a设置成面对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121a和321a;偏转单元141、142、341和342,该偏转单元141、142、341和342设置在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上;密封构件124,该密封构件124用于对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121a和321a的外边缘部分以及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一表面122a和322a的外边缘部分进行密封;和吸湿构件130,该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由第一基板121和321、第二基板122和322、和密封构件124包围的空间内。在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光学装置中,第一基板121和321用作导光板。也就是说,从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入射的光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121和321(导光板)的内部传播,然后向观察者射出。包含光学玻璃或塑料材料的第一基板121和321,包括与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内部全反射的光传播方向(x轴)平行延伸的两个平行表面(第一表面121a和321a以及第二表面121b和321b)。第一表面121a和321a面对第二表面121b和321b。在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4的光学装置中,偏转单元由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以及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构成,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使入射在第一基板121和321上的光偏转,以使得入射在第一基板121和321上的光在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内部被全反射,以及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对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内部传播的光进行偏转,以允许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内部传播的光从第一基板121和321射出。也就是说,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4的光学装置是本公开内容的光学装置-a。从而,光学装置120和320的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由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构成。也就是说,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包括光学装置,包括:(b-1)第一基板(导光板)121、321,其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11、211入射的光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121、321的内部传播,然后朝向观察者20射出;(b-2)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该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使入射在第一基板(导光板)121和321上的光偏转,以使得入射到第一基板(导光板)121和321上的光在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内部被全反射;和(b-3)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该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对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内部传播的光进行多次偏转,以允许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导光板)121和321的内部传播的光从第一基板121、321射出,以及光学装置的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由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构成。在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4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11、211的中心射出并且穿过光学系统112、254的图像形成装置侧节点的光线(中心光线cl)之中的、垂直入射到光学装置120、320上的中心入射光线入射到光学装置120和320的点被设定为光学装置中心点o,穿过光学装置中心点o、并且与光学装置120和32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轴线被设定为x轴,穿过光学装置中心点o、并且与光学装置120和320的法线一致的轴线被设定为z轴。此外,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的中心点是光学装置中心点o。也就是说,如图6b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和400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的中心射出并且穿过光学系统112和254的图像形成装置侧节点的中心入射光线cl,垂直地与第一基板121和321碰撞。换句话说,中心入射光线cl以0度的入射角入射到第一基板121和321上。从而,在这种情况下,所显示的图像(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121a和321a的垂直线方向一致。在实施例1中,第一偏转单元141和第二偏转单元142被设置在(贴合到)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从而,第一偏转单元141对从第二表面121b入射到第一基板121上的平行光进行衍射反射,使得所述平行光在第一基板121的内部全反射。第二偏转单元142对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121的内部传播的光进行多次衍射反射,从而允许光以来自第一基板121的平行光的原样状态从第二表面121b射出。这里,第一偏转单元141和第二偏转单元142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在实施例1中是第一偏转单元141和第二偏转单元142中的每一个,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光聚合物材料)。也就是说,第一偏转单元141和第二偏转单元142中的每一个具体来讲包含由树脂材料制备的一个全息衍射光栅膜,并且更具体来讲包含一个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方便起见,包含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第一偏转单元141被称为“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41”,并且为了方便起见,包含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第二偏转单元142被称为“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此外,在包含光聚合物材料的每个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中,形成与一个种类的波段(或波长)对应的干涉条纹,并且通过现有技术的方法制备。在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中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是恒定的,并且干涉条纹是直线形状,并且平行于y轴。此外,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41和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的轴线平行于x轴,并且法线平行于z轴。图7示出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被放大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在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上形成具有倾斜角(倾角)φ的干涉条纹。这里,倾斜角φ表示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前表面与干涉条纹之间的角度。干涉条纹从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内部形成在反射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前表面上。干涉条纹满足布拉格条件。这里,布拉格条件表示满足下述表达式(a)的条件。在表达式(a)中,m表示正整数,λ表示波长,d表示光栅表面的间距(包含干涉条纹的虚拟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间隔),θ表示入射到干涉条纹上的角度的互补角(余角)。另外,在光以入射角ψ入射到衍射光栅构件的情况下的θ、倾斜角φ和入射角ψ的关系如表达式(b)所示。m·λ=2·d·sin(θ)(a)θ=90°-(φ+ψ)(b)在第一基板121中,平行光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121的内部传播,然后射出。此时,由于第一基板121较薄,在第一基板121的内部行进的光路较长,所以直到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为止的全反射次数根据各角度场而不同。更具体地,在入射到第一基板121上的平行光之中,以接近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的方向上的角度入射的平行光的反射次数,少于以远离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的方向上的角度入射到第一基板121上的平行光的反射次数。这是因为,作为在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41中衍射反射的平行光,以接近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的方向上的角度入射到第一基板121上的平行光,与以相反方向上的角度入射到第一基板121上的平行光相比,当在第一基板121的内部传播的光与第一基板121的内表面碰撞时与第一基板121的法线之间的角度更小。另外,在第二衍射光栅构件142的内部形成的干涉条纹的形状、与在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41的内部形成的干涉条纹的形状,相对于垂直于第一基板121的轴线的虚拟平面是对称关系。在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3中,图像形成装置111是第一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包括以二维矩阵形状布置的多个像素。具体地,图像形成装置111包括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150、和由允许白色光射出的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153。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111全部收纳于壳体113(在图1中用点划线表示)内,并且在所述壳体113上设置开口部(未图示),来自光学系统(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准直光学系统)112的光经由所述开口部射出。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150包括由作为光阀的lcos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51,以及对来自光源153的光的一部分进行反射并引导到液晶显示装置(lcd)151、并且允许由液晶显示装置151反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并引导至光学系统112的偏振分束器152。液晶显示装置151包括以二维矩阵形状布置的多个(例如,640×480个)像素(液晶单元)。偏振分束器152具有已知的构成和结构。从光源153射出的非偏振光与偏振分束器152碰撞。在偏振分束器152中,p偏振分量通过,并且射出到外部。另一方面,s偏振分量在偏振分束器152处被反射,入射到液晶显示装置151,在液晶显示装置151的内部被反射,并从液晶显示装置151射出。这里,在从液晶显示装置151射出的光中,从显示“白色”的像素射出的光中包含的p偏振分量较多,从显示“黑色”的像素射出的光中包含的s偏振分量较多。因此,在从液晶显示装置151射出并与偏振分束器152碰撞的光中,p偏振分量通过偏振分束器152,并被引导到光学系统112。另一方面,s偏振分量在偏振分束器152处被反射,并返回到光源153。光学系统112例如由凸透镜构成,并且为了产生平行光,在光学系统112中的焦点距离的地点(位置)处,放置图像形成装置111(更具体地说,液晶显示装置151)。框架10包括设置在观察者20的正前方的前部11、经由铰链12可旋转地附装到前部11的两端的两个镜腿部13,以及附装到每个镜腿部13的尖端部的下垂端部(也称为尖端单元、耳罩、和耳垫)14。另外,附装了鼻托(图5中未示出)。也就是说,框架10和鼻托的组合件基本上具有与普通眼镜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此外,每个壳体113通过附装构件19可拆卸地附装到镜腿部13。框架10由金属或塑料制成。此外,每个壳体113可以通过附装构件19以不可拆卸的方式附装到镜腿部13。另外,对于已拥有并佩戴眼镜的观察者来说,每个壳体113可通过附装构件19以可拆卸的方式附装到观察者所拥有的眼镜的框架10的镜腿部13。每个壳体113也可以附装到镜腿部13的外侧,或可以附装到在镜腿部13的内侧。可选地,也可以将第一基板121、321嵌入设置在前部11处的框边中。此外,从一个图像形成装置111a延伸的布线(信号线,电源线等)15,从下垂端部14的尖端部经由镜腿部13、以及下垂端部14的内部向外部延伸,并且连接到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控制单元)18。此外,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包括耳机部16,并且从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延伸的用于耳机部的布线16'经由镜腿部13、以及和下垂端部14的内部,从下垂端部14的尖端部延伸到耳机部16。更具体地说,用于耳机部的布线16'从下垂端部14的尖端部以缠绕耳廓(耳壳)后侧的方式,延伸到耳机部16。根据这种构造,不会使耳机部16或用于耳机部的布线16'布置杂乱,从而可以获得整洁的显示装置。如上所述,布线(信号线,电源线等)15与控制装置(控制电路)18连接。控制装置18例如包括图像信息存储装置18a。从而,在控制装置18中,执行用于显示图像的处理。控制装置18和图像信息存储装置18a可以由已知的电路构成。由包括ccd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成像元件和透镜(未示出)构成的成像装置17通过合适的附装构件(未示出)附装到前部11的中央部分11'。来自成像装置17的信号经由从成像装置17延伸的布线(未示出),被发送到控制装置(控制电路)18。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光学装置中,在第二基板122、322的第一表面122a、322a上设置吸湿构件130。具体而言,吸湿构件130贴合到第二基板122和322的整个第一表面122a和322a。另外,吸湿构件130的吸水率高于构成偏转单元141、142、341和342的材料的吸水率。吸湿构件130包含薄膜状或海绵状的聚乙烯醇(pva)。偏转单元141、142、341和342包含光聚合物材料。此外,吸湿构件130可以包含从由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分子筛、沸石、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藻土、蒙脱石和膨润土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并且具体地,例如,可包括纳米孔二氧化硅。这种固定形状的吸湿构件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而固定到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一表面122a和322a。可选地,吸湿构件130可以包含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的树脂膜,具体地,例如可以包含pva,并且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固定到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一表面122a和322a,或者可以基于转印方法进行固定。第一基板121和321以及第二基板122和322包含透明基板。具体而言,第一基板121和321例如包含环烯烃聚合物,并且第二基板122和322例如包含聚碳酸酯树脂,或者聚碳酸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层叠结构。另外,密封构件124例如包含环氧基树脂。当将光入射的第一基板121和321的表面设为第一基板入射表面,并且将光射出的第一基板121和321的表面设为第一基板射出表面时,由第二表面121b和321b构成所述第一基板入射表面和第一基板射出表面。可选地,如图2的(a)和(b)以及图3的(a)和(b)所示,在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光学装置中,吸湿构件130可以设置在除了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121a和321a的设置有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以及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另外,在图2的(a)和图3的(a)所示的例子中,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121a,321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一部分的内侧的区域。另一方面,在图2的(b)和图3的(b)所示的实施例中,吸湿构件130也设置在除了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将光从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引导到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的区域(第一基板的导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吸湿构件130设置成框架的形状,以包围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以及第一基板121和321的导光区域。优选在吸湿构件130与偏转单元141、341、142和342之间,提供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此外,在图2的(a)和(b)所示的实施例中,吸湿构件130没有设置在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一表面122a和322a上。另一方面,在图3的(a)和(b)所示的实施例中,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一表面122a和322a上。可选地,在实施例1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3的光学装置中,吸湿构件130能够设置在,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一表面122a和322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或者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121a和321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或者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一表面122a和322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以及第一基板121和321的第一表面121a和321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优选在吸湿构件130与密封构件124之间设置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另外,如图4所示,可以在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的面对第二基板122和322的表面、以及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的面对第二基板122和322的表面上,设置保护膜132。吸湿构件130和保护膜132可以包含相同的材料,具体地,可以包含pva。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吸湿构件130的厚度t1大于保护膜132的厚度t2。具体而言,优选满足t2≤10μm,并且t2<t1≤1mm。更具体地,设定t1=5μm,并且t2=2.5μm。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的光学装置、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装置以及构成显示装置的光学装置中,吸湿构件设置在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密封构件包围的空间中,因此可以充分地抑制水分对偏转单元的光学特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减轻显示装置的重量,并且可以可靠地避免由于光聚合物材料的吸湿引起的偏转单元的膨胀等导致的偏转单元的特性变化(例如干涉条纹的间距的变化,干涉条纹的倾斜角(倾角)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从而可以提供具有稳定特性的显示装置。实施例2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图8示出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器)中的图像显示装置200的概念图,在实施例2中,图像形成装置211由第二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也就是说,设置有光源251、以及对从光源251射出的平行光进行扫描的扫描单元253。更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211由以下部分构成:光源251;准直光学系统252,该准直光学系统252将从光源251射出的光设定为平行光;扫描单元253,该扫描单元253对从准直光学系统252射出的平行光进行扫描;和中继光学系统254,该中继光学系统254对由扫描单元253扫描后的平行光进行中继并使平行光射出。此外,整个图像形成装置211被容纳在壳体213内(在图8中用点划线表示),在所述壳体213上设置开口部(未图示),来自中继光学系统254的光经由所述开口部射出。然后,每个壳体213通过附装构件19可拆卸地附装到镜腿部13。光源251由发射白色光的发光元件构成。从而,从光源251射出的光整体以正的光学功率入射到准直光学系统252上,并作为平行光射出。然后,所述平行光在全反射镜256上反射,通过扫描单元253进行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所述扫描单元253包括能够将微镜设置成能够在二维方向上旋转、并且能够对入射的平行光进行二维地扫描的mems),并且被设置为一种二维图像,从而产生虚拟像素(像素的数量例如可以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数量)。然后,来自虚拟像素的光穿过由已知的中继光学系统构成的中继光学系统(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254,并且被设置为平行光的光通量入射到光学装置120。在中继光学系统254中被设置为平行光的光通量入射到光学装置120、被光学装置120引导、并从光学装置120射出,该光学装置120具有与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光学装置的构成和结构相同的构成和结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另外,如上所述,除了图像形成装置211不同以外,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构成和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实施例3实施例3也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图9示出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器)中的图像显示装置300的概念图。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同,图像形成装置111由第一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此外,除了第一偏转单元341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以外,光学装置320的基本构成和结构与实施例1的光学装置120的基本构成和结构相同。在实施例3或实施例4中,第一偏转单元341对入射到第一基板(导光板)321上的光进行反射。也就是说,在第一偏转单元341中,入射到第一基板321上的平行光被反射,以使得入射到第一基板321上的平行光在第一基板321的内部被全反射。在实施例3或后面描述的实施例4中,第一偏转单元341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321内部的反射器,更具体地,包括由铝(al)制成、并且对入射到第一基板321上的光进行反射的光反射膜(一种反射镜)。第一偏转单元341可以切除第一基板321的布置有第一偏转单元341的部分,从而可以在第一基板321上设置其上将要形成第一偏转单元341的倾斜表面,并且可以在所述倾斜表面上真空气相沉积光反射膜,然后将第一基板321的切除部分粘合到第一偏转单元341上。另一方面,第二偏转单元342对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321的内部传播的光进行多次反射衍射。也就是说,在第二偏转单元342中,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321的内部传播的平行光被多次反射衍射,并且以平行光的状态从第一基板321朝向观察者20的瞳孔21射出。与实施例1的第二偏转单元142一样,第二偏转单元342包含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如上所述,除了光学装置320不同以外,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大致相同的构成和结构,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实施例4实施例4是实施例3的变形例。图10示出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器)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在实施例4的图像显示装置400中的光源251、准直光学系统252、扫描单元253、平行光射出光学系统(中继光学系统254)等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构成和结构(第二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实施例4中的光学装置320具有与实施例3中的光学装置320相同的构成和结构。除了上述差异以外,实施例4中的显示装置具有与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大致相同的构成和结构,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实施例5实施例5是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变形例。图11示出从正前方看的实施例5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2示出从上面看的实施例5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并且图13示出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在实施例5中,构成图像显示装置500的光学装置520包括从图像形成装置111a、111b射出的光入射的导光构件521,以及允许由该导光构件522引导的光朝向观察者20的瞳孔21射出的半透射镜522。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实施例2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11。半透射镜522可以是平面的形状,或者可以是凹面形状。导光构件521包括:第一基板121,该第一基板121包括第一表面121a和面对第一表面121a的第二表面121b;第二基板122,该第二基板122包括第一表面122a和面对第一表面122a的第二表面122b,第一表面122a设置为面对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偏转单元523,该偏转单元523设置在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上;密封构件124,该密封构件124对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的外边缘部分和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的外边缘部分进行密封;和吸湿构件130,该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由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和密封构件124包围的空间中。也就是说,导光部件521实质上由实施例1的光学装置120的第一偏转部141侧这一半构成。另外,实施例1的光学装置120的第二偏转单元142侧这一半被半透射镜522代替。导光构件521和半透射镜522通过粘合剂粘合。这里,与实施例1的第一偏转单元141一样,偏转单元523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并且具体地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然后,将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具体地,吸湿构件130贴合到第二基板122的整个第一表面122a。另外,与实施例1的图2(a)和(b)和图3的(a)和(b)一样,吸湿构件130也可以设置在除了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的设置有偏转单元523的区域(根据情况,还包括第一基板的导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吸湿构件130可以设置成框架形状以便包围偏转单元523(根据情况,还包括第一基板的导光区域)。优选在吸湿构件130和偏转部件523之间设置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可选地,吸湿构件13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或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以及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优选在吸湿构件130与密封构件124之间设置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另外,如实施例1的图4所示,保护膜132可以设置在偏转单元523的面对第二基板122的表面上。从而,在这种情况下,与实施例1一样,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130和保护膜132包含相同材料,并且吸湿构件130的厚度t1大于保护膜132的厚度t2。具体地,优选满足t2≤10μm,并且t2<t1≤1mm。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例如通过使用螺钉附装到前部11。另外,导光构件521被附装到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除了上述差异以外,实施例5的显示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构成和结构,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实施例6实施例6也是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变形例。图14示出从上面看的实施例6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另外,在图14中省略了成像装置图17的图示。另外,图15中示出实施例6的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在实施例6中,构成图像显示装置500的光学装置530包括从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射出的光入射的虚拟图像形成构件531。虚拟图像形成构件531包括:第一基板121,该第一基板121包括第一表面121a和面对第一表面121a的第二表面121b;第二基板122,该第二基板122包括第一表面122a和面对第一表面122a的第二表面122b,第一表面122a设置为面对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偏转单元533,该偏转单元533设置在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上;密封构件124,该密封构件124对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的外边缘部分和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的外边缘部分进行密封;和吸湿构件130,该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由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和密封构件124包围的空间中。这里,偏转单元533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具体地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并且更具体地由反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从而,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具体地,吸湿构件130贴合到第二基板122的整个第一表面122a。此外,与图2的(a)和(b)和图3的(a)和(b)一样,吸湿构件130可以设置在除了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的设置有偏转单元533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吸湿构件130可以设置成框架的形状,以包围偏转单元533。优选在吸湿构件130和偏转单元533之间设置大于或者等于1μm的间隙。可选地,吸湿构件13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以及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上的沿着密封构件124的内侧的区域。优选在吸湿构件130与密封构件124之间设置大于或等于1μm的间隙。另外,与实施例1的图4一样,保护膜132也可以设置在偏转部533面对第二基板122的表面上。从而,在该情况下,与实施例1一样,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吸湿构件130和保护膜132包含相同的材料,并且吸湿构件130的厚度t1大于保护膜132的厚度t2大。具体而言,优选满足t2≤10μm,并且t2<t1≤1mm。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例如通过使用螺钉附装到前部11。另外,虚拟图像形成构件531附装到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图像形成装置实质上可以是实施例2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11。除了上述差异以外,实施例6的显示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构成和结构,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在实施例6中,从设置在壳体213内的光源251射出的光在光纤(未示出)的内部传播,并且例如入射到在框架10的鼻托附近的部分11'处附装的扫描单元253,由扫描单元253扫描后的光入射到偏转单元533上。可选地,从设置在壳体213内的光源251射出的光在光纤(未示出)的内部传播,并且例如入射到在框架10的与双眼分别对应的部分的上方处附装的扫描单元253上,并且由扫描单元253扫描后的光入射在偏转单元533上。可选地,从设置在壳体213内的光源251射出的光入射到在壳体213内设置的扫描单元253上,并且由扫描单元253扫描后的光直接入射到偏转单元533上。然后,由包含反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偏转单元533反射的光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上。实施例7实施例7是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变形例。图16示出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17示出从上面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8示出从侧面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并且在实施例7的显示装置中,在第二基板122的第二表面122b的外侧设置或布置遮光构件601,以覆盖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或偏转单元523。这里,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或偏转单元523在第二基板122上的正交投影图像,被包含在遮光构件601在第二基板122上的正交投影图像内。此外,吸湿构件130设置在遮光构件601在第二基板122上的正交投影图像内的区域中,该区域是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的区域,除了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的设置有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或偏转单元523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或者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的区域、以及除了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的设置有第一偏转单元141和341或偏转单元523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此外,吸湿构件130不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导光区域中。具体而言,例如,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射出的光入射的光学装置120的区域中,具体地,在设置有第一偏转单元141的区域中,设置遮挡入射在光学装置120上的外部光的遮光构件601。这里,遮光构件601在光学装置120上的投影图像内,包含从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射出的光入射的光学装置120的区域。遮光构件601以与光学装置120分离的状态,设置在光学装置120的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的一侧的相对侧上。遮光构件601例如由不透明的塑料材料制备,遮光构件601从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的壳体113一体地延伸;或者附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的壳体113上;或者从框架10一体地延伸;或者附装到框架10上;或者附装到光学装置120上。此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遮光构件601从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的壳体113一体地延伸。由此,由于在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入射的光学装置的区域中设置了遮挡入射到光学装置的外部光的遮光构件,因此外部光不会入射到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入射的光学装置的区域中,具体而言是不会入射到第一偏转部141上,因而不会产生不希望的杂散光等,也不会引起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质量下降。可选地,如图19所示,遮光构件602设置在光学装置120的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11a和111b的一侧的相对侧的部分中。具体地,在光学装置120(具体地,第二基板122的第二表面122b)上印刷不透明油墨,因此可以形成遮光构件602。此外,可以将遮光构件601与遮光构件602组合。遮光构件602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实施例8实施例8是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变形例。图20示出实施例8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图21示出从上面看的实施例8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2a示出从侧面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另外,图22b示出光学装置和调光装置1的示意前视图,图23a示出调光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并且图23b示出调光装置的示意平面图。这里,在实施例8中,在第二基板122和322的第二表面侧,设置调光装置700。调光装置700调节从外部入射的外部光的光量。从而,光学装置120、320和520的虚拟图像形成区域与调光装置700重叠,并且当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射出的光在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的一部分中形成虚拟图像时,调光装置700进行控制,以使得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700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高于调光区域700的其他区域712的遮光率。此外,在调光装置700中,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虚拟图像的形成位置而变化的,而且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数量也是根据虚拟图像的数量(或者一系列虚拟图像组的数量,被阻挡的虚拟图像组的数量等)而变化的。当操作调光装置700时,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700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遮光率被设置为“1”,则例如,调光装置700的其他区域712的遮光率小于或等于0.95。可选地,调光装置700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例如小于或等于30%。另一方面,当操作调光装置700时,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为35%至99%,例如为80%。因此,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如后面所述,可以根据显示装置所处的环境的照度而变化。在实施例8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9至实施例10中,在光学装置120、320和520的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的一侧的相对侧上,设置调光装置700,该调光装置700是调节从外部入射的外部光的光量的一种光阀。从而,第二基板122和322还兼用作用于调光装置700的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因此可以降低整个显示装置的重量,并且不用担心显示装置的使用者感到不适。另外,可以将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设置为比第二基板122更薄。这同样适用于实施例9至实施例10。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第二基板122和322以及用于调光装置700的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可以由不同的构件构成。调光装置700的尺寸可以与第二基板122和322的尺寸相同,或者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基板122和322的尺寸。重点在于,虚拟图像图像形成区域(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可被置于调光装置700的投影图像内。调光装置700设置在光学装置120、320和520的与观察者20相对的一侧的区域上。也就是说,从观察者侧按照光学装置120和调光装置700的顺序放置,但是也可以按照调光装置700和光学装置120、320的顺序放置。连接器(未图示)附装至调光装置700,调光装置700经由所述连接器和布线与用于控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的控制电路(具体而言为控制装置18)电连接。在实施例8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9至实施例10中,图23a示出调光装置700的示意截面图,图23b示出调光装置700的示意平面图,调光装置700包括: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相对的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第一透明电极702,该第一透明电极702设置在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相对的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的相对表面上;第二透明电极704,该第二透明电极704设置在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相对的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的相对表面上;和调光层705,该调光层705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702与第二透明电极704之间。从而,第一透明电极702由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的第一透明电极段702a构成,第二透明电极704由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的第二透明电极段704a构成,并且基于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段702a和第二透明电极段704a的电压的控制,控制与第一透明电极段702a和第二透明电极段704a之间的重叠区域(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发生变化的最小单元区域708)对应的调光装置的一部分的遮光率。也就是说,基于简单的矩阵方法来控制遮光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具体而言,第一方向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第二方向沿垂直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包含塑料材料。另外,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包含由铟-锡复合氧化物(ito)构成的透明电极,并且基于诸如溅射法的pvd方法与剥离方法的组合来形成。在第二透明电极704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之间,形成由sin层、sio2层、al2o3层、tio2层或它们的层叠膜构成的保护层706。通过形成保护层706,可以为调光装置700提供防止离子移动的离子阻挡性、防水性、防潮性和抗划伤性。另外,第二基板122(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以及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的外边缘部分可利用密封材料707进行密封,该密封材料707包含诸如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由紫外线和热量固化的环氧树脂之类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以及热固化性树脂。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经由连接器和布线(未示出)连接到控制装置18。可以根据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的电压,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透光率)。具体地,例如,当在第一透明电极702接地的状态下将电压施加到第二透明电极704时,调光层705的遮光率发生变化。可以控制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之间的电位差,或者可以独立地控制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702的电压和施加到第二透明电极704的电压。此外,当调光装置700中的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的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量被设置为m0,并且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量被设置为n0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发生变化的最小单元区域708的数量m1×n1例如为m0=m1,n0=n1。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在m1/m0=k和n1/n0=k'(这里,k和k'是正整数)时满足1.1≤k,优选1.1≤k≤1.5,更优选1.15≤k≤1.3和1.1≤k',优选1.1≤k'≤1.5,更优选,1.15≤k'≤1.3的方式。k的值和k'的值可以彼此相同,或者可以彼此不同,并且在实施例中,设置k=k'=1。在实施例8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9至实施例10中,调光装置700包括使用了由电致变色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颜色变化的光阀。具体而言,调光层包含电致变色材料。更具体地,调光层具有从第二透明电极侧开始的wo3层705a/ta2o5层705b/irxsn1-xo层705c的层叠结构。wo3层705a进行还原发色。另外,ta2o5层705b构成固体电解质,irxsn1-xo层705c进行氧化发色。在irxsn1-xo层中,ir和h2o相互反应,因此以氢氧化铱ir(oh)n的形式存在。在对第二透明电极704施加负电位并对第一透明电极702施加正电位的情况下,质子h+从irxsn1-xo层移动到ta2o5层,发射电子到第一透明电极702,进行下一步的氧化反应,irxsn1-xo层着色。ir(oh)n→irox(oh)n-x(着色)+x·h++x·e-另一方面,ta2o5层中的质子h+移动到wo3层中,并且电子从第二透明电极704注入到wo3层中,并且在wo3层中,执行下一个还原反应,从而wo3层着色。wo3+x·h++x·e-→hxwo3(着色)与之相反,在对第二透明电极704施加正电位,对第一透明电极702施加负电位的情况下,在irxsn1-xo层中按照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还原反应、消色,并且在wo3层中按照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氧化反应、消色。另外,在ta2o5层中含有h2o,通过对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施加电压而进行电离,h2o以质子h+和oh-离子的状态被包含,从而有助于着色反应和消色反应。在实施例8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9至实施例10中,例如,观察者通过在遮光率低的状态下的调光装置700和光学装置120、320和520看到图24示出的外界。从而,例如,观察者想要获得“如何到车站”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所谓的云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记录、管理并存储与在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上显示的图像相关的信息或数据、或者由接收装置接收的信号。例如通过由显示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发送和接收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或者通过将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控制单元)18与通信单元(接收装置)组合,可以经由通信单元在云计算机或服务器与显示装置之间传送和交换各种信息或数据、信号,并且可以接收基于各种信息或数据的信号,即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上显示图像的信号,并且接收装置可以接收信号。具体而言,在观看者向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输入请求作为期望获得的信息的“与车站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访问云计算机或服务器,并从云计算机或服务器获得“与车站相关的信息”。因此,控制装置18接收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上显示图像的信号。在控制装置18中,基于所述信号执行已知的图像处理,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上作为图像显示“与车站相关的信息”。作为图像显示所述“与车站相关的信息”是在光学装置120、320和520上,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在由控制装置18控制的预定位置处,作为虚拟图像来显示。也就是说,虚拟图像形成在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第二偏转单元142和342)的一部分中。从而,控制调光装置700(参照图25b),使得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700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高于调光装置700的其他区域712的遮光率。具体地,通过控制装置18控制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的电压。这里,基于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上显示图像的信号来确定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情况,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上显示图像的信号可以被存储在显示装置(具体地,控制装置18,并且更具体地,图像信息存储装置18a)中。可选地,由显示装置中包括的成像装置17成像的图像可以经由通信单元发送到云计算机或服务器,可以在云计算机或服务器中检索与由成像装置17成像的图像相对应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可以经由通信单元将检索到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发送到显示装置,并且可以在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上作为图像显示检索到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另外,如果将这种方式与输入“与车站相关的信息”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则例如可以对观察者所处的位置等、或者观察者朝向的方向等的信息增加权重,因此可以以更高的精度在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上显示“与车站相关的信息”。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在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射出的光,在光学装置120、320和520上形成虚拟图像(参照图25b)之前,增加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参考图25a)。从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的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增加、直到形成虚拟图像为止的时间例如可以为0.5秒到30秒,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由此,观察者能够预先知道什么时候在光学装置的哪个位置上形成虚拟图像,因此能够提高观察者的虚拟图像识别性。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随着时间的过去而顺序增加。也就是说,可以获得所谓的淡入状态。在没有形成虚拟图像的情况下,整个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可以与调光装置700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的值相同。当虚拟图像形成结束、并且虚拟图像消失时,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700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遮光率可立即被设置为与调光装置700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的值相同,或者可以被控制为使得遮光率被设定为随着时间过去(例如在3秒内)变为与调光装置700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的值相同。也就是说,可以获得所谓的淡出状态。将假设如下情况: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射出的光,在光学装置120、320和520中形成一个虚拟图像,然后形成与一个虚拟图像不同的下一个虚拟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当调光装置700的与一个虚拟图像相对应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面积被设定为s1,调光装置700的与下一个虚拟图像相对应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面积被设定为s2时,在s2/s1<0.8或1<s2/s1的情况下,用于形成下一个虚拟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是包含下一个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700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区域(参照图26a、图26b和图26c),在0.8≤s2/s1≤1的情况下,用于形成下一个虚拟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是包含一个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700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700的区域。也就是说,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在从一个虚拟图像的形成直到下一个虚拟图像的形成,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区域减少0%到20%的情况下,保持与一个虚拟图像相对应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即,原样处于图26a所示的状态)。另外,如图27所示,可以设定以下构造:当假设与光学装置120、320和520中形成的虚拟图像外接的虚拟矩形142a和342a时,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大于虚拟矩形142a和342a。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当将与光学装置120、320和520中形成的虚拟图像外接的虚拟矩形142a和342a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1-t和l1-l,并且将调光装置700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711的形状设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长度为l2-t和l2-l的矩形形状时,优选满足1.0≤l2-t/l1-t≤1.5,并且1.0≤l2-l/l1-l≤1.5。此外,在图27中,图示了其中形成“abcd”作为虚拟图像的状态。调光装置700可以一直处于操作状态,或者可以根据观察者的指令(操作)来规定操作/非操作(开/关)状态,或者可以通常是非操作状态、并且基于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100、200、300、400和500上显示图像的信号来开始操作。为了根据观察者的指令(操作)来规定操作/非操作状态,例如,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麦克风,并且可以根据通过麦克风输入的声音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操作。具体地,可以根据基于观察者的真实声音的指示,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操作/非操作的切换。可选地,可以通过声音输入来输入所要获得的信息。可选地,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红外线输入和输出装置,可以通过红外线输入和输出装置控制调光装置700的操作。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红外线输入和输出装置来检测观察者的眨眼,由此可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操作/非操作的切换。如上所述,在实施例8的显示装置中,当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在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的一部分中形成虚拟图像时,控制调光装置,以使得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遮光率高于调光装置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因此能够在由观察者观察到的虚拟图像中实现高的对比度,并且高遮光率的区域不是整个调光装置,而仅仅是诸如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这样的狭窄区域成为高遮光率的区域,所以使用显示装置的观察者可以可靠且安全地识别外部环境。可以设定以下方式:框架包括设置在观察者的正前方的前部,经由铰链可旋转地附装到前部的两端的两个镜腿部,以及鼻托;调光装置700设置在前部。另外,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光学装置附装到调光装置700。此外,光学装置可以以紧密附着的状态附装到调光装置700,或者可以以隔开间隙的状态附装到调光装置700。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前部包括框边,调光装置700被嵌入框边中;或者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第二基板122(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和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中的至少一个被嵌入框边中;或者可以设定以下方式:调光装置700以及第一基板121和321被嵌入框边中;或者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第一基板121和321被嵌入框边中。可以通过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光阀来构成调光层705。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地,例如可以通过由扭曲向列(tn)型液晶材料或超扭曲向列(stn)型液晶材料构成的液晶材料层,来构成调光层705。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被图案化,并且调光装置700的一部分的区域712的遮光率(透光率)可以被改变为与其他区域的遮光率的状态。可选地,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之一被设置为未被图案化的所谓固体电极,另一个被图案化并连接到tft。从而,通过tft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发生变化的最小单元区域708的遮光率。也就是说,可以基于有源矩阵方法来控制遮光率。显然,基于有源矩阵方法的遮光率的控制可以应用于实施例8或者后面描述的实施例9至实施例10中描述的调光装置700。另外,可以使用根据电润湿现象控制遮光率(透光率)的光阀。具体而言,可以获得如下结构:设置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并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空间内填充具有绝缘性质的第一液体和具有导电性的第二液体。然后,通过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形成的界面的形状例如从平面的形状变成弯曲状态,从而能够控制遮光率(透光率)。可选地,可以使用光阀,该光阀采用了基于通过金属(例如,银颗粒)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沉积和解离现象的电沉积方法(电沉积和电场析出)。具体而言,通过将ag+和i-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对电极施加适当的电压,使ag+还原,使ag析出,由此使调光装置的遮光率(透光率)降低;而另一方面,通过使ag氧化,使ag+溶解,调光装置的遮光率(透光率)提高。根据情况,可以设置以下构造:穿过调光装置的光被调光装置着色为期望的颜色,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由调光装置着色的颜色可以是可变的。具体而言,例如,可层叠用红色对光进行着色的调光装置、用绿色对光进行着色的调光装置以及用蓝色对光进行着色的调光装置。调光装置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光学装置的光射出的区域中。因此,为了可拆卸地设置调光装置,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由透明塑料制成的螺钉将调光装置附装到光学装置,并且可以经由连接器和布线连接到用于控制调光装置的透光率的控制电路(例如,被包括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18中)。实施例9实施例9是实施例8的变形例。图28示出从上面看的实施例9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另外,图28b示出对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进行控制的电路的示意图。实施例9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对显示装置所处环境的照度进行测量的环境照度测定传感器721,并且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同时或独立地,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形成的图像的亮度。具有已知构成和结构的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例如可以设置在光学装置120和320的外侧端部、或调光装置700的外侧端部。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经由连接器和布线(未示出)连接到控制装置18。控制装置18包含对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进行控制的电路。所述对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进行控制的电路包括: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接收测量值、并获得照度的照度运算电路;将通过照度运算电路获得的照度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比较运算电路;和基于由比较运算电路获得的值控制调光装置700和/或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的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控制电路,并且上述这些电路可以由已知的电路构成。在调光装置700的控制中,对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进行控制,而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的控制中,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形成的图像的亮度进行控制。此外,调光装置700中的遮光率的控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中的图像亮度的控制,可以各自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相关地执行。例如,当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的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第一照度测量值)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第一遮光率)。另一方面,当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的测量结果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第二照度测量值)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第二遮光率)。这里,第一照度测量值的示例可以为10勒克斯(lux),第一遮光率的示例可以为99%至70%的任意值,第二照度测量值的示例可以为0.01勒克斯,第二遮光率的示例可以为49%至1%的任意值。此外,实施例9的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描述的显示装置。另外,在显示装置包括成像装置17的情况下,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可以由成像装置17中提供的用于测量曝光的光接收元件构成。在实施例9或者后面描述的10的显示装置中,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并且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亮度,并且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并且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亮度,因此,不仅可以使观察者观察到的虚拟图像具有高对比度,而且还可以根据显示装置所处的周围环境的照度来优化虚拟图像的观察状态。实施例10实施例10也是实施例8的变形例。图29a示出从上面看的实施例10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另外,图29b示出对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的电路的示意图。实施例10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该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基于从外部环境透过调光装置的光来测量照度,也即是说,测量环境光是否在透过调光装置后被调整到期望的照度而入射,并且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同时或独立地,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形成的图像的亮度。具有已知构成和结构的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设置在相对于光学装置120、320和520的观察者侧。具体来说,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例如可以设置在壳体113和213的内侧面上,或者第一基板121和321的观察者侧的表面上。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经由连接器和布线(未示出)连接到控制装置18。控制装置18包含对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进行控制的电路。所述的对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进行控制的电路包括照度运算电路、比较运算电路、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照度运算电路接收来自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的测量值以获得照度,所述比较运算电路将由照度运算电路获得的照度的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所述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控制电路根据由比较运算电路获得的值控制调光装置700和/或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这些电路都可以由已知的电路构成。在调光装置700的控制中,控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的控制中,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形成的图像的亮度。此外,调光装置700中的遮光率的控制和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中的图像亮度的控制可以各自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相关地执行。此外,当在考虑到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的照度的情况下没有能够将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的测量结果控制为期望的照度时,即,当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的测量结果没有成为期望的照度时、或者当需要更精细的照度调整时,可以在监控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的值的同时,调整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可以布置至少两个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并且可以基于通过高遮光率部分的光来测量照度,或者可以基于通过低遮光率部分的光来测量照度。此外,实施例10的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描述的显示装置。可选地,实施例10的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和实施例9的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1可以相互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执行各种测试,调光装置700中的遮光率的控制和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中的图像亮度的控制可以各自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相关地执行。在用于右眼的调光装置和用于左眼的调光装置的每一个中,可以通过调整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电压,使得用于右眼的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和用于左眼的调光装置的遮光率相等。可以控制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或者可以独立地控制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的电压和施加到第二透明电极的电压。例如,可以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722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用于右眼的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和用于左眼的调光装置的遮光率;或者,观察者可以观察穿过用于右眼的调光装置和光学装置的光的亮度和穿过用于左眼的调光装置和光学装置的光的亮度,并且观察者可以通过操纵开关或按钮、拨号盘、滑块、旋钮等手动地控制和调整亮度。实施例11实施例11是实施例8至实施例13的变形例,在实施例11中,调光层由电泳分散液构成。在下文中,将描述电泳分散液的制备方法。首先,在1升纯水中添加作为电泳粒子的10克炭黑(#40,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并搅拌,然后加入1cm3的37质量%的盐酸和0.2克4-乙烯基苯胺(4-vinylaniline),制备溶液a。另一方面,将0.3克亚硝酸钠溶解于10cm3纯水中,然后加热至40℃,制备溶液b。然后,将溶液b缓慢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10小时。之后,将通过反应获得的产物离心分离,获得固体物。接下来,用纯水洗净固体物,进一步来讲,是在丙酮中分散后用离心分离的方法洗净。之后,将固体物在温度50℃的真空干燥机中干燥一晚。接下来,将5克固体物、100cm3甲苯、15cm3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methacrylicacid2-ethylhexyl)和0.2克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加入到附装有氮气吹洗装置、磁力搅拌棒和回流塔(refluxcolumn)的反应烧瓶中,并混合。然后,在搅拌的同时用氮气吹洗(purge)反应烧瓶30分钟。之后,将反应烧瓶放入油浴中,在连续搅拌的同时逐渐加热至80℃,保持这种状态10小时。之后,进行三次以下操作:冷却至室温,对固体物进行离心分离,将固体物与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和乙酸乙酯(ethylacetate)一起进行离心分离;在以上三次操作之后,将固体物洗净,然后取出固体物,并在50℃的真空干燥机中干燥一晚。由此,得到4.7克棕色的电泳颗粒。另一方面,制备含有0.5%的n,n-二甲基丙烷-1,3-二胺(n,n-dimethylpropane-1,3-diamine)、1,2-羟基十八烷酸(1,2-hydroxyoctadecanoicacid)和甲氧基磺酰氧基甲烷(methoxysulfonyloxymethane)(solsperse17000,由日本路博润公司制造)、并且含有1.5%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orbitantrioleate)(span85)的isoparg(由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溶液,作为绝缘性液体的分散液(分散介质)。然后,将0.1克电泳粒子加入到9.9克分散介质中,并用珠磨机(beadsmill)搅拌5分钟。之后,将混合液在离心分离机(转速=2000rpm)中离心分离5分钟,然后除去珠粒。由此能够得到电泳分散液。此外,电泳粒子带正电。在实施例11的调光装置700中,第二基板122(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701)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3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50μm。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由铟-锡复合氧化物(ito)构成,并且通过诸如溅射方法的pvd方法和剥离方法的组合来形成。第一透明电极702被图案化为梳形电极的形状。另一方面,第二透明电极704是未被图案化的所谓固体电极。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经由连接器和布线(未示出)连接到控制装置18。可以根据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的电压来控制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透光率)。具体地,在将相对正的电压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702,并且相对负的电压被施加到第二透明电极704的情况中,带正电的电泳粒子迁移以覆盖第二透明电极704。因此,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是高值。相反,在将相对负的电压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702,并且相对正的电压被施加到第二透明电极704的情况中,电泳粒子迁移以覆盖第一透明电极702。因此,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是低值。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702和第二透明电极704的电压可以通过由观察者操纵控制装置18上设置的控制旋钮来控制。也就是说,通过由观察者观察来自光学装置120和320的虚拟图像来调整调光装置700的遮光率,可以提高虚拟图像的对比度。实施例12实施例12是实施例11的变形例。在实施例11中,由调光装置700着色的颜色被设定为黑色的固定颜色。而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2中,穿过调光装置的光被调光装置着色为期望的颜色,并且由调光装置着色的颜色是可变的。具体而言,调光装置通过层叠以红色着色的调光装置、以黄色着色的调光装置、和以蓝色着色的而形成。这里,以红色着色的调光装置中的电泳分散液是由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的分散液构成的:用亨舍尔混合机(henschelmixer)将作为电泳粒子的苯乙烯基树脂(styrene-basedresin)与c.i.红色颜料(pigmentred)122预先混合,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压机(twinscrewextruder)对混合物进行熔融混炼(melt-kneading)、并进行冷却,然后通过锤式粉碎机(hammermill)对该混合物进行粗粉碎,然后由喷射式粉碎机(jetmill)进行微粉碎后的粒子被分散到含有0.5%的n,n-二甲基丙烷-1,3-二胺(n,n-dimethylpropane-1,3-diamine)、1,2-羟基十八烷酸(1,2-hydroxyoctadecanoicacid)和甲氧基磺酰氧基甲烷(methoxysulfonyloxymethane)(solsperse17000,由日本路博润公司制造)、并且含有1.5%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orbitantrioleate)(span85)的isoparg(由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溶液中。另外,以黄色着色的调光装置中的电泳分散液是由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的分散液构成的: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作为电泳粒子的苯乙烯基树脂与c.i.黄色颜料(pigmentyellow)12预先混合,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压机对混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并进行冷却,然后通过锤式粉碎机对该混合物进行粗粉碎,然后由喷射式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后的粒子被分散到含有0.5%的n,n-二甲基丙烷-1,3-二胺、1,2-羟基十八烷酸和甲氧基磺酰氧基甲烷(solsperse17000,由日本路博润公司制造)、并且含有1.5%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pan85)的isoparg(由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溶液中。此外,以蓝色着色的调光装置中的电泳分散液是由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的分散液构成的: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作为电泳粒子的苯乙烯基树脂与c.i.蓝色色颜料(pigmentblue)1预先混合,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压机对混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并进行冷却,然后通过锤式粉碎机对该混合物进行粗粉碎,然后由喷射式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后的粒子被分散到含有0.5%的n,n-二甲基丙烷-1,3-二胺、1,2-羟基十八烷酸和甲氧基磺酰氧基甲烷(solsperse17000,由日本路博润公司制造)、并且含有1.5%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pan85)的isoparg(由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溶液中。然后,通过控制对每个调光装置中的电极施加的电压,可以以期望的颜色对从三层调光装置射出的外部光进行着色。除了以上描述的各点以外,实施例12的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可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描述的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实施例13例13是例1至例12的变形例。在实施例13中,如图30所示,在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a上设置第一偏转单元a(141a),在第一基板121的第二表面121b上设置第一偏转单元b(141b),第三基板123设置为覆盖第一基板121的第二表面121b。第一基板121的第二表面121b的外部缘部分和第三基板123的第一表面123a的外边缘部分由密封构件125密封。另外,吸湿构件130设置在由第一基板121、第三基板123和密封构件125包围的空间中。具体而言,可以设定以下方式:偏转单元由第一偏转单元a(141a)、第一偏转单元b(141b)和第二偏转单元142构成,在构成第一偏转单元a(141a)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内部,形成第1a干涉条纹,在构成第一偏转单元b(141b)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内部,形成第1b干涉条纹,在构成第二偏转单元142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膜的内部,形成第2干涉条纹,并且满足关系φ1a<φ2<φ1b和p1a=p2=p1b这里,φ1a:第1a干涉条纹的倾角φ1b:第1b干涉条纹的倾角φ2:第2干涉条纹的倾角p1a:第1a干涉条纹的间距p1b:第1b干涉条纹的间距p2:第2干涉条纹的间距。可选地,可以设定以下方式:满足关系λ1a<λ2<λ1b。这里,λ1a:入射到第一基板上并由第一偏转单元a偏转的光的峰值波长λ1b:入射到第一基板上并由第一偏转单元b偏转的光的峰值波长λ2:由第一偏转单元a和第一偏转单元b偏转,通过全反射在第一基板的内部传播,并被第二偏转单元偏转的光的峰值波长。除了以上描述的各点以外,实施例13的这种光学装置、包括实施例13的这种光学装置的实施例13的图像显示装置、或者实施例13的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能够类似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12中描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构成和结构,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如上所述,已经基于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内容,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器)、图像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的构成和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可以在第一基板(导光板)上设置前表面浮雕型全息(frontrelieftypehologram)(参照美国专利第20040062505a1号)。在光学装置120中,偏转单元可以由透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或者可以设定以下方式: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之一由反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而另一个由透射型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可选地,偏转单元可以是反射型闪耀衍射(blazeddiffraction)光栅膜。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立体显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将偏振板或偏振膜可拆卸地附装到光学装置,或者可以将偏振板或偏振膜贴合到光学装置。在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显示单色(例如,绿色)图像,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11和211能够显示彩色图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光源例如可以由允许分别射出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光源构成。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光导管将从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分别射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进行混色、亮度均匀化,获得白色光。此外,本公开内容能够具有以下构造。[a01]《光学装置》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偏转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密封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进行密封;和吸湿构件,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密封构件包围的空间内。[a02]根据[a0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a03]根据[a0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贴合到所述第二基板的整个第一表面。[a04]根据[a01]至[a0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除了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设置有所述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a05]根据[a0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着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a06]根据[a0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遮光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的外侧上,以便覆盖所述偏转单元。[a07]根据[a06]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偏转单元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被包含在所述遮光构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图像中。[a08]根据[a06]或[a0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如下所述的区域中:所述区域是所述遮光构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内的区域,并且所述区域是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除了设置有所述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或者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除了设置有所述偏转单元的区域。[a09]根据[a01]至[a0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偏转单元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a10]根据[a09]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偏转单元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a11]根据[a09]或[a10]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在所述偏转单元的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设置保护膜。[a12]根据[a1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和所述保护膜包含相同的材料。[a13]根据[a1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a14]根据[a01]所述的光学装置,所述偏转单元由第一偏转单元和第二偏转单元构成,所述第一偏转单元使入射到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光偏转,以使得入射到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光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部被全反射,并且所述第二偏转单元使通过全反射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部传播的光偏转,以使得通过全反射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部传播的光从所述第一基板射出。[a15]根据[a1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a16]根据[a1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贴合到所述第二基板的整个第一表面。[a17]根据[a14]至[a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除了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设置有所述第一偏转单元和所述第二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a18]根据[a1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沿着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沿着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或者沿着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以及沿着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内侧的区域中。[a19]根据[a1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遮光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外侧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偏转单元。[a20]根据[a19]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偏转单元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被包含在所述遮光构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内。[a21]根据[a19]或[a20]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设置在如下所述的区域中:所述区域是所述遮光构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交投影图像内的区域,并且所述区域是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除了设置有所述第一偏转单元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或者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除了设置有所述第一偏转单元的区域。[a22]根据[a14]至[a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偏转单元和所述第二偏转单元中的至少之一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材料。[a23]根据[a2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偏转单元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并且所述第二偏转单元由包含树脂材料的全息衍射光栅膜构成。[a24]根据[a14]至[a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偏转单元的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偏转单元的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设置保护膜。[a25]根据[a2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和所述保护膜包含相同的材料。[a26]根据[a2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a27]根据[a01]至[a2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的吸水率高于构成所述偏转单元的材料的吸水率。[a28]根据[a01]至[a2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包含聚乙烯醇。[a29]根据[a01]至[a2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包含选自由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分子筛、沸石、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藻土、蒙脱土和膨润土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a30]根据[a01]至[a2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吸湿构件包含具有大于或等于50%的透光率的树脂膜。[a31]根据[a01]至[a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包含透明基板。[a32]根据[a01]至[a3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侧上设置调光装置。[b01]一种光学装置,包括: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用于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形成虚拟图像,其中所述光学装置的虚拟图像形成区域与调光装置重叠,当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在虚拟图像形成区域的一部分中形成虚拟图像时,控制所述调光装置,以使得包含虚拟图像在所述调光装置上的投影图像的所述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遮光率高于所述调光装置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b02]根据[b0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当操作调光装置时,在包含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遮光率被设置为“1”时,调光装置的其他区域的遮光率小于或等于0.95。[b03]根据[b01]或[b0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当操作调光装置时,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遮光率为35%至99%。[b04]根据[b01]至[b0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在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在光学装置上形成虚拟图像之前,增加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遮光率。[b05]根据[b01]至[b0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当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在光学装置中形成一个虚拟图像,然后形成与一个虚拟图像不同的下一个虚拟图像时,在调光装置的与一个虚拟图像相对应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面积被设定为s1,调光装置的与下一个虚拟图像相对应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面积被设定为s2时,在s2/s1<0.8或1<s2/s1的情况下,用于形成下一个虚拟图像的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是包含下一个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的区域,在0.8≤s2/s1≤1的情况下,用于形成下一个虚拟图像的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是包含一个虚拟图像在调光装置上的投影图像的调光装置的区域。[b06]根据[b01]至[b0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当假设与光学装置中形成的虚拟图像外接的虚拟矩形时,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大于虚拟矩形。[b07]根据[b06]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当将与光学装置中形成的虚拟图像外接的虚拟矩形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1-t和l1-l,并且将调光装置的虚拟图像投影区域的形状设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长度为l2-t和l2-l的矩形形状时,满足1.0≤l2-t/l1-t≤1.5,并且1.0≤l2-l/l1-l≤1.5。[b08]根据[b01]至[b0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调光装置包括: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相对的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第一透明电极,该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相对的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的相对表面上;第二透明电极,该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与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相对的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的相对表面上;和调光层,该调光层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b09]根据[b08]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由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的第一透明电极段构成,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由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的第二透明电极段构成,并且基于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段和第二透明电极段a的电压的控制,控制与第一透明电极段和第二透明电极段之间的重叠区域对应的调光装置的一部分的遮光率。[b10]根据[b01]至[b0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对光学装置所处环境的照度进行测量的环境照度测定传感器,并且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调光装置的遮光率。[b11]根据[b01]至[b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对光学装置所处环境的照度进行测量的环境照度测定传感器,并且基于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亮度。[b12]根据[b01]至[b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基于从外部环境透过所述调光装置的光来测量照度的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其中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调光装置的遮光率。[b13]根据[b01]至[b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基于从外部环境透过所述调光装置的光来测量照度的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其中基于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亮度。[b14]根据[b12]或[b1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设置在相对于光学装置的观察者侧。[b15]根据[b01]至[b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穿过调光装置的光被调光装置着色为期望的颜色。[b16]根据[b1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由调光装置着色的颜色是可变的。[b17]根据[b1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由调光装置着色的颜色是固定的。[c01]《图像显示装置》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a)图像形成装置;和(b)光学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入射到所述光学装置以及从所述光学装置射出,其中所述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偏转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密封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进行密封,和吸湿构件,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密封构件包围的空间内。[d01]《显示装置》一种显示装置,包括:(a)佩戴在观察者头部的框架;和(b)附装到所述框架上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a)图像形成装置,(b)光学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射出的光入射到所述光学装置以及从所述光学装置射出,所述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偏转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密封构件,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外边缘部分进行密封,和吸湿构件,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密封构件包围的空间内。附图标记说明10框架11前部11'前部的中央部分12铰链13镜腿部14下垂端部15布线(信号线,电源线等)16耳机部16'用于耳机部的布线17成像装置18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控制单元)18a图像信息存储装置19附装构件20观察者21瞳孔100、200、300、400、500图像显示装置111、111a、111b、211图像形成装置112光学系统(准直光学系统)113、213壳体120、320、520、530光学装置131、321第一基板(导光板)121a、321a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121b、321b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122、322第二基板(保护构件)122a、322a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122b、322b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123第三基板123a第三基板的第一表面123b第三基板的第二表面124、125密封构件130、131吸湿构件132保护膜141、341第一偏转单元(第一衍射光栅构件)142、342第二偏转单元(第二衍射光栅构件,虚拟图像形成区域)143第三偏转单元150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151液晶显示装置(lcd)152偏振分束器(pbs)153光源251光源252准直光学系统253扫描单元254光学系统(中继光学系统)256全反射镜521导光构件522半透射镜523偏转单元531虚拟图像形成构件533偏转单元601,602遮光构件700调光装置701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一基板(由第二基板兼用)702第一透明电极702a第一透明电极段703用于调光装置的第二基板704第二透明电极704a第二透明电极段705调光层705awo3层705bta2o5层705cirxsn1-xo层706保护层707密封材料708调光装置的遮光率发生变化的最小单元区域721环境照度测量传感器722透射光照度测量传感器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