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9517发布日期:2018-07-20 21:5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有扰流结构的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组。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借由光阀将光源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借由镜头将影像光束投射到荧幕或墙面上。由于投影装置的光学引擎中,光源及光阀等构件在进行操作时会产生热能,故需装设散热模块对这些发热构件散热以避免装置过热。散热模块可包含连接于发热构件的散热鳍片组,发热构件产生的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组,并利用自然对流或风扇所提供的强制对流将热能从散热鳍片组带至投影装置外部。

随着投影技术的进步,使用者对于高亮度、低噪音的投影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投影装置的光源的亮度越高其所产生的热能也越多,而若相应地增加风扇转速增强散热气流,则有违一般投影装置的低噪音需求。承上,增加散热鳍片组的体积来提升散热效率也是克服上述问题的一种方式,然而这会使投影装置相对具有较大的重量及体积,而大幅降低其安装及使用上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组,可提升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外壳、光机模块及散热模块。光机模块配置于外壳内,且光机模块包括光源、光阀及镜头。光源用于产生照明光束。光阀用于转换照明光束为影像光束。镜头用于转换影像光束为投影光束。散热模块配置于外壳内,且散热模块包括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散热鳍片具有表面,表面包括第一扰流区及第二扰流区,第一扰流区与第二扰流区相邻接。扰流结构配置于第一扰流区及第二扰流区的至少其中之一,且扰流结构从表面突伸出(protrude)。扰流结构的顶端与表面之间形成一开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散热鳍片具有表面,表面包括第一扰流区及第二扰流区,第一扰流区与第二扰流区相邻接。扰流结构配置于第一扰流区及第二扰流区的至少其中之一,且扰流结构从表面突伸出。扰流结构的顶端与表面之间形成一开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鳍片组,其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散热鳍片具有至少一表面。表面包括第一扰流区及第二扰流区,第一扰流区与第二扰流区相邻接。扰流结构配置于第一扰流区及第二扰流区的至少其中之一,且从表面突伸出。扰流结构的顶端与表面之间形成一开口。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组的扰流结构从散热鳍片的二维表面突伸出,而在垂直于所述二维表面的第三维方向上构成开口。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当散热气流流经这些扰流结构时,每一个扰流结构破坏散热气流的边界层并产生涡流,涡流除了在所述二维表面流动之外,更借由所述开口的导引而在第三维方向流动,以增加散热气流在散热鳍片处的热对流效率。藉此,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可在不增加风扇转速及散热鳍片组体积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散热模块的散热能力,以符合投影装置高亮度、低噪音、小体积的设计趋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立体图。

图3a是图2的散热鳍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3b及图3c分别是图3a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4b及图4c分别是图4a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5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5b及图5c分别是图5a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俯视图。

图6b是图6a的散热鳍片的局部立体图。

图6c是图6b的散热鳍片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的散热鳍片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50包括外壳52、光机模块54及散热模块56。光机模块54配置于外壳52内,且包括光源54a、光阀54b及镜头54c。光源54a用于产生照明光束l1,光阀54b用于转换照明光束l1为影像光束l2,镜头54c用于转换影像光束l2为投影光束l3。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6配置于外壳52内,且用于对光源54a进行散热。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6包括散热鳍片组100、至少一热管56a及风扇56b。在本实施例中,热管56a连接于光源54a与散热鳍片组100之间,且用于将光源54a产生的热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散热鳍片组100。在本实施例中,风扇56b邻接散热鳍片组100,且用于提供散热气流f而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00以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在散热气流f流动的方向上,散热鳍片组100位于风扇56b与镜头54c之间,且散热鳍片组100位于风扇56b与光机模块54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承上述,图1中的风扇56b例如是向散热鳍片组100吹风而使散热气流f由右至左通过散热鳍片组100。然而,关于图1中风扇56b的位置,本发明并不限制。举例来说,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图1中的风扇56b也可位于散热鳍片组100与镜头54c之间,且风扇56b可对散热鳍片组100抽风而使散热气流f仍可由右至左通过散热鳍片组100,即风扇56b所产生散热气流f可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00而进行散热。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风扇56b还可设置于其它适当的位置以提供/产生散热气流f而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00。

此外,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还可在图1中进一步设置另一个散热鳍片组100及另一个热管56a,即设置两个散热鳍片组100及两个热管56a,且风扇56b设置于两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两个热管56a的一端都连接光源54a,两个热管56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散热鳍片组100;也就是说,其中一个热管56a连接于光源54a与其中一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另一个热管56a连接于光源54a与另一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

图2是图1的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立体图。图3a是图2的散热鳍片的局部放大图。图3b及图3c分别是图3a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及俯视图。请参考图2至图3c,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100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110(绘示多个为例)及至少一扰流结构120(绘示多个为例)。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散热鳍片110的数量为多个,而这些散热鳍片110如图2所示相互叠设。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散热鳍片110具有表面s1,表面s1例如图3a及图3c所示包括非扰流区110a、第一扰流区110c及第二扰流区110b,第二扰流区110b位于第一扰流区110c与非扰流区110a之间,非扰流区110a与第二扰流区110b相邻接,且第一扰流区110c与第二扰流区110b相邻接。在本实施例中,非扰流区110a不具有扰流结构,每一个热管56a(绘示于图2)借由穿设于(passthrough)第二扰流区110b的开孔h1而连接于第二扰流区110b。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扰流结构120例如配置于第一扰流区110c,其中每一个扰流结构120例如是一体成形地连接于散热鳍片110,或者每一个扰流结构120以接合的方式(如焊接)固定于散热鳍片110,但不加以限制。为使附图较为清楚,图3a及图3c中以虚线分隔非扰流区110a及第二扰流区110b。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扰流区110a位于风扇56b与第二扰流区110b之间,第二扰流区110b位于风扇56b与第一扰流区110c之间,使散热气流f先从非扰流区110a往第二扰流区110b流动,再从第二扰流区110b往第一扰流区110c流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以散热气流f的流动路径的方向而言,非扰流区110a、第二扰流区110b及第一扰流区110c依序为上游区、中游区及下游区。

请参考图3a及图3b,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扰流结构120包括连接部124及两个支撑部122,每一个扰流结构120的两个支撑部122从表面s1突伸出(protruding)。在本实施例中,就每一个扰流结构120而言,连接部124连接于两个支撑部122之间,扰流结构120的顶端位于连接部124,连接部124(即扰流结构120的顶端)、两个支撑部及表面s1之间形成一个开口120a。也就是说,散热鳍片组100的扰流结构120从散热鳍片110的表面s1突伸出,而在垂直于表面s1的第三维度方向上构成开口120a。当散热气流f(绘示于图1)流经这些扰流结构120时,每一个扰流结构120破坏散热气流f的边界层并产生涡流,涡流除了在所述表面s1流动之外,更借由开口120a的导引而在第三维度方向流动,以增加散热气流f在散热鳍片110处的热对流效率,所谓第三维度方向是指垂直于表面s1的方向。藉此,本实施例可在不增加风扇56b转速及散热鳍片组100体积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散热模块56的散热能力,以符合投影装置高亮度、低噪音、小体积的设计趋势。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气流f的上游区(即非扰流区110a)不具有扰流结构,故可避免扰流结构在上游区干扰散热气流f的流动而降低其往中游区及下游区流动的效率。

本实施例的这些扰流结构120大致上排列成一阵列,其它实施例中不同行的扰流结构120或不同列的扰流结构120可彼此错位或彼此对位而设置。具体而言,如图3a及图3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区110c的形状例如为矩形,相互平行的两条轴线a1、a2例如分别通过这些扰流结构120所排列而成的阵列的其中两行,部分扰流结构120例如沿轴线a1排列,另一部分扰流结构120例如沿另一条轴线a2排列,且轴线a1上的这些扰流结构120左右错位于另一条轴线a2上的这些扰流结构12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错位意指在轴线a1、a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偏移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相互平行的两条轴线a3、a4分别通过这些扰流结构120所排列而成的阵列的另外两列,部分扰流结构120例如沿轴线a3排列,另一部分扰流结构120例如沿另一条轴线a4排列,且轴线a3上的这些扰流结构120对位于另一条轴线a4上的这些扰流结构120,但本发明仍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轴线a1、a2例如垂直于图1所示的散热气流f的流动方向,轴线a3、a4例如平行于图1所示的散热气流f的流动方向,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每一条轴线也可不平行或不垂直于流动方向,以下举例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未显示于附图),轴线a1也可不平行于轴线a2,而沿轴线a1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120例如不平行于沿轴线a2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120。在部份实施例中,轴线a3也可不平行于轴线a4,而沿轴线a3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120例如不平行于沿轴线a4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120。在其它部份实施例中,部分的扰流结构120也可沿不平行轴线a1、轴线a2、轴线a3或轴线a4的方向排列。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扰流区110c的形状例如为楔形,位于第一扰流区110c的每一排扰流结构120例如彼此不平行。

以下借由附图说明扰流结构的其它结构形式。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放大图。图4b及图4c分别是图4a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及俯视图。在图4a、图4b及图4c所示的散热鳍片210中,轴线a5、a6、a7、a8、表面s2、开孔h2、非扰流区210a、第二扰流区210b、第一扰流区210c、扰流结构220、支撑部222、连接部224、开口22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3a、图3b及图3c所示的轴线a1、a2、a3、a4、表面s1、开孔h1、非扰流区110a、第二扰流区110b、第一扰流区110c、扰流结构120、支撑部122、连接部124、开口12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散热鳍片210与散热鳍片110的不同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轴线a5及轴线a6并非位于散热鳍片210的同一侧,而是分别位于散热鳍片210的相对上下两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轴线a5的扰流结构220及对应于轴线a6的扰流结构220除了左右错位之外,更上下错位而分别位于散热鳍片210的相对上下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错位意指在垂直于平面s的方向上具有相对偏移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轴线a5例如平行于轴线a6,轴线a7例如平行于轴线a8,沿轴线a5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例如平行于沿轴线a6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且沿轴线a7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例如平行于沿轴线a8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轴线a5也可不平行于轴线a6,而沿轴线a5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例如不平行于沿轴线a6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在部份实施例中,轴线a7也可不平行于轴线a8,而沿轴线a7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例如不平行于沿轴线a8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220。

图5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放大图。图5b及图5c分别是图5a的散热鳍片的侧视图及俯视图。在图5a、图5b及图5c所示的散热鳍片310中,轴线a9、a10、a11、a12、表面s3、开孔h3、非扰流区310a、第二扰流区310b、第一扰流区310c、扰流结构320、支撑部322、连接部324、开口32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3a、图3b及图3c所示的轴线a1、a2、a3、a4、表面s1、开孔h1、非扰流区110a、第二扰流区110b、第一扰流区110c、扰流结构120、支撑部122、连接部124、开口12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散热鳍片310与散热鳍片110的不同处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轴线a9及轴线a10并非位于散热鳍片310的同一侧,而是分别位于散热鳍片310的相对上下两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轴线a9的扰流结构320及对应于轴线a10的扰流结构320上下错位而分别位于散热鳍片210的相对上下两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轴线a9的扰流结构320及对应于轴线a10的扰流结构320并未左右错位。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轴线a11的扰流结构320及对应于轴线a12的扰流结构320前后错位但并未上下错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错位意指在轴线a11、a1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偏移量。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轴线a9例如平行于轴线a10,且轴线a11例如平行于轴线a12,沿轴线a9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例如平行于沿轴线a10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且沿轴线a11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例如平行于沿轴线a12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轴线a9也可不平行于轴线a10,而沿轴线a9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例如不平行于沿轴线a10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在部份实施例中,轴线a11也可不平行于轴线a12,而沿轴线a11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例如不平行于沿轴线a12排列的部分扰流结构320。

图6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散热鳍片的局部立体图。图6c是图6b的散热鳍片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6c中的扰流结构420的板体422(以斜线的剖面线绘示)与散热鳍片410(不具有剖面线)不位于同一个剖面上,为清楚描述扰流结构420的板体422与散热鳍片410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于图6c中同时绘示扰流结构420的板体422与散热鳍片410。在图6a、图6b及图6c的散热鳍片410中,表面s4、开孔h4、非扰流区410a、第二扰流区410b、第一扰流区410c、扰流结构420、开口42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3a、图3b及图3c所示的表面s1、开孔h1、非扰流区110a、第二扰流区110b、第一扰流区110c、扰流结构120、开口12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散热鳍片410与散热鳍片110的不同处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410具有至少一开槽410d(绘示多个为例),每一个扰流结构420包括板体422及两个支撑部424,板体422倾斜于表面s4且具有自由端422a,板体422的相对两侧分别借由两个支撑部424而连接于开槽410d的内缘,自由端422a构成扰流结构420的顶端。在本实施例中,开口420a形成于扰流结构420的顶端(即自由端422a)与表面s4之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部分扰流结构420配置于第一扰流区410c,另一部分扰流结构420则配置于第二扰流区410b。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仅在第一扰流区410c配置扰流结构420,或仅在第二扰流区410b配置扰流结构420。以下借由附图对此具体说明。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立体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扰流区410c配置扰流结构420,而不在第二扰流区410b配置扰流结构420。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局部立体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扰流区410b配置扰流结构420,而不在第一扰流区410c配置扰流结构420。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图9所示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主要在于,图1中散热模块56用于对光源54a散热,而图9中散热模块56用于对光阀54b散热。详细而言,在图9的实施例中,热管56a’并非连接至光源54a,而是连接至光阀54b。在本实施例中,借由将热管56a’连接于散热鳍片组100与光阀54b之间,可借由散热模块56对光阀54b进行散热。此外,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在部分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图9中的风扇56b也可位于散热鳍片组100与镜头54c之间。或者,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风扇56b还可设置于其它适当的位置以提供/产生散热气流f而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00。另外,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还可在图9中进一步设置另一个散热鳍片组100及另一个热管56a’,即设置两个散热鳍片组100及两个热管56a’,且风扇56b设置于两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两个热管56a’的一端都连接光阀54b,两个热管56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散热鳍片组100;也就是说,其中一个热管56a’连接于光阀54b与其中一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另一个热管56a’连接于光阀54b与另一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图10所示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主要在于,图1中散热模块56用于对光源54a散热,而图10中散热模块56’用于对荧光轮54d散热。详细而言,在图10的实施例中,光机模块54还包括荧光轮54d,荧光轮54d用以转换照明光束l1的波长。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6’还包括另一个散热鳍片组100’,即散热模块56’例如包括两个散热鳍片组100’,两个散热鳍片组100’分别位于光机模块54的内部及外部,散热气流f’用于从荧光轮54d往光机模块54的内部的散热鳍片组100’流动。在本实施例中,热管56a”连接于两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以将光机模块54内部的散热鳍片组100’的热传递至光机模块54外部的散热鳍片组100’。所述散热气流f’可借由配置于适当位置的风扇来提供,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承上述,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图10中两个散热鳍片组100’的其中一个可不具有扰流结构。举例来说,在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位于光机模块54内部的散热鳍片组100’具有扰流结构,而位于光机模块54外部的散热鳍片组100’不具有扰流结构。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位于光机模块54内部的散热鳍片组100’不具有扰流结构,而位于光机模块54外部的散热鳍片组100’具有扰流结构。此外,图10中热管56a”也可由其它适当的导热元件所取代,即本发明不限制两个散热鳍片组100’之间的导热元件的形式。

图11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图11b是图11a的散热鳍片组的立体图。在图11a及图11b所示投影装置50a的散热模块56a的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组1100、散热鳍片1110、非扰流区1110a、第二扰流区1110b、第一扰流区1110c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1及图2所示投影装置50的散热模块56的散热鳍片组100、散热鳍片110、非扰流区110a、第二扰流区110b、第一扰流区110c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散热模块56a与散热模块56的不同处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6a不具有热管,散热鳍片1110不设置供热管可穿设(passthrough)的开孔,且散热鳍片组100如图11a所示连接于光源54a,使光源54a产生的热可直接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散热鳍片组100。此外,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在部分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图11a中的风扇56b也可位于散热鳍片组1100与镜头54c之间。或者,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风扇56b还可设置于其它适当的位置以提供/产生散热气流f而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10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组的扰流结构从散热鳍片的表面突伸出,而在垂直于所述表面的第三维度方向上构成开口。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当散热气流流经这些扰流结构时,每一个扰流结构破坏散热气流的边界层并产生涡流,涡流除了在所述表面流动之外,更借由所述开口的导引而在第三维度方向流动,以增加散热气流在散热鳍片处的热对流效率。藉此,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可在不增加风扇转速及散热鳍片组体积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散热模块的散热能力,以符合投影装置高亮度、低噪音、小体积的设计趋势。此外,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散热气流的上游区不具有扰流结构,故可避免扰流结构在上游区干扰散热气流的流动而降低其往中游区及下游区流动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于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需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附图标记说明

50、50a:投影装置

52:外壳

54:光机模块

54a:光源

54b:光阀

54c:镜头

54d:荧光轮

56、56a:散热模块

56a、56a’、56a”:热管

56b:风扇

100、1100:散热鳍片组

110、1110、210、310、410:散热鳍片

110a、1110a、210a、310a、410a:非扰流区

110b、1110b、210b、310b、410b:第二扰流区

110c、1110c、210c、310c、410c:第一扰流区

120、220、320、420:扰流结构

120a、220a、320a、420a:开口

122、222、322、424:支撑部

124、224、324:连接部

410d:开槽

422:板体

422a:自由端

a1~a12:轴线

f、f’:散热气流

h1、h2、h3、h4:开孔

l1:照明光束

l2:影像光束

l3:投影光束

s1、s2、s3、s4: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