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090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源模组是液晶显示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其中,侧入式背光源(Back Light Unit,简称BLU)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如图1所示,一般采用胶带将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17和导光板14固定在背光源模组中。其中,FPC17的尾端通过第一胶带161与光源15侧的胶框12固定,导光板14通过第二胶带162与设置在其光出射面的FPC17的前端固定。

光源15发出光线后,光线从导光板14的靠近光源15的侧面进入导光板14,部分光线射到所述光出射面的、第二胶带162覆盖的区域,第二胶带162对射到该区域的光线的打光角度存在一定干涉,进而影响背光源模组的整体亮度;光线进入导光板14后,部分光线经导光板14底面上的网点反射,射到导光板14的远离光源15一侧的侧面,这部分光线从导光板14的远离光源15一侧的侧面射出,形成背光源模组尾部亮线的现象,当所述背光源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出现侧面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固定导光板的基础上,改善背光源模组尾部亮线的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底面靠近所述背板设置,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一侧,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面且靠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的吸光胶带。

优选的,所述吸光胶带的边缘与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齐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光板还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间的第三侧面,沿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边缘的方向,所述吸光胶带的宽度范围为0.2~0.5mm。

优选的,所述吸光胶带为黑色吸光胶带。

优选的,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为0,所述第二侧面与靠近的所述胶框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15~0.2mm。

优选的,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吸光胶带之间的间隙为0~0.05mm;所述吸光胶带与所述反射片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反射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和第五侧面,所述第四侧面靠近所述吸光胶带设置,所述第五侧面与靠近的所述胶框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1~0.2mm。

优选的,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为胶铁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光源为LED灯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中,吸光胶带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导光板的底面且靠近第二侧面位置处设置吸光胶带,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导光板的作用;另一方面,吸光胶带具有吸收光的作用,可以吸收其所在位置的光线,从而减少从导光板的第二侧面射出的光线,改善所述背光源模组尾部亮线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由于吸光胶带设置于导光板的底面,因此,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第二胶带对导光板光出射面的光线造成干涉,进而影响背光源模组整体亮度的问题。当所述背光源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由于吸光胶带设置于所述底面且靠近所述第二侧面,此位置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对应,因此,不会影响显示区域的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中导光板与背板和光源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侧视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侧视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侧视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侧视示意图四;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装导光板的过程示意图一;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装导光板的过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中反射片与吸光胶带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背板;12-胶框;13-反射片;14-导光板;15-光源;161-第一胶带;162-第二胶带;17-FPC;18-光学膜片;181-扩散片;182-下棱镜;183-上棱镜;19-遮光胶带;20-吸光胶带;100-显示面板;101-非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如图2-6所示,包括背板11、设置于背板11上的导光板14,导光板14包括底面141、第一侧面142和第二侧面143,底面141靠近背板11设置,光源15设置于第一侧面142一侧,第二侧面143与第一侧面142相对设置,还包括位于底面141且靠近第二侧面143设置的吸光胶带20。

在此基础上,如图3-6所示,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导光板14出光侧的光学膜片18、用于安装并控制光源15发光的FPC17、以及用于固定FPC17的第一胶带161。此外,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光源模组出光侧四周边缘位置处的遮光胶带19,可以防止所述背光源模组四周边缘处漏光的现象。其中,导光板14还包括与所述底面141相对的光出射面,所述底面141上设置有的网点,网点可以起到匀光的作用,使从导光板14光出射面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光学膜片18包括扩散片181、以及依次设置于扩散片181上的下棱镜182和上棱镜18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沿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的边缘的方向,吸光胶带20的长度与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的边缘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优选的,吸光胶带20的长度与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的边缘的长度相同。

第二,光源15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或者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简称CCFL)。其中,LED发出的光可以是点光源,也可以是通过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简称COB)形式封装的面光源。

第三,不对导光板14的形状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平板形(如图3所示)、喇叭口形(如图4所示)、楔形(如图5所示)等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若导光板14的形状为平板形,则导光板14与FPC17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若导光板14的形状为喇叭口形或楔形,则导光板14与FPC17之间存在一定间隙。

第四,不对吸光胶带20的颜色进行限定,只要其具有吸收光的作用,且不反射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即可。例如可以是灰色、黑色等颜色中的任意一种。

第五,不对吸光胶带20的材质进行限定,只要其具有固定导光板14的作用即可。例如,吸光胶带20的型号可以是3805BH、7650BT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通过在导光板14的底面141且靠近第二侧面143位置处设置吸光胶带20,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导光板14的作用;另一方面,吸光胶带20具有吸收光的作用,可以吸收其所在位置的光线,从而减少从导光板14的第二侧面143射出的光线,改善所述背光源模组尾部亮线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由于吸光胶带20设置于导光板14的底面141,因此,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第二胶带162对导光板14光出射面的光线造成干涉,进而影响背光源模组整体亮度的问题。当所述背光源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由于吸光胶带20设置于所述底面141且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此位置与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对应,因此,不会影响显示区域的亮度。

优选的,如图2-6所示,吸光胶带20的边缘与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的边缘齐平。

本发明实施例中,射到所述底面141的光线,越接近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的边缘,经所述底面141上的网点反射后,越容易从所述第二侧面143射出,因此,相对于其他设置位置,将吸光胶带20的边缘与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的边缘齐平,可以减少更多从所述第二侧面143射出的光线,进一步改善所述背光源模组尾部亮线的现象。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2-6所示,导光板14还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侧面142与所述第二侧面143间的第三侧面,沿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边缘的方向,吸光胶带20的宽度范围为0.2~0.5mm(图3-6中的a表示吸光胶带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背光源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由于吸光胶带20设置于所述底面141且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此位置与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对应,因此,不会影响显示区域的亮度,在此基础上,使吸光胶带20的宽度范围为0.2~0.5mm,可以减少从所述第二侧面143射出的光线,改善背光源模组尾部亮线的现象。

优选的,吸光胶带20为黑色吸光胶带。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黑色的吸光效果最好,因此,选取黑色吸光胶带作为本发明的吸光胶带20。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胶框12;光源15与导光板14之间的间隙为0,所述第二侧面143与靠近的胶框12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15~0.2mm。

需要说明的是,不对胶框12和背板11的组合关系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二者组合在一起的胶铁一体结构、或者二者分离的胶铁分离结构。

此处,将光源15与导光板14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可以使光源15发出的光线最大程度进入导光板14,从而提高所述背光源模组的整体亮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光源15与导光板14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05mm左右,本发明可以使背光源模组的亮度提高3%到5%。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导光板14受热易膨胀,因此,在制作背光源模组时,应为导光板14预留0.15~0.2mm的间隙,避免使用过程中导光板14翘曲变形,而为了提高所述背光源模组整体亮度,所述第一侧面142与光源15之间的间隙为0,因此,可将第二侧面143与靠近的胶框12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15~0.2mm,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导光板14受热发生翘曲变形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组装导光板14:如图7(a)所示,导光板14先以倾斜一定度数(例如45°)的方式,斜向插入设置有吸光胶带20的背光源模组中,直到所述第一侧面142完全进入背光源模组;如图7(b)所示,再水平移动导光板14,使所述第一侧面142与光源15接触,同时将导光板14平放于背光源模组中;最后撕除吸光胶带20上的离型膜,以达到固定导光板14的作用。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或步骤组装导光板14,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的,如图3-7(b)所示,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导光板14靠近背板11一侧的反射片13;反射片13与吸光胶带20之间的间隙为0~0.05mm;吸光胶带20与反射片13的厚度相同。

此处,将反射片13设置在导光板14靠近背板11一侧,具有提高背光源模组的光源利用率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吸光胶带20设置在反射片13的侧面,且具有一定宽度,因此,为了不影响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光源利用率,反射片13与吸光胶带20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而使反射片13与吸光胶带20之间存在较小间隙,可以避免部分反射片13与部分吸光胶带20重叠设置,当然,若制作过程中,可以保证反射片13与吸光胶带20非重叠设置,反射片13与吸光胶带2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为0;将吸光胶带20的厚度设置为与反射片13的厚度相同,可以省去为了避免设置于反射片13和吸光胶带20上的其他组件出现一侧高一侧低的现象,而需将较低位置垫高的步骤,具有简化制作过程的效果。

此外,吸光胶带20与反射片13的厚度也可以不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8所示,反射片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131和第五侧面132,所述第四侧面131靠近吸光胶带20设置,所述第五侧面132与靠近的胶框12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1~0.2mm。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反射片13受热易膨胀,因此,在制作背光源模组时,应为反射片13预留0.15~0.2mm的间隙,避免使用过程中反射片13翘曲变形,而反射片13与吸光胶带20之间的间隙为0~0.05mm,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五侧面132与靠近的胶框12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1~0.2mm。

由于反射片13与吸光胶带20之间的间隙为0~0.05mm,并且在吸光胶带20的边缘与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的边缘齐平的情况下,吸光胶带20的宽度范围为0.2~0.5mm,因此,所述第四侧面131与所述第二侧面143,沿所述底面141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边缘的方向,二者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0.55mm。

考虑到胶框12和背板11组合在一起的胶铁一体结构,胶框12与背板11之间的结合面积较大,进而二者之间的附着力也较大,因此,优选的,胶框12与背板11为胶铁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光源15为LED灯条。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LED灯条作为光源15,有利于所述背光源模组的散热及导光板14的薄型化设计,并且,相较于CCFL,LED具有节能、环保、轻薄、以及发光效率高等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中,吸光胶带20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101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

当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其包括阵列基板、对盒基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与TFT的漏极电连接的像素电极;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对盒基板可以包括黑矩阵和彩膜。此处,彩膜可以设置在对盒基板上,也可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上,也可设置在对盒基板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非显示区域101,所述背光源模组包括背板11、设置于背板11上的导光板14,通过在导光板14的底面141且靠近第二侧面143位置处设置吸光胶带20,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导光板14的作用;另一方面,吸光胶带20具有吸收光的作用,可以吸收其所在位置的光线,从而减少从导光板14的第二侧面143射出的光线,改善所述背光源模组尾部亮线的现象,由于吸光胶带20设置于导光板14的底面141,因此,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第二胶带162对导光板14光出射面的光线造成干涉,进而影响背光源模组整体亮度的问题。并且由于吸光胶带20设置于所述底面141且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3,此位置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101对应,因此,不会影响显示区域的亮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