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275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系为一种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藉由该光学胶层将该增透结构贴附在该摄像孔上,达到生产效率高及投入成本低目标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摄像功能已经成为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计算机的标准配备,为了更好的提升成像的画质,除了对摄像头模块的改进外,同时对保护面板的穿透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减少成像时的光学损失,以现有产品来看,不作任何处理的保护面板其穿透率在550奈米波长最多只能满足92%,所以目前的作法是在保护面板的下表面(摄像孔区域)镀上多层光学膜以达到提升穿透率的需求,这种多层光学膜层结合的增透膜层被称为ar膜层。

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544385号,揭露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遮蔽层以及一第一抗反射层。遮蔽层位于基板之表面,且遮蔽层包含一摄像窗,由部分遮蔽层镂空界定于基板之表面,而第一抗反射层则位于摄像窗内。

然而,上述专利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将光学膜层直接镀在玻璃上,需要专用治具,同一炉加工的产量数量也有限制,由于占用真空炉空间,因此尺寸越大越没有经济效益,而具有生产效率低及设备投入成本高等缺点,成本考虑下,仅能应用于高阶产品,而无法在中低阶产品实施。

因此,如何设计出可达到生产效率高及投入成本低目标的面板装置及制造方法,即成为相关设备厂商以及研发人员所共同期待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有鉴于习知技术之面板装置及制造方法具有生产效率低及设备投入成本高之缺失,乃积极着手进行开发,以期可以改进上述既有之缺点,经过不断地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发明。

本发明之第一目的,系提供一种可达到生产效率高及投入成本低目标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

本发明之第二目的,系提供一种可达到生产效率高及投入成本低目标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系包括一基板、一遮蔽层及一增透结构。

该基板具有一面板区域与一周边区域,该周边区域围绕该面板区域。

该遮蔽层设置于该周边区域,该遮蔽层具有一摄像孔,该摄像孔作为影像撷取之窗口。

该增透结构包括一光学胶层、一增透膜基材层及一增透膜层。

该光学胶层设置在该摄像孔内之该基板表面,并延伸至该遮蔽层表面上一高度。该增透膜基材层设置在该光学胶层上。该增透膜层设置在该增透膜基材层上。

其中,藉由该光学胶层位在一固定位置以及一分离位置,该固定位置为该增透结构贴附在该摄像孔上,该分离位置为该增透结构与该摄像孔分离。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制造方法,系包括步骤:

步骤a:提供一基板、一遮蔽层以及一增透结构,该基板具有一面板区域与一周边区域,该周边区域围绕该面板区域,该遮蔽层具有一摄像孔,该增透结构包括一光学胶层、一增透膜基材层以及一增透膜层;

步骤b:在该周边区域上设置该遮蔽层;

步骤c:在该摄像孔上设置该增透结构,且以该光学胶层贴附该基板。

藉由上述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藉由该光学胶层将该增透结构贴附在该摄像孔上,相较于先前技术,可达到生产效率高及投入成本低的目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制造方法之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制造方法另一实施例之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与未贴膜的透明玻璃之穿透率与穿透光波长关系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使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了解本发明之目的,兹配合图式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1)系包括一基板(10)、一遮蔽层(11)以及一增透结构(12)。

该基板(10)具有一面板区域(100)与一周边区域(101),该周边区域(101)围绕该面板区域(100)。

该遮蔽层(11)设置于该周边区域(101),该遮蔽层(11)具有一摄像孔(110),该摄像孔(110)作为影像撷取之窗口。

该增透结构(12)包括一光学胶层(120)、一增透膜基材层(121)以及一增透膜层(122)。

该光学胶层(120)系设置在该摄像孔(110)内之该基板(10)表面,并延伸至该遮蔽层(11)表面上一高度。

该增透膜基材层(121)系设置在该光学胶层(120)上,以提高该摄像孔(110)之透光率。

该增透膜层(122)系设置在该增透膜基材层(121)上,以提高该摄像孔(110)之透光率。

其中,藉由该光学胶层(120)位在一固定位置以及一分离位置,该固定位置为该增透结构(12)贴附在该摄像孔(110)上,该分离位置为该增透结构(12)与该摄像孔(110)分离。

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光学胶层(120)、该增透膜基材层(121)以及该增透膜层(122)之形状分别为圆形形状。

在本发明之又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光学胶层(120)、该增透膜基材层(121)以及该增透膜层(122)之之直径大于该摄像孔(110)之直径1毫米到5毫米。

在本发明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摄像孔(110)之尺寸范围系为1毫米到10毫米。

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制造方法(2)系包括步骤:

步骤200:提供一基板(10)、一遮蔽层(11)以及一增透结构(12),该基板(10)具有一面板区域与一周边区域,该周边区域围绕该面板区域,该遮蔽层(11)具有一摄像孔(110),该增透结构(12)包括一光学胶层(120)、一增透膜基材层(121)以及一增透膜层(122);

步骤201:在该周边区域上设置该遮蔽层(11);以及

步骤202:在该摄像孔(110)上设置该增透结构(12),且以该光学胶层(120)贴附该基板(10);

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制造方法(2)在该步骤202之后更包括有下列步骤:

步骤203:将该光学胶层(120)加热至一温度;以及

步骤204:将该增透结构(12)自该摄像孔(110)上分离。

其中步骤203中,藉由将该光学胶层(120)加热至一温度,由于光学胶在加热时黏性会下降,因此便于撕除该增透结构(12),假设该增透结构(12)未对齐该摄像孔(110),藉由步骤203以及步骤204,可轻易地撕除该增透结构(12)重新对齐该摄像孔(110),不但具有可重工的优点,更可达到生产效率高的目标。

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光学胶层(120)、该增透膜基材层(121)以及该增透膜层(122)之形状分别为圆形形状。

在本发明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光学胶层(120)、该增透膜基材层(121)以及该增透膜层(122)之直径系大于该摄像孔之直径1到5毫米。

在本发明之又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摄像孔(110)之尺寸范围系为1毫米到10毫米。

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图5系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1)与未贴膜的第一透明玻璃以及第二透明玻璃之穿透率与穿透光波长关系图,其中y轴代表穿透率,x轴代表穿透光的波长,图5上分别标示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之穿透率与穿透光波长关系曲线3、未贴膜的第一透明玻璃之穿透率与穿透光波长关系曲线4以及未贴膜的第二透明玻璃之穿透率与穿透光波长关系曲线5,从图5可清楚得知,本发明之增加摄像孔透光率之面板装置(1)相较于未贴膜的第一透明玻璃以及第二透明玻璃,可明显地提升穿透率。

本发明藉由该光学胶层将该增透结构贴附在该摄像孔上,由于本发明相较于习知技术以真空镀膜技术将增透膜层镀在摄像孔的方式,不但同样可以实现摄像孔增透的效果,且工艺比习知技术简单,进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因此本发明相较于习知技术能以较低成本达到同等的光学等级。再者,其结构型态并非所属技术领域中之人士所能轻易思及而达成者,实具有新颖性以及进步性无疑。

透过上述之详细说明,即可充分显示本发明之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实施之进步性,极具产业之利用性价值,且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见之新发明,完全符合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唯以上所述着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用以限定本发明所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谨请贵审查委员明鉴,并祈惠准,是所至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