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268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预定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转状态、且进行预定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部。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图像形成部的上方具备图像读取部、在图像读取部与图像形成部之间具备内部排纸空间的内部排纸型的装置。在内部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内部排纸空间的底面部配置有排纸盘,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前面侧取出在图像形成结束之后排出到排纸盘的纸张。

在这样的内部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以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上部的图像读取部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操作部的情况下,由于操作部排出到内部排纸空间内的纸张的识别性降低。因此,提议了如下图像形成装置:朝向图像读取部的后侧使操作部的一部分凹陷至从斜前上方可观看排出到内部排纸空间的纸张的一部分的位置。

另外,提议了如下方式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操作部相对于位于内部排纸空间的上方的图像读取部的前面、以及位于内部排纸空间的下方的图像形成部的前面可拆装。

顺便说一下,在上述的内部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可以将纸张后处理装置以及可选装置安装在内部排纸空间,其中,纸张后处理装置对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进行冲孔形成或装订处理,可选装置是用于将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运送到纸张后处理装置的中继运送单元等。并且,在可选装置中产生纸张的卡纸等时,需要从内部排纸空间拉出可选装置并进行卡纸处理。

在上述建议的结构中,由于操作部的一部分凹陷,因此提高了排出到内部排纸空间的纸张的识别性,但存在拆装可选装置时操作部碍事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将操作部配置在图像形成部的前面而能够进行可选装置的拆装,但在操作部被安装在图像读取部的前面时,存在需要进行操作部的拆卸操作、且使用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部以及移动机构。操作部安装于装置主体,显示装置主体的状态,并进行对装置主体的输入操作。移动机构以操作部能够在与装置主体的操作区域重叠的基准位置和不与操作区域重叠的退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操作部。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提高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看安装在图像读取部上的操作面板时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看从图像读取部拆卸了的操作面板以及支承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4是从前面侧观看支承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5是从背面侧观看支承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从图2的状态拆卸了罩部件的状态的操作面板的立体图;

图7是安装在图像读取部上的支承部件的周围的放大立体图,是示出操作面板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边缘的内侧的状态的图;

图8是安装在图像读取部上的支承部件的周围的放大立体图,是示出操作面板的一部分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边缘的外侧突出的状态的图;

图9是向水平方向剖开支承部件的下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从前侧下方观看安装在安装部上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移动方向剖开支承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看将操作面板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所谓的内部排纸型的数码复合机,是包含作为装置主体的复合机主体1、以及布置于复合机主体1的上部的作为装置主体的图像读取部2的结构。

图像读取部2将原稿的图像读取为电信号。在图像读取部2的上部附设原稿运送装置(未图示),该原稿运送装置一张一张地分离原稿并送入到图像读取部2。在复合机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由容纳纸张的供纸盒3a~3c构成的纸张容纳部3。在复合机主体1内设置有图像形成部、转印部以及定影装置(均未图示)等。图像形成部根据由图像读取部2读取的原稿图像的电信号而在纸张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在从纸张容纳部3进给的纸张上转印图像。定影装置对被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

另外,作为操作部的操作面板4以从图像读取部2的侧面与复合机主体1的前方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操作面板4上设置有液晶显示部以及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液晶显示部显示图像形成状况以及打印数量,并作为进行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而发挥功能。led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除此之外,在操作面板4上设置有开始键、中止/清除键、以及复位键等。开始键用于用户指示开始进行图像形成。中止/清除键在中止图像形成等时使用。复位键在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设定变为默认状态时使用。在复合机主体1的侧面(图1的左侧面)设置有排纸盘5a、5b,该排纸盘5a、5b用于排出在定影调色剂图像之后的纸张。

另外,在复合机主体1与图像读取部2之间形成有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大幅打开的作为操作区域的内部排纸空间6(参照图13)。在内部排纸空间6的上方可拆装地设置有向纸张后处理装置(未图示)内引导纸张的运送单元7(参照图13),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对定影调色剂图像之后的纸张进行后处理。此外,在图1中,在复合机主体1上没有安装纸张后处理装置,通过了定影装置的纸张通过运送单元7内,并向排纸盘5a或者排纸盘5b排出。排纸盘5a例如作为排出打印了传真发送的图像的纸张的邮件箱而发挥功能。

在内部排纸空间6的前方设置有开闭罩8,如图1所示,通过关闭开闭罩8而使得看不到内部排纸空间6内。

图2是从背面侧观看安装于图像读取部2的操作面板4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看从图像读取部2拆卸了的操作面板4以及作为移动机构的支承部件11时的立体图。在操作面板4的背面附设有安装支架10。操作面板4的旋转轴4a可旋转地支承在安装支架10上(参照图7),旋转轴4相对于安装支架10旋转,由此能够调整操作面板4的上下方向(箭头aa’方向)的角度。

安装支架10固定在支承部件11上。支承部件11以能够在水平方向(箭头bb’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图像读取部2的前面形成的作为移动机构的安装部2a(参照图7)上。由此,操作面板4经由安装支架10以及支承部件11而以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且能够调整上下方向的角度的方式安装在图像读取部2的前面。另外,设置有在安装了操作面板4的状态下覆盖安装支架10以及支承部件11的罩部件13a、13b。

图4以及图5分别是从前面侧以及背面侧观看支承部件11时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支承部件11的前面(操作面板4的对置面)设置有固定安装支架10的支承部20、以及与覆盖操作面板4的旋转轴4a的罩部件13b对置的曲面部21。支承部20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安装支架10的螺丝孔20a。另外,支承部件11的前下方的两处位置附设有作为第一施力部件的板弹簧23。

如图5所示,在支承部件11的背面(图像读取部2的对置面)设置有形成了长孔形状的滑动孔25a的导轨部25。另外,在支承部件11的背面下方形成有梳齿形状的架部27,在支承部件11的底面11a设置有定位突起29。

图6是示出从图2的状态拆卸了罩部件13a、13b的状态的操作面板4的立体图。图7以及图8分别是安装在图像读取部2上的支承部件的周围的放大立体图,图7示出操作面板4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边缘的内侧的状态(参照图1),图8示出操作面板4的一部分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边缘的外侧突出的状态(参照图12)。参照图6~图8,对图像读取部2安装到的操作面板4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将设置于操作面板4的背面侧的安装支架10螺纹固定到支承部件11的支承部20上。由此,如图3所示,操作面板4和支承部件11变为一体化状态。

接着,将与操作面板4一体化的支承部件11安装在安装部2a上。具体而言,向支承部件11的背面侧形成的导轨部25的滑动孔25a中插入两个保持用螺丝30,并紧固到安装部2a的螺纹固定孔(未图示)。保持用螺丝30被形成为轴部的外径比滑动孔25a的宽度小、且形成于轴部的上端的头部的外径比滑动孔25a的宽度大。即,保持用螺丝30以导轨部25不从安装部2a脱离的方式保持,并以可以相对于滑动孔25a滑动的方式卡合。通过该结构,支承部件11以能够在滑动孔25a的范围内在水平方向(箭头bb’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安装部2a上。

另外,在安装部2a上设置有作为负荷施加部件的旋转阻尼器33和位置限制销35。在将支承部件11安装到安装部2a的状态下,旋转阻尼器33与支承部件11的架部27啮合。旋转阻尼器33在转速大时产生大的负荷(衰减力),在转速小时产生小的负荷。并且,将该负荷作为制动力传递到架部27。位置限制销35具有如下功能:与支承部件11的架部27的上方抵接并产生摩擦力,由此使支承部件11停止在任意位置。

此后,使图像读取部2上连接的导线(未图示)与设置于操作面板4的背面的连接器37连接,通过罩固定螺丝31来紧固罩部件13a、13b,由此完成操作面板4安装至图像读取部2的安装操作。在从图像读取部2拆卸操作面板4时,变为如上述相反的顺序。

图9是向水平方向剖开支承部件11的下部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从前侧下方观看安装于安装部2a的支承部件11的立体图,图11是沿着移动方向(箭头bb’方向)剖开支承部件11的纵剖视图(图5的x1-x1箭头剖视图)。如9所示,在支承部件11被安装在安装部2a的状态下,支承部件11的前下方附设的板弹簧23被压接到安装部2a的前壁部40的内侧。由此,支承部件11通过从前壁部40接受的反作用力(阻力)而向背面侧(图9的上方向)施力,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架部27与旋转阻尼器33之间的啮合状态。

另外,安装部2a由金属板制作,经由图像读取部2的主体框架(未图示)而接地(接地)。并且,通过板弹簧23与安装部2a的接触,操作面板4经由安装支架10、支承部件11而接地(接地)。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操作面板4的接地状态。

如图10所示,在安装部2a的底面的两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41a、41b,该定位孔41a、41b与从支承部件11的底面11a突出的定位突起29卡合。在定位突起29与定位孔41a卡合时,如图1所示,操作面板4被配置在与开闭罩8重叠的位置(基准位置)。另一方面,在定位突起29与定位孔41b卡合时,如图13所示,操作面板4被配置在退避到开闭罩8的开闭轨道的外侧的位置(退避位置)。

如图11所示,定位突起29以能够沿着支承部件11的底面11a的内侧形成的引导部50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并且通过作为第二施力部件的压簧51而被朝向下方施力。

图12是从背面侧观看将操作面板4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打开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开闭罩8的状态的立体图。根据需要参照图1~图11的同时使用图12、图13,对在内部排纸空间6内发生卡纸时的卡纸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发生纸张的卡纸时,在操作面板4上显示卡纸的发生以及发生位置。当卡纸的发生位置为配置于内部排纸空间6内的运送单元7时,需要打开开闭罩8并拉出运送单元7。但是,在图1的状态下,操作面板4的一部分与开闭罩8的前面侧重叠,因此不能打开开闭罩8。

因此,如图12所示,使操作面板4向水平方向(箭头b方向)滑动,从而移动到退避位置。这时,定位突起29抵抗压簧51的施力而被推入到支承部件11的底面11a的内侧,并从定位孔41a脱离。另外,由于旋转阻尼器33与支承部件11的架部27啮合,因此向操作面板4作用适当的滑动负荷。因此,能够防止操作面板4猛烈地滑动到退避位置从而损害的情况。

当操作面板4滑动到定位突起29与定位孔41b对置的位置时,通过压簧51的施力,定位突起29向底面11a的外侧突出,并与定位孔41b卡合。操作者能够通过定位突起29与定位孔41b卡合时的感触(点击感)来识别操作面板4被配置到退避位置的情况,操作性提高。

在使操作面板4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操作面板4与开闭罩8的开闭轨道、以及运送单元7的插拔轨道不重叠,因此能够打开开闭罩8,并从内部排纸空间6将运送单元7拉出到前面侧。并且,在卡纸处理结束之后再次将运送单元7插入到内部排纸空间6内,在关闭开闭罩8之后使操作面板4移动到基准位置,并返回图1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操作面板4以在水平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图像读取部2,因此无需拆卸操作面板4而能够进行开闭罩8的开闭操作、以及运送单元7的插拔操作。因此,提高卡纸处理时的操作性。

另外,与操作面板4一体化的支承部件11仅由保持用螺丝30安装在图像读取部2,因此能够不使用专用工具等,仅由螺丝刀简单地安装操作面板4。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运送时或者保管时等,仅仅通过拆卸罩部件13a、13b来松开两个保持用螺丝30,能够简单地拆卸操作面板4。

除此之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操作面板4以及支承部件11等各部件的形状等是一个例子,能够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规格等来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内部排纸空间6可拆装地安装有运送单元7、且可通过开闭罩8来开闭内部排纸空间6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适用于仅设置可拆装的单元或开闭罩中的任一者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没有设置可拆装的单元及开闭罩中的任一者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在内部排纸空间6内仅仅具有纸张装载托盘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操作面板4从基准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提高了排出到内部排纸空间6内的纸张的识别性以及取出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为例子而对操作面板4的安装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数码复合机,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单色打印机、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合机、传真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