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其显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7880发布日期:2019-03-13 23:0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其显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3d显示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可以使画面更加逼真,给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3d显示包括裸眼3d显示和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的优势是不需戴相应的眼镜,其缺点是:相对串扰大,图像景深有限。辅助3d显示虽然视觉效果好,但是需要设计相对应的显示面板,这种显示面板成本高,开发周期长。不利于产品的多领域化。此外,现有的显示产品无法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观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显示产品无法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观看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其显示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上的显示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切换装置包括电极组和共用电极,所述电极组与共用电极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所述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

其中,通过改变向电极组和共用电极施加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透明态或第一图案或第二图案,以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

优选的是,所述电极组和共用电极均不施加电压信号,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透明态;

向所述第一电极和共用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图案呈现第一方向遮挡条纹;

向所述第二电极和共用电极施加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图案呈现第二方向遮挡条纹。

优选的是,所述电极组和共用电极均由透明电极材料构成。

优选的是,所述电致变色层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施加第一电压信号或第二电压信号时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变黑色。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的正投影和第二电极的正投影均落入所述共用电极的正投影范围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条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条状电极。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所述显示切换装置设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面上方,所述彩膜基板的入光面设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排布设置的黑矩阵,所述交叉区域内设有彩膜。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遮挡条纹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处黑矩阵的宽度,所述第二方向遮挡条纹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处黑矩阵的宽度。

优选的是,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面上方还设有相位延迟膜和偏光片,所述相位延迟膜和偏光片设于所述显示切换装置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相位延迟膜相较于所述偏光片更靠近所述显示切换装置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oled。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的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向阵列基板输入显示内容;

s02、判断显示内容的格式;

s03、根据判断的结果改变向电极组和共用电极施加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透明态或第一图案或第二图案,以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

优选的是,s03a、若所述显示内容为2d显示内容,所述电极组和共用电极均不施加电压信号,所述显示面板显示2d图像;

s03b、若所述显示内容为辅助3d显示内容,同时所述第一电极和共用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电致变色层形成第一方向遮挡条纹,所述显示面板显示辅助3d显示图像;

s03c、若所述显示内容为裸眼3d显示内容,同时所述第二电极和共用电极施加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电致变色层形成第二方向遮挡条纹,所述显示面板显示裸眼3d显示图像。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组件通过控制电极组与共用电极的电压信号以使电致变色层形成不同的图案。具体的,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种可与共用电极成对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若电极组与共用电极均不加电压,电致变色层呈透明状态,实现显示装置的2d显示;控制共用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得电致变色层形成第一图案,实现显示装置的辅助3d显示;或者控制共用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使得电致变色层形成第二图案,实现显示装置的裸眼3d显示;相当于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观看需求。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显示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中不同显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示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5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显示切换装置;1、共用电极;2、电极组;21、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绝缘层;3、电致变色层;40、显示面板;41、黑矩阵;42、彩膜;43、相位延迟膜;44、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40和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上的显示切换装置10,其中,所述显示切换装置10包括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所述电极组2与共用电极1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3;所述电极组2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所述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设有绝缘层23;其中,通过改变向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施加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3呈现透明态或第一图案或第二图案,以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

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1中显示了显示切换装置10设于显示面板40的出光面上,显示切换装置10由上至下依次是:共用电极1、有电致变色层3、由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构成的电极组2;其中,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设有绝缘层23使得二者相互绝缘。本实施例对应的图2中显示了共用电极1与电极组2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显示切换装置通过控制电极组2与共用电极1的电压信号以使电致变色层3形成不同的图案。具体的,电极组2包括至少两种可与共用电极1成对的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当该显示面板组件显示时,若电极组2与共用电极1均不加电压,电致变色层3呈透明状态,实现显示装置的2d显示;控制共用电极1与第一电极21之间的电压使得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一图案,实现显示装置的辅助3d显示;或者控制共用电极1与第二电极22之间的电压使得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二图案,实现显示装置的裸眼3d显示;相当于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观看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如图1、图2所示,包括显示面板40和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上的显示切换装置10,其中,所述显示切换装置10包括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所述电极组2与共用电极1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3;所述电极组2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所述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设有绝缘层23;其中,通过改变向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施加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3呈现透明态或第一图案或第二图案,以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均由透明电极材料构成。

也就是说,该显示切换装置中的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均采用透明的电极构成,例如,可选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材料制成。其中,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选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会影响显示产品的开口率。

具体的,辅助3d显示原理的示意图参见图9,其中,控制共用电极1与第一电极21之间的电压使得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一方向遮挡条纹,相当于第一方向遮挡条纹作为横向光栅,增加了横向光栅时的视角,视角增大,通过辅助观看装置(例如相应的3d眼镜),分别进入人的左右眼呈现清晰地3d图像,实现显示装置的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原理的示意图参见图10,控制共用电极1与第二电极22之间的电压使得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二方向遮挡条纹,相当于竖向的第二方向遮挡条纹视图穿插实现显示装置的裸眼3d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进行辅助3d显示时,共用电极1与第一电极21之间不施加电压也是可行的,此时,电致变色层3呈现透明状态,但是这样的辅助3d显示视角较小,不利于观看。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21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条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2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条状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一定角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2中显示了:共用电极1为一个整面的电极,电极组2由横向、竖向的相互垂直的电极条构成,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3中显示了:电极组2的横向电极即第一电极21均绑定连接至第一芯片,由第一芯片向横向的第一电极21提供信号;电极组2的竖向电极即第二电极22均绑定连接至第二芯片,由第二芯片向竖向的第二电极22提供信号。图2、图3中以相互垂直的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之间夹角非90°的情况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21的正投影和第二电极22的正投影均落入所述共用电极1的正投影范围内。

也就是说,当向第一电极21与共用电极1施加电压时,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一方向遮挡条纹,当向第二电极22与共用电极1施加电压时,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二方向遮挡条纹,第一电极21的正投影和第二电极22的正投影均落入所述共用电极1的正投影范围内,可以使得共用电极1能既满足与第一电极21之间形成电场,又能与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电场。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材料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通常,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无机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具体的,其包括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电致变色层3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施加第一电压信号或第二电压信号时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变黑色。

也就是说,为了使得其应用于显示装置后更好地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观看需求,在此,选用加电后可变深色系的电致变色材料,例如可选加电后可变深紫色的材料,最优的是选用加电后可变黑色的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如图4、图5所示,显示面板40包括彩膜基板,显示切换装置10设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面上方,所述彩膜基板的入光面设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排布设置的黑矩阵41,所述交叉区域内设有彩膜42。

其中,显示切换装置10形成于彩膜基板上可以实现相应的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的切换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遮挡条纹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处黑矩阵41的宽度,所述第二方向遮挡条纹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处黑矩阵41的宽度。

也就是说,通过向对应横向的黑矩阵41所在位置的第一电极21施加信号从而实现相应的扩大视角,呈现辅助3d显示;通过向对应竖向的黑矩阵41所在位置的第二电极22施加信号从而实现裸眼3d显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面上方还设有相位延迟膜43和偏光片44,所述相位延迟膜43和偏光片44设于所述显示切换装置10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更优选的是,所述相位延迟膜43相较于所述偏光片44更靠近所述显示切换装置设置10。

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6、图7中显示了电极组2,共用电极1,相位延迟膜43,偏光片44和彩膜42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的,相位延迟膜43为正负1/4λ,并且和彩膜42精确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oled。

也就是说,本发明同样适用于oled显示中,显示切换装置形成于oled的盖板的出光面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中,各结构层的尺寸大小、厚度等仅为示意。在工艺实现中,各结构层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与调整。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实现所需的各结构层;同时,附图所示结构也不限定各结构层的几何形状,例如可以是附图所示的矩形,还可以是梯形,或其它刻蚀所形成的形状,同样可通过刻蚀实现。

实施例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向显示面板输入显示内容;具体的,显示内容包括图像或视频。

s02、判断显示内容的格式;具体的,图像或视频解码时,可通过编码对不同图像或视频进行代号标定。

s03、根据判断的结果改变向电极组和共用电极施加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透明态或第一图案或第二图案,以实现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之间的切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

s03a、若所述显示内容为2d显示内容,所述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均不施加电压信号,所述显示面板显示2d图像。

s03b、若所述显示内容为辅助3d显示内容,同时所述第一电极21和共用电极1施加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一方向遮挡条纹,以此控制3d视角的变化,使得显示面板显示辅助3d显示图像。

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相当于竖向黑矩阵处对应呈现黑色线条,即为第一方向遮挡条纹,如图所示,此时第一方向遮挡条纹的作用是:扩大视角。

s03c、若所述显示内容为裸眼3d显示内容,同时所述第二电极22和共用电极1施加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电致变色层3形成第二方向遮挡条纹,以此控制裸眼立体视角使得显示面板显示裸眼3d显示图像。

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相当于横向黑矩阵处对应呈现黑色线条,即为第二方向遮挡条纹,如图所示,此时第二方向遮挡条纹的作用是:呈现裸眼立体图像。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电极组2和共用电极1之间的电压信号与显示面板阵列基板输入的显示内容相对应,从而实现相应的2d显示、辅助3d显示、裸眼3d显示的切换功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