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单元、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166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像素单元、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单元、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以其轻薄、低功耗等优点而成为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显示器件。根据光源是内部光源还是外部光源,可将平板显示器分为透射型显示器和反射型显示器。目前,户外专用显示器或者便携式显示器大多采用反射型显示面板,这类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反射层,可用于反射环境光以作为显示光源。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反射型显示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型显示器的主要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方的反射层101、谐振层102、以及半透半反层103;其中,所述半透半反层103一侧为该反射型显示器的出光侧。具体而言,反射层101通常可以采用高反射性材料例如银ag、铝al等金属材料制成;半透半反层103通常可以采用半透半反材料例如铬cr等材料制成;而谐振层102目前有两种,一种是低吸收材料,另一种是特定波长的吸收材料,光波在谐振腔中往返运动,且当谐振腔厚度为光线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对应波长的光线便会增强出射。但是,现有的反射型显示器仍存在以下问题:即,用户在侧视角观看时,由于谐振长度的增加使得出射光线的波长随之增大,因此会引发光线红移而导致串色,从而造成侧视角观看时发生色偏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单元、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像素单元,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反射层;

设置在所述反射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谐振层;

设置在所述谐振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半透半反层;

以及设置在所述半透半反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散射层。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层包括平整层以及分散于所述平整层内部的微粒。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微粒包括吸收体,所述吸收体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收体包括金属微粒,且所述金属微粒的尺寸在纳米量级。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微粒包括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微粒包括散射体,所述散射体的折射率与所述平整层的折射率不同。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射体包括有机物颗粒。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射体包括空气微腔。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射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增透层。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增透层具有微柱结构,且所述增透层的上下表面的结构对称。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增透层具有多层膜结构。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增透层包括微柱结构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微柱结构两侧的多层膜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像素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通过在传统反射型显示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散射层,可使自谐振腔出射的正常光线发生散射,或使自谐振腔出射的异常光线可被吸收,从而改善侧视角观看时的串色问题,减缓色偏现象,以使显示器能够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中反射型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反射型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反射型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反射型显示器的制备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反射型显示器的制备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衬底;101-反射层;102-谐振层;103-半透半反层;104-散射层;104a-平整层;104b-微粒;105-增透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使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附图中各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公开的内容。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像素单元,可应用于反射型显示器。如图2所示,所述像素单元可以包括:

衬底基板100;

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一侧的反射层101;

设置在反射层101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谐振层102;

设置在谐振层102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半透半反层103;以及,

设置在半透半反层103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散射层104。

其中,反射层101和半透半反层103之间的谐振层102可构成一光线的谐振腔,在该谐振腔的厚度为光线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可实现对应波长光线的出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反射型显示器中,所述衬底基板100设有反射层101的一侧为该显示器的出光侧。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像素单元,通过在传统反射型显示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散射层104,可使自谐振腔出射的正常光线发生散射,或使自谐振腔出射的异常光线可被吸收,从而改善侧视角观看时的串色问题,减缓色偏现象,以使显示器能够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基于此结构,参考图2所示,所述散射层104可以包括平整层104a以及分散于平整层104a内部的微粒104b;其中,所述平整层104a的材料可以采用透明材料,所述微粒104b的尺寸可以设为纳米量级,且这些尺寸极小的微粒104b均匀的分散在透明平整层104a中,从而起到光线散射或者吸收光线的作用。

在本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粒104b可以包括吸收体,该吸收体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其中,所述吸收体可以包括金属微粒例如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这样一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包括金属微粒的散射层104,使其根据需要吸收非r、g、b光线,即可达到防止侧视角观看的色偏问题,同时还能达到提升光对比度的效果。

在本示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粒104b还可以包括散射体,该散射体的折射率应与平整层104a的折射率不同。其中,所述散射体例如可以包括有机物颗粒或者空气微腔等介质微粒。

这样一来,由于散射体的折射率与平整层104a的折射率不一致,因此入射至有机颗粒表面或者空气微腔内部的光线会被散射,使得原本垂直于谐振腔表面出射的光线还会散射至其它方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侧视角观看时由谐振长度增加而引发的光线红移问题,有效的改善了色偏现象,同时还能起到增透的效果。

基于上述的像素结构,参考图3所示,所述像素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散射层104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增透层105,该增透层105可用于减少反射光线、增加透射光线,从而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透层105可以设置为多层膜结构,这种多层结构的增透层105制备难度较低,相对容易实现。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透层105可以具有微柱结构,且上下表面的微柱结构对称,这种对称结构可使上下两面能够获得一致的增透效果。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透层105还可以包括微柱结构以及对称设置在该微柱结构两侧的多层膜结构。这样一来,将增透层105设置为在微柱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上下对称的多层膜结构,亦可实现上下表面增透效果的一致性。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基板100可以为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者也可以为不透明基板例如金属基板。由于像素单元应用于反射型显示器中,且衬底基板100设有反射层101的一侧为出光侧,因此可以不考虑衬底基板100的透光性对于反射型显示器的影响。

此外,所述衬底基板100可以为刚性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从而形成刚性显示器件;或者,所述衬底基板100也可以为柔性基板,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从而形成柔性显示器件。

可选的,所述反射层101可以采用具有高反射特性的材料例如银ag、铝al等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可选的,所述半透半反层103可以采用半透半反材料例如铬cr等材料制备而成。

基于以上描述可知,本示例实施方式所提供像素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的反射层101、谐振层102、半透半反层103、散射层104、以及增透层105。基于该结构的像素单元所形成的反射型显示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侧视角观看时的串色问题,从而减缓侧视角观看的色偏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出光面的光线反射,从而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

相应的,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像素单元的制备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s1、在衬底基板100上方形成反射层101;

s2、在反射层101上方形成谐振层102;

s3、在谐振层102上方形成半透半反层103;

s4、在半透半反层103上方形成散射层104。

其中,反射层101和半透半反层103之间的谐振层102可构成一光线的谐振腔,在该谐振腔的厚度为光线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可实现对应波长光线的出射。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散射层104可以包括平整层104a以及均匀分散在该平整层104a中的微粒。其中,该微粒可以是用于吸收非r、g、b光线的吸收体例如金属微粒,或者也可以是用于进行光线散射的散射体例如有机物颗粒或者空气微腔等介质微粒。

基于上述步骤s1-s5,即可得到具有散射效果的反射型显示器。该像素单元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传统反射型显示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散射层104,可使自谐振腔出射的正常光线发生散射,或使自谐振腔出射的异常光线可被吸收,从而改善侧视角观看时的串色问题,减缓色偏现象,以使显示器能够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考虑到反射型显示器的对比度问题,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像素单元的制备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s1、在衬底基板100上方形成反射层101;

s2、在反射层101上方形成谐振层102;

s3、在谐振层102上方形成半透半反层103;

s4、在半透半反层103上方形成散射层104;

s5、在散射层104上方形成增透层105。

其中,所述增透层105可以为多层膜结构、或者微柱结构、又或者包括微柱结构以及对称设置在该微柱结构两侧的多层膜结构,其可用于减少反射光线、增加透射光线,从而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

基于上述步骤s1-s5,即可得到具有增透效果的反射型显示器。该显示器相比于传统的反射型显示器可明显提高对比度,从而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像素单元的制备方法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像素单元的结构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像素单元。该显示面板不仅可以改善侧视角观看时的色偏问题,还能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

更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明显的改善侧视角观看的色偏问题以及显示器件的对比度问题,因此具有极佳的显示效果。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例如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公开对此不进行特殊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