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摄像模组阵列的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摄像模组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近两年来,智能手机的摄像头由单个变成双摄像头,而双摄像头模组的发展也成为手机摄像模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简单来说,双摄像头可以通过两个摄像头的配合采集图像,从而实现更加丰富的图像采集功能。现有的双摄像头按照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双摄像头产生立体视觉,获得影像的景深,利用景深信息进行背景虚化,扫描,辅助对焦,动作识别等应用,或者利用两张图片的信息进行融合;另一类是利用左右两张不同的图片进行融合,以期望得到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色彩,动态范围等更好的图像质量或实现光学变焦的功能。
不管是哪一种功能的双摄像头,其都需要硬件的支撑,需要考虑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即,两个摄像头之间的组装固定问题。如何将两个摄像头稳定地、结构紧凑地组装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模组,是双摄像头模组考虑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构成双摄像头的两个摄像头通常是两个不同类型是摄像头,比如一个用于成像,一个用于记录景深。这种不同功能的要求,通常使得两个摄像头的体积大小不同,比如高度不同,而如何将这样两个不同高度的摄像头进行稳定结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是双摄像头模组发展中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制作一个金属支架,该支架具有两个容置孔,两个摄像头分别制作完成后,将这两个摄像模组分别置于所述金属支架的两个容置孔中,这样就形成了较为稳定可靠的双摄模组。然而上述方案也存在模组尺寸加大,成本增大等问题。
因此,当前迫切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阵列,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其包括第一镜头和第一镜头支撑体;第二镜头组件;第一感光元件;第二感光元件;第一滤色片;以及一体式基板。一体式基板包括:线路板,其具有适于安装第一镜头组件的第一区域和适于安装第二镜头组件的第二区域,所述线路板还具有靠近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和模塑部,其通过模塑工艺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线路板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模塑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一体式基板具有处于不同的高度的第一平整面和第二平整面,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平整面,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平整面。
其中,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安装于所述线路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的底部承靠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滤色片通过第一滤色片支撑体安装在所述一体式基板上,所述第一滤色片支撑体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分离。
其中,所述线路板的第一区域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平整面位于所述第一通孔。
其中,所述线路板的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平整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一体式基板还包括第一金属片,所述模塑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适于容纳所述第一感光元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金属片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平整面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片。
其中,至少一个电容或电阻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模塑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或电阻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片支撑体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感光元件上,所述第一滤色片安装在所述第一滤色片支撑体的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片支撑体呈回形。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片支撑体包括侧壁(即支撑体侧壁)和具有通光孔的顶盖(即支撑体延伸部),所述侧壁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线路板上。
其中,所述一体式基板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滤色片支撑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线。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片支撑体为胶材。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片通过胶材粘结在所述第一金属线上。
其中,所述胶材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线。
其中,所述胶材填充所述第一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之间的间隙。
其中,所述模塑部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的接触面,以及由所述接触面延伸形成的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非接触面,所述第一平整面形成在所述非接触面。
其中,所述非接触面与所述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非接触面形成凸台或凹槽,所述第一平整面位于所述非接触面的凸台或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片具有凸台,所述第一平整面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凸台。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片安装在所述顶盖(及支撑体延伸部)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为第一马达。
其中,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第二镜头和第二镜头支撑体。
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为变焦镜头组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为定焦镜头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1、本发明能够增强具有两个不同光学设计的双摄模组的基板的结构强度。
2、本发明能够提供高低不同的两个感光元件的安装面,从而更好地适配具有两个不同光学设计的双摄模组。
3、本发明对于具有两个不同光学设计的双摄模组,可以取消传统方案中的具有两个容置孔的金属支架,从而节省成本、减少生产工序。
4、本发明有助于减少摄像模组阵列的径向尺寸,同时避免镜头后端与滤色片支撑体之间发生干涉。
5、有助于降低摄像模组的肩高和总高。
附图说明
在参考附图中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应被视作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2示出了其它几个实施例中的模塑部500的形状;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5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6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7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8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9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图18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主体也可被称作第二主体。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参考图1,所述摄像模组阵列包括光学设计不同的第一摄像模组和第二摄像模组,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共用一体式基板600。其中,所述一体式基板600包括一体式线路板400和通过模塑工艺形成在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模塑部500。
本实施例中,一体式线路板400具有位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上侧的第一表面410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420,其中所述第一表面410用于安装第一镜头组件100和第二镜头组件200。为便于描述,本文中将线路板400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0的区域称为第一区域,将线路板400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0的区域称为第二区域。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有时还包括马达或镜头支撑体等部件。本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件100包括第一镜头101和第一马达102,第二镜头组件200包括第二镜头201、镜头支撑体202以及安装在镜头支撑体202且位于所述第二镜头202后端的第二滤色片206。需要注意,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镜头组件200可以不包含所述第二滤色片206,此情形下,第二滤色片206可以安装于位于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镜座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通过模塑工艺形成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二表面420,并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模塑部500形成板状,并对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起补强作用,使得与所述模塑部500结合的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具有更优的结构强度和稳固性,提高模组整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线路板400的第一区域具有适于容纳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第一通孔。模塑部500覆盖第一通孔,所述模塑部500的上表面形成适于安装第一感光元件104的第一平整面。这里上表面即模塑部500覆盖第一通孔的部分的表面。具体地,模塑部500具有与线路板400的第二表面420接触的接触面510,以及由所述接触面510延伸形成的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非接触面520,所述第一平整面形成在所述非接触面520。本实施例中,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非接触面520与线路板400与模塑部500之间的接触面510处于同一平面,但需要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线路板400与模塑部500之间的接触面510可以不处于同一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线路板400的第二区域处形成适于安装第二感光元件204的第二平整面。所述第一平整面和所述第二平整面处于不同的高度,以便适配光学设计不同(例如后焦不同)的两个摄像模组。这里高度是指所述一体式基板60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一体式基板600的厚度方向可以理解为沿着摄像模组光轴方向,因此也可以成为“轴向”)。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线路板400的第二区域上可增加一介质片207,由该介质片207提供第二平整面。这样,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第一感光元件104和第二感光元件204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的后焦不同,导致导致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的厚度方向尺寸不同,因而在传统的一体式双摄模组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的高度通常是一高一低(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模组100要高于第二摄像模组200)。但是目前市场所需求的双摄模组往往需要使镜头前端面(或者镜头入光面)持平,以便满足美观或者图像处理算法等方面的要求。为满足上述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分别制作两个摄像模组,然后再通过具有两个容置孔的金属支架将两个摄像模组组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所述线路板400的第一通孔使第一感光元件104相对于第二感光元件204下沉(此处所述下沉指的是第一感光元件104的高度要低于第二感光元件204的高度),并通过所述模塑部500在所述线路板400的下方对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形成支撑,从而使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存在一高度差,并通过对所述高度差的调节,使得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的上端面持平,满足所述一体式双摄模组的成像需求。
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但需要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可以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图2示出了其它几个实施例中的模塑部500的形状。如图2所示,所述模塑部500可只覆盖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二表面420的部分区域,即所述第一区域开孔区域的底部全部覆盖,而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只有部分区域被覆盖。这样可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形成一高低差,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以适应于不同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设计需求(例如可在前述避让空间中容纳智能手机的其它部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0的镜头支撑部202通常为环形,因此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0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结合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环形区域。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覆盖该环形区域,以便补强所述线路板400。并且,模塑部500中,覆盖该环形区域的部分与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彼此一体连接,从而增强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连接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所述模塑部500对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底部进行覆盖,不但能够提高所述双摄模组的结构强度,还可根据所述双摄模组的实际设计需求通过模塑工艺形成不同大小、不同厚度的模塑,从而适应手机设计中,不同容纳空间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生产灵活性。
由于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一区域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的第一感光元件104的通孔,导致第一区域的可走线或者安装区域比较紧张,通过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的排布方式,可以将第一摄像模组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二表面420,从而使所述第一表面410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不安装或者少安装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此外由于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在所述第一表面410占据的空间变小,能够为安装镜头、马达,以及芯片安装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从而在不扩大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面积的前提下,满足正常的走线排布以及其他元件的安装,从而不增加所述双摄模组的整体尺寸。
由于模塑材料的特殊性,所述模塑部500包覆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时,所述模塑部500的厚度只需略高于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最大高度,能够将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包覆其中即可,无需留出镜座或者其他保护壳等装置遮盖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时所需的避让空间,因而所述模塑部500的轴向尺寸(即线路板400的厚度方向)很小。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感光芯片104相对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下沉,因此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0也应缩小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轴向距离,从而确保所述第一摄像模组的后焦不变,以便满足设计要求。
但是当缩小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0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空间以满足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的设计要求时,会导致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安装空间达到极限,很难再安装其他元件,因而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直接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上。
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0包括第一镜头101和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第一镜头组件100通过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一区域。本实施例中,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的底面直接承靠在线路板400的第一表面410,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在下沉式设计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的后焦满足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和第一滤色元件106。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为回型支撑体用于承载第一滤色元件10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安装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非感光区,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既不影响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成像,也能够使所述第一镜座支撑体102不占据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一表面410的安装位置,从而避免双摄模组的径向(本文中指垂直于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尺寸增大。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直接承靠,还能够降低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轴向尺寸。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可以是塑料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固化的胶材。需要注意,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可选材质不限于上述三种,上述三种材质只是作为本实施例中具体说明,而不是作为本实施例的限制。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安装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非感光区时,所述第一金属线103位于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外围。
依然参考附图1,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分别通过第一金属线103(例如金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203(例如金线)实现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电连接,且所述金属线存在一定的线弧高度,在后续的组装工艺中,需要注意避让所述线弧高度,以防对所述金属线造成破坏影响所述双摄模组的功能。
当采用图1所示的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时,不必考虑在光轴方向上因所述线弧高度而避让所述第一金属线103,只要考虑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及所述第一滤色片106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03不发生干涉即可,这使得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高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并且,由于部分或全部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被设置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二表面410,因此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表面410上,需要避让的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变少或没有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需要避让,因而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上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接触面积要明显大于传统工艺中,镜座侧壁和线路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将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直接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能够使得所述双摄模组具有更好的平整度和结构稳定性,也提高了所述双摄模组的空间利用率。
除此之外,由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直接承靠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相当于所述模组的整体高度少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厚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直接安装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非感光区,还能够降低所述双摄模组的整体厚度(轴向尺寸),利于所述双摄模组的微型化发展。
进一步地,在保证所述第一镜头101与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之间的避让空间足够时,应尽量使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远离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即增加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厚度,从而降低所述双摄模组成像时产生污黑点的概率,从而提高所述双摄模组的生产良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包括第二感光元件204,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表面410上,且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处于不同平面,从而满足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与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的不同光学设计需求,使得所述双摄模组能够更好地成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采用变焦模组,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采用定焦模组,因而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为第一马达,所述第二摄像模组不需要使用马达,通过一个第二镜头支撑体202来支撑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的第二镜头201。所述第二镜头支撑体202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二镜头支撑体202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存在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在所述容纳空间204内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所述第二摄像模组还包括一第二滤色元件206,所述第二滤色元件206被安装于所述第二镜头支撑体202的底侧且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也可以均采用变焦模组,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和所述第二镜头支撑体可以分别为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镜头201安装于所述第二马达,所述第二滤色元件206安装于所述第二镜头201的下方或安装于所述第二马达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滤色元件106与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变焦,以避免在变焦时所述第二镜头201不会与所述第二滤色元件206发生干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组还可包括第二金属片207,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与所述第一表面410之间,从而更方便地调整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之间的高度差。当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成像过程中产生热量时,所述第二金属片207还可以起到帮助散热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阵列还包括一隔离件300,所述隔离件300位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起辅助补强及消磁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影响所述摄像模组阵列的成像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有两个不同光学设计的双摄模组,可通过模塑提高模组结构的牢固度和稳定性,从而取消传统双摄制造工艺中的具有两个容置孔的金属支架,不但能够减少工艺流程,还能够降低成本。
总的来说,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设计使得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处于不同平面,存在高度差,从而使得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镜头101和所述第二镜头201的镜头端面持平,以符合多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要;其次,由于线路板的通孔设计,部分或全部电容或电阻元件108被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底部,并被所述模塑部500包覆,使得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顶部具有更多的平坦空间,提高所述双摄模组的整体空间利用率;再次,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直接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因而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可安装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非感光区,不但能够降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的肩高,还能够增加所述双摄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再次,所述模塑部500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所述双摄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模组结构的稳定性,可取消传统双摄模组中的具有两个容置孔的金属支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的所述非接触面520还可以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对应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安装于所述凹槽上。所述凹槽表面平整,从而有效保证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安装平整度,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依然安装于所述接触面510上,所述凹槽能够增加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便于调整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的高度差,更好地适应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求和成像需求。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的所述非接触面520还可具有一凸台,当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安装于所述凸台时,安装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和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所述第二金属片207需对应调节厚度,从而保证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所需的高度差,满足所述双摄模组的成像需求。
图5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表面410还可具有主体部分411和过渡段412,所述主体部分411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所述过渡段412与所述第一表面41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过渡段412位于所述第一表面410紧靠所述通孔的位置。所述过渡段412与所述主体部分411不在同一平面且所述过渡段412低于所述主体部分411,从而与所述主体部分411形成一台阶状结构,所述台阶状结构可使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线弧高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03之间的干涉风险。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线弧高度降低,可使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第一马达102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03之间的容纳空间变大,此时在满足所述第一马达102和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求的前提下,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的纵向尺寸可进一步减小,从而降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的肩高。
图6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也可具有一通孔,且所述模塑部500的通孔位置和形状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位置和形状相同,并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相对应,此时所述模塑部500的底部还可增加一第一金属片107,所述第一金属片107能够提供一平整表面,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且所述第一金属片107可以具有一凸台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感光元件,也可以是一平整无凸台的表面,所述第一金属片107的具体形状可根据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所需要的高度差进行设计。所述第一金属片107具有助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片107可以只覆盖在所述模塑部500的通孔底部,也可一体地覆盖于所述模塑部500的所有面积。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台阶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底部的第二金属片207则可根据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要进行调节。
图7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二者区别在于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形状及安装方式。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101和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镜头101,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直接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一区域,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在下沉式设计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的后焦满足设计要求。
所述第一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为回型支撑体,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一表面,并围绕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区隔放置。参考图7,所述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包括支撑体侧壁和支撑体延伸部。所述支撑体侧壁安装在所述线路板400上,且支撑体侧壁的底面承靠于所述线路板400。所述支撑体侧壁的顶端向内延伸(即向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中心处延伸)形成支撑体延伸部。所述支撑体延伸部呈环形,中间形成一通光孔。支撑体延伸部用于安装第一滤色元件106。所述通光孔对应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感光区,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进入到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感光区(即所述第一感光元件能够成像的区域)。支撑体延伸部不接触线路板400的表面,换句话说,支撑体延伸部与线路板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汇总,当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区隔地设置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时,尽量将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全部设置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二表面420,从而使第一表面410能够有足够的平坦表面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和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
当所述第一表面410上除去安装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和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空间,还有剩余的安装空间时,也可选择将部分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41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可以是塑料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固化的胶材。需注意,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可选材质不限于上述三种,上述三种材质只是作为本实施例中距离说明,而不是作为本实施例的限制。
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还包括第一镜头101和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镜头101的第一镜头支撑体102,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与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之间存在足够的容纳空间,使得当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为变焦模组时,所述第一镜头101在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中运动变焦时,不会与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或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发生干涉,从而保证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的正常成像。
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和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均坐落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为给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减小了侧壁的厚度并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安装于靠近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通孔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顶面或底面,但是在所述第一镜头101以及所述第一镜座支撑体102与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之间的容纳空间足够时,可以使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尽量远离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从而降低所述双摄模组成像时形成污黑点的概率,进而提高所述双摄模组的生产良率。
更进一步地,由于部分或全部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被设置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二表面420,因而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不需要或只需要避让少量的所述电容或电阻元件108。但是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注意避让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线弧高度,即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侧壁或所述第一滤色元件的高度需高于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线弧最高点,从而避免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03发生干涉并损坏所述第一金属线103,影响所述双摄模组成像。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接触面积要明显大于传统工艺中,镜座侧壁和线路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将所述第一马达102直接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能够使得所述双摄模组具有更好的平整度和结构稳定性,也提高了所述双摄模组的空间利用率。
除此之外,由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直接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相当于所述模组的整体高度少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的厚度,进一步降低所述第一镜座支撑体102的肩高(此处所述的肩高指的是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到所述一体式线路板104的所述第一表面410的高度),利于所述双摄模组的微型化发展。
进一步地,图8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组还可包括第二金属片207,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与所述第一表面410之间,从而更方便地调整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与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之间的高度差。
图9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的所述非接触面520还可以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对应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安装于所述凹槽上。所述凹槽表面平整,从而有效保证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安装平整度,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依然安装于所述接触面510上,所述凹槽能够增加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便于调整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的高度差,更好地适应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求和成像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模塑部500的所述非接触面520还可具有一凸台(附图中未示出),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位置相同,当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安装于所述凸台时,安装于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和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所述第二金属片207需对应调节厚度,从而保证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所需的高度差,满足所述双摄模组的成像需求。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表面410还可具有主体部分411和过渡段412,所述主体部分411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所述过渡段412与所述第一表面41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过渡段412位于所述第一表面410紧靠所述通孔的位置。所述过渡段412与所述主体部分411不在同一平面且所述过渡段412低于所述主体部分411,从而与所述主体部分411形成一台阶状结构,所述台阶状结构可使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线弧高度降低,降低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03之间的干涉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线弧高度降低,可使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03之间的容纳空间变大,此时在满足所述第一马达102和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求的前提下,所述第一滤色元件支撑体109和所述第一马达102的纵向尺寸可进一步减小,从而降低所述第一马达102的肩高。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通孔区域可以变为以下沉式凹槽设计,而非通孔设计,此时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凹槽表面。
所述凹槽表面平整,从而保证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的安装平整度,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依然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表面410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依然存在高度差,且经过调整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的高度差,使得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的上端面能够持平,从而满足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求。
进一步地,当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凹槽设计而非通孔设计时,可根据所述第一摄像模组100及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的安装位置,适当地调整所述模塑部500在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二表面420的覆盖面积及覆盖形状,但优选覆盖于所述模塑部500一体连接地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420,从而更优地增强所述双摄模组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凹槽设计而非通孔设计,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和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之间可增加第二金属片207,通过所述第二金属片207更好地调节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的高度差,从而满足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求。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塑部500也可具有一通孔,且所述模塑部500的通孔位置和形状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位置和形状相同,并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相对应,此时所述模塑部500的底部需增加一第一金属片107用以安装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且所述金属片可以只覆盖在所述模塑部500的通孔底部,也可一体地覆盖于所述模塑部500的所有面积。
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台阶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底部的第二金属片207则可根据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要进行调节。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阵列。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还可取消如图1或图7所示的滤色片支撑体,而是用胶材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线103,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设置在所述胶材上。此时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线103充当了第一滤色片支撑体的作用。并且,这种方案下,第一滤色片支撑体不会占据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表面410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减少安装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所占据的安装空间,为所述第一镜头支撑体102留出更加充足的安装空间。并且胶材具有一定弹性,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第一金属线103和第一滤色片106互相撞击导致第一金属线103或第一滤色片106损坏。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材为台阶胶。需要注意,虽然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安装于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线103上的胶材上,但是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材料不限于胶材。
进一步地,取消所述镜座的设计可进一步节省所述双摄模组的生产成本,同时,将所述第一马达102直接坐落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还能够有效降低所述第一马达102的肩高,且所述第一马达102直接安装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上,还能够有效增强所述双摄模组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附图14中示出的是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具有凹槽而非通孔方案,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图示方案,还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在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一区域设计通孔,在所述模塑部500设计适配于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或凹槽,所述第二摄像模组200也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在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和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增加第二金属片207,用来调节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之间的高度差,从而更好地满足所述双摄模组的设计需求。
进一步地,图15~18示出了在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处增加了垫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400的第二表面420还安装有第一垫片800,所述通孔被所述第一垫片800覆盖,所述第一垫片800的上表面是平整的,从而提供一平整表面以供安装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所述模塑部500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第二表面420以及所述第一垫片800的下表面。第一垫片800可以是平板状的,也可以呈“u”型形状。
图15~16示出了具有“u”型形状的所述第一垫片800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u”型形状的第一垫片800的上表面是平整的。
图17~18示出了平板状的第一垫片800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的通孔位置处增加所述第一垫片800,能够降低模塑的工艺难度,提高双摄产品的质量。需注意,“u”型形状的第一垫片800可以是向下凹陷,也可以是向上凸起,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204的高度差。所述第一垫片800也可以制作成图6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片107的形状,即具有凸起的实心板状结构。利用该凸起结构的上表面可供安装所述第一感光元件104。
进一步地,附图14所示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滤色元件106安装于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线103的胶材上的方案,也可采取在所述一体式线路板400和所述模塑部500之间增加所述第一垫片800的方案,对所述双摄模组起补强作用,增强所述双摄模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