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207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检测的镜头,尤其涉及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各种摄影摄像装置上都得到广泛的使用,例如,除了传统的照相机、摄像机外,目前在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便携设备上都会装有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像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品质,镜头模组组装完成后,通常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检测评价,这就会使用到镜头模组检测装置。常规的镜头模组检测,是将要检测镜头模组成像到一定距离远的分辨率板上,通过分辨率板的成像质量来判断镜头模组的性能品质,而由于镜头模组的成像原理,要求分辨率板距镜头模组一段相对较远的距离,中继镜是一种用相对短的模拟距离可以拍摄出需要的不同测试距离状态下的画面,来对高像素摄像头的成像质量进行评测,有效的减小了测试空间范围。

随着市场的手机应用在双摄像镜头拍照,两个手机镜头在一侧的位置,且两个手机双摄镜头的中心距在15mm左右,通过双摄像头硬件记录照片的景深信息,可以感知被拍照物体远近,如此可以将物体和背景分离,甚至将背景做模糊处理,实现后期调节照片的景深的功能,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照片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作对焦点,从而来或许不同的照片效果,双摄像头会成为以后市场的发展趋势。而对于镜头的检测,仅仅依靠现有的单摄像模组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双摄像头的检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镜头只能适用于单摄像模组的检测,本申请提供了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沿光轴从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还满足如下条件:

(1)1.50<nd1<1.65;40<vd1<65;

(2)1.75<nd2<1.88;25<vd2<50;

(3)1.65<nd3<1.85;35<vd3<55;

(4)1.75<nd4<1.88;25<vd4<50;

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vd4为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其焦距f1为-60mm。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其焦距f2为-23mm。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其焦距f3为18.5mm。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为组合透镜,其焦距f23为105mm。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其焦距f4为8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提供了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通过将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进行合理的搭配,利用各个镜片自身结构的特点,使得使光学系统可对像面端的物体成一个像距超过2m的像,从而可以在小范围内模拟出远范围的拍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1所示,应用于检测光学镜头的光学系统,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所述第一透镜1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二透镜2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三透镜3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四透镜4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且其光焦度为正。

具体地,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以及第四透镜4还满足如下条件:

(1)1.50<nd1<1.65;40<vd1<65;

(2)1.75<nd2<1.88;25<vd2<50;

(3)1.65<nd3<1.85;35<vd3<55;

(4)1.75<nd4<1.88;25<vd4<50;

其中,nd1为第一透镜1的折射率,vd1为第一透镜1的色散系数;nd2为第二透镜2的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2的色散系数;nd3为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vd3为第三透镜3的色散系数;nd4为第四透镜4的折射率,vd4为第四透镜4的色散系数。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光焦度为负,其焦距:-80mm<f1<-50mm,其优选焦距f1为-60mm。所述第一透镜1的折射率nd1优选1.60,色散系数vd1优选55,有利于使光学系统或镜头形成清晰影像。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2光焦度为负,其焦距-25mm<f2<-22mm,其优选焦距f2为-23mm。所述第二透镜2的折射率nd2优选1.80,色散系数vd2优选43,有利于使光学系统或镜头形成清晰影像。

还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3光焦度为正,其焦距:16mm<f3<20mm,其优选焦距f3为18.5mm。所述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nd3优选1.80,色散系数vd3优选50,有利于使光学系统或镜头形成清晰影像。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2以及第三透镜3为组合透镜,其组合焦距f23为10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4光焦度为正,其焦距:80mm<f4<100mm,其优选焦距f4为85mm。所述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nd4优选1.80,色散系数vd4优选43,有利于使光学系统或镜头形成清晰影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光学镜头的各项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s1、s2对应为第一透镜1的两个表面;s3、s4对应为第二透镜2的两个表面;s5、s6对应为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s7、s8对应为第四透镜4的两个表面。

通过将第一透镜1至第四透镜4进行合理的搭配,利用各个镜片自身结构的特点,使得使光学系统可对像面端的物体成一个像距超过2m的像,从而可以在小范围内模拟出远范围的拍摄。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