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786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当今信息社会,薄膜晶体管lcd显示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小尺寸的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中尺寸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大尺寸的家用电视到大型投影设备等,薄膜晶体管lcd在轻、薄优势的基础上,加上完美的画面及快速的响应特性,确保其在显示器市场上独占鳌头。

在主动矩阵式lcd中,每个像素都具有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其栅极连接至水平方向的扫描线,源极连接至垂直方向的数据线,而漏极则连接至像素电极。

在水平方向的同一条扫描线上,所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在一起,所以施加的电压是连动的,若某一条扫描线上施加足够大的正电压,则这条扫描线上所有极性的薄膜晶体管皆会被打开,此时该条扫描线上的像素电极,会与垂直方向的数据线连接,而经由垂直数据线送入对应的视频信号,以将像素电极充电至适当的电压,接着施加足够大的负电压,关闭薄膜晶体管,直到下次再重新写入信号,其间使得电荷保存在液晶电容上。此时再启动次一条水平扫描线,送入其对应的视频信号。如此依序将整个画面的视频数据写入,再自第一条重新写入信号(一般此重复的频率为60~70hz)。

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通常要采用极性反转的方式加以驱动,如帧反转、行反转、列反转和点反转;其中,列反转是指在一帧中,相邻列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对于公共电极的电压的极性是相反的。

使用列反转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驱动时,一帧画面中,扫描线的开启顺序为由上自下依次开启,扫描线处于高电位时该扫描线所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开启,其他扫描线所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则处于低电位,薄膜晶体管为关态,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关态电流ioff是不可能做到为0的,可能存在薄膜晶体管向相对正电极电位漏电,导致的高电位显示区域亮度过大、低电位显示区域亮度过小,在垂直画面出现亮度不一的情况,即垂直串扰,这将对液晶面板的画面品味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能够抵消薄膜晶体管向相对正电极电位漏电带来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以减少垂直串扰现象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所带来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漏极和源极;

扫描线;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围合形成多个像素单元;

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像素单元内,并电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

所述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一侧的第一数据线、以及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一寄生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二寄生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二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间距,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间距不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间距,大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像素电极上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两侧具有不同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边缘区域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缺口。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缺口为圆弧形缺口。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边缘设置为波浪形。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以及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漏极和源极;

扫描线;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围合形成多个像素单元;

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像素单元内,并电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

所述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一侧的第一数据线、以及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一寄生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二寄生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二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间距,大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以所述像素电极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中线为对称轴,所述像素电极为非对称的图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使用数据线的耦合作用去影响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且相邻两数据线与像素电极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值不相互抵消,从而起到对像素电极电位的拉扯作用,保持不同区域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与预设值保持接近,减少垂直串扰,进而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画面亮度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阵列基板像素分布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阵列基板后像素单元的电位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列反转驱动方式下,扫描线依次打开,关态薄膜晶体管会向正电极电位漏电,导致的高电位显示区域亮度过大、低电位显示区域亮度过小,在垂直画面出现亮度不一的情况,影响画面品质;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101,阵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102的膜层内;所述薄膜晶体管101包括栅极、漏极和源极;至少两条接近平行的扫描线103,并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102的膜层内;所述扫描线103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101的栅极;至少两条接近平行的数据线,并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102的膜层内;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101的源极或漏极;两条所述数据线与两条所述扫描线103垂直交错而围合形成一像素单元104;像素电极105,阵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102表面,且位于所述像素单元104内;所述像素电极105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101的漏极或源极。

所述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105一侧的第一数据线1061、以及位于所述像素电极105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数据线1062;所述第一数据线1061与所述像素电极105之间形成第一寄生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1062与所述像素电极105之间形成第二寄生电容。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像素单元104的中线平行于所述数据线,所述像素电极105相对所述中线为非对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二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相等。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扫描线2011和第二扫描线2012、第一数据线2021和第二数据线2022,所述第一扫描线2011、第二扫描线2012、第一数据线2021以及第二数据线2022围合形成一像素单元203,所述像素单元203内设置一像素电极205。

所述像素单元203包括的所述中线204平行于所述数据线,所述像素电极205相对所述中线204为非对称设置。

具体的,所述像素电极205和所述第一数据线2021的间距,与所述像素电极205和所述第二数据线2022的间距不相等。通过将所述像素电极205偏离设置,使得所述像素电极205靠近位于其一侧的数据线,且远离另一侧的数据线,则靠近所述像素电极205的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205间耦合形成的寄生电容值,大于远离所述像素电极205的数据线与所述像素电极205间耦合形成的寄生电容值。

例如,所述像素电极205和所述第一数据线2021的间距,大于所述像素电极205和所述第二数据线2022的间距。即所述第一数据线2021与所述像素电极205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值,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线2021与所述像素电极205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值。

现有技术采用行反转驱动方式的阵列基板,位于像素电极两侧的数据线与像素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相邻两数据线极性相反,因此,位于像素电极两侧的数据线与像素电极间耦合形成的寄生电容值会相互抵消,从而不对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产生影响。

而本发明则采用非对称设置的像素结构,利用数据线对像素电极205的电压值进行干预,使得各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205的电压值接近预设电压值,进而弥补垂直串扰带来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显示缺陷。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扫描线3011和第二扫描线3012、第一数据线3021和第二数据线3022,所述第一扫描线3011、第二扫描线3012、第一数据线3021以及第二数据线3022围合形成一像素单元303,所述像素单元303内设置一像素电极305。

所述像素电极305的两侧具有不同结构,或者说,像素电极305为沿其自身中线非对称的图案。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303包括一中线304,所述中线304平行于所述数据线,所述中线304位于所述像素电极305上,所述像素电极305相对所述中线304为非对称设置。

具体的,所述像素电极305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3021的边缘区域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缺口306;进一步,所述像素电极305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3021的边缘区域开设有五个连续间隔设置的缺口306,且相邻缺口306之间的间距相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线3021和所述像素电极305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二数据线3022和所述像素电极305之间的间距相等,但所述第一数据线3021与所述像素电极305边缘区域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数据线3022与所述像素电极305边缘区域的接触面积,所述像素电极305的边缘区域与数据线接触面积减小,则受该数据线的耦合影响较小,进一步使得所述第一数据线3021、第二数据线3022对所述像素电极305的耦合作用不对称,利用数据线对像素电极305的电压值进行干预,使得各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305的电压值接近预设电压值,进而弥补垂直串扰带来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显示缺陷。

例如,所述缺口306为圆弧形缺口,以进一步减小所述像素电极305一边缘区域的面积。

例如,所述像素电极305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3021的边缘设置为波浪形。

如图4所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阵列基板后,以扫描方向从a显示区域至b显示区域进行说明,对比a显示区域与b显示区域在时序图中的电位变化。v+为从低电位到高电位的压差,v-为从高电位到低电位的压差,vcom为公共电极电压。

t1时刻,第二数据线data2对像素电位向下的拉扯作用强于第一数据线data1对像素电位向上的拉扯作用,a在正半周时像素电位降低(亮度降低);

t2时刻,第二数据线data2对像素电位向上的拉扯作用强于第一数据线data1对像素电位向下的拉扯作用,a在正半周时像素电位恢复初始值;

t3时刻,第二数据线data2对像素电位向上的拉扯作用强于第一数据线data1对像素电位向下的拉扯作用,a在负半周时像素电位提高(亮度降低);

t4时刻,第二数据线data2对像素电位向下的拉扯作用强于第一数据线data1对像素电位向上的拉扯作用,a在负半周时像素电位恢复初始值。

总体上,a位置的有效电压值因低于预设值而变得更暗,在设计得当的情况下,可以和因漏电带来的亮度影响相互抵消。

同理,b位置的情况与此类似,耦合作用使b位置的有效电压值因高于预设值而变得更亮,同样与因漏电带来的亮度影响相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以及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膜层内;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漏极和源极;至少两条接近平行的扫描线,并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膜层内;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至少两条接近平行的数据线,并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膜层内;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两条所述数据线与两条所述扫描线垂直交错而围合形成一像素单元;像素电极,阵列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表面,且位于所述像素单元内;所述像素电极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中线,所述中线平行于所述数据线,所述中线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所述像素电极相对所述中线为非对称设置。

本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跟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工作原理一致,具体可参考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做赘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使用数据线的耦合作用去影响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且相邻两数据线与像素电极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值不相互抵消,从而起到对像素电极电位的拉扯作用,保持不同区域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与预设值保持接近,减少垂直串扰,进而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画面亮度均匀。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