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扩散的防眩光的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674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扩散的防眩光的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扩散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扩散的防眩光的扩散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光源的亮度极高或是背景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较大时,就会产生“眩光”。“眩光”不仅影响观看,而且对视力健康都有影响。在背光模组、平板灯等照明装置中,通常需要增加用于扩散板,扩散板的主要作用是将灯光分散开,从而防止眩光。

目前,光扩散板的扩散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透光板中添加光扩散剂,光线在穿过透光板的过程中部分光线会被光扩散剂改变方向,从而使光线向四周散出。另外一种形式则是在透光板的表面增加一些微结构,令透光板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因此光线在透光板的表面出射时,出射方向也会被改变。为了获得更加的扩散效果,业内提出了综合两者特点的扩散板产品,即既在一片透光板中加入扩散剂,也在该片透光板的出射面设置微结构,从而期望达到更加的光扩散效果。然而实际应用中,扩散效果并未能够达到预期的叠加效果。因为扩散剂对光线的扩散过程是比较随机的,光源发出的光线比较集中,因此会被扩散板中某一小区域中的扩散剂进行扩散,在小尺度下,扩散剂的发布相对不太均匀,因此光线通过扩散剂后,光线会得到扩散,但是这种扩散可能存在不均匀,而这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不能够由出光面的微结构来克服,因为微结构通常是规律排列的,到达出光面时发布不均匀的光线经过微结构的折射,相当于是仅仅改变了方向,并不能够弥补光线扩散不均匀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整个扩散过程中,能够真正起到扩散作用的仅仅是一小区域里的扩散剂,大部分区域的扩散剂和表面微结构并未能如预期的起到扩散作用,因此,两种结构的叠加并不能够得到预期的双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两种光扩散方式的扩散性能,从而获得更好的光扩散效果的防眩光的扩散板。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一种多层扩散的防眩光的扩散板,包括互相层叠的进光板和出光板,进光板和出光板之间填充有导光介质,所述导光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进光板和出光板的折射率,所述进光板朝向出光板的一面设置有外凸的导光微结构,另一面设置为磨砂面,所述出光板中混合有光扩散颗粒。

其中,还包括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一侧与进光板的周沿连接,另一侧与出光板的周沿连接,反光板的反光面朝向所述导光介质。

其中,所述导光微结构包括至少两排导光凸点,每排导光凸点上至少有两个导光凸点,相邻排的凸点错开设置。

其中,所述导光凸点的为正四棱锥。

其中,所述导光介质为空气。

其中,所述出光板光中扩散颗粒的浓度为0.05%~2%。

其中,所述导光微结构的顶点抵住所述出光板的底面。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层扩散的防眩光的扩散板,该扩散板包括互相层叠的进光板和出光板,进光板和出光板之间填充有导光介质,所述导光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进光板和出光板的折射率,所述进光板朝向出光板的一面设置有外凸的导光微结构,所述出光板中混合有光扩散颗粒。这样,光线在通过扩散板时,会先在进光板的进光面被磨砂结构初步分散后折射进入进光板,而后在出光面出被微结构均匀扩散,经过扩散后的光线再进入到具有导光介质的出光板,导光介质再在各个局部局域对已经被微结构扩散的光线进行散射,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相比于现有的技术,该扩散板充分发挥两种光扩散方式的扩散性能,不存在扩散不均匀的问题,具有获得更好的光扩散效果。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创造防眩光的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防眩光的扩散板的扩散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防眩光的扩散板的微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

1——进光板、2——出光板、3——导光微结构、31——导光凸点、4——反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创造防眩光的扩散板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所示,包括:该扩散板包括互相层叠的进光板1和出光板2,进光板1和出光板2之间填充有导光介质,该导光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进光板1和出光板2的折射率,基于生产简便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空气,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折射率满足要求的液体或者气体来填充,所述进光板1朝向出光板2的一面设置有外凸的导光微结构3,另一面设置为磨砂面,所述出光板2中混合有光扩散颗粒。根据需要,可以令进光板1的导光微结构3的顶点抵住出光板2的地面,因此,导光微结构3的高度即是出光板2和进光板1之间间距,当然,如本实施例的,根据具体的扩散需求以及出光板2、进光板1的实际厚度,可以适当调节出光板2和进光板1之间间距,从而调节扩散光路,进而调节扩散效果。

本扩散板的扩散光路大致如图2所示,光线在通过扩散板时,会先在进光板1的出光面出被微结构均匀扩散,经过扩散后的光线再进入到具有导光介质的出光板2,导光介质再在各个局部局域对已经被微结构扩散的光线进行散射,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相比于现有的技术,该扩散板充分发挥两种光扩散方式的扩散性能,不存在扩散不均匀的问题,具有获得更好的光扩散效果。

此外,本扩散板还包括反光板4,所述反光板4一侧与进光板1的周沿连接,另一侧与出光板2的周沿连接,反光板4的反光面朝向所述导光介质。这样,被微结构扩散至扩散板边缘的光线会被放射板放射至出光板2射出。

如图3所示,导光微结构3包括多排导光凸点31,每排导光凸点31上至少有两个导光凸点31,相邻排的凸点错开设置,所述导光凸点31的为正四棱锥。该结构能够更好的对光线进行扩散,避免扩散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光板2光中扩散颗粒的浓度为0.05%~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