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08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光缆的应用日益增多,中心束管式光缆由于结构紧凑、纤芯密度大等被用户大量使用。在中心束管式光缆中加入导电单元后,可以使光缆不仅具有光通信功能,而且具有电力传输及电信号传输的功能,在使用时不需要接续两端可以实时通信,而且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作为专线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光电复合缆如图1所示,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这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直接位于第一护套层内,这种结构直接导致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不易第一护套层分离,造成了接续的困难,接续时只能连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的绝缘层、第一护套层一起剥开,在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的导体外需要另外穿绝缘套管,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及接续时间的加长。另外一个方面,由于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外没有屏蔽层,故受外观的干扰较大,电信号传输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第一加强件位于第三导电单元与第四导电单元之间,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第一加强件位于第三导电单元与第四导电单元之间,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第一加强件位于第三导电单元与第四导电单元之间,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护套层之处具有第二保护层8、第二保护层外具有第二护套层9;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三导电单元13、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导电单元位于第一及第二加强件之间上部的第一保护层内,第二导电单元位于第一及第二加强件之间下部的第一保护层内,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分别位于第一保护层的两侧且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关于松套管中心轴线对称;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三导向槽73,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由多根光导纤维组成,或者由多根光纤带组成且每根光纤带中具有多根光导纤维。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料为阻水带或聚酯带或复合钢带或复合铝带或复合铜带。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层的主要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聚丙烯。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内填充有阻水油膏或阻水粉或阻水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易于接续及施工和测试,屏蔽效果好、电信号传输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实例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实例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实例3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实例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实例5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实例6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公众能更准确地理解和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实例作详细说明,附图中的附图标号对应的含义如下:11—第一导电单元、12—第二导电单元、13—第三导电单元、14—第四导电单元、2—导光单元、3—松套管、4—第一保护层、51—第一加强件、52—第二加强件、6—第一护套层、71—第一导向槽、72—第二导向槽、73—第三导向槽、74—第四导向槽、8—第二保护层、9—第二护套层。

实施实例1

请见图2,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第一加强件位于第三导电单元与第四导电单元之间,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左上侧;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实施实例2

请见图3,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第一加强件位于第三导电单元与第四导电单元之间,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实施实例3

请见图4,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第一加强件位于第三导电单元与第四导电单元之间,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护套层之处具有第二保护层8、第二保护层外具有第二护套层9;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当然,本实施实例也可以在实施实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实施实例1的第一护套层之处具有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外具有第二护套层;其它完全同实施实例1。

实施实例4

请见图5,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三导电单元13、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第一导电单元位于第一及第二加强件之间上部的第一保护层内,第二导电单元位于第一及第二加强件之间下部的第一保护层内,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分别位于第一保护层的两侧且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关于松套管中心轴线对称;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三导向槽73,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

当然,本实施实例中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三导向槽也可以采用实施实例1中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三导向槽。

本实施实例中也可以像实施实例3那样,第一护套层之处具有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外具有第二护套层。

实施实例5

请见图6,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具有导光单元2、位于导光单元外的松套管3、位于松套管外的第一保护层4、位于第一保护层之外的第一护套层6,第一护套层内具有第一导电单元11、第二导电单元12、第三导电单元13、第四导电单元14;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在第一保护层外对称分布;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层内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2、第三导向槽73、第四导向槽74,第一导电单元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内,第二导电单元12位于第二导向槽72内,第三导电单元13位于第三导向槽73内,第四导电单元14位于第四导向槽74内;第一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内端、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一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一导向槽的外端,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一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一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二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内端、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二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二导向槽的外端,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二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二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三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内端、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从第三导向槽的内端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第三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三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三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四导向槽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内端、第四导向槽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为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从第四导向槽的内端到第四导向槽的外端,第四导向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在任意一个与松套管轴线垂直的横截面上:第四导向槽的外端位于松套管中心与第四导电单元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上;第一导向槽中仅有第一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向槽中仅有第二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二导电单元,第三导向槽中仅有第三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三导电单元,第四导向槽中仅有第四导向槽的内端能容纳住第四导电单元。

当然,本实施实例中的第一至第四导向槽也可以采用实施实例1中的第一至第四导向槽。

本实施实例中也可以像实施实例3那样,第一护套层之处具有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外具有第二护套层。

实施实例6

请见图7,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基本同实施实例5,不同之处在于导光单元2,实施实例1-5中的导光单元由多根光导纤维组成,而本实施实例中的导光单元由多根光纤带组成,每根光纤带中具有多根光导纤维。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料为阻水带或聚酯带或复合钢带或复合铝带或复合铜带。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层的主要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聚丙烯。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内填充有阻水油膏或阻水粉或阻水纱。

上述实施实例1、2、3、4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材料是钢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上述实施实例1、2、3、4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材料是钢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单元(第一至第四,或第一、第三)的材料是铜丝或铝丝;或者内部是铜丝或铝丝、外部为绝缘材料;当然,本实用新型中,不局限于二根或四根导电单元,还可以是三根、甚至其它多根导电单元;且所述导电单元可以通电力或电信号。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实施实例1-5中的导光单元都可以是实施实例6中的导光单元,即光纤带。

本实用新型中,实施实例5、6中并没有第一及第二加强件,只要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具有足够的强度,这种情况下,第一至第四导电单元通常是用于传送电力的。

本实用新型中,除实施实例3外,其它实施实例都可以第一护套层之处具有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外具有第二护套层。

上述所述的第二保护层通常是金属材料层、如复合铝带层、复合钢带层、钢丝或铜丝编织层等,用于电磁屏蔽,以获得更好的电通信效果。

本实用中,具有第一至第四导向槽、或第一/第三导向槽;还可以有多个导向槽;导向槽外端比内端小,且只有内端能容纳住导电单元,这样,通常情况下,导电单元不会移动,保证了结构的稳定;而当测试或施工时,切开到外端,由于第一护套层材料具有较大的韧性,故稍撬开导向槽外端,即可以使导电单元从导向槽取出,这样,可以得到完整的导电单元,极其便于施工与测试;而对于加强件,由于是钢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多次扭转即可断裂。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易于接续及施工和测试,屏蔽效果好、电信号传输更稳定等多项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