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导光板及一种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60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提供LED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的组件,背光模组的光源产生原理分面光源和线光源,对于液晶显示屏,需要均匀的面光源由正后面给予照明发光,单颗LED可看做点光源,将多颗LED单排排列可看做线光源,将线光源组装于液晶显示屏的一侧,采用导光板加反射片即可将线光源经折射、反射变为比较均匀的面光源。

一种典型的导光板的入光面为平面,在导光板与LED进行组装时,导光板的入光面与LED灯珠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距离,目前的间距通常为0.4mm至1mm,以减少相邻排LED灯珠之间出现的光线交叉而在液晶显示屏上形成的暗区,

然而,研究表明,随着此间距的减小,光线利用率会相应增加。在此间距为0.4时,光线利用率仅为65%,光线没用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如何提高光线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能够提高光线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提高了光线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凸出设有用于隔断相邻排LED灯珠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顶面能够抵住固定安装所述LED灯珠的PCB板,所述凸出部上设有网点。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顶面平行于所述入光面。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为矩形体。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棱上设有倒圆角。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LED灯珠和用于固定所述LED灯珠的PCB板,所述LED灯珠在所述PCB板上成排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的凸出部隔断相邻排所述LED灯珠,所述凸出部的顶面抵住所述PCB板,所述LED灯珠与所述凸出部的侧面、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高度比所述LED灯珠的高度大0.1mm至0.2mm。

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中,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上设有凸出部,在将导光板与LED灯珠进行组装时,单排LED灯珠设于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凸出部的顶面能够抵住用于安装LED灯珠的PCB板,根据凸出部的高度与LED灯珠的高度的相对关系,可以准确控制夹设于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的入光面与对应的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同时,通过在凸出部上设置网点可以改善亮区与暗区的分布情况,从而极大提高光线利用率,节约灯条与膜片,降低成本,使液晶显示屏上的画面更加美观。

同时,此种导光板在与LED灯珠组装时,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凸出部的侧面与LED灯珠之间均存在间隙,在导光板受热或者吸湿膨胀的条件下不会压迫LED灯珠;凸出部能够与PCB板直接接触,可以提高模组组装制程的稳定性,减少了影响LED灯珠左右间距的误差的因素,便于实现导光板的定位,提升量产良率及产品的品质,降低产品因组装而产生的光学波动性;由于LED灯珠与导光板本体之间的间距可以变小,可以减小边框的尺寸,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1中,1为导光板,11为凸出部,12为导光板本体,2为LED灯珠,3为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能够提高光线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提高了光线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导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导光板本体12,导光板本体12的入光面凸出设有用于隔断相邻排LED灯珠2的凸出部11,即导光板入光的一端面为由导光板本体12的平直的入光面和凸出部11的顶面、侧面形成的锯齿形面,凸出部11的顶面能够抵住固定安装LED灯珠2的PCB板3,凸出部11上设有网点。其中,凸出部11在导光板本体12上的设置位置、网点在凸出部11上的设置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此种导光板本体12的入光面上设有凸出部11,在将导光板与LED灯珠2进行组装时,单排LED灯珠2设于相邻两个凸出部11之间,凸出部11的顶面能够抵住用于安装LED灯珠2的PCB板3,根据凸出部11的高度与LED灯珠2的高度的相对关系,可以准确控制夹设于相邻两个凸出部11之间的入光面与对应的LED灯珠2之间的间距,同时,通过在凸出部11上设置网点可以改善亮区与暗区的分布情况,从而极大提高光线利用率,节约灯条与膜片,降低成本,使液晶显示屏上的画面更加美观。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凸出部11的高度可以比LED灯珠2的高度大0.1mm,在组装完成后,LED灯珠2与导光板本体12上的入光面的间距为0.1mm,此时,光线利用率可达到95%。其中,高度指的是垂直于导光板本体12的方向上的长度,凸出部11的高度为凸出部11凸出于导光板本体12上的入光面的高度,LED灯珠2的高度为LED灯珠2凸出于PCB板3的高度。

同时,此种导光板在与LED灯珠2组装时,导光板本体12的入光面、凸出部11的侧面与LED灯珠2之间均存在间隙,在导光板受热或者吸湿膨胀的条件下不会压迫LED灯珠2;凸出部11能够与PCB板3直接接触,可以提高模组组装制程的稳定性,减少了影响LED灯珠2左右间距的误差的因素,便于实现导光板的定位,提升量产良率及产品的品质,降低产品因组装而产生的光学波动性;由于LED灯珠2与导光板本体12之间的间距可以变小,可以减小边框的尺寸,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凸出部11的顶面可以平行于入光面设置,在便于加工的同时,有利于保证凸出部11的顶面与PCB板3直接接触的稳定性。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凸出部11具体可以为矩形体,便于加工,方便控制凸出部11的侧面与LED灯珠2之间的间距,且便于网点的设置。当然,凸出部11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棱台体或者其他形状体。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凸出部11的棱上可以设有倒圆角,以减少凸出部11存放时或凸出部11安装于PCB板3时产生的磨损,延长导光板的使用寿命。

除了上述导光板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导光板1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LED灯珠2和用于固定LED灯珠2的PCB板3,LED灯珠2在PCB板3上成排设置,导光板1上的凸出部11隔断相邻排LED灯珠2,凸出部11的顶面抵住PCB板3,LED灯珠2与凸出部11的侧面、导光板本体12的入光面之间设有间隙。

此种背光模组中,由于导光板本体12的入光面上设有凸出部11,单排LED灯珠2设于相邻两个凸出部11之间,凸出部11的顶面能够抵住PCB板3,根据凸出部11的高度与LED灯珠2的高度的相对关系,可以准确控制夹设于相邻两个凸出部11之间的入光面与对应的LED灯珠2之间的间距,同时,通过在凸出部11上设置网点可以改善亮区与暗区的分布情况,从而极大提高光线利用率,节约灯条与膜片,降低成本,使液晶显示屏上的画面更加美观。

同时,此种背光模组中,导光板本体12的入光面、凸出部11的侧面与LED灯珠2之间均存在间隙,在导光板1受热或者吸湿膨胀的条件下不会压迫LED灯珠2;凸出部11与PCB板3直接接触,可以提高模组组装制程的稳定性,减少了影响LED灯珠2左右间距的误差的因素,便于实现导光板1的定位,提升量产良率及产品的品质,降低产品因组装而产生的光学波动性;由于LED灯珠2与导光板本体12之间的间距变小,可以减小边框的尺寸,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凸出部11的高度可以比LED灯珠2的高度大0.1mm至0.2mm,从而有效保证光线利用率,节约能源。

除了上述导光板和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该液晶显示屏由于采用了上述背光模组,能够提高光线利用率。该液晶显示屏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导光板和液晶显示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