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光率大的平板灯导光板网点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02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光率大的平板灯导光板网点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平板灯的关键光学器件,它的作用是把侧发光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的引导,从侧向发光方向,经过入射、折射、反射、漫反射等多次光线变化,变成相对于平板灯平面的直向发光,而照亮周围环境。因此导光板的工作效率,关系到整个灯具对光的使用效率。为了提高导光板的导光效率,在导光板的一面,设计了网点,光线在网点的影响下,可以改变光线方向以及强弱大小,从而为提高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带来可能。传统的网点设计方案,是按照经验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或者模拟试验,来提高出光效率。传统的导光技术有以下几个缺点:

1.由于采用人为试验,是从经验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变网点的大小和网点之间距离,求得更大的出光率。但是由于没有理论指导,因此无法取得最大出光率方案。

2.由于是人为试验,试验的次数,总是有限的,因而在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网点方案。

3.许多人为试验后的结构往往出光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根据生长函数的网点设计方案,导光板本体两边发光后,经散射面上的网点散射后,具有最大的出光率;可根据导光板本体的尺寸大小,在较短的时间之内,以一定值的相邻两个的网点间距,得出最佳的网点布置结构,不需长时间的试验,提高了研发生产效率的出光率大的平板灯导光板网点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光率大的平板灯导光板网点布置结构,其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的一对相对设置的边缘均为有光源边;从每个有光源边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导光板本体上的网点直径按生长函数逐步增大,生长函数为Y=K/(1+e^(a+bx)),其中,Y为网点直径,K=2.85~2.89,a=0.55~0.56,b=-0.005~-0.006,e为自然常数,x为从每个有光源边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的网点序列数。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本体两边缘发光,而导光板本体中的光线传播规律为:光线在传播路径上的网点上不断被散射而出,从而在射向导光板的对称中心线的方向上的光通量逐渐衰减。根据该规律,通过分布光度计的试验测试,本实用新型得出了结合生长函数的网点设计方案,从每个有光源边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网点直径有规律地逐渐增大。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本体两边发光后,经散射面上的网点散射后,从散射面相对的平面中射出的光线均匀,具有最大的出光率。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导光板本体的尺寸大小,在较短的时间之内,以一定值的相邻两个的网点间距,得出最佳的网点布置结构,不需长时间的试验,提高了研发生产效率。

具体地,生长函数为Y=K/(1+e^(a+bx)),其中,K=2.8862,a=0.558,b=-0.00533,从每个有光源边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网点总数均为155个,则两侧起点的网点直径为:1.054mm,导光板中间最大网点直径:1.64mm,此时通过分布光度计测得的出光率是最高的。

作为优选,导光板本体上的任意相邻两个网点的中心间距为1.8~1.9mm,可布置不同直径网点,布置方便。

优选地,导光板本体为亚克力有机玻璃板、PS塑料板或MS塑料板,便于丝网印刷或激光雕刻网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光率大的平板灯导光板网点布置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生长函数的网点设计方案,导光板本体两边发光后,经散射面上的网点散射后,从散射面相对的平面中射出的光线均匀,具有最大的出光率;

2.可根据导光板本体的尺寸大小,在较短的时间之内,以一定值的相邻两个的网点间距,得出最佳的网点布置结构,不需长时间的试验,提高了研发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光率大的平板灯导光板网点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有光源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光率大的平板灯导光板网点布置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的一对相对设置的边缘均为有光源边1;从每个有光源边1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导光板本体上的网点直径按生长函数逐步增大,生长函数为Y=K/(1+e^(a+bx)),其中,Y为网点直径,K=2.85~2.89,a=0.55~0.56,b=-0.005~-0.006,e为自然常数,x为从每个有光源边1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的网点序列数。

本实施例的导光板本体两边缘发光,而导光板本体中的光线传播规律为:光线在传播路径上的网点上不断被散射而出,从而在射向导光板的对称中心线的方向上的光通量逐渐衰减。根据该规律,通过分布光度计的试验测试,本实施例得出了结合生长函数的网点设计方案,从每个有光源边1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网点直径有规律地逐渐增大。从而本实施例的导光板本体两边发光后,经散射面上的网点散射后,从散射面相对的平面中射出的光线均匀,具有最大的出光率。

通过本实施例,可根据导光板本体的尺寸大小,在较短的时间之内,以一定值的相邻两个的网点间距,得出最佳的网点布置结构,不需长时间的试验,提高了研发生产效率。

具体地,生长函数为Y=K/(1+e^(a+bx)),其中,K=2.8862,a=0.558,b=-0.00533,从每个有光源边1至导光板本体的中心线上网点总数均为155个,则两侧起点的网点直径为:1.054mm,导光板中间最大网点直径:1.64mm,此时通过分布光度计测得的出光率是最高的。

作为优选,导光板本体上的任意相邻两个网点的中心间距为1.8~1.9mm,可布置不同直径网点,布置方便。

优选地,导光板本体为亚克力有机玻璃板、PS塑料板或MS塑料板,便于丝网印刷或激光雕刻网点。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