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676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照相机、摄像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的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带成像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成像镜头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产品中,并且一直在被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目前,大多数成像镜头的改进方向是:如何将成像镜头做小、做薄,以及在将成像镜头做小、做薄的同时选择出合适的、具有良好光学特性配合度的透镜并研究其如何组合在一起能保证良好的成像效果。然而,在成像的过程中,由于从各个角度摄入到成像镜头中的光会在镜头内外发生多次反射而引起杂光干扰问题,这对成像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目前虽有在成像镜头的镜片之间增加间遮光片或者遮光板来阻挡部分杂光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只能阻挡或者吸收部分杂光,对整体杂光的削弱作用相对较小,并不能保证良好的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能有效削弱成像过程中的杂光以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镜筒相连的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镜片组包括共光轴的至少两片镜片,相邻两片所述镜片之间夹设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筒壁的侧壁面、邻近物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物侧面、邻近像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像侧面、自所述物侧面远离所述侧壁面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像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朝向所述光轴凸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为朗伯面。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将遮光板连接物侧面和像侧面的连接面做成弧形朗伯面,能够均匀分散入射至第二遮光面上的杂光或者在镜筒内反射形成的杂散光以避免杂光集中入射至镜片组内,能够很大程度上弱化杂光对镜片组成像的局部影响,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优选的,所述连接面包括:从所述物侧面靠近光轴的边缘朝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遮光面、以及自所述第一遮光面朝远离光轴方向弯折延伸并与所述像侧面连接的第二遮光面;所述第二遮光面为朝光轴一侧凸起的弧面,且所述弧面为朗伯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面为朝光轴一侧凸起的弧面,且所述弧面为朗伯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面自所述物侧面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平滑延伸至所述像侧面,所述连接面整体为凸起的弧面,所述弧面为朗伯面。

另外,还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镜片组中任意两相邻镜片之间。

另外,还包括压环,所述镜片组夹设在所述第一筒壁与所述压环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如图1-2所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1,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镜筒1相连的镜片组2,所述镜筒1包括开设有通光孔110的第一筒壁11、自所述第一筒壁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所述第一筒壁11和第二筒壁12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镜片组2包括共光轴的至少两片镜片,相邻两片所述镜片之间夹设有遮光板4;所述遮光板4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筒壁12 的侧壁面44、邻近物侧并与所述侧壁面44相连的物侧面41、邻近像侧并与所述侧壁面44相连的像侧面42、自所述物侧面41远离所述侧壁面44 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像侧面42的连接面43,所述连接面43朝向所述光轴凸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为朗伯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遮光板4做如上设置,具体如图2所示,遮光板4主要包括物侧面41、像侧面42、连接面43、以及侧壁面44。通过对所述遮光板4的连接面43做弧面和朗伯化处理,使得入射至连接面 43上的杂光被反射向镜片组内时被均匀的打散,从而无法集中的射入镜片组内,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入射的杂光或者镜筒1内反射形成的杂散光起到削弱作用,弱化杂光对镜片组2成像的局部影响,从而起到有效解决杂光的问题,并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朗伯面是一种接近理想的漫反射面,当入射辐照度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进一步说,任何角度的一入射光(即相当于本实施方式中入射至连接面43上的杂光)打在朗伯面上时,都会以同样的光强度朝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从而向各个方向产生亮度相同,也就是均匀的分散了该入射光的光束。

由于在成像镜头内,入射至所述连接面43处的光线会被连接面43反射向镜片组2的入光面而形成杂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连接面43 做成朝光轴一侧凸起的弧形朗伯面,可以将从镜头外侧入射的杂光或者在镜筒壁10上反射形成的反射杂光打散分散,从而有效的弱化杂光对镜片组2成像的局部影响,提升整体成像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镜头内部的镜片组2的镜片最少设置为两个,也可以是3个、4个、5个或更多个,具体数目,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设置,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具有4个透镜的成像镜头,并且,所述遮光板4可以夹设在任意两个相邻的镜片之间,遮光板4的位置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中,遮光板4的位置在最靠近像侧的两个镜片之间。

优选的,连接面43包括:从物侧面41靠近光轴的边缘朝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遮光面431、以及自所述第一遮光面431朝远离光轴方向弯折延伸并与所述像侧面42连接的第二遮光面432;所述第二遮光面432 为朝光轴一侧凸起的弧面,且所述弧面为朗伯面。在遮光板4靠近像侧的一面设置为弧形朗伯面,可以很大程度的打散成像面附近的杂光,有助于良好的成像效果,且结构设置的操作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二遮面432为弧面朗伯面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遮光面431也可以为朝光轴一侧凸起的弧面,且所述弧面为朗伯面。将所述遮光板4的第一遮光面431也做成圆弧的朗伯面,可以在遮挡入射杂光的同时,将入射杂光打散分散,避免在镜片组2和镜筒1的内壁上形成不必要的反射杂光而影响最终成像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面43可以为具有第一遮光面431和第二遮光面432的结构,也可以是整块凸起的结构。在一变更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面43自所述物侧面41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平滑延伸至所述像侧面 42,所述连接面43整体为凸起的弧面,所述弧面为朗伯面。将连接面43 设置为朝远离光轴方向平滑延伸、且凸起的朗伯面结构时,相当于是是整个连接面43朝向像侧,这可以更大程度的消除在成像像侧附近的杂散光。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遮光片3,所述遮光片3夹设于所述镜片组2中任意两相邻镜片之间。遮光片3可以减少镜筒壁1的反光,在每两个镜片之间设置遮光片3,也可以有效的遮挡一些杂光的摄入以及在成像镜头内部光线的反射,从而在遮光板4的连接面43设置为弧形朗伯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避免了杂光对成像品质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最靠近像侧的两相邻镜片之间的所述遮光片3位于所述遮光板4的像侧,可以理解的是,该遮光片3也可以位于所述遮光板4的物侧。

可以理解的是,遮光片3可以设置为中空的环状结构,并且遮光片3 的数量和位置可以由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决定,并且,在有效遮挡杂光的前提下,可以将其尽量做得轻薄,比如可以选择较为理想的1mm-5mm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压环5,镜片组2夹设在所述第一筒壁11与所述压环5之间。所述压环5可以紧固住成像镜头内部的镜片组2 以及夹设在镜片组2之间的遮光片3和遮光板4等组成部分,对整个镜头内部的结构起到稳固作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环5设置在所述镜片组 2中最靠近像侧的镜片像侧,可以理解的是,压环5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其他部位。

所述压环5与镜筒1的镜筒壁10连接固定,具体的,所述压环5可以通过粘胶的方式实现与镜筒壁10的连接,也可以是别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在镜筒壁10的对应处也可有连接槽来卡持压环5。另外,所述压环5 可以是金属压环,也可以是塑胶压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压环5为塑胶压环,并且通过粘胶方式与镜筒1的镜筒壁10连接。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