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镜头组件包括镜筒1’和设置在镜筒内1’的遮光片和镜片2’,遮光片遮挡在镜片2’的边缘处,以保证外界光线能够从镜片靠近光轴的部位穿过。
当外界光线穿过镜片2’时,光线经过镜片2’折射后反复在镜片2’内传播,形成多条光线路径,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这使得镜头组件内产生很多杂光,造成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能够减少镜头组件内产生的杂光,提高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以及遮光层,
所述镜片组和所述镜筒分别具有朝向彼此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都是经过消光处理的表面,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由点墨渗透形成的遮光层。
优选的,所述遮光层为黑色墨水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均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用于点墨的第一导流缺口,所述第一导流缺口与所述第二表面配合形成用于导流墨水的第一导流凹槽,所述第一导流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用于点墨的第二导流缺口,所述第二导流缺口与所述第一表面配合形成用于导流黑色墨水的第二导流凹槽,所述第二导流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的,所述镜片组包括多个镜片,所述第一表面分别形成于每个所述镜片,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遮光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流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导流槽匹配设置,各所述第二导流凹槽分别延伸至每一个所述第一表面。
优选的,所述镜片的数量为多个,分别为自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二导流缺口,各所述第二导流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所述第三镜片、所述第四镜片的各所述第一表面分别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导流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其中,镜片组和镜筒分别具有朝向彼此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设置有由点墨渗透形成的遮光层。如此设置后,当光线被反射至镜片组和镜筒相接触的部位时,遮光层能够起到吸光的作用,由此减少了镜头组件内产生的杂光,提高成像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镜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的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断面图Ⅰ;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断面图Ⅱ。
附图标记:
图1中:
1’-镜筒;
2’-镜片;
图2-5中:
1-镜筒;
11-通光孔;
12-第二表面;
121-第二导流缺口;
122-第二导流凹槽;
122a-子导流凹槽;
122aa-底壁;
13-收容腔;
2-镜片组;
2a-第一镜片;
2b-第二镜片;
2c-第三镜片;
2d-第四镜片;
21-第一表面;
211-第一导流缺口;
212-第一导流凹槽;
3-遮光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镜筒1、设置于镜筒1内的镜片组2和遮光层。更确切的说,镜筒1上开设有通光孔11,且具有收容腔13,镜片组2和遮光层均收容于镜筒1的收容腔13中,且光线经由此收容腔13穿过镜片组2。镜片组2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镜片。
如图2-3所示,镜片组2和镜筒1分别具有朝向彼此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遮光层设置在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12之间,且该遮光层由点墨渗透而成。如此设置后,当光线被反射到镜筒1与镜片组2相接触的部位时,遮光层能够起到吸光的作用,从而阻止了该光线在镜片组2内的继续传播,并由此减少了镜片组2内产生的杂光,即减少了镜头组件内产生的杂光,具体如图4-5中的箭头所示。
镜片组2的第一表面21以及镜筒1的第二表面12都是经过消光处理的表面,通过消光处理可以加强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的消光效果。一种实施例,消光处理可以通过增加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的粗糙度来实现。
在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12均和镜头组件的光轴O平行。如此设置后,可以方便镜筒1和镜头组2的组装。
进一步,当镜片组2中镜片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表面21形成于每个镜片,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各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12之间均设置有遮光层。这样一来,当光线被反射到每个镜片与镜筒1相接触的部位时,每道杂光都会被遮光层吸收掉,从而使得镜片组2内的杂光能够进一步减少。
已知地,遮光层由点墨渗透形成,墨的颜色可以根据其不同的吸光特性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遮光层优选设置为黑色墨水层。一方面,黑色墨水层吸光能力优于其它颜色的墨水层。另一方面,由于黑色墨水层的主要成分为碳,其具有较强的附着力,由此可知,黑色墨水层与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的贴合度更高。
黑色墨水渗透凝固后即形成黑色墨水层(遮光层),在黑色墨水层的形成过程中,通过黑色墨水具有的布朗运动这一物理现象,即可使得黑色墨水扩散并流入至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之间,从而形成黑色墨水层(遮光层)。
当黑色墨水通过分子扩散的方式流入至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12之间时,为了避免滴至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之间的墨水流入其它部位,优选的,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12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用于点墨的导流缺口。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表面21上开设有用于点墨的第一导流缺口211,第一导流缺口211与第二表面12形成用于导流墨水的第一导流凹槽212,第一导流凹槽212延伸至第二表面12。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二表面12上设有用于点墨的第二导流缺口121,第二导流缺口121与第一表面21形成用于导流墨水的第二导流凹槽122,第二导流凹槽122延伸至第一表面21。
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均可以使得还未进入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之间的墨水可以暂存在导流凹槽内,而不会流至镜片组2的其它位置处。
较佳地,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第二种实施例,即在第二表面12上设有用于点墨的第二导流缺口121,此方案较在第一表面21上设第一导流缺口211的方式而言更加合理,且只要对镜筒做处理,更加容易制造和控制。
进一步,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导流凹槽122,且使得每个第二导流凹槽122分别延伸至一个第一表面21。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镜片组2内包括多个镜片,各镜片沿光轴O排布,且排布方向为自镜头组件的物侧指向像侧的方向,此时,各镜片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镜片2a、第二镜片2b、第三镜片2c和第四镜片2d,基于上述方案,可以将第二导流缺口121的数量相应地设置为四个,即,第二表面12上开设四个第二导流缺口121,各第二导流缺口121分别与第一镜片2a、第二镜片2b、第三镜片2c、第四镜片2d上的第一表面21分别形成一个第二导流凹槽122,当在各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12之间均滴入墨水的时候,每个第二导流凹槽122都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即,暂存墨水以防止墨水流至镜片组2的其它位置处。
在以上的描述中,一种实施例,在围绕光轴O的方向上,第二导流凹槽122可以包括多段不连续的子凹槽,多段子凹槽沿镜片组2与镜筒1的接触处间隔设置,由此可知,黑色墨水可以分别进入每段子凹槽内,并经由各子凹槽流入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之间。
而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第二导流凹槽122围绕镜头组件的光轴O的延伸方向形成环形封闭结构。这样设置后,第二导流凹槽122为连通式结构,墨水可以滴入第二导流凹槽122的任意位置处,当墨水充盈在第二导流凹槽122内后,即可快速流入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12之间。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导流凹槽122中对应于第一镜片2a的凹槽为子导流凹槽122a,子导流凹槽122a包括底壁122aa,第二镜片2b与底壁122aa抵接,第一镜片2a分别与第二镜片2b和第二表面12抵接,以将子导流凹槽122aa封闭。如此设置后,进入子导流凹槽122aa内的墨水被封闭在该子导流凹槽122aa内,以避免流入镜片组2的其他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底壁122aa可以同时作为第二表面12,该第二表面12与第二镜片2b上的第一表面21相对。
通常情况下,镜头组件还包括遮光部件3,遮光部件3用于吸收杂光,提高成像质量,在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镜片组2内的镜片的数量为多个,遮光部件3也相应的设置为多个,各遮光部件3设置在相邻两个镜片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