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结构以及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020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结构以及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结构以及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声光技术各方面的发展,虚拟现实设备(VR)、增强现实设备(AR)等头戴设备也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例如出现了VR手机盒子、VR显示器以及VR一体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现有技术中,头戴设备一般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围成有收容空间,在收容空间内设有显示屏,用户通过透镜观察显示屏。

目前,前壳与后壳一般固定连接在一起,透镜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不能设置地太短以保证虚像距离。因而导致了整个头戴设备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需要保证一定的距离,进而导致整个VR产品的尺寸过大,其外形让用户会有看起来笨重的即视感,而且不便于携带,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因而,需要对现有的头戴设备、尤其是其壳体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结构以及头戴设备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包括围有收容空间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被配置为能承载显示屏,所述后壳被配置为能承载透镜,在所述前壳上设置有相匹配的锁扣和卡扣中的一个,在所述后壳上设置有所述锁扣和卡扣中的另一个,所述锁扣和所述卡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被配置为能相对往复滑动以使显示屏与透镜相靠近或者相远离,所述壳体结构被配置为具有:显示屏与透镜相靠近至所述锁扣与所述卡扣相扣合时的收纳状态,以及所述锁扣打开后显示屏与透镜相远离的伸展状态。

可选地,所述前壳包括围有半包围收容空间的前端壁和第一侧壁,所述后壳包括围有半包围收容空间的后端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套设在一起而且所述前端壁和所述后端壁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结构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隙配合。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滑槽和滑块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所述滑槽和滑块中的另一个,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相配合。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爪,在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相配合。

可选地,在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定位销和定位孔中的一个,在所述后壳上设置有所述定位销和定位孔中的另一个,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

可选地,在所述定位销上设有第一止挡部,在所述定位孔上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锁扣被配置为:与所述卡扣扣合后,在受到自所述卡扣向所述锁扣方向的力时,所述锁扣解锁。

可选地,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结构处于伸展状态时能带动显示屏与透镜相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上述壳体结构,在所述前壳上设置有显示屏,在所述后壳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显示屏的透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结构和头戴设备中,壳体结构具有在显示屏与透镜相靠近至锁扣与卡扣相扣合时的收纳状态,以及锁扣打开后显示屏与透镜相远离的伸展状态。壳体结构可在收纳状态与伸展状态之间转换。在收纳状态下,壳体结构的整体尺寸变小,便于携带。在伸展状态下,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大,以使头戴设备具有满足使用需求的虚像距离。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其中,1:前壳;10:前端壁;11:第一侧壁;2:后壳;20:后端壁;21:第二侧壁;3:卡扣;4:锁扣;5:定位销;50:第一止挡部;6:定位孔;60:第二止挡部;7:弹簧;8:第一卡爪;9:第二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参考图1至图3,该壳体结构能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混合现实设备等头戴设备上。在用户佩带上头戴产品时,所述壳体结构位于使用者眼睛前方。定义沿使用者眼睛所视方向为前,反之为后。该壳体结构包括围有收容空间的前壳1和后壳2。所述后壳2靠近使用者眼睛,所述前壳1远离使用者眼睛。在所述前壳1上设置有显示屏,在所述后壳2上设有透镜。如此,使用者可通过所述后壳2上的透镜观察所述前壳1上的显示屏。

参考图1,在所述前壳1上设置有锁扣4和卡扣3中的一个。在所述后壳2上设有所述锁扣4和卡扣3中的另一个。所述锁扣4与所述卡扣3相匹配,以使得所述锁扣4能锁紧所述卡扣3。在所述锁扣4打开、解锁后,所述卡扣3能与所述锁扣4分离。所述锁扣4和所述卡扣3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所述锁扣4可以设有开口,在所述卡扣3插入所述锁扣4内时,所述卡扣3被锁紧在所述锁扣4内。

参考图1,所述锁扣4和所述卡扣3在所述壳体结构上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所述锁扣4与所述卡扣3能相对移动至所述锁扣4将所述卡扣3锁紧。

例如,所述锁扣4可设置于所述前壳1上,所述卡扣3设置于所述后壳2上。所述卡扣3可以与所述后壳2一体成型。又例如图1所示,所述锁扣4也可设置于所述后壳2上,所述卡扣3设置于所述前壳1上。所述卡扣3可以与所述前壳1一体成型。

所述锁扣4的数量至少有一个。例如图1所示,所述锁扣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锁扣4可以设置在所述后壳2围成的收容空间的两侧。

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能相对往复滑动,以使得所述前壳1上的显示屏与所述后壳2上的透镜相靠近或者相远离。

参考图1,在所述前壳1上的显示屏与所述后壳2上的透镜相靠近至所述锁扣4与所述卡扣3相扣合时,所述壳体结构处于收纳状态。处于收纳状态下的壳体结构的整体尺寸较小,便于携带。

参考图2,在所述锁扣4打开后,所述前壳1上的显示屏与所述后壳2上的透镜相远离。此时,所述壳体结构处于伸展状态。在所述壳体结构处于伸展状态时,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也变大,头戴设备的虚像距离能满足使用需求。

如此,所述壳体结构具有收纳状态以及伸展状态。所述壳体结构可在收纳状态与伸展状态之间转换。在收纳状态下,所述壳体结构的整体尺寸变小,便于携带、收放自如。在伸展状态下,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大,能满足虚像距离需求。

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围有收容空间、能相对往复滑动即可。例如,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可分别是球形结构或者筒状结构或者其他不规则结构。

在一个例子中,参考图1、图2,所述前壳1包括围有半包围收容空间的前端壁10和第一侧壁11。例如,所述第一侧壁11可以围绕所述前端壁10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后壳2包括围有半包围收容空间的后端壁20和第二侧壁21。例如,所述第二侧壁21可以围绕所述后端壁20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21套设在一起。所述前端壁10和所述后端壁20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结构的两端。例如,所述第一侧壁11可套设于所述第二侧壁21上,或者所述第二侧壁21套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上。如此,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可以围成一个完整的收容空间。例如,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21可以部分层叠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一侧壁11以所述第二侧壁21也可以完全层叠在一起。

为使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能相对往复滑动,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21之间可间隙配合。例如,使用者可以手动滑动所述前壳1或者所述后壳2。

在所述前壳1与所述后壳2相对往复滑动时,需要导向。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上可设置有滑槽和滑块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二侧壁21上可设置有所述滑槽和滑块中的另一个。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相配合,以实现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对往复滑动。例如,在所述前壳1上可设有滑槽,在所述后壳2上设有滑块。又例如,在所述前壳1上可设有滑块,在所述后壳2上设有滑槽。

在所述前壳1与所述后壳2相对往复滑动时,需要导向。可选地,参考图2,在所述前壳1上可设置有定位销5和定位孔6中的一个。在所述后壳2上设置有所述定位销5和定位孔6中的另一个。所述定位销5与所述定位孔6相配合。例如,在所述前壳1上可设置有所述定位销5,在所述后壳2上设置有所述定位孔6。又例如,在所述前壳1上可设置有所述定位孔6,在所述前壳1上可设置有所述定位销5。所述定位孔6和所述定位销5可与所述壳体结构一体成型。

所述定位销5的数量至少有一个。例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销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销5设置于所述前壳1围成的收容空间的两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定位销5上可设有第一止挡部50。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止挡部50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定位销5一端的挡块。在所述定位孔6上可设有第二止挡部60。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止挡部60可以为所述定位孔6一端的挡块。所述第一止挡部50与所述第二止挡部60相配合。如此,通过所述第一止挡部50和所述第二止挡部60的配合作用限定了显示屏与透镜相远离时的最大距离。避免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相脱离,导致所述壳体结构解体。

所述前壳1与所述后壳2可相对往复滑动,以使显示屏与透镜相远离。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第一卡爪8,在所述第二侧壁21上设置有第二卡爪9。所述第一卡爪8与所述第二卡爪9相配合。所述第一卡爪8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例如,所述第一卡爪8可以均布于所述第一侧壁11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爪8与所述第一侧壁11可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卡爪9可与所述第二侧壁21一体成型。如此,限定了显示屏与透镜相远离时的最大距离。避免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相脱离,导致所述壳体结构解体。

需要使用头戴设备时,所述锁扣4打开,增大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以符合虚像距离的使用需求。为了所述锁扣4解锁的方便,可选地,所述锁扣4可采用按压自动解锁结构。所述锁扣4采用按压自动解锁结构能实现以下功能:所述锁扣4与所述卡扣3扣合后,在所述锁扣4受到自所述卡扣3向所述锁扣4方向的力时,所述锁扣4解锁以与所述卡扣3分离。如此,所述锁扣4能够实现一次按压锁紧,二次按压后解锁的功能,操作便捷。按压自动解锁结构的内部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种可选具体操作中,所述锁扣采用按压自动解锁结构。在所述锁扣4与所述卡扣3扣合后,若用户需要使用头戴设备。可向所述前端壁10和所述后端壁20施加相对的按压力,之后,所述锁扣4自动打开、解锁。之后,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相互远离,整体壳体的尺寸变大,以符合虚像距离使用需求。

需要使用产品时,所述锁扣4打开、解锁后,需要增大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为使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符合虚像距离使用需求,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还可以包括弹簧7。在所述壳体结构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弹簧7能使所述前壳1上的显示屏与所述后壳2上的透镜相远离。如此,在所述锁扣4打开时,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在所述弹簧7的带动下自动相远离,显示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自动达到预定距离。

所述弹簧7在所述壳体结构上的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弹簧7可以套设于所述定位销5上。又例如,所述弹簧7可以设置于所述定位孔6内。再例如,所述弹簧7的一端可连接于所述滑块上,另一端可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可为虚拟现实设备或者增强现实设备等。所述头戴设备包括上述壳体结构。在所述前壳1上设置有显示屏,在所述后壳2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显示屏的透镜。在所述前壳1上可设有固定支架。例如VR一体机等,所述显示屏不能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又例如VR手机盒子等,所述显示屏为能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手机等智能终端。在所述后壳2上可设置有镜筒,所述透镜可安装在所述镜筒上。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