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光均匀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783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光均匀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光均匀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显示屏的要求越来越薄;而显示屏的发光性能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显示屏目前大多数都采用的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中光源与导光板占用的宽度较大,因此很难将其做的很薄;所以很薄的显示屏大多采用的是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即入光面),光源目前一般选用LED灯;由于导光板的长度较厚度大很多,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时,经常出现出光不均匀,有暗区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出光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光均匀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反射面,入光面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入射部,每个入射部呈半球形,光源经入射部射入入光面,反射面的底面设有多个凸起的调光点,各调光点的中部向内凹形成有凹陷。

其中,入射部的半球形顶面内凹形成有用于容置光源的容置腔。

其中,调光点的密度随调光点与入光面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在入光面向远离入光面的方向上,导光板本体的厚度逐渐减少。

其中,还包括用于防止导光板本体破裂的缓冲部,缓冲部设在导光板本体的边角上。

其中,缓冲部为弧形结构。

其中,导光板本体和缓冲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半球形的入射部,光源经各入射部射入入光面,以使尽可能多的光线以最小的折射度进入导光板本体内,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光通耦合,减少光源损失,提高光源利用率以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导光板的调光点采用外凸内凹的形状,使得调光点的散射效果更好,导光板的出光均匀性得到增加。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入射部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部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包括:1——导光板本体,11——入光面,12——出光面,13——反射面,2——入射部,21——容置腔,3——调光点,31——凹陷,4——缓冲部,5——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出光均匀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导光板本体1包括入光面11、出光面12和反射面113,入光面1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入射部2,每个入射部2呈半球形,光源5经入射部2射入入光面11,反射面13的底面设有多个凸起的调光点3,各调光点3的中部向内凹形成有凹陷31。在入光面11设置有多个半球形的入射部2,光源5经各入射部2射入入光面11,以使尽可能多的光线以最小的折射度进入导光板本体1内,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光通耦合,减少光源损失,提高光源利用率以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导光板的调光点3采用外凸内凹的形状,使得调光点3的散射效果更好,导光板的出光均匀性得到增加。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入射部2的半球形顶面内凹形成有用于容置光源5的容置腔21,对于一般光源,如LED灯,其表面出射的光线是发散的,容置腔有凹形曲面以使得光线以最小的折射度射向入光面11以进而导光板本体1,接着入射部11的内弧面将光线反射成一条窄小的光束,这样就有更多的光线全反射回到导光板本体1内,而不是折射到空气,从而减少光源损失,提高背光源的亮度。

进一步的,调光点3的密度随调光点3与入光面11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到导光板本体1需要均匀对外发射光,而靠近入光面11处的导光板本体2区域的反射面12的光较多,即光通量较大,因此在对应到出光面13的光通量时,需要将靠近入光面11的调光点密度设置的较为小一些,从而有利于出光均匀。

如图2所示,在入光面向远离入光面的方向上,导光板本体的厚度逐渐减少,倾斜的反射面13减少导光板本体1内全反射光线的角度,一方面减少光线反射到导光板表面的人射角,使得折射出光线更加接近法线方向,另一方面使得原来因反射光的角度过大而不能从导光板表面折射出去的这部分光线可以在导光板表面折射出去,从而提高LED光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

如图4所示,缓冲部4设在导光板本体1的边角上,该缓冲部4用于防止导光板本体1破裂,通过缓冲部4的受力作用,能在对导光板进行定位的时候,大部分的压力都传送到缓冲部4上,减轻了导光板本体1的压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导光板本体1的破裂。进一步的,通过实验得出,弧形结构能够使缓冲部4受力更加均匀,增大了缓冲部4能够承受的压力,同时弧形结构更有利于导光板的组装使用。为了安装方面,导光板本体1和缓冲部4一体成型。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