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0790发布日期:2018-07-11 03:4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光通信领域的数据中心配线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纤设备中,机架在数据中心中广泛应用。机架主要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随着光缆数量增多,数据中心组装密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1U(1U为行业标准尺寸,为19英寸)机架组装48芯的SC或组装96芯的LC(SC、LC均为不同连接形式的光纤连接器)的组装密度已经不能满足高密度的组装要求。目前,1U机架的组装密度正在向144芯LC的最大组装密度发展。

随着组装密度的提高,光纤连接器之间的间距也减少,导致安装不便。为了解决光纤连接器的安装问题,一种办法是,在光纤连接器上设置把手,通过向后延伸的把手来推拉光纤连接器,使得光纤连接器可以插入或脱离适配器。把手向后延伸一定的距离,把手之间的间隙可以比较大,有利于人手操作。

但是,增加把手不仅增加了把手本身的成本,而且需要重新配备新的光纤连接器,为了解决此问题,有些公司在机架内设置可滑动的托板,将固定适配器的适配器盒单独固定在托板上。托板可以向前完全滑出机架,带动光纤连接器盒向前脱离机架,便于在机架外安装光纤连接器,不需要额外配备把手。但是,设置可滑动的托板这种结构增加了托板,结构复杂;而且,由于光纤在机架前方的余量有限,用户操作时如果直接抽出托板,容易造成连接在适配器上的光纤被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架,不需要设置托板,且能限制适配器盒被拉出的距离,避免光纤被拉断,降低损坏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架,包括:

主体框架,设置有前后导通的第一容纳腔;和

适配器盒,设置有用于容置适配器的第二容纳腔,适配器从前方连接光纤连接器;

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和适配器盒的侧部两者之中,一个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槽,另一个设置有可沿滑槽滑动的滑块,以使得适配器盒可沿滑槽在第一容纳腔中滑动;

滑槽和滑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适配器盒向前伸出第一容纳腔的极限长度。

优选的,极限长度为适配器盒沿滑动方向的长度的1/3~2/3。

优选的,滑槽沿前后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滑块的端部与限位部形成限位结构,当适配器盒向前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滑块的端部与限位部抵接。

优选的,限位部上开设有开口,滑块朝向限位部的一端凸设有穿设部,穿设部沿前后方向设置,穿设部沿开口滑动。

优选的,适配器盒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前拉杆和向后延伸的后拉杆。

优选的,滑块的外侧或滑槽的槽底凸设有阻尼部,以增大滑块滑动的阻力。

优选的,在横向方向方向上,主体框架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腔,两个第一容纳腔之间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适配器盒横向设置有6个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4芯LC适配器;或

适配器盒横向设置有12个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MPO适配器或2芯LC适配器。

优选的,适配器盒为由底板和侧板围设形成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底板的前端横向设置有适配器固定框,第二容纳腔设置于适配器固定框,适配器固定框的两端与侧板连接。

优选的,底板上横向设置有三个绕线盘。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架,包括主体框架和适配器盒,主体框架设置有前后导通的第一容纳腔,适配器盒设置有用于容置适配器的第二容纳腔,适配器从前方连接光纤连接器。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和适配器盒的侧部两者之中,一个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槽,另一个设置有可沿滑槽滑动的滑块,以使得适配器盒可沿滑槽在第一容纳腔中滑动。滑槽和滑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适配器盒向前伸出第一容纳腔的极限长度。通过设置相应的滑槽和滑块,适配器盒可以直接沿第一容纳腔滑动,不需要额外设置托板,简化了结构。通过设置限位结构,限制了适配器盒向前拉出的长度,即使用户用力比较大时,也不会将适配器盒完全拉出,导致光纤被拉断,降低了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装配了多种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装配了多种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配器盒和滑槽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配器盒和滑槽块的爆炸图。

图5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装配了多种适配器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主体框架,11-第一容纳腔,12-滑槽块,13-隔板,2-适配器盒,21-第二容纳腔,22-底板,23-侧板,24-适配器固定框,25-绕线盘,26-后端固定孔,31-滑槽,32-滑块,321-阻尼部,33-穿设部,4-限位结构,41-限位部,42-开口,5-适配器,51-2芯LC适配器,52-4芯LC适配器,53-MPO适配器,61-前拉杆,62-后拉杆,7-托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架,可以用于光纤设备,固定适配器5。意图1为例,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指图中箭头b所在的连线的方向,前是背离箭头b的方向,后是箭头b的方向。横向方向是指图中箭头a所在的连线的方向。

机架包括了主体框架1盒适配器盒2。如图1所示,主体框架1设置有前后导通的第一容纳腔11。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由四块板状件(比如钣金件等)围设形成,通过螺栓固定。四块板状件围设出前后导通的第一容纳腔11。如图2所示,在侧部的板状件的内侧,还设置有滑槽块12,滑槽块12形成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如图4和图6所示,滑槽块12朝向第一容纳腔11的一面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31。

如图2~图5所示,适配器盒2容置在第一容纳腔11中。适配器盒2设置有用于容置适配器5的第二容纳腔21,适配器5从前方连接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盒2的侧部设置有可沿滑槽31滑动的滑块32,以使得适配器盒2可沿滑槽31在第一容纳腔11中滑动。

通过在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设置滑槽31,在适配器盒2的侧部设置滑块32,利用滑块32和滑槽31的配合,即可实现适配器盒2和主体框架1之间的滑动,在装配光纤连接器时,可以将适配器盒2抽出一部分,将光纤连接器插在适配器5上。此种结构不需要额外设置托板等结构,简化了整体结构。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适配器5等发生故障,需要拔下光纤连接器后再维修,此时,如果抽取适配器盒2时用力过大,则可能将适配器盒2完全抽出。由于光纤在适配器盒2的前端预留的余量有限,在适配器盒2完全抽出时,可能会将光纤拉断,造成额外的损失。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滑槽31和滑块32之间设置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用于限定适配器盒2向前伸出第一容纳腔11的极限长度,可以将适配器盒2向前伸出的极限长度限定在光纤的预留长度以内,比如,极限长度设置为适配器盒2沿滑动方向的长度的1/3~2/3,避免光纤被拉断。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极限长度可以设置为适配器盒2沿滑动方向的长度的1/2。此外,滑块32的外侧还凸设有阻尼部321,阻尼部321与滑槽31的槽底抵接,以增大滑块32滑动的阻力,避免适配器盒2在第一容纳腔111中随意晃动。阻尼部321可以是凸出于滑块32的一个半圆柱,与滑块3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滑块32上。另外,阻尼部321也可以设置在滑槽31的槽底,与滑块32的外侧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在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设置滑槽31,在适配器盒2的侧部设置滑块32,还可以将滑槽31设置在适配器盒2的侧部,将滑块3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也可以实现适配器盒2和主体框架1之间的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31沿前后方向的前端设置有限位部41,限位部41为朝滑槽31内凸设的凸块结构,滑块32的端部与限位部41形成限位结构4,当适配器盒2向前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滑块32的端部与限位部41抵接,阻挡适配器盒2继续滑动。限位部41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直接利用滑块32的端部限位,不需要额外在滑块32上设置相应的凸块等,简化了限位结构4。当然,限位部41也不一定设置在滑槽31的端部处,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位置,比如不在滑槽31上设置,而设置于其他的区域,再在适配器盒2的相应位置设置相应的凸块,只要两者配合限位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将滑槽31设置在适配器盒2的侧部,将滑块3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则相应地需要将限位部41设置在滑槽31沿前后方向的后端,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能更好地保持滑块32平稳滑动,如图5所示,限位部41上开设有开口42,滑块32朝向限位部41的一端凸设有穿设部33,穿设部33沿前后方向设置,穿设部33沿开口42滑动。穿设部33和开口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延长了在滑动方向上对滑块32的限制,有利于保持滑块32的平稳。

为了便于向外抽出适配器盒2,在本实施例中,适配器盒2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前拉杆61,前拉杆61与适配器盒2的侧部一体成型,不需要额外固定。此外,本实施例的适配器盒2从第一容纳腔11的后端安装,因此,适配器盒2还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后拉杆62。后拉杆62固定于适配器盒2的后端,便于在拆装时,从第一容纳腔11的后端将适配器盒2完全抽出。

由于主体框架1的外部尺寸是标准尺寸,因此,为了能尽量充分地利用好第一容纳腔11,第一容纳腔11在横向方向的数量应该越少越好。第一容纳腔11在横向方向上的数量越多,则各个第一容纳腔11之间的隔板数量越多,隔板会占据一部分空间,导致总的可利用空间减少。但是,第一容纳腔11的宽度(在横向方向上的长度)与适配器盒2的宽度对应,如果第一容纳腔11的宽度过大,适配器盒2在过大的宽度下会由于强度不够而弯曲。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在横向方向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腔11,两个第一容纳腔11之间设置有隔板13。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隔板13,可以在兼顾适配盒2的强度的同时,尽量充分地利用第一容纳腔11的空间。

通过对第一容纳腔11的充分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适配器盒2横向设置有6个第二容纳腔21,第二容纳腔21用于容纳4芯LC适配器52。也可以在适配器盒2横向设置有12个第二容纳腔21,第二容纳腔21用于容纳MPO适配器或2芯LC适配器51。其中,LC适配器用于连接LC光纤连接器,MPO适配器53用于连接MPO光纤连接器。实际上,与隔板13和第一容纳腔11的关系类似,第二容纳腔21之间也通过类似于隔板的结构隔离,因此,第二容纳腔21的数量越多,第二容纳腔22总的可利用空间就会减少。即,在总的芯数相同的情况下,2芯LC适配器51的适配器盒比4芯LC适配器52的适配器盒占用的空间更多。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第一容纳腔11中设置5个隔板,导致第一容纳腔11总体的可利用空间减少,使得第二容纳腔21也相应减少,无法再设置相应数量的通用2芯LC适配器。为了能容纳2芯LC适配器,现有技术通过改变2芯LC适配器的尺寸,变成非通用的小尺寸2芯LC适配器,增加了成本。而在本实施例中,在仅设置一个隔板13的情况下,增大了第一容纳腔11总体的可利用空间,进而增大了第二容纳腔21的可利用空间,使得每个适配器盒2可以设置12个容纳2芯LC适配器51的第二容纳腔21。因此,对于LC适配器而言,本实施例的机架在容纳的总芯数达到144(单边单层为24,总共分2边(即2个第一容纳腔11)、三层)的情况下,既能适用于2芯LC适配器,又能适用于4芯LC适配器,并且均为通用的适配器,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此外,由于一个2芯LC适配器与一个MPO适配器的尺寸一致,因此,在将在适配器盒2横向设置有12个第二容纳腔21时,第二容纳腔21也可以容纳12个MPO适配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适配器盒2为由底板22和侧板23围设形成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底板22的前端横向设置有适配器固定框24,第二容纳腔21设置于适配器固定框24,适配器固定框24的两端与侧板23连接,适配器2整体结构简单。对于一个适配器盒2,对LC适配器而言,不论是6个4芯LC适配器还是12个2芯LC适配器,可以组装的总芯数都为24,前端可以连接24个LC光纤连接器;对MPO适配器而言,可以组装的数量为12,前端可以连接12个MPO连接器。底板22上还横向设置有三个绕线盘25,底板22的后端横向设置有三个后端固定孔26,后端固定孔26用于固定MPO适配器。MPO适配器所连接的MPO光纤连接器为单通道多芯结构,即,一根连接线内可以包括多根光纤。。适配器盒2在使用时,前端与LC光纤连接器连接或MPO光纤连接器连接,取决于第二容纳腔21内装配的适配器的类型,后端通过后端固定孔26固定MPO适配器,通过与MPO适配器连接的MPO光纤连接器引出。而在后端的MPO适配器与前端的第二容纳腔21中的适配器之间,利用转接线连接。转接线的一头设置MPO光纤连接器,另一端设置与第二容纳腔21中的适配器匹配的LC光纤连接器或MPO光纤连接器。LC光纤连接器为单通道单芯结构,如果前面为LC光纤适配器,则一共有24芯。对于三个绕线盘25的结构而言,如果后端的MPO适配器连接的MPO光纤连接器采用8芯结构,则可以与前端24芯的LC光纤光纤连接器对应分成三股转接线,每个绕线盘25上绕一股转接线。如果后端的MPO光纤连接器采用12芯结构,则可以与前端24芯的LC光纤光纤连接器对应分成两股转接线,此时,可以只选用位于外侧的两个绕线盘25,每个绕线盘25上绕一股转接线。因此,对于前方为24芯的LC适配器而言,后端的MPO光纤连接器不论是8芯结构还是12芯结构都能适用,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如果前端采用MPO适配器53,连接MPO光纤连接器,后端同样采用MPO适配器和MPO光纤连接器。此时,后端的MOP光纤连接器内的芯数为前端的MPO光纤连接器的芯数的总和。如果前端采用12芯的MPO光纤连接器,后端采用72芯的MPO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盒2设置的12个第二容纳腔21可以容纳12个12芯的MPO光纤连接器,此时,可以将12个12芯的MPO光纤连接器分为两组,在后端设置两个MPO光纤适配器,转接线的一端与后端的MPO光纤适配器连接,另一端分成6个12芯的MPO光纤连接器,与一组内的6个MPO适配器对应连接。此时需要两股转接线,一股转接线绕在一个绕线盘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的前端还设置有托线架7,光纤从托线架7中穿过,光纤连接器插入适配器。托线架7用于承载光纤的重量,避免光纤连接器处的拉力过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