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6566发布日期:2019-08-17 01:3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从由埋设于基体部件的金属片形成的外部端子部朝线圈通电从而使透镜保持部件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与透镜驱动装置相关的发明。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在下侧壳体固定有4条吊线,利用吊线将自动对焦用致动器支承为能够朝与透镜的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

在自动对焦用致动器中,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器卷绕有第一线圈。透镜保持器设置在具有磁铁的外侧磁轭的内部,透镜保持器由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支承为在外侧磁轭的内部朝光轴方向移动自如。

在下侧壳体重叠有fpc(柔性印刷基板),在fpc的下表面固定有磁力检测元件。在fpc之上重叠有第二线圈保持部件,在第二线圈保持部件设置有印刷线圈即第二线圈。在fpc设置有伸出部,经由fpc的迂回图案朝第二线圈和磁力检测元件配线。并且,从fpc的迂回图案经由吊线以及上侧板簧也朝第一线圈通电。

关于该透镜驱动装置,进行如下的所谓的手抖修正:利用磁力检测元件检测由吊线支承的自动对焦用致动器的朝与光轴交叉的方向的动作,并对第二线圈赋予用于抵消上述移动的电流。并且,借助对第一线圈赋予的电流,透镜保持器被朝光轴方向驱动,进行对焦修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56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这种透镜驱动装置,需要设置朝第二线圈的配线路径、朝磁力检测元件的配线路径、以及朝第一线圈的配线路径这样的多种配线路径。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下侧壳体重叠设置fpc,能够构成多个配线路径。

但是,fpc是昂贵的部件,因此存在通过设置fpc而制造成本增加的课题。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中,成为朝第一线圈的配线路径的一部分的吊线被钎焊于fpc,因此作为fpc的材料需要使用具有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树脂,材料费进一步变高。

并且,在组装作业中,也需要在下侧壳体依次重叠fpc和第二线圈保持部件的工序,因此工时多,由此也导致制造成本变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较少的部件数量实现朝线圈或磁力检测元件等的多个配线路径的透镜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基体部件;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以及驱动机构,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移动,上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具有磁铁和线圈,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基体部件由绝缘材料形成,在上述基体部件埋设有第一金属片,在上述第一金属片形成有外部端子部和导通部,

上述外部端子部从上述基体部件朝外部露出,

在上述基体部件的表面形成有导电图案,上述导电图案与上述导通部导通,并且上述线圈与上述导电图案导通。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优选形成为,上述基体部件的表面具有第一表面和位于比第一表面高的位置的第二表面,

在上述第一表面,上述第一金属片的上述导通部与上述导电图案连接,上述导电图案从上述第一表面形成到第二表面。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优选形成为,在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二表面之间形成有斜面,上述导电图案从第一表面经上述斜面形成到上述第二表面。

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斜面从上述第一表面立起的立起角度为45度以下。

关于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搭载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可动部经由弹性支承部件支承于上述基体部件,在上述可动部搭载有上述磁铁,具有与上述磁铁对置的上述线圈的绝缘基板重叠于上述基体部件,

上述导电图案与形成于上述绝缘基板的连接导电部接合,上述导电图案经由上述绝缘基板的配线图案与上述线圈导通。

或者,关于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搭载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可动部经由弹性支承部件支承于上述基体部件,在上述可动部搭载有上述磁铁,具有与上述磁铁对置的上述线圈以及与上述磁铁对置的磁力检测元件的绝缘基板重叠于上述基体部件,

形成于上述第二表面的上述导电图案与形成于上述绝缘基板的连接导电部接合,一部分上述导电图案经由上述绝缘基板的配线图案与上述线圈导通,另一部分上述导电图案经由上述绝缘基板的配线图案与上述磁力检测元件导通。

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上述磁力检测元件与上述基体部件的上述第一表面对置。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能够构成为,上述绝缘基板是多片绝缘片层叠而成的层叠基板,利用形成于各个上述绝缘片的线圈导体构成上述线圈。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绝缘基板被分割为多个,经由在上述基体部件的上述表面设置的中继用导电图案,设置于各个上述绝缘基板的中继导电部相互导通。

关于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搭载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可动部经由吊线支承于上述基体部件,在上述可动部搭载有上述磁铁,在上述基体部件侧设置有上述线圈,

在上述基体部件埋设有对上述吊线进行支承的第二金属片,上述第二金属片由与上述第一金属片相同的金属板形成,上述第二金属片与上述第一金属片的上述导通部位于相同高度的面。

发明效果

关于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组合埋设于基体部件的内部的金属片和形成于基体部件的表面的导电图案来构成配线路径。因此,不使用fpc等就能够有效地构成多个配线路径。

并且,通过使基体部件的第一表面低,在第一表面将导电图案与金属片连接,并使形成于位于高位置的第二表面的导电图案与绝缘基板等导通,能够防止从基体部件的第一表面露出的金属片的导通部与绝缘基板等抵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以将罩卸下后的状态示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卸下了罩后的透镜驱动装置按照各构成部件进行分解并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透镜驱动装置的基体部件、吊线以及具有线圈的绝缘基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埋设于基体部件的第一金属片以及第二金属片、和基体部件表面的导电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图4所示的包含基体部件的基台构造部在vi-vi线处切断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与摄像元件一同被搭载于便携式电话机或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等。虽然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省略,但能够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保持器31搭载与上述摄像元件对置的透镜体(透镜筒)。透镜保持器31被朝透镜体的光轴方向驱动而进行自动焦点调整,并且透镜保持器31被朝与光轴交叉的方向驱动而进行手抖修正。透镜保持器31是透镜保持部件。

在各图中,z1方向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上方,z2方向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下方。z1方向是应该用摄像元件拍摄的对象物所存在的前方,z2方向是摄像元件所存在的后方。

图1中示出透镜驱动装置1的整体构造,图2中示出将罩2卸下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图3中示出按照各主要部分分解后的透镜驱动装置1。在各图中,示出透镜驱动装置1的中心线o。若在透镜驱动装置1搭载有透镜体,则上述中心线o与透镜体(透镜)的光轴一致。并且,z1-z2方向是沿着光轴的方向。

如图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基台构造部10。在基台构造部10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基体部件11。图4至图6示出基体部件11的详细结构。在基体部件11埋设有由磷青铜板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第一金属片12、13、第二金属片14a、14b以及第三金属片19a、19b。如图5所示,第一金属片12、13被分割为多个,第二金属片14a、14b被分割为2个。第三金属片19a、19b也设置于2处。

第一金属片12、13、第二金属片14a、14b、以及第三金属片19a、19b是从1片金属板切出的,上述金属片12、13、14a、14b、19a、19b借助所谓的嵌件成型法与基体部件11一体化。第一金属片12、13、第二金属片14a、14b、以及第三金属片19a、19b的构造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二金属片14a、14b形成有平行于与光轴正交的x-y平面的平坦部14a,在平坦部14a的端部的合计4处形成有悬置固定部14b。如图4所示,悬置固定部14b从四方形状的基体部件11的4处角部露出。在透镜驱动装置1,作为弹性支承部件设置有4条吊线8。各个吊线8的基端部(下端部)通过钎焊被固定于悬置固定部14b。利用吊线8的上端部8a将可动单元(可动部)30支承为朝与沿着光轴的z轴交叉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动作自如。

吊线8由具有导电性且弹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由铜合金形成。吊线8截面呈圆形状且沿着光轴呈直线状地延伸。

如图3所示,可动单元(可动部)30具有可动基体32。可动基体32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如图3所示,可动基体32俯视呈矩形状(大致正方形状),在x方向上对置的侧部固定有磁铁33x、33x,在y方向上对置的侧部固定有磁铁33y、33y。磁铁33x、33x相互平行地配置,磁铁33y、33y相互平行地配置。

各个磁铁33x、33x、33y、33y的与中心线o对置的内表面被励磁为相同的磁极。各个磁铁33x、33x、33y、33y的外表面被励磁为相同的磁极,各自的内表面与各自的外表面为相反磁极。例如内表面为n极、外表面部为s极。

在可动单元30中,上述透镜保持器31配置在框形状的可动基体32的内侧。透镜保持器31为合成树脂制,在中央部开口形成有沿上下方向(z方向)贯通的圆形的保持孔31a,形成为筒状。摄像用的透镜由镜筒保持,保持有透镜的镜筒(透镜体)能够装配于保持孔31a。因此,在透镜保持器31的保持孔31a设置有用于安装透镜体的螺纹槽(未图示),但透镜体朝透镜保持器31的保持也可以基于粘接进行。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省略了透镜和镜筒的图示。

透镜保持器31的中心轴与由其保持的透镜(透镜体)的光轴一致,且与上述中心线o一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可动基体32的上侧固定有被分割为2片的第一板簧34a、34b。第一板簧34a、34b由铜合金或磷青铜板等导电性的弹性金属板形成。在第一板簧34a、34b的各个,一体地形成有外侧固定部34a、内侧固定部34b、以及将外侧固定部34a和内侧固定部34b连结的弹性变形部34c。

第一板簧34a、34b各自的外侧固定部34a通过热铆接或粘接等方法固定在可动基体32的上表面。在第一板簧34a、34b之上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按压部件35。按压部件35呈四方形状(矩形状)的框状,与第一板簧34a、34b一起通过热铆接或粘接等方法固定在可动基体32的上表面。即、第一板簧34a、34b的外侧固定部34a被夹在可动基体32的上表面与按压部件35之间而被固定。

第一板簧34a、34b的内侧固定部34b通过热铆接或粘接等方法固定在透镜保持器31的上表面。

另外,在可动基体32的上表面,设置有插通于在第一板簧34a、34b的外侧固定部34a形成的安装孔以及在按压部件35形成的安装孔的固定用的突起。并且,在透镜保持器31的上表面,设置有插通于在第一板簧34a、34b的内侧固定部34b形成的安装孔的固定用的突起。

如图3所示,在可动基体32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板簧36。第二板簧36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形成。在第二板簧36中,一体地形成有外侧固定部36a、内侧固定部36b、以及将外侧固定部36a与内侧固定部36b连结的弹性变形部36c。

第二板簧36的外侧固定部36a通过粘接或热铆接加工等固定在从上述可动基体32的4处角部朝下方(朝z2方向)突出形成的腿部32a的下端面。第二板簧36的内侧固定部36b由粘接剂等固定在透镜保持器31的下表面。

透镜保持器31配置在可动基体32的内部,在可动基体32的上表面与透镜保持器31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板簧34a、34b,在可动基体32的下部与透镜保持器31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板簧36。因此,借助第一板簧34a、34b和第二板簧36,透镜保持器31被支承为在可动基体32的内部朝z1-z2方向、即光轴方向移动自如。

如图3所示,在透镜保持器31的外周设置有第一线圈41。第一线圈41通过覆层导线以中心线o作为卷绕中心卷绕在透镜保持器31的外周而构成。第一线圈41与磁铁33x、33x、33y、33y的内表面隔开间隙地对置。利用第一线圈41和磁铁33x、33x、33y、33y构成使透镜保持器31朝光轴方向即z1-z2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如图3所示,在透镜保持器31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一对突部31b、31c,构成第一线圈41的覆层导线的一方的终端部42a缠绕于突部31b,另一方的终端部42b缠绕于突部31c。在终端部42a、42b,覆层导线的覆层被除去,一方的终端部42a钎焊在第一板簧34a而与其导通,另一方的终端部42b钎焊在第一板簧34b而与其导通。

如图3所示,在第一板簧34a、34b的角部形成有固定孔34d。如图2所示,吊线8的上端部8a插入于固定孔34d,并通过钎焊固定在第一板簧34a、34b。

固定在图5所示的一方的第二金属片14a的悬置固定部14b的2个吊线8的上端部8a(参照图4)被固定于固定在可动基体32的上表面的第一板簧34a(参照图3),第一板簧34a与第一线圈41的一方的终端部42a导通。固定在图5所示的另一方的第二金属片14b的悬置固定部14b的2个吊线8的上端部8a(参照图4)被固定于固定在可动基体32的上表面的第一板簧34b(参照图3),第一板簧34b与第一线圈41的另一方的终端部42b导通。

如图5所示,在第二金属片14a的端部外部端子部14c被朝下方折弯,在第二金属片14b的端部外部端子部14c被朝下方折弯,各个外部端子部14c、14c从基体部件11朝下侧突出。能够经由一对外部端子部14c、14c和第二金属片14a、14b以及吊线8,进而经第一板簧34a、34b对第一线圈41通电。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基台构造部10中,在基体部件11的上表面的多处形成有支承隆起部11a,被分割为2个的绝缘基板50a、50b设置在支承隆起部11a之上,且基体部件11与绝缘基板50a、50b由粘接剂固定。绝缘基板50a、50b分别是多片绝缘片层叠而成的层叠基板。在各个绝缘片利用铜箔等形成有旋涡状的环绕图案的线圈导体。具有线圈导体的绝缘片层叠有多片,通过使上下的线圈导体导通,构成线圈导体呈螺旋状地连接的第二线圈51x、51x、51y、51y。

第二线圈51x、51x、51y、51y是沿着x-y平面环绕的平面卷绕线圈。第二线圈51x、51x在x方向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配置,第二线圈51y、51y在y方向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配置。

如图2所示,第二线圈51x、51x与固定在可动基体32的磁铁33x、33x的下端面隔开间隔地对置,第二线圈51y、51y与固定在可动基体32的磁铁33y、33y的下端面隔开间隔地对置。利用第二线圈51x、51x、51y、51y和磁铁33x、33x、33y、33y构成用于使包含透镜保持器31的可动单元30朝x方向和y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二驱动机构是使透镜保持器31相对于基体部件11朝与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另外,可动部即可动单元30构成为具有第一线圈41、透镜保持器31、可动基体32、磁铁33x、33x、33y、33y、第一板簧34a、34b、第二板簧36、以及按压部件35。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基台构造部10设置有磁力检测元件45x、45y。磁力检测元件45x、45y搭载有霍尔元件和附属的电路部件。如图6中也示出的那样,磁力检测元件45x通过钎焊固定在绝缘基板50b的下表面,磁力检测元件45y通过钎焊固定在绝缘基板50a的下表面。在图2所示的组装状态下,1个磁铁33x的下方的磁场由磁力检测元件45x检测,1个磁铁33y的下方的磁场由磁力检测元件45y检测。另外,磁力检测元件45x隔着绝缘基板50b而与磁铁33x对置,磁力检测元件45y隔着绝缘基板50a而与磁铁33y对置。

如图4所示,在一方的绝缘基板50a形成有合计6处的连接导电部21a、21b、21c、21d、21e、21f,在另一方的绝缘基板50b也形成有合计6处的连接导电部22a、22b、22c、22d、22e、22f。

在一方的绝缘基板50a,在与另一方的绝缘基板50b的对置部形成有中继导电部23a、24a,在另一方的绝缘基板50b,在与一方的绝缘基板50a的对置部形成有中继导电部23b、24b。中继导电部23a和中继导电部23b经由形成在基体部件11的表面的中继用导电图案28a导通,中继导电部24a和中继导电部24b经由中继用导电图案28b导通。

在绝缘基板50a、50b的合计12处形成的连接导电部21a、21b、21c、21d、21e、21f和连接导电部22a、22b、22c、22d、22e、22f中的2个连接导电部经由在绝缘基板50a、50b形成的配线图案(未图示)而与在x方向对置的第二线圈51x、51x连接。第二线圈51x、51x设置于不同的绝缘基板50a、50b,因此,通过形成在绝缘基板50a、50b的串联连接用的配线图案(未图示)经由中继导电部23a、23b导通,2个第二线圈51x、51x串联连接。

另外的2个连接导电部经由在绝缘基板50a、50b形成的配线图案(未图示)而与在y方向对置的第二线圈51y、51y连接。2个第二线圈51y、51y也设置于不同的绝缘基板50a、50b,因此,通过形成在绝缘基板50a、50b的串联连接用的配线图案(未图示)经由中继导电部24a、24b导通,2个第二线圈51y、51y串联连接。

在绝缘基板50a设置的6处连接导电部21a、21b、21c、21d、21e、21f中的4个连接导电部经由在绝缘基板50a形成的配线图案(未图示)而与磁力检测元件45y的4个端子部分别导通。即、4个配线图案的一部分在绝缘基板50a的下表面露出,在该露出的部分(钎焊部、焊盘部)分别钎焊有磁力检测元件45y的端子部。在绝缘基板50b设置的6处连接导电部22a、22b、22c、22d、22e、22f中的4个连接导电部经由在绝缘基板50b形成的配线图案(未图示)而与磁力检测元件45x的4个端子部分别导通。即、4个配线图案的一部分在绝缘基板50b的下表面露出,在该露出的部分(钎焊部、焊盘部)分别钎焊有磁力检测元件45x的端子部。

关于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通过将平面形状呈l字状的2个绝缘基板50a、50b组合使用,能够使材料的成品率良好。

图4中示出在内部埋设有第一金属片12、13和第二金属片14a、14b的基体部件11,图5中将第一金属片12、13和第二金属片14a、14b以从基体部件11分离的状态示出。另外,在基体部件11也埋设有第三金属片19a、19b。

如图5所示,在基体部件11的朝向z1侧的上部形成有第一表面15a、15b、15c、15d和第二表面16。第一表面15a、15b、15c、15d形成为比第二表面16低。第一表面15a、15b、15c、15d在基体部件11的厚度方向(光轴方向)上形成在相同的高度位置。第二表面16除了支承隆起部11a之外在基体部件11的z1侧的上部形成同一平面。支承隆起部11a是当绝缘基板50a、50b重叠在基体部件11上时对绝缘基板50a、50b进行支承的部分。该支承隆起部11a的上表面(表面)也位于比第一表面15a、15b、15c、15d高的位置、即z1侧(磁铁33x、33y侧),因此构成第二表面的一部分。

在第一表面15a与第二表面16的边界部形成有斜面17a。在第一表面15b与第二表面16的边界部形成有斜面17b。在第一表面15c与第二表面16的边界部形成有斜面17c。同样,在第一表面15d与第二表面16的边界部形成有斜面17d。在图6的剖视图中,呈现出第一表面15c与第二表面16以及斜面17c。优选斜面17c从第一表面15c立起的立起角度θ为45度以下。更优选为10度以上40度以下。

如图6所示,固定在绝缘基板50b的下表面的磁力检测元件45x进入形成有第一表面15c的凹部内而与第一表面15c对置。同样,固定在绝缘基板50a的下表面的磁力检测元件45y位于形成有第一表面15e的凹部内,且与第一表面15e对置。第一表面15e形成在与上述第一表面15a、15b、15c、15d相同高度的位置。通过将磁力检测元件45x、45y配置在形成有第一表面15c、15e的凹部内,能够构成为使基台构造体10的高度尺寸小。

如图5所示,在第一金属片12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导通部12a、12b、12c、12d、12e、12f。在第一金属片13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导通部13a、13b、13c、13d、13e、13f。导通部12a、12b、12c、12d、12e、12f和导通部13a、13b、13c、13d、13e、13f是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并且,导通部12a、12b、12c、12d、12e、12f和导通部13a、13b、13c、13d、13e、13f在基体部件11中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这些导通部与第二金属片14a、14b的平坦部14a、14a也在基体部件11中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即、第一金属片12的导通部12a、12b、12c、12d、12e、12f以及第一金属片13的导通部13a、13b、13c、13d、13e、13f和第二金属片14a、14b的平坦部14a、14a位于光轴方向上的相同高度的面。

因此,第一金属片12的导通部12a、12b、12c、12d、12e、12f、第一金属片13的导通部13a、13b、13c、13d、13e、13f、第二金属片14a、14b的平坦部14a、14a从相同的金属板的相同平板部分离形成,并通过嵌件成型法埋设于基体部件11。

如图5所示,外部端子部12g、12h、12i、12j、12k、12m从第一金属片12的导通部12a、12b、12c、12d、12e、12f被朝下方折弯,这些外部端子部从基体部件11朝下方突出,在基体部件11的外部露出。外部端子部13g、13h、13i、13j、13k、13m从第一金属片13的导通部13a、13b、13c、13d、13e、13f被朝下方折弯,这些外部端子部从基体部件11朝下方突出,在基体部件11的外部露出。

如图5所示,在第一表面15a设置有4处露出部18a,嵌件成型的第一金属片12的导通部12a、12b、12c、12d在露出部18a处从第一表面15a露出。另外,在图5中,呈现出3处露出部18a。在第一表面15b设置有2处露出部18b,导通部12e、12f在露出部18b处从第一表面15b露出。

同样,在第一表面15c设置有4处露出部18c,嵌件成型的第一金属片13的导通部13a、13b、13c、13d在露出部18c处从第一表面15c露出。在第一表面15d设置有2处露出部18d,导通部13e、13f在露出部18d处从第一表面15d露出。

如图4和图5所示,从第一表面15a经斜面17a直至第二表面16,形成有导电图案25a、25b、25c、25d。从第一表面15a露出的导通部12a与导电图案25a连接,导通部12b与导电图案25b连接。导通部12c、12d与导电图案25c、25d分别连接。从第一表面15b经斜面17b直至第二表面16,形成有导电图案25e、25f。从第一表面15b露出的导通部12e、12f分别与导电图案25e、25f连接。

从第一表面15c经斜面17c直至第二表面16,形成有导电图案26a、26b、26c、26d。从第一表面15c露出的导通部13a与导电图案26a连接,导通部13b与导电图案26b连接。导通部13c、13d与导电图案26c、26d分别连接。从第一表面15d经斜面17d直至第二表面16,形成有导电图案26e、26f。从第一表面15d露出的导通部13e、13f分别与电图案26e、26f连接。

图6是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在图6中,与基体部件11一起构成基台构造部10的绝缘基板50b以及磁力检测元件45x也以未分解的状态示出。在图6中,示出第一金属片13的导通部13d、外部端子部13j、以及导电图案26d。导电图案26d是在印刷层的表面实施了镀敷的导电层,从第一表面15c经斜面17c直至第二表面16连续形成。印刷层的印刷方式是喷墨方式、使用调合器的涂布方式、胶版印刷方式等。印刷也可以是其他的任意方式。或者,除了印刷层以外,也可以在基体部件11的上表面形成铜箔层等,并通过蚀刻形成导电图案26d。

导电图案26d的印刷层由对含有银和树脂粘结剂的银焊膏进行印刷并烧制(加热)后的银图案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层的表面设置镀层。镀层是在由银图案构成的印刷层之上依次形成有铜镀层、镍镀层、金镀层的层,导电图案26d的最表面(外表面)为金的镀层。此外,优选从导电图案26d的印刷层的表面直至导通部13d的表面设置以铜以及镍作为基底层的金的镀层。另外,在导电图案26d并非通过印刷而是通过蚀刻形成的情况下,镀层的下侧的层为铜箔等。

如前面所述,若将斜面17c的角度θ设为45度以下、优选为设定为10~40度的范围,则容易从第一表面15c经斜面17c直至第二表面16而将导电图案26d无中断地连续形成。

另外,上述导电图案26d以外的所有的导电图案的形成、以及导电图案与导通部的连接也与图6所示的构造相同。即、关于导电图案,一部分重叠在导通部的上表面,在该重叠的部分处,导电图案与导通部电连接。

如图5所示,在基体部件11的第二表面16形成有2处露出部18e、18e,如图4所示,在露出部18e、18e露出有第三金属片19a、19b。第三金属片19a、19b从与第一金属片12、13以及第二金属片14a、14b相同的金属板切出。

在基体部件11的第二表面16形成有中继用导电图案28a、28b。中继用导电图案28a通过一部分重叠在第三金属片19a上而与第三金属片19a连接,中继用导电图案28b通过一部分重叠在第三金属片19b上而与第三金属片19b连接。中继用导电图案28a、28b通过与上述导电图案相同的工序且以相同的导电性材料形成。通过将第三金属片19a、19b作为电极使用,能够在中继用导电图案28a、28b的印刷层的表面实施以铜以及镍作为基底的镀金。

另外,图5所示的第二金属片14a、14b的平坦部14a形成在与各导通部12a、12b、…以及各导通部13a、13b、…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平坦部14a也形成为其一部分从第一表面15a、15b、15c、15d、15e中的任一个露出。

当在基体部件11之上载置绝缘基板50a并利用粘接剂固定后,呈现在第二表面16的导电图案25a被钎焊在绝缘基板50a的连接导电部21a。并且,导电图案25b、25c、25d、25e、25f也与连接导电部21b、21c、21d、21e、21f分别钎焊。同样,当在基体部件11之上载置绝缘基板50b并利用粘接剂固定后,呈现在第二表面16的导电图案26a被钎焊在绝缘基板50b的连接导电部22a。同样,导电图案26b、26c、26d、26e、26f也与连接导电部22b、22c、22d、22e、22f分别钎焊。

此外,中继导电部23a、23b与其下方的中继用导电图案28a钎焊,中继导电部23a、23b相互导通。并且,中继导电部24a、24b与其下方的中继用导电图案28b钎焊,中继导电部24a、24b相互导通。另外,在绝缘基板50a、50b被固定在基体部件11前,磁力检测元件45y、45x安装在绝缘基板50a、50b的下表面。

借助上述构造,由第一金属片12形成的外部端子部12g、12h、12i、12j、12k、12m和由第一金属片13形成的外部端子部13g、13h、13i、13j、13k、13m经导电图案25a、25b、25c、25d、25e、25f以及导电图案26a、26b、26c、26d、26e、26f而与第二线圈51x、51x、51y、51y和磁力检测元件45x、45y的端子部分别导通。

其次,对透镜驱动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从图5所示的外部端子部14c、14c经由吊线8和第一板簧34a、34b对第一线圈41赋予驱动电流,则在第一驱动机构中,借助在中心线o的周围流动的线圈电流和来自磁铁33x、33x、33y、33y的内表面的磁场,透镜保持器31被朝光轴方向即z1-z2方向驱动,进行由透镜保持器31保持的透镜的自动焦点调整。

若可动单元30朝x方向和y方向位置偏移,则利用磁力检测元件45x检测到隔着绝缘基板50b对置的磁铁33x的动作,利用磁力检测元件45y检测到隔着绝缘基板50a对置的磁铁33y的动作,其检测信号被从外部端子部12g、12h、12i、12j、12k、12m和外部端子部13g、13h、13i、13j、13k、13m的任一个检测。在控制部,生成对可动单元30的x-y方向的动作进行修正的驱动电流,并从任一个外部端子部经导电图案赋予给第二线圈51x、51x、51y、51y。

在第二驱动机构中,在磁铁33x、33x的下部,借助由从磁铁的内表面到达外表面的磁通和在第二线圈51x、51x中沿y方向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可动单元30被朝x方向驱动。并且,在磁铁33y、33y的下部,借助由从磁铁的内表面到达外表面的磁通和在第二线圈51y、51y中沿x方向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可动单元30被朝y方向驱动。由此来进行手抖修正。

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1中,在基台构造部10中,通过组合埋设在基体部件11的第一金属片12、13和形成在基体部件11的表面的导电图案,由此与绝缘基板50a、50b电连接,因此能够高效地构成多个配线路径。并且,由于无需使用fpc,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此外,无需采用将埋设在基体部件11的金属片上下重叠并进行绝缘等的复杂的构造,能够将所有的金属片从同一金属板的平面部切出,并通过嵌件成型构成基体部件11。

在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在位于低位置的第一表面15a、15b、15c、15d,将导通部和导电图案连接,在位于高位置的第二表面16,将导电图案和绝缘基板50a、50b的连接导电部钎焊。因而,由金属板形成的导通部不会与绝缘基板50a、50b抵靠,能够防止在绝缘基板50a、50b形成的配线图案与导通部的短路。

并且,通过形成位于比第一表面高的位置的第二表面,能够将基体部件11局部加厚,能够将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以及第三金属片通过嵌件成型法牢固地埋设在基体部件内。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51x、51y由将具有线圈导体的绝缘片层叠多片而成的层叠基板构成,但第二线圈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第二线圈通过将导线卷绕成预定的形状而构成,该第二线圈安装在绝缘基板的表面。在该情况下,第二线圈的端部与绝缘基板的配线图案连接,配线图案与在绝缘基板形成的连接导电部导通。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体部件11具有对绝缘基板50a、50b进行载置并支承的支承隆起部11a,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在基体部件11并不形成支承隆起部11a,绝缘基板50a、50b载置在基体部件11的第二表面16上并与基体部件11重叠。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本申请主张享有2016年12月28日对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基础申请2016-254991号的优先权,并在此通过参照而援引其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驱动装置

8吊线(弹性支承部件)

10基台构造部

11基体部件

12第一金属片

12a、12b、12c、12d、12e、12f导通部

12g、12h、12i、12j、12k、12m外部端子部

13第一金属片

13a、13b、13c、13d、13e、13f导通部

13g、13h、13i、13j、13k、13m外部端子部

14a、14b第二金属片

14a平坦部

14b悬置固定部

14c外部端子部

15a、15b、15c、15d第一表面

16第二表面

17a、17b、17c、17d斜面

19a、19b第三金属片

21a、21b、21c、21d、21e、21f连接导电部

22a、22b、22c、22d、22e、22f连接导电部

23a、23b、24a、24b中继导电部

25a、25b、25c、25d、25e、25f导电图案

26a、26b、26c、26d、26e、26f导电图案

28a、28b中继用导电图案

30可动单元(可动部)

31透镜保持器(透镜保持部件)

32可动基体

33x、33y磁铁

34a、34b第一板簧

36第二板簧

41第一线圈

45x、45y磁力检测元件

50a、50b绝缘基板

51x、51y第二线圈(线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