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27716发布日期:2018-11-02 23:5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将热源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色调剂的定影器。但是,在宽度较窄的用纸上形成图像后,短时间之后再在宽度较宽的用纸上形成图像时,有时定影带的两端在还未下降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就形成图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可在定影带的两端降到规定温度后的状态下在多张宽度不同的用纸上形成图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印刷速度判定部和印刷速度控制部。当在第一图像被形成介质上形成图像之后在第二图像被形成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印刷速度判定部根据第二图像被形成介质的形状、大小及输送过来的朝向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判定是否使第一图像被形成介质到达定影部的定时比规定的定时晚。根据所述印刷速度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印刷速度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图像被形成介质到达所述定影部的定时。

附图说明

图1为简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简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的说明图。

图3为简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部的说明图。

图4为简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的说明图。

图5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

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a4r用纸定影后的定影带的温度分布的说明图。

图7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a4r用纸通过时的印刷速度与tp-th之间的关系性的说明图。

图8为简略地示出控制部的ram所存储的等待印刷的作业文件的说明图。

图9的(a)为简略地示出输送纵向用纸时的纸张间隔的说明图。图9的(b)为示出交替印刷横向用纸和纵向用纸时的纸张间隔的简略图。

图10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图8的变形例的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1、供纸部

12、拾取辊13、图像形成部

14、定影部15、排纸部

16、输入部17、控制部

18、拾取驱动部19、输送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为简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第一供纸部11-1、第二供纸部11-2、第一拾取辊12-1、第二拾取辊12-2、图像形成部13、定影部14、排纸部15、输入部16、控制部17、拾取驱动部18以及输送用辊19。以下,当不区别第一供纸部11-1与第二供纸部11-2时,称为供纸部11,当不区别第一拾取辊12-1与第二拾取辊12-2时,称为拾取辊12。用纸在图的输送路110上被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供纸部11经由图像形成部13和定影部14输送到排纸部15。以供纸部11一侧为相对于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以排纸部15一侧为相对于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用纸为图像被形成介质的一个具体示例。以下,以图像被形成介质为用纸时为例进行说明。此外,拾取驱动部18为拾取辊驱动部的一个示例。

供纸部11具有托盘。供纸部11在托盘上装载用纸。供纸部11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供给用纸,以在作为图像被形成介质的具体示例的用纸上形成图像。供纸部11具备第一供纸部11-1和第二供纸部11-2。第一供纸部11-1装载长边方向与输送方向相一致的用纸(以下称为“纵向用纸”。例如a4r)。第二供纸部11-2装载短边方向与输送方向相一致的用纸(以下称为“横向用纸”。例如a4)。此外,以下将长边方向称为“纵”,将与长边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称为“横”。此外,纵向用纸为第一图像被形成介质的一个示例,横向用纸为第二图像被形成介质的一个示例。本实施方式中,将纵向用纸作为a4r,将横向用纸作为a4进行说明。

拾取辊12由辊构成。拾取辊12的辊通过按照控制部17的控制而运作的拾取驱动部18来旋转。拾取辊12将供纸部11上装载的用纸一张一张地取出,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拾取辊12具备取出第一供纸部11-1上装载的用纸的第一拾取辊12-1和取出第二供纸部11-2上装载的用纸的第二拾取辊12-2。

图像形成部13具备:黄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y、品红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m、青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c、黑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k、黄色用的充电器1302-y、品红色用的充电器1302-m、青色用的充电器1302-c、黑色用的充电器1302-k、黄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y、品红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m、青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c、黑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k、黄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y、品红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m、青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c、黑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k、黄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y、品红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m、青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c、黑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k、黄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y、品红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m、青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c、黑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k、中间转印带1307、二次转印辊1308以及二次转印相对辊1309。图2为示出图像形成部13的具体示例的图。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图像形成部13具备: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各个颜色的色调剂盒。

以下,当不分别区别黄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y、品红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m、青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c、黑色用的感光体鼓1301-k时,称为感光体鼓1301。

以下,当不分别区别黄色用的充电器1302-y、品红色用的充电器1302-m、青色用的充电器1302-c、黑色用的充电器1302-k时,称为充电器1302。

以下,当不分别区别黄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y、品红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m、青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c、黑色用的曝光装置1303-k时,称为曝光装置1303。

以下,当不分别区别黄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y、品红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m、青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c、黑色用的显影装置1304-k时,称为显影装置1304。

以下,当不分别区别黄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y、品红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m、青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c、黑色用的感光体清洁器1305-k时,称为感光体清洁器1305。

以下,当不分别区别黄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y、品红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m、青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c、黑色用的一次转印辊1306-k时,称为一次转印辊1306。

图像形成部13具备上述每个颜色各自的清洁器单元131。清洁器单元131具备感光体鼓1301、充电器1302及感光体清洁器1305。

图像形成部13具备上述每个颜色各自的处理单元132。处理单元132具备清洁器单元131、曝光装置1303、显影装置1304及一次转印辊1306。

感光体鼓1301为图像载体,例如为圆柱形的鼓。感光体鼓1301外周面配置有感光体材料,具有仅被光照射到的部分会释放静电的性质。充电器1302例如为针电极,使所述感光体鼓1301的表面带静电。曝光装置1303例如为激光照射装置,在所述主感光体鼓的表面形成对应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304向感光体鼓1301的表面供给色调剂,利用色调剂使静电潜像显影。感光体清洁器1305去除残留在感光体鼓1301的色调剂。一次转印辊1306将感光体鼓表面由色调剂显影的静电潜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07上。中间转印带为环状带。二次转印辊1308将中间转印带1307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被供给的用纸上。二次转印相对辊1309为夹住中间转印带1307的存在于与二次转印辊1308相对的位置上的辊。二次转印相对辊1309在二次转印相对辊1309与二次转印辊1308之间夹住上述用纸。

图3为示出定影部14的具体示例的图。定影部14具备加压辊1401、夹垫1402、调磁合金位置调整部1403、屏蔽部1404、发热辅助板1405、铁氧体磁芯1406、线圈1407、定影带1408、保持部件1409及温度传感器1410。

加压辊1401以金属制的部件为芯材,其外侧具备硅胶海绵及硅橡胶层等的弹性层。加压辊1401的表面具有剥离层。加压辊1401可旋转,以使定影带1408从动。加压辊可具备单向离合器机构。

夹垫1402由耐热性树脂形成。耐热性树脂例如为聚醚醚酮(peek)或酚醛树脂等。夹垫1402存在于定影带1408的内侧,将定影带1408向加压辊1401一侧按压。定影带1408与加压辊1401之间形成夹部。夹垫1402固定于保持部件1409上。夹垫1402的宽度(图3的z轴方向的长度)比通过输送路110输送的用纸的宽度宽。夹垫1402与加压辊1401之间具备低摩擦片材(图中没有示出),以使滑动性较好。

调磁合金位置调整部1403为发热辅助板1405的位置调整部,具备弹簧。调磁合金位置调整部1403固定于保持部件1409上,通过弹簧的力来调整发热辅助板1405的位置。

屏蔽部1404遮蔽由流过线圈1407的电流形成的的磁通。屏蔽部1404例如由铝或铜等非磁性材料构成。屏蔽部1404抑制磁通对温度传感器1410等的影响。

发热辅助板1405由居里点为220℃~230℃的铁、镍合金等的调磁合金制的薄壁金属部件形成。上述金属超过居里点时导磁率变低,从而使透过定影带1408的磁通密度降低。因此,发热辅助板1405的温度超过居里点时,通过发热辅助板1405向定影带1408加热的量会减少。因此,会抑制定影带1408的两端的温度上升。

铁氧体磁芯1406抑制由流过线圈1407的电流形成的磁通向没有定影带1408的方向(图中y轴的负轴方向)泄露。铁氧体磁芯1406将磁通集中于定影带1408。

线圈1407为导电性线圈。线圈1407通过交流电的流动而形成磁场。图3中,示出了线圈1407的截面。电流沿z轴方向在图3所示的截面内流过。

定影带1408为环状带。定影带1408具有多层。定影带1408具备通过由线圈1407产生的磁场发热的层(以下称为“导电层”。)导电层由铁、镍、铜等的导电性物质形成。图4为示出定影带1408的具体示例的图。定影带1408是以70μm的聚酰亚胺套管为基材,从下面开始依次层叠了1μm的ni层、10μm的cu层、8μm的ni层、200μm的si橡胶层、以及30μm的具有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树脂(pfa)的层(色调剂脱模层)的构造。定影带1408的宽度方向(即,与定影带1408的旋转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长度为图像形成装置1有可能使用的所有用纸中最长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因此,例如仅使用相同尺寸的用纸的话,定影带1408的宽度即为与上述尺寸的横向用纸的宽度相吻合的长度。

保持部件1409保持夹垫1402。保持部件1409存在于定影带1408的内侧。

温度传感器1410存在于定影带的内侧,检测定影带1408的温度。定影带1408可以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1410测量定影带1408的横向宽度的中心部分的温度。此外,温度传感器1410的配置不仅限于以上配置,只要是可以测量所需温度的配置就可以。

定影部14还可以在定影带1408的内侧具备恒温器(图中没有示出)。

返回来对图1进行说明。

排纸部15由辊构成。排纸部15的辊通过根据控制部17的控制而运作的排纸驱动部15a来旋转。排纸部15通过辊的旋转使非图像形成介质向输送方向移动。排纸部15通过将利用定影部14使图像在其表面定影的用纸向输送方向移动,将其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

输入部16为具有用户接口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上部前侧,具有具备众所周知的各种输入键和触屏的显示部。此外,该输入部16也可以为将个人电脑等的已有输入装置连接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接口。

通过该输入部16输入形成图像所需的信息。形成图像所需的信息为印刷用纸是用黑白印刷还是用彩色印刷的信息、所使用的用纸的尺寸或所使用的供纸盒、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等。

此外,还通过该输入部16输入交替印刷模式。通过操作面板输入时,按下交替印刷模式键。通过个人电脑输入时,印刷命令中包括有交替印刷模式的命令。交替印刷是指使形成图像的用纸在纵向用纸(例如a4r)和横向用纸(a4)之间按照份单位进行交替切换的印刷。以下将仅印刷纵向用纸时称为“纵向印刷”,将仅印刷横向用纸时称为“横向用纸”。

由cpu、rom及ram构成的控制部17具备辊判定部171、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及印刷速度控制部173。辊判定部171根据所输入的用纸相关信息,判定要驱动的拾取辊。辊判定部171在获取指示使用纵向用纸的信息时,选择驱动第一拾取辊。辊判定部171在获取指示使用横向用纸的信息时,选择驱动第二拾取辊。

印刷速度判定部172根据所输入的用纸相关信息,判定印刷速度。印刷速度为表示要连续处理的下一张用纸到达定影部14的定时的值。例如,以定影部14结束对前一张用纸的处理时间为标准,表示下一张用纸到达定影部14的定时的值。印刷速度可以为拾取用纸的定时(以下称为“拾取定时”。)与输送用纸的速度(以下称为“输送速度”。)中任一方或两方共同决定的速度。例如,拾取定时晚于规定的定时,输送速度为规定的速度的话,印刷速度就慢。例如,在拾取了纵向用纸后的下次的拾取的情况下,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判定要比标准时间更隔开时间间隔进行拾取。在拾取了横向用纸后的下次的拾取的情况下,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判定要在标准时间之后进行拾取。

印刷速度控制部173根据印刷速度判定部172的判定结果通过控制拾取驱动部18或输送用辊19来控制印刷速度。

控制部17还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个功能。

拾取驱动部18根据控制部17的选择驱动拾取辊。拾取驱动部18为电机等的驱动装置。拾取驱动部18通过接受电力供应产生驱动力使拾取辊12旋转。当控制部17选择驱动第一拾取辊时,拾取驱动部18驱动第一拾取辊。当控制部17的选择是驱动第二拾取辊的选择时,拾取驱动部18驱动第二拾取辊。另外,拾取驱动部18被印刷速度控制部173所控制,在基于印刷速度判定部172的判定结果的定时驱动拾取辊12。拾取驱动部18在驱动了第一拾取辊之后接着驱动第二拾取辊时和在驱动了第二拾取辊之后接着驱动第一拾取辊时,需要切换(以下称为“盒切换”。)的时间tk。

输送用辊19由辊构成。输送用辊19沿输送路径110输送用纸。输送用辊19的旋转速度由印刷速度控制部173控制,以实现基于印刷速度判定部172的判定结果的输送速度。

图5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简略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控制部17、拾取驱动部18、图像形成控制部13a、定影控制部14a、排纸驱动部15a及存储部20。控制部17和拾取驱动部18同上所述,所以略去说明。图像形成控制部13a按照控制部17的控制来控制图像形成部13的运作。定影控制部14a按照控制部17的控制来控制定影部14的运作。排纸驱动部15a为电机等的驱动装置。排纸驱动部15a通过接受电力供应产生驱动力而使排纸部15的排纸辊旋转。控制部17通过基于规定的程序运作,来控制经由总线所连接的各个功能部的运作。存储部20由磁性硬盘装置或半导体存储装置等的存储装置构成。存储部20存储由输入部16输入的用纸相关信息等的数据。

图6为示出在假想在相同尺寸的纵向用纸和横向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刚刚在纵向用纸上形成图像之后的定影带1408的温度分布的图。图6的横轴表示与定影带的旋转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图6的纵轴表示温度。目标温度tt为色调剂定影时所设定的温度,是色调剂可定影的温度。高温偏移发生温度th为当达到该温度以上时色调剂就会偏移的温度。非通纸部饱和温度tp为定影带1408所具有的最高温度。差分温度td为非通纸部饱和温度tp与高温偏移发生温度th之间的差分温度。

图6中,在定影带1408与纵向用纸无接触的区域(以下称为“非通纸区域”)中,定影带1408的温度上升,升高到高温偏移发生温度th以上。该情况会在图像形成时,因用纸与定影带未接触而没有引起用纸吸收热量时发生。相反,定影带1408与纵向用纸相接触的区域(以下称为“纵向用纸接触区域”。)中,用纸会夺走热量,所以会变为目标温度tt。在图6所示的温度分布状态下,在下一张横向用纸上形成图像时,为了使横向用纸的宽度比纵向用纸的宽度宽,图像形成的一部分要在已达到高温偏移发生温度th的区域进行。此时,不会形成所需的图像。

图7为示出a4r通过时的印刷速度与tp-th之间的关系的具体示例的图。

在第二张用纸上形成图像时,印刷速度越快,由于越在当在第一张上形成图像时升高的非通纸区域的温度未下降的状态下形成图像,所以差分温度td就会越高。例如,印刷速度为20ppm(printperminutes:每分钟打印)时,差分温度td为20℃。

另外,即使是未形成图像时,也会对定影带1408进行用于维持装置的最低限度的加热。形成图像时,进行加热以使温度传感器1410测量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tt。

图8为简略地示出控制部的ram所存储的等待印刷的作业文件的说明图。ram中存储的等待印刷的作业按照份序号q及与此对应的印刷顺序n、用纸种类进行分类。份序号q是在按照份单位印刷图像时显示是何印刷顺序的份的序号。印刷顺序n为各份图像的印刷顺序。用纸种类表示份的印刷中所使用的用纸的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用a4和a4r。此外,a4用纸为横向用纸,a4r为纵向用纸。

图8中ram所存储的等待印刷的作业中,进行份单位的图像形成,按照份单位而交替变换用纸种类。即,通过输入部16接收交替印刷的命令。例如,形成份序号q为1的图像时,在横向用纸(a4)上形成图像,形成份序号q为2的图像时,在纵向用纸(a4r)上形成图像。图8中,在横向用纸上形成份序号q为1印刷顺序n为3的图像后,在纵向用纸上形成份序号q为2印刷顺序n为1的图像。以下,用纸相关信息中将所指示的份序号q为a,印刷顺序n为b的图像形成记载为(a、b)。a和b为整数。

图9的(a)为简略地示出输送纵向用纸时的纸张间隔的说明图,图9的(b)为示出横向用纸与纵向用纸交替印刷时的纸张间隔的简略图。

9的(a)及9的(b)的图表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用纸的横向宽度。图9的图表中横轴为时间,图9的纸张间隔表示的时间为输送用纸经过纸张间隔的距离所用时间。

图9中,a4r表示纵向用纸,a4表示横向用纸。纸张间隔d1、纸张间隔d2及纸张间隔d1’均表示用纸之间的距离。例如,图9的(a)中,用纸a4r-1结束后,隔开纸张间隔d1开始进行用纸a4r-2的图像形成。纸张间隔d1和纸张间隔d1’为d1<d1’的关系。图9的(a)以横轴为时间轴表示当纵向印刷时用纸通过输送路径110上的规定点的状态。用纸之间的距离为纸张间隔d1。图9的(b)以横轴为时间轴表示当图8示出的存储等待印刷的作业的图像形成装置1交替进行印刷时,用纸通过输送路径110上的规定点的状态。a4-1与用纸a4-2之间的距离、用纸a4-2与用纸a4-3之间的距离、用纸a4-4与用纸a4-5之间的距离、用纸a4-5与用纸a4-6之间的距离为纸张间隔d2。即,纸张间隔d2表示横向用纸的纸张间隔。用纸a4r-1与用纸a4r-2之间的距离、用纸a4r-2与用纸a4r-3之间的距离为纸张间隔d1’。用纸a4r-4与用纸a4r-5之间的距离、用纸a4r-5与用纸a4r-6之间的距离为d1。用纸的种类变化时,需要纸张间隔所表示的时间和盒切换的时间。所以,例如,印刷用纸a4-3的下一张用纸a4r-1时,用纸a4-3与用纸a4r-1之间间隔的时间为纸张间隔d1’与盒切换时间的合计时间。用纸的种类变化时的用纸之间的距离为种类变更后的用纸(即,以上述示例来说的话即为用纸a4r)的纸张间隔。

用纸a4r-1为宽度较窄的用纸,所以非通纸区域的温度会比向用纸a4的用纸上形成图像时高。因此,在横向用纸的在非通纸区域上的图像形成要被进行的交替印刷时,作为比纵向印刷时宽的纸张间隔的纸张间隔d1’成为纵向用纸的纸张间隔,以使非通纸区域的温度不会升高到规定温度以上,份序号q在最后的图像形成中,纸张间隔不会扩大为形成图9的(b)的份序号q为4的图像时的纸张间隔d1。

图10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工序的流程图。图中将拾取辊记载为pr。此外,图10示出输入了指示交替印刷的信息的情况。经由输入部16输入印刷相关的信息。所输入的信息被存储到控制部17的ram中。等待印刷的作业信息如图8所示,被存储到该ram中形成的文件中(act101)。控制部17获取存储于ram的文件中的份序号q=1的表格的信息(act102)。辊判定部171判定是否在纵向用纸上形成份序号q的图像(act103)。对纵向用纸进行图像形成时(act103:是),控制部17显示上述所获取的用纸相关信息,并判定是否存在份序号q的下一个序号的数据(即,第q+1的份的数据)(act104)。当存在时(act104:是),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判定是否在纵向用纸上形成份序号q+1的图像(act105)。当为横向用纸时(act105:否),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向印刷速度控制部173发送将纸张间隔控制为d1’的指示(act:106)。接下来,控制部17获取印刷顺序n=1的表格的信息(act107)。拾取驱动部18根据act103中来自辊判定部171的判定结果和act106的指示驱动第一拾取辊,使纸张间隔为纸张间隔d1’(act108)。在被拾取的用纸上形成图像(act109)。接下来,控制部17判定是否存在下一个n的数据(即,n=n+1的数据)(act110)。当存在时(act110:是),控制部17获取n=n+1的数据后(act111),返回至act107。act110中判定不存在n=n+1时(act110:否),控制部17判定份序号q是否存在q+1的数据(act130)。不存在数据时(act130:否),图像形成装置1结束处理。存在数据时(act130:是),控制部17获取q=q+1的数据(act131)。之后,返回至act103。act105中判定为纵向用纸时(act105:是),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向印刷速度控制部173发送将纸张间隔控制为d1的指示(act112)。接下来,控制部17获取印刷顺序n=1的表格的数据(act113)。拾取驱动部18根据act103中来自辊判定部171的判定结果和act112的指示,驱动第一拾取辊(act114),以使纸张间隔为纸张间隔d1。在被拾取的用纸上形成图像(act115)。接下来,控制部17判定是否存在下一个n的数据(即,n=n+1的数据)(act116)。当存在时(act116:是),控制部17在获取n=n+1的数据后(act117),返回至act107。在act116中,判定不存在n=n+1的数据时(act116:否),图像形成装置1转移至act130的处理。act104中,判定不存在份序号q=q+1的数据时(act104:否),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向印刷速度控制部173发送将纸张间隔控制为d1的指示(act118)。接下来,控制部17获取印刷顺序n=1的表格的数据(act119)。拾取驱动部18根据act103中来自辊判定部171的判定结果和act118的指示驱动第一拾取辊12-1(act120),以使纸张间隔为纸张间隔d1。在拾取的用纸上形成图像(act121)。接下来,控制部17判定是否存在下一个n的数据(即,n=n+1的数据)(act122)。当存在时(act122:是),控制部17在获取n=n+1的数据后(act123),返回至act120。act122的判定中,判定不存在n=n+1的数据时(act122:否),图像形成装置1转移至act130的处理。act103的判定中,判定在横向用纸上进行时(act103:否),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向印刷速度控制部173发送将纸张间隔控制为d2的指示(act124)。接下来,控制部17获取印刷顺序n=1的表格的信息(act125)。拾取驱动部18根据act103中来自辊判定部171的判定结果和act124的指示驱动第二拾取辊12-2(act126),以使纸张间隔为纸张间隔d2。在被拾取的用纸上形成图像(act127)。接下来,控制部17判定是否存在下一个n的数据(即,n=n+1的数据)(act128)。当存在时(act128:是),控制部17在获取n=n+1的数据后(act129),返回至act126。act128中,判定不存在n=n+1的数据时(act128:否),图像形成装置1转移至act130的处理。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前一张用纸的种类改变向定影部14输送用纸的定时,可进行抑制定影带1408的非通纸区域的温度的上升的图像形成。具体如下。在相同尺寸的纵向用纸和横向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纵向用纸上形成图像时,定影带1408的非通纸区域的温度相较于通纸区域会上升。这是因为,色调剂定影时的热量不会被用纸所夺取而会积攒到定影带上。所以,短时间内在多张用纸上形成图像时,在纵向用纸上形成图像后进行下一个图像形成时,就会出现由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色调剂定影的区域。因此,使在纵向用纸上形成图像后进行下一个图像的形成的定时晚一点的话,即可在热量已下降的状态下形成图像。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当依次在多张用纸上形成图像时,印刷速度判定部172根据上一张已形成图像的用纸的大小和朝向,判定接下来要形成图像的用纸的输送的定时。当接下来要形成图像的用纸的横向宽度比前一张用纸的横向宽度(即,垂直于输送方向的长度)长时,印刷速度判定部172判定以比标准定时慢的定时进行供纸。因此,可在非通纸区域的温度是高温偏移发生温度th以下的温度的情况下,依次在多张用纸上形成图像。

(变形例)

输入部16获取指示纵向印刷的信息之后获取了指示连续进行横向印刷的信息时,即使未获取指示交替印刷的信息,纵向用纸的纸张间隔也可以为纸张间隔d1’。

图像形成装置1抑制非通纸区域的温度上升的同时进行图像形成的方法不仅限于通过拾取辊12控制纸张间隔的方法,还可以为通过输送用辊19控制输送速度的方法。该情况下,定影带1408的加热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所以可以抑制非通纸区域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中的几个实施方式中,以交替印刷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交替印刷。例如,在印刷一份、两份、三份、四份……及多份时,所印刷的第二份的用纸相对于带的宽度与所印刷的第三份的用纸相对于带的宽度相比,第三份的宽度相对于带的宽度更宽时,将第二份用纸的输送速度调整到慢于通常的速度,或将纸张间隔扩大进行印刷。由此,在比第二份用纸的宽度更宽的第三份用纸上通过定影器进行定影时,可以抑制定影器的温度不均。

例如,如图8所示可将存储于ram中的文件改成图11所示的样子。即,对应于份序号q,存储印刷顺序n、对应于用纸种类的用纸宽度的大小。图11中所存储的用纸宽度的大小x1和x2的关系为x2>x1。

并且,当选择了相比印刷时存储于ram的用纸宽度相对于带的用纸宽度更宽的纸张种类时,通过相比于通常扩大纸张间隔进行印刷,可抑制输送用纸宽度大的用纸时的定影器的温度不均。例如,以仅输送b5r时的纸张间隔为d1。然后,在印刷第二份的b5r之前,比较第二份b5r的用纸宽度x1与第三份a3的用纸宽度x2,当控制部判定x2>x1时,则以比d1更宽的d1’为b5r的纸张间隔进行输送。扩大纸张间隔时,只要将拾取辊拾取用纸的定时减慢即可。另外,不仅限于扩大纸张间隔,还可以控制驱动输送用纸的输送辊的电机的输出,来降低用纸的输送速度。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