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系统、方法及装置、作业管理方法和记录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16767发布日期:2018-09-25 18:3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方法及装置、作业管理方法及储存有作业管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利用电子照相工艺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中,对由图像形成部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向定影部的定影辊隙走纸(加热以及加压)的定影处理,将定影处理后的纸张排出到设备外部。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近年来有如下需求:希望在ic芯片纸等纸厚部分性地厚的纸张上印刷图像。在此,ic芯片纸相比于厚度均匀的通常的纸张,纸的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的差(阶梯差)非常大。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如ic芯片纸那样的纸张上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如果使用通常的定影压力(定影载荷)来进行定影处理,则构成定影辊隙的辊等定影部件的耐久性变短。

尚未提出用于应对在这样的特殊的纸张上形成图像时的固有的问题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使在同一记录纸的同一面所形成的图像的光泽水平变化,将光泽水平依照想要变化的单位而分割为多个来形成图像,并控制成在所形成的图像之间使定影处理的次数不同。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以使用纸厚均匀的通常的纸张为前提,在ic芯片纸等纸厚部分性地厚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无法解决上述的定影部件的耐久性变短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21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作为对ic芯片纸等记录材料进行印刷时的对策,为了确保定影部件的耐久性,考虑在定影处理时减小定影辊隙针对记录材料的压力(定影载荷)。另一方面,在减小定影载荷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问题:关于配置有ic芯片的纸厚厚的区域,在走纸时辊隙面压上升而能够确保定影性,但关于未配置ic芯片的纸厚薄的区域,由于辊隙面压低所以无法确保定影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纸厚部分性地厚的纸厚非均匀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确保定影性并且确保形成定影辊隙的部件的耐久性的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方法及装置、作业管理方法及储存有作业管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各自具有图像形成部和定影部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所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对纸张执行图像形成处理之后,使用所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对所述纸张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其中,

向具有纸厚薄的第1区域和纸厚厚的第2区域的纸厚非均匀纸张形成图像的情况下,

由所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形成针对所述第1区域的图像并定影,由所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形成针对所述第2区域的图像并定影,

所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各定影部应用比对纸厚均匀的纸张应用的第1载荷低的第2载荷作为定影载荷而使所述纸厚非均匀纸张走纸。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具备图像形成部以及定影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向具有纸厚薄的第1区域和纸厚厚的第2区域的纸厚非均匀纸张形成图像,其中,

在第1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1区域的图像并定影,在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2区域的图像并定影,

在所述第1次的印刷处理以及所述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所述定影部应用比对纸厚均匀的纸张应用的第1载荷低的第2载荷作为定影载荷而使所述纸厚非均匀纸张走纸。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向纸张形成调色剂像;

定影部,使纸张上的所述调色剂像定影;以及

控制部,在向具有纸厚薄的第1区域和纸厚厚的第2区域的纸厚非均匀纸张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及所述定影部,以使得在第1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1区域的调色剂像并定影,在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2区域的图像并定影,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定影部,以使得应用比对纸厚均匀的纸张应用的第1载荷低的第2载荷作为所述第1次的印刷处理以及所述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的定影载荷而使所述纸厚非均匀纸张走纸。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管理方法,将串接机或者单机作为向纸张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而登记到网络上,对该登记的所述印刷装置分配印刷作业,所述串接机具备各自具有图像形成部和定影部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单机将图像形成部以及定影部各具备一个,其中,

在接收到向具有纸厚薄的第1区域和纸厚厚的第2区域的纸厚非均匀纸张形成图像的印刷作业时,考虑所登记的各印刷装置的工作状态来指定执行印刷作业的印刷装置,对该指定的印刷装置进行指示,以使得:在第1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1区域的图像并定影,在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2区域的图像并定影,应用比对纸厚均匀的纸张应用的第1载荷低的第2载荷作为所述第1次的印刷处理以及所述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的定影载荷。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存有作业管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该作业管理程序由服务器执行,串接机或者单机作为向纸张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而被登记到网络上,所述服务器对所登记的所述印刷装置分配印刷作业,所述串接机具备各自具有图像形成部和定影部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单机将图像形成部以及定影部各具备一个,其中,

所述作业管理程序用于使所述服务器执行:

在接收到向具有纸厚薄的第1区域和纸厚厚的第2区域的纸厚非均匀纸张的同一面形成图像的印刷作业时,考虑所登记的各设备的工作状态,指定执行该印刷作业的印刷装置的步骤;以及

对该指定的印刷装置进行指示,以使得在第1次的图像形成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1区域的图像并定影,在第2次的图像形成处理中形成针对所述第2区域的图像并定影,应用比对纸厚均匀的纸张应用的第1载荷低的第2载荷作为所述第1次的图像形成处理以及所述第2次的图像形成处理中的定影载荷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在如ic芯片纸那样纸厚部分性地厚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确保定影性,并且确保形成定影辊隙的部件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形成部以及定影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ic芯片纸的结构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说明在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在ic芯片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7是图6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8是说明在图6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ic芯片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0是说明在图9的网络系统中在ic芯片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系统;100:第1图像形成装置;101、201:控制部(搬送控制部);102、202:cpu;103、203:rom;104、204:ram;110:原稿读取部;120:操作显示部;130:图像处理部;140、210:图像形成部;141、211:感光鼓;142、212:带电装置;143、213:曝光装置;144、214:显影装置;145、215:转印搬送路;145a、215a:搬送辊对;146、216:转印带;147、217:清洁装置;148a、218a:从动辊;148b、218b:驱动辊;149、219:转印辊;150、220:搬送部;160、230:定影部;161、231:定影辊;162、232:加压辊;171、241:通信部;172、242:存储部;200:第2图像形成装置;300:后处理装置;310:排纸托盘;np1:定影辊隙部;mfp:印刷装置;sa:服务器;ics:ic芯片纸(纸厚非均匀纸张);a1:薄纸部;a2:厚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的整体结构。该图像形成系统10是供纸托盘部件pfu、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后处理装置300等依次连接而构成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翻转机构r1,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翻转机构r2。后处理装置300具备排纸托盘310。图中箭头表示纸张的搬送路径。如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0那样将2台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串联地连接而构成的系统一般被称为串联串接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

首先,说明针对纸厚均匀的纸张(以下还称为通常纸张)形成图像的情况。图像形成系统10在对通常纸张进行单面印刷的情况下,从供纸托盘部件pfu供给纸张,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单面印刷,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中仅进行搬送。或者,在图像形成系统10中,从供纸托盘部件pfu供给纸张,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不进行印刷而仅进行搬送,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中进行单面印刷。在以前者的事例为代表而详细说明印刷处理的流程时,首先,图像形成系统10从供纸托盘pfu供给纸张,由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印刷纸张的表面。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0将纸张搬送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然后,图像形成系统10利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使单面印刷完成的纸张走纸。图像形成系统10在需要后处理的情况下,利用后处理装置300对单面印刷完成的纸张进行多重折叠、鞍式装订、平订等后处理、翻转等处理。最终地,图像形成系统10将单面印刷完成的纸张排出到排纸托盘310。

图像形成系统10在对通常纸张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从供纸托盘部件pfu供给纸张,利用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来印刷纸张的表面(上表面)。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0将纸张搬送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然后,图像形成系统10利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来印刷纸张的背面(下表面)。图像形成系统10在印刷纸张的背面之后,利用翻转机构r2使纸张翻转,将翻转后的纸张搬送到后处理装置300。图像形成系统10在需要后处理的情况下,利用后处理装置300对纸张进行多重折叠、鞍式装订、平订等后处理。最终地,图像形成系统10将双面印刷完成或者后处理完成的纸张排出到排纸托盘3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中,对纸厚部分性地厚的ic芯片纸也能够进行印刷,在后面叙述上述印刷处理的详情。以下,在只是称为“纸张”的情况下,包括通常纸张和ic芯片纸这两方。

接下来,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0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0是具备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而构成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多功能外设)。此外,在图2中,省略供纸托盘pfu以及后处理装置300的图示。

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1、原稿读取部110、操作显示部120、图像处理部130、图像形成部140、搬送部150、定影部160(第1定影部)、通信部171以及存储部172。

控制部101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102、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3、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等。cpu102从rom103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而在ram104中展开,并与所展开的程序协作来控制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模块的动作。此时,参照储存在存储部172中的各种数据。存储部1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存储器)或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171,在与和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部101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通信部1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171,在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另外,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171而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控制部201协作,还控制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动作。

原稿读取部110光学地扫描搬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此外,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adf)将原稿搬送到接触玻璃上,但也有时通过手动作业将原稿载置到接触玻璃上。

操作显示部1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以及操作部发挥功能。显示部依照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具备数字键、启动键等各种操作键,受理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将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1。

图像处理部130包括进行模拟数字(a/d)变换处理的电路以及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图像处理部130根据由原稿读取部110的ccd传感器取得的模拟图像信号,通过a/d变换处理生成数字图像数据而输出到图像形成部140。另外,图像处理部130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根据存储部172内的灰度校正数据(灰度校正表格lut)进行灰度校正。另外,图像处理部130针对输入图像数据,除了灰度校正以外还实施颜色校正、明暗度校正等各种校正处理、压缩处理等。根据实施这些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140。

图像形成部140根据由图像处理部130生成的数字图像数据而发出激光,并将该发出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曝光工序)。

图像形成部140具备用于除了上述曝光工序以外还分别执行在曝光工序前进行的带电工序、在曝光工序后进行的显影工序、显影工序后的转印工序以及转印工序后的清洁工序的结构。

在带电工序中,图像形成部140通过来自带电装置的电晕放电,使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在显影工序中,图像形成部140通过使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所包含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转印工序中,图像形成部140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搬送部150搬送的纸张。在清洁工序中,图像形成部140去除在转印工序后的感光鼓上残留的调色剂。

定影部160通过对导入到定影辊隙部的纸张上的调色剂像施加热以及压力(加热定影),使调色剂像在纸张上定影(定影工序)。其结果,在纸张上形成定影调色剂像。

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控制部201、图像形成部210、搬送部220、定影部230(第2定影部)、通信部241以及存储部242。此外,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各部的处理与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说明的控制部101、图像形成部140、搬送部150、定影部160、通信部171以及存储部172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此处的说明。

[图像形成部140、210以及定影部160、230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的图像形成部140和定影部160的结构、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的图像形成部210和定影部230的结构。

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140具备感光鼓141、带电装置142、曝光装置143、显影装置144、将纸张引导到转印区域的转印搬送路145、将形成在感光鼓14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的转印带146、去除残留于感光鼓141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147。在图像形成部140中,沿着感光鼓141的旋转方向(箭头方向),设置有带电装置142、曝光装置143、显影装置144、转印搬送路145、转印带146、清洁装置147。转印搬送路145形成图2所示的搬送部150的一部分,主要配置有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构成的多个搬送辊对145a。搬送辊对145a还配置于构成搬送部150的其它搬送路径上。

转印带146被配置为架设于从动辊148a与驱动辊148b之间,在感光鼓141的下方,转印带146的表面与感光鼓1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即,在转印带146与感光鼓141之间,形成作为转印区域的转印辊隙部np。在转印辊隙部np中由转印带146将纸张按压到感光鼓141的同时进行搬送。

在与感光鼓1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的转印带146的内侧,配置有能够对转印带146施加转印电压的转印辊149。对转印辊149连接作为对转印带146施加转印电压的电源的电压施加部(未图示)。控制部101以使预定的电流从转印辊149流入到转印带146的方式控制电压施加部应施加的电压。通过对转印带146施加转印电压,向与感光鼓141接触中的纸张转印感光鼓141上的调色剂像。

另外,在转印带146的纸张搬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定影部160。定影部160具备:通过卤素加热器等内置热源而被维持为预定的加热温度的定影辊161(第1定影部件)、以及压接到定影辊161的加压辊162(第1加压部件)。定影部160通过向定影辊161与加压辊162之间的定影辊隙部np1(第1定影辊隙部)导入纸张并夹持搬送,从而利用定影辊161的热对纸张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

在定影部160中,定影辊161例如直径为70mm,外周侧具有厚度为6.5mm的橡胶层,将上述橡胶层的外周面设为表面起模层而用pfa管的树脂层来包覆。

加压辊162以预定的定影载荷压接到定影辊161。例如将具有步进马达、凸轮等的公知的载荷可变机构(参照日本特开2003-287932号公报)设置于加压辊162,并由控制部101控制上述步进马达,从而能够调整该定影载荷。

另外,定影载荷根据所使用的纸张的种类、基本重量而应用不同的值。例如,在纸厚均匀的通常纸张的情况下,在小于基本重量50g/m2的优质纸、普通纸中应用700n的定影载荷,在基本重量50~74g/m2的优质纸中应用1100n的定影载荷,在基本重量50~74g/m2的普通纸中应用1900n的定影载荷,在基本重量75g/m2的优质纸、普通纸中应用1900n的定影载荷。

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图像形成部210具备感光鼓211、带电装置212、曝光装置213、显影装置214、将纸张引导到转印区域的转印搬送路215、将形成在感光鼓21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的转印带216、去除残留于感光鼓211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217。在图像形成部210中,沿着感光鼓211的旋转方向(箭头方向)设置有带电装置212、曝光装置213、显影装置214、转印搬送路215、转印带216、清洁装置217。转印搬送路215形成图2所示的搬送部220的一部分,配置有主要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构成的多个搬送辊对215a。搬送辊对215a还配置于构成搬送部220的其它搬送路径上。

转印带216被配置为架设于从动辊218a与驱动辊218b之间,在感光鼓211的下方,转印带216的表面与感光鼓21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即,在转印带216与感光鼓211之间形成作为转印区域的转印辊隙部np。在转印辊隙部np中由转印带216将纸张按压到感光鼓211的同时进行搬送。

在与感光鼓21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的转印带216的内侧,配置有能够对转印带216施加转印电压的转印辊219。对转印辊219连接作为对转印带216施加转印电压的电源的电压施加部(未图示)。控制部201以使预定的电流从转印辊219流入到转印带216的方式控制电压施加部应施加的电压。通过向转印带216施加转印电压,从而向与感光鼓211接触中的纸张转印感光鼓211上的调色剂像。

另外,在转印带216的纸张搬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定影部230。定影部230具备:通过卤素加热器等内置热源而被维持为预定的加热温度的定影辊231(第2定影部件)、以及压接于定影辊231的加压辊232(第2加压部件)。定影部230通过向定影辊231与加压辊232之间的定影辊隙部np1(第2定影辊隙部)导入纸张并夹持搬送,从而利用定影辊231的热对纸张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

在定影部230中,加压辊232以预定的定影载荷压接到定影辊231。能够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机构以及控制来调整该定影载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部160、230,例示了如上所述的热辊方式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热带方式等的其它结构。另外,定影部160、230的热源也可以是ih(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图像形成系统10中,在如ic芯片纸那样的纸厚不均匀而纸厚部分性地厚的纸张(纸厚非均匀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与上述通常纸张同样的印刷处理,则在定影处理中在定影部件的耐久性等方面产生问题。以下,参照图4,说明ic芯片纸的结构以及向ic芯片纸形成图像时的问题点。

图4示出ic芯片纸ics的截面形状。如图4所示,ic芯片纸ics是在2张纸s1、s2之间设置有ic芯片c的记录材料。ic芯片纸ics具有:未配置ic芯片c而纸厚薄的作为第1区域的薄纸部a1、以及配置有ic芯片c而纸厚变厚的作为第2区域的厚纸部a2。在ic芯片纸ics中的纸s1与纸s2之间存在粘接剂(省略图示)。

在ic芯片纸ics中,薄纸部a1的纸厚例如是200μm左右,厚纸部a2的纸厚例如是500μm左右。虽然还依赖于ic芯片c的厚度等,但ic芯片纸ics中的厚纸部a2的纸厚相对薄纸部a1为大致1.5~3倍的厚度。

关于ic芯片纸ics的结构,在图4中仅示出了1个ic芯片c,但实际上能够配置多个ic芯片c。在具备多个ic芯片的ic芯片纸的情况下,各ic芯片中的配置的形态是任意的,另外各ic芯片的大小、厚度既有相互相同的情况,也有相互不同的情况。

针对作为这样纸厚部分性地厚的纸厚非均匀纸张的ic芯片纸ics,在由各定影部160、230应用对纸厚均匀的通常纸张使用的定影压力(定影载荷)来进行定影处理时,产生如下问题:在纸厚厚的部分中面压上升,对定影辊161、231以及加压辊162、232施加过负荷,它们的耐久性变短。

作为应对上述耐久性的问题的对策,考虑相比于通常纸张的情况而减小定影载荷来进行定影处理。然而,在减小定影载荷的情况下,关于ic芯片纸ics中的厚纸部a2,由于纸厚厚,所以在走纸时辊隙面压上升而能够确保定影性,但关于薄纸部a1,由于辊隙面压低,所以无法确保定影性。

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由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针对薄纸部a1(第1区域)的图像并定影,由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形成针对厚纸部a2(第2区域)的图像并定影。并且,在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第1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100、200中的各定影部160、230应用比应用于纸厚均匀的纸张的定影载荷(第1载荷)低的定影载荷(第2载荷),使ic芯片纸ics走纸。

更具体而言,在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定影载荷的第2载荷为比第1载荷低25~45%的值。另外,在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与调色剂像有无成像无关地,即,在仅由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某一方形成调色剂像的情况下,作为定影载荷也应用第2载荷。另外,在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设为仅向ic芯片纸ics的单面(图4中的上表面侧或者下表面侧)形成图像的单面模式,禁止使用使纸张的表面和背面翻转的翻转机构r1。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在向如ic芯片纸ics那样纸厚部分性地厚的纸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确保定影性,并且确保构成定影辊隙np1的部件(定影辊161、231以及加压辊162、232)的耐久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首先通过作为上游机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140向没有ic芯片c的薄纸部a1形成调色剂像,将定影部160的定影载荷设为比通常低的第2载荷而走纸。接下来,通过作为下游机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图像形成部210向有ic芯片c的厚纸部a2形成调色剂像,以定影部230的定影载荷比通常低的第2载荷而走纸。

在上述动作中,有ic芯片c的厚纸部a2由于纸厚厚,所以即使定影载荷是比通常低的第2载荷,通过在定影部230中的走纸过程中使辊隙面压上升,也能够确保定影性。另一方面,针对纸厚薄的薄纸部a1,在通过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140形成调色剂像之后,由定影部160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定影部230进行2次定影处理,所以即使定影部160、230的定影载荷是第2载荷,也能够确保定影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良好地确保定影性,并且确保构成定影辊隙np1的部件的耐久性,能够同时确保良好的定影性和定影辊161、231以及加压辊162、232的耐久性。

此外,在调换成像的顺序的情况下,即由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上游机)向厚纸部a2形成调色剂像并由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下游机)向薄纸部a1形成调色剂像的情况下,得不到上述效果。

具体而言,在该情况下,厚纸部a2向定影部160以及230走纸且各自的辊隙面压上升,从而能够确保调色剂像的定影性,但薄纸部a1在形成调色剂像之后被定影部230只走纸1次,所以无法确保上述调色剂像的定影性。在此,考虑只将下游机侧的定影部230的定影载荷设定得比第2载荷高,但在该情况下,即便能够确保薄纸部a1的调色剂像的定影性,定影部230的定影辊231以及加压辊232的耐久性也会变短。

因此,通过设为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同时确保形成于薄纸部a1以及厚纸部a2的调色剂像的良好的定影性、和定影辊161、231以及加压辊162、232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纸张使用ic芯片纸ics的情况下,在操作显示部120中显示未图示的纸张分布的设定画面,在上述设定画面上将ic芯片纸ics的纸张尺寸、厚纸部a2的纸张上的位置等预先登记为用户定义信息。

以下,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在图像形成系统10中执行针对ic芯片纸ics的印刷作业时的处理的流程。

在步骤s10中,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101直至接收到印刷作业为止待机,如果接收到印刷作业(步骤s10,“是”),则转移到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101参照印刷作业的内容,判定所使用的纸张是否为ic芯片纸,在所使用的纸张是ic芯片纸的情况下(步骤s20,“是”),转移到步骤s30。另一方面,在所使用的纸张不是ic芯片纸的情况下(步骤s20,“否”),控制部101视为所使用的纸张是纸厚均匀的纸张而跳转到步骤s50。

在步骤s30中,控制部101根据上述用户定义信息,检测所使用的ic芯片纸的作为第1区域的薄纸部a1和作为第2区域的厚纸部a2的位置。

在步骤s40中,控制部101将图像形成装置100、200中的各个定影部160、230的定影载荷设定为低的值(第2载荷)。上述第2载荷的值如上所述被设定为比通常载荷即在纸厚恒定的纸张中应用的第1载荷低25~4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0中设定的第2载荷在定影部160以及230中被设为相互相同的值。作为其它设定例,在各个定影部160、230中应用的定影载荷只要是比上述第1载荷低的第2载荷,也可以设为相互不同的值。

在步骤s50中,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140、210以及定影部160、230等,以使得在图像形成装置100、200中进行各个印刷处理。

具体而言,在步骤s50中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参照输入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140以及定影部160,以使得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对作为第1区域的薄纸部a1印刷调色剂像。在此,即使在不通过图像形成部140向薄纸部a1形成调色剂像的情况(即,不进行图像形成工序的情况)下,也通过定影部160进行定影工序(即,加热以及利用第2载荷的加压)。

接下来,控制部101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上述ic芯片纸ics搬送到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并且控制图像形成部210以及定影部230以使得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中对作为第2区域的厚纸部a2印刷调色剂像。或者,控制部101向控制部201发送应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图像形成部210以及定影部230中对厚纸部a2印刷调色剂像的意思的指示。在此,即使在不通过图像形成部210向厚纸部a2形成调色剂像的情况(即,不进行图像形成工序的情况)下,也通过定影部230进行定影工序(即,加热以及利用第2载荷的加压)。

通过上述处理,能够确保向ic芯片纸ics形成图像时的良好的定影性,并且确保构成定影辊隙np1的定影部件(定影辊161、231、加压辊162、232等)的耐久性。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中向ic芯片纸ics以外的纸张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01根据印刷作业以及输入图像数据,控制各部以使得执行依照上述印刷作业的输入图像的印刷以及纸张搬送的处理。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图8,说明用于向ic芯片纸ics形成图像的第2实施方式。

图6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7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以下,为了简化,对与上述图像形成系统10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同等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电子照相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将形成在感光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在中间转印带421上重叠4色的调色剂像之后,二次转印到从供纸托盘部件51a~51c送出的纸张s,从而形成图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了如下的串接方式: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上串联配置与ymck这4色对应的感光鼓413,通过一次的步骤向中间转印带421依次转印各色调色剂像。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具备原稿读取部110、操作显示部120、图像处理部130、图像形成部140、纸张搬送部150、定影部160、控制部101、通信部171、存储部172等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多功能外设)。

原稿读取部1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送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将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通过搬送机构进行搬送而送出到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能够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连续地一并读取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双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光学地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1搬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1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原稿读取部110根据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12的读取结果而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1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1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构成,作为显示部121以及操作部122发挥功能。

图像处理部1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

图像形成部140具备用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而利用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141y、141m、141c、141k、中间转印部件142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部件141y、141m、141c、141k具有同样的结构。为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同的构成要素用同一符号来表示,在分别区分的情况下对符号附加y、m、c或者k来表示。在图6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部件141y的构成要素附加符号,关于其它图像形成部件141m、141c、141k的构成要素,省略符号。

图像形成部件1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鼓413例如是在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素管)的周面依次层叠内涂层(ucl:undercoat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generation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transportlayer)而成的带负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而得到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曝光装置411的曝光而产生一对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电子供给性含氮化合物)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而得到的材料构成,将由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控制部101通过控制对使感光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供给的驱动电流,使感光鼓413以恒定的圆周速度(线速度)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负极性。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在感光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中产生正电荷,并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从而感光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被中和。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由于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例如是二成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使静电潜像可见化来形成调色剂像。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接(滑动接触)的清洁刀片等。鼓清洁装置415利用清洁刀片来去除在一次转印后残留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部件142具备作为像承载体的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形带构成,环状地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1个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由从动辊构成。例如,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更靠带行进方向下游侧配置的辊423a优选为是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进速度保持为恒定。通过使驱动辊423a旋转,中间转印带421在箭头a方向上以恒定速度行进。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相对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通过夹着中间转印带421将一次转印辊422压接到感光鼓413,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隙。

二次转印辊424与在驱动辊423a的带行进方向下游侧配置的支承辊423b相对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通过夹着中间转印带421将二次转印辊424压接到支承辊423b,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辊隙。

在中间转印带421经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到中间转印带421而被一次转印。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并对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赋予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以静电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

之后,在纸张经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具体而言,通过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并对纸张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赋予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以静电方式被转印到纸张。向定影部160搬送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

带清洁装置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接的带清洁刀片等,去除在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部件):代替二次转印辊424,而在包括二次转印辊在内的多个支承辊上环状地架设二次转印带。

定影部160具备在纸张的定影面(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所配置的具有定影面侧部件的上侧定影部60a、在纸张的背面(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所配置的具有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侧定影部60b、以及加热源60c等。通过对定影面侧部件压接背面侧支承部件,形成夹持纸张来搬送的定影辊隙。

定影部160利用定影辊隙对被二次转印调色剂像并搬送来的纸张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定影部160作为部件而配置于定影器f内。另外,在定影器f中,配置有通过喷吹空气而使纸张s从定影面侧部件分离的空气分离部件60d。

上侧定影部60a具有作为定影面侧部件的环形的定影带61、加热辊62以及上加压辊63(带加热方式)。定影带61以预定的带张力(例如400n)架设于加热辊62和上加压辊63。

定影带61例如是将由pi(聚酰亚胺)构成的基体的外周面利用作为弹性层的耐热性的硅橡胶来包覆、进而在表层对作为耐热性树脂的pfa(全氟烷)的管进行包覆或者涂层而成的。

定影带61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接触,在定影容许温度范围中将该调色剂像加热定影到纸张。在此,定影容许温度范围是指能够供给用于使纸张上的调色剂熔融而所需的热量的温度,根据形成图像的纸张的种类等而不同。

加热辊62对定影带61进行加热。加热辊62内置有对定影带61进行加热的加热源60c。加热辊62例如是卤素加热器,是用利用ptfe进行了涂层的树脂层来包覆由铝等形成的圆筒状的芯金属(coremetal)中的外周面的结构。

由控制部101控制加热源60c的温度。通过加热源60c对加热辊62进行加热,其结果,定影带61被加热。

上加压辊63例如是将由铁等金属形成的中实的芯金属利用作为弹性层的耐热性的硅橡胶来包覆、进而利用用作为低摩擦且耐热性树脂的ptfe进行了涂层的树脂层来包覆而成的。上加压辊63隔着定影带61压接到定影部160中的由主驱动源(未图示)驱动旋转的下加压辊65。

下侧定影部60b例如具有作为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加压辊65(辊加压方式)。下加压辊65是将由pi(聚酰亚胺)构成的基材层的外周面利用作为弹性层的耐热性的硅橡胶来包覆、进而将弹性层的外周面利用作为表面起模层的pfa管的树脂层来包覆而成的。

控制部101控制主驱动源(驱动马达),使下加压辊65在图中绕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控制部101进行驱动马达的驱动控制(例如,旋转的开启/关闭(on/off)、圆周速度等)。

在下加压辊65中内置有卤素加热器等加热源65a。通过该加热源65a发热,下加压辊65被加热。控制部101控制对加热源65a供给的电力,将下加压辊65控制为预定温度。

下加压辊65隔着定影带61以预定的定影载荷压接到上加压辊63。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将具有步进马达、凸轮等的载荷可变机构设置于下加压辊65,并由控制部101控制上述步进马达,从而能够调整该定影载荷。这样,在上加压辊63以及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形成夹持纸张而搬送的定影辊隙np1。

搬送部150具备供纸部151、排纸部152以及搬送路径部153等。在构成供纸部151的3个供纸托盘部件151a~151c中,针对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收容根据基本重量(刚度)、尺寸等而识别出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搬送路径部153具有阻挡辊对153a等多个搬送辊、用于向纸张的双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搬送路径等。此外,在后面叙述搬送路径部153的详情。

在向纸张的单面进行印刷的单面印刷模式中,将在供纸托盘部件151a~151c中收容的纸张s从最上部起一张一张地送出,通过搬送路径部153搬送到图像形成部140。此时,通过配设有阻挡辊对153a的阻挡辊部,校正所供给的纸张s的倾斜,并且调整搬送定时。然后,在图像形成部1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一并地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个面,并在定影部160中实施定影工序。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s通过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152而排出到设备外部。

另一方面,在向上述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从装置主体2的外部供纸口2a供给ic芯片纸ics。另外,在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进行控制以使得ic芯片纸ics以单面印刷模式经过两次图像形成部140以及定影部160。关于上述控制,在后面详细叙述。

接下来,说明搬送路径部153。

搬送路径部153具备搬送由图像形成部140形成图像的纸张的主搬送路530,且该主搬送路530是在单面形成图像时搬送纸张的路径。主搬送路530是经由阻挡辊对153a、图像形成部140的二次转印辊隙以及定影部160而搬送纸张的路径。另外,搬送路径部153具备用于将印刷有调色剂像的纸张再次搬送到图像形成部140的循环搬送路533。

搬送路径部153具备:外部供纸搬送路531,将从外部供纸口2a供给的ic芯片纸ics等纸张搬送到主搬送路530;以及供纸搬送路532,将从供纸托盘部件151a~151c供给的纸张s搬送到主搬送路530。

主搬送路530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中设置于供纸托盘部件151a~151c的上方,从装置主体2的一方的侧部向另一方的侧部延伸。主搬送路530的一个端部与外部供纸搬送路531以及供纸搬送路532连接。另外,主搬送路530的另一个端部与在装置主体2的另一方的侧部所设置的排纸部152的排出口连接。

外部供纸搬送路531的一个端部与外部供纸口2a连接,另一个端部与主搬送路530连接。供纸搬送路532设置于装置主体2内的一方的侧部的附近,从供纸托盘部件151a~151c向主搬送路530在上下(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供纸搬送路532的上方的端部与主搬送路530连接,下方的端部与供纸托盘部件151a~151c连接。

循环搬送路533如图所示是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中设置于供纸托盘部件151a~151c与主搬送路530之间的大致c字状的搬送路,设置有用于搬送纸张的多个辊对。

循环搬送路533在纸张的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具备从主搬送路530分支的分支搬送路533a。分支搬送路533a在主搬送路530中搬送的纸张的搬送方向上,被设置成在定影部160的下游侧从主搬送路530向下方分支。

另外,循环搬送路533在纸张的搬送方向上的最下游侧,具备合流到主搬送路530的合流搬送路533b。合流搬送路533b被设置成在比图像形成部140的二次转印辊隙靠上游侧的位置处与主搬送路530合流。

在具备这样的循环搬送路533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将由图像形成部140以及定影部160印刷了调色剂像的纸张搬送到循环搬送路533,能够对纸张的同一面多次印刷调色剂像。

接下来,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时的处理。

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101根据上述用户定义信息,检测所使用的ic芯片纸ics的作为第1区域的薄纸部a1和作为第2区域的厚纸部a2的位置。

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101将定影部160的定影载荷设定为低的值(第2载荷)。上述第2载荷的值如上所述被设定为比通常载荷即对纸厚恒定的纸张应用的第1载荷低25~45%。

在步骤s150中,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140以及定影部160等,以使得对ic芯片纸ics进行第1次的印刷处理。具体而言,控制部101参照输入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140以及定影部160,以使得对作为第1区域的薄纸部a1印刷调色剂像。在此,即使在未由图像形成部140向薄纸部a1形成调色剂像的情况(即,不进行图像形成工序的情况)下,也由定影部160进行定影工序(即,加热以及利用第2载荷的加压)。

在步骤s160中,控制部101进行搬送控制以使得将进行了第1次的印刷处理的ic芯片纸ics搬送到循环搬送路533。通过上述控制,将ic芯片纸ics从定影部160经由分支搬送路533a而送到循环搬送路533,并从合流搬送路533b经由主搬送路530而再次供给到图像形成部140。

在步骤s170中,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140以及定影部160等,以使得对ic芯片纸ics进行第2次的印刷处理。具体而言,控制部101参照输入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140以及定影部160,以使得对作为第2区域的厚纸部a2印刷调色剂像。在此,即使在未由图像形成部140向厚纸部a2形成调色剂像的情况(即,不进行图像形成工序的情况)下,也由定影部160进行定影工序(即,加热以及利用第2载荷的加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定影部160所应用的定影载荷设为与在第1次的印刷处理中定影部160所应用的定影载荷相同的值。作为其它例,在第1次的印刷处理和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应用的各个定影载荷只要是比上述第1载荷低的第2载荷,则也可以设为相互不同的值。

接下来,控制部101进行搬送控制,以使得将进行了第2次的印刷处理的ic芯片纸ics从排纸部152排出到设备外部。

根据进行这样的控制的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向ic芯片纸ics形成图像时的良好的定影性,并且确保构成定影辊隙的定影部件(定影带61、上加压辊63、下加压辊65等)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1对ic芯片纸ics进行搬送控制,以使得在ic芯片纸ics的第1次的印刷处理结束后,将ic芯片纸ics搬送到循环搬送路533,进行第2次的印刷处理。作为其它例,控制部101也可以进行搬送控制,以使得在ic芯片纸ics的第1次的印刷处理结束后,将ic芯片纸ics从排纸部152排出到设备外部,并通过由用户向外部供纸口2a手动送纸,进行第2次的印刷处理。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以及图10,说明用于向ic芯片纸ics形成图像的第3实施方式。

图9是概略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在图9所示的网络系统中,多个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以及统管多个mfp(mfp1~mfpn)的服务器sa经由因特网、lan或者通信线路网等网络811而连接。另外,能够由服务器sa接收从pc等外部装置发送的印刷作业,并经由服务器sa使任意的mfp(发送目的地)执行印刷作业。

在此,在mfp中,作为向纸张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包括上述串联串接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以下称为串接机)、上述单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为单机)。另外,在服务器sa内的存储器(记录介质)内储存有作业管理程序。服务器sa通过读出并执行上述作业管理程序,对预先登记的mfp(mfp1~mfpn)分配印刷作业而使任意的mfp执行印刷作业。

以下,参照图10,说明在由服务器sa接收到向ic芯片纸ics形成图像的意思的印刷作业的情况下服务器sa根据作业管理程序而进行的处理。

在步骤s210中,服务器sa参照接收到的印刷作业的数据,确认所使用的ic芯片纸ics的尺寸、第1区域(薄纸部a1)以及第2区域(厚纸部a2),将与ic芯片纸ics有关的这些数据临时存储到存储器等。

在步骤s220中,服务器sa抽出在网络中登记的mfp之中的与所使用的ic芯片纸ics对应的mfp的全部机种。

服务器sa在步骤s230中检测该抽出的机种(mfp)的状态(工作状态),在接下来的步骤s240中判定是否有不忙的串接机。服务器sa在判定为有不忙的串接机的情况下(步骤s240,“是”),转移到步骤s250,将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数据以及指示等发往该不忙的串接机。此外,在不忙的串接机有2台以上的情况下,选择能够最早地处理印刷作业的串接机,发送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数据以及指示等。

在此,作为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数据,包括输入图像数据、在步骤s210中临时存储的与ic芯片纸ics有关的数据。另外,作为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指示,包括如下意思的指示:在第1次(第1台即上游机)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第1区域(薄纸部a1)的图像并定影,在第2次(第2台即下游机)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第2区域(厚纸部a2)的图像并定影。另外,作为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指示,也可以包括在这些各印刷处理中将定影载荷设为比通常低25~45%来定影的意思的指示。

另一方面,服务器sa在判定为没有不忙的串接机的情况下(步骤s240,“否”),转移到步骤s260,判定是否有不忙的单机。服务器sa在判定为有不忙的单机的情况下(步骤s260,“是”),转移到步骤s270,将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数据以及指示等发往该不忙的单机。此外,在不忙的单机有2台以上的情况下,选择能够最早地处理印刷作业的单机,发送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数据以及指示等。

在此,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数据与上述相同,包括输入图像数据、在步骤s210中临时存储的与ic芯片纸ics有关的数据。另外,作为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指示,包括如下意思的指示:在第1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第1区域(薄纸部)的图像并定影,在第2次的印刷处理中形成针对第2区域(厚纸部)的图像并定影。另外,作为与印刷作业有关的指示,也可以包括在这些各印刷处理中将定影载荷设为比通常低25~45%来定影的意思的指示。

另一方面,服务器sa在判定为没有不忙的单机的情况下(步骤s260,“否”),返回到步骤s230,直至在与所使用的ic芯片纸ics对应的mfp之中出现不忙的串接机或者单机为止进行待机。

这样,在本网络系统中,接收到向ic芯片纸ics印刷的印刷作业的服务器sa考虑所登记的各设备(mfp)的工作状态来指定执行该印刷作业的mfp,向该指定的mfp发送如上所述的指示。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同时确保被指定执行印刷作业的mfp中的良好的定影性以及形成定影辊隙的部件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网络系统中,关于向ic芯片纸ics印刷的印刷作业,向不忙的串接机优先地分配作业,所以提高了向ic芯片纸ics印刷调色剂像时的生产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纸厚薄的第1区域和纸厚厚的第2区域的纸厚非均匀纸张,例示了在2张纸(s1以及s2)之间夹入了ic芯片的ic芯片纸ics。另一方面,上述纸厚非均匀纸张不限于此,例如即使是将电子音乐盒、压花、电路图案等各种物品夹入到纸s1、s2之间且该夹入的部分(第2区域)的厚度为纸厚薄的其它部分(第1区域)的1.5~3倍那样的纸张,也能够有效地应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只是示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被它们限定地解释。即,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要旨或者其主要的特征而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