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4464发布日期:2018-09-04 22:3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液晶(liquidcrystal),由于其良好的电可控性,越来越多地使用在显示面板中;lcd(liquidcrystaldisplays,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平板显示器,主要是通过液晶开关调制背光源光场强度来实现画面显示。lcd显示装置中包括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器件,而tft-lcd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此类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因而具有高反应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在当前的显示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通常触摸屏集成于液晶显示面板中形成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mp3/mp4等。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与触控导线布置结构图,由于触控电极101是由第一公共电极板经图案化处理而形成,因此触控电极101的分界处没有公共电极;而为了减小触控芯片104的加载以及防止触控信号返回触控芯片104时被延迟的问题,因此,与触控导线对应的触控电极部分通常需要挖空(挖空部分图中未显示),以减小触控导线102和触控电极的电容;

另外,触控导线包含用于驱动电极的触控导线和延伸的无用处的触控导线;当触控导线在施加电压时,触控导线和公共电极板之间会形成耦合电容,影响触控效果;同时,在触控电极分界处,由于没有相应的公共电极提供电压,液晶分子将受分界处的数据线或扫描线信号影响而发生不需要的转动,导致在大视角下产生漏光或对比度下降等光学问题,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产生漏光或对比度下降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第一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公共电极板,相邻两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形成间隙;

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相对设置;

导线,所述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导线对应于所述间隙设置;

其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第一公共电极板和所述像素电极层用于驱动液晶,所述导线用于被供给第一电压以消除对应于所述缝隙处的液晶受到的电场的干扰;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触控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第一公共电极板用于根据触控操作输出触控信号。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在同一道光罩中制成,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不相交;

一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通过一过孔连接于一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一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芯片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间隙包括水平间隙和竖直间隙,

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水平间隙、竖直间隙或第一公共电极板上方或下方。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设置有凹槽。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线包括水平第二导线和竖直第二导线,

所述水平第二导线或所述竖直第二导线的数量与每一列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的数量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每一所述水平第二导线与一所述竖直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每一所述竖直第二导线与一所述水平第二导线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上的每一所述水平第二导线与一所述竖直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上的每一所述竖直第二导线与一所述水平第二导线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部分所述第一导线包括转折第一导线,每一所述第一导线的总长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部分所述第一导线包括并列第一导线,每一所述第一导线的电阻相等。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所述阵列基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公共电极板或相邻两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的间隙的一侧设置导线,所述导线用于被供给第一电压以消除对应于所述缝隙处的液晶受到的电场的干扰,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且,并列或折转第一导线的设置,使得每一第一导线的阻值相等或相近,提高了显示面板触控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a;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b;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c;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a;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b;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a;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一种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导线的结构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阵列基板,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以及导线;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经图案化处理,形成至少两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一公共电极板201;在发明实施例中,以4x5成阵列分布的第一公共电极板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即公共电极,又作为触控电极;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第一公共电极板201和像素电极层用于驱动液晶,所述导线用于被供给第一电压以消除对应于所述缝隙处的液晶受到的电场的干扰;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触控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第一公共电极板201用于根据触控操作输出触控信号。

在本发明中,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202和第二导线205,所述第一导线202和所述第二导线205在同一道光罩中制成,所述第一导线202和所述第二导线205不相交;

相邻两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包括水平间隙和竖直间隙,所述水平间隙被水平遮光条遮挡,所述竖直间隙被竖直遮光条遮挡;其中,所述第一导线202和所述第二导线205设置于所述水平间隙、竖直间隙或第一公共电极板201上方或下方;

另外,所述第一导线202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一一对应;如图2所示,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每一列所述公共电极板201包括5个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即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包括5条所述第一导线202,每一所述第一导线202的一端通过一过孔203连接于一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每一所述第一导线202的另一端与所述阵列基板的触控芯片204连接;

所述第二导线205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二导线205包括位于水平第二导线2051和竖直第二导线2052,所述水平第二导线2051包括第一类导线20511和第二类导线20512,所述竖直第二导线2052包括第三类导线20521和第四类导线20522;

所述水平第二导线2051或所述竖直第二导线2052的数量与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的数量相等;另外,每一所述水平第二导线2051与一竖直方向的第三类导线20521电性连接,每一所述竖直第二导线2052与一水平方向的第三类导线20521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导线205包括多条水平第二导线2051和多条竖直第二导线2052;多条水平第二导线2051或多条竖直第二导线2052并列设置,每一水平第二导线2051或每一竖直第二导线2052长度不相同,呈阶梯减小或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一水平方向的第一类导线位于某一列远离触控芯片204的第一公共电极板上,该第一类导线20511为五条水平第二导线2051中的最长导线;每一所述竖直第二导线2052与第一类导线20511连接;一竖直方向的第三类导线20521为五条竖直第二导线2052中的最长的导线,该三类导线与每一所述水平第二导线2051连接,该第三类导线20521的一端与第一类导线20511连接,该第三类导线20521的另一端与触控芯片204连接;其中,水平第二导线2051和竖直第二导线2052的位置不限定于上述位置,可以根据第一导线202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分布。

如图3所示,与图2相比,本方案中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上包括两条较长的第三类导线20521,两所述第三类导线20521的一端与第一类导线20511连接,两所述第三导线2052的另一端与触控芯片204连接。

如图4所示,与图2相比,本方案中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201上少设置一第四类导线20522,每一水平第二导线2051设置于相邻两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的竖直间隙上,以阻挡栅极线上的电压对液晶分子的影响。

另外,在图2~图4中,第一导线202的连接方式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每一列的第一至第五的第一导线202的排列方式可以进行排列组合,而与之对应的水平第二导线205和竖直第二导线205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所示,本方案中远离触控芯片304一侧的第一公共电极层的水平边界上形成有一条连接每一列第一公共电极板301上的第一类导线30511,相邻两列第一公共电极板301之间的竖直间隙上设置有一第三类导线30521,该第三类导线30521将第一类导线30511与触控芯片304电性连接在一起;另外,第二类导线30512设置于相邻两第一公共电极板的水平间隙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所示,在本方案中每一列第一公共电极板401的两侧设置有一第三类导线40521,对应于相邻两列第一公共电极板的竖直间隙或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外侧;每一水平第二导线4051与该第三类导线40521连接,每一第四类导线40522与同一第一类导线40511连接;位于水平方向的第三类导线40521设置于相邻两第一公共电极板的水平间隙上,与触控芯片404距离最远的一第一类导线40511设置于每一列第一公共电极板上或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外侧。

如图7所示,与图6相比,本发明将位于相邻两第一公共电极板401的水平间隙上的第二类导线40512删除,第一类导线40511设置于每一列第一公共电极板401的外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所示,本方案将位于第一公共电极板上的位于竖直方向的第四类导线50522删除,仅在相邻两列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的竖直间隙或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外侧设置第三类导线50521;并且,水平方向上,在远离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外侧设置有一与每一第三类导线50521连接的水平第二导线5051;另外,每一列第一公共电极板的水平间隙上还设置有长度较短的第二类导线50512,每一列第一公共电极板上的第二类导线50512与同一第三类导线50521连接。

另外,在发明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由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501上的第二导线505带有一定的电位,因此所述第二导线505能与第一公共电极板501形成电容,影响显示屏的触控效果;因此,常规方法在第二导线和第一公共电极板501之间设置绝缘层;并且,为了减小工艺上的工艺难度,将每一竖直第二导线5052的与第一导线502设置在同一竖直线上,但不限定于此位置。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可以在每一第一导线下的第一公共电极板501上设置凹槽506,即将该位置的第一公共电极板501挖空,以减小第一导线502与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的耦合电容,即减小第一导线502的触控负荷。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为了方便介绍,将第三导线去除),将部分长度较短的第一导线602增加一转折一导线607,使得每一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601上的所述第一导线602长度相同或相近,使得每一触控信号在线路中传递的时间相等或相近;本实施例主要将所述第一导线602的阻值增大至相同或相近,减小最长与最短第一导线602之间的阻值,保证信号传递的速度一致,提高触控的灵敏度。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在部分所述第一导线602上设置并列第一导线608,使得各第一导线602的阻值减小至相同或相近的数值,减小最长与最短第一导线602之间的阻值,保证信号传递的速度一致,提高显示面板触控的灵敏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线设置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水平间隙、竖直间隙,可以设置在第一公共电极板上或下方的任何位置,第二导线的方向也不局限于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另外,相邻两列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上的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方式均相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所述阵列基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主要以基于边缘场效应显示模式的内嵌触控方式作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类显示模式;本发明同样能应用于其他模式液晶显示器或者其他显示类型的显示器。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即导线;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公共电极板,相邻两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导线对应于所述间隙设置;所述导线用于被供给第一电压以消除对应于所述缝隙处的液晶受到的电场的干扰,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且,并列或折转第一导线的设置,使得每一第一导线的阻值相等或相近,提高了显示面板触控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