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577发布日期:2018-08-21 16:4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平板显示装置已经逐步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膜(colorfilter,cf)基板、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阵列基板、夹于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liquidcrystal,lc)及密封胶框(sealant)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bar)设于液晶显示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guideplate)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

随着消费者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要求的不断提升,超薄电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何最大限度的减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成为各个面板厂研究的重点。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一般会设置挂耳结构,并在光学膜片组上对应挂耳结构设置开孔,将光学膜片组挂在挂耳结构上。现有的挂耳结构的存在使得光学膜片组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光片之间存在空气间隔(airgap),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空间无法压缩到最小,给降低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带来了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有效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提升产品的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厚度薄,产品品质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一侧面的光学膜片组以及至少一个固定单元;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与第三部分连接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抵靠在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所述第二部分抵靠在导光板的顶面,所述第三部分向远离导光板顶面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光学膜片组靠近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四部分连接第三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侧面;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均呈平板状;

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与导光板对应的本体及设于本体顶面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每一突出部与一固定单元对应;所述突出部上设有沿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组排列方向贯穿该突出部的开口;所述固定单元的第四部分穿过对应的突出部的开口并向远离导光板顶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部分的表面与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所在平面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光学膜片组与导光板厚度之和的最大值。

所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平行,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垂直。

所述第四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部分及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连接第三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侧面,并穿过对应的突出部的开口;所述第二子部分向远离导光板顶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部分及第二子部分均呈平板状。

所述第二子部分与第三部分平行;或者,

所述第二子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第一子部分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第三部分和第一子部分的连接处与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之间存在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子部分与第二部分共面。

所述第四部分呈弯板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连接处与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之间存在间隔。

所述导光板靠近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均为平面。

所述导光板具有沿远离其底面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所述导光板在第一区域内靠近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在第一区域内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光板在第二区域内靠近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在第二区域内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导光板在第二区域内靠近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在第二区域内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沿靠近导光板顶面的方向不断减小;所述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为平面。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导光板底面的光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设置了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的第一部分抵靠在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第二部分抵靠在导光板的顶面,第三部分向远离导光板顶面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光学膜片组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第四部分穿过光学膜片组的对应的突出部的开口并向远离导光板顶面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的表面与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所在平面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光学膜片组与导光板厚度之和的最大值,能够有效地对光学膜片组进行固定,并在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使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隙减小为0,从而有效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薄,产品品质高。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在光学膜片组一侧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导光板100、设于导光板100一侧面的光学膜片组200以及两个固定单元300。

所述固定单元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第三部分330以及与第三部分330连接的第四部分340。所述第一部分310抵靠在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所述第二部分320抵靠在导光板100的顶面,所述第三部分330向远离导光板100顶面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光学膜片组200靠近导光板100的一侧。所述第四部分340连接第三部分330远离第一部分310的侧面。所述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及第三部分330均呈平板状。

所述光学膜片组200包括与导光板100对应的本体210及设于本体210顶面的两个突出部220,每一突出部220与一固定单元300对应。所述突出部220上设有沿导光板100与光学膜片组200排列方向贯穿该突出部220的开口221。所述固定单元300的第四部分340穿过对应的突出部220的开口221并向远离导光板100顶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部分340的表面与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所在平面间的最大距离h小于等于光学膜片组200与导光板100厚度之和的最大值h。

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具有两个固定单元300,光学膜片组200上对应设有两个突出部220,当然,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背光模组具有一个固定单元300,光学膜片组200上对应设有一个突出部220,或者也可设置背光模组具有两个以上的固定单元300,光学膜片组200上对应设有两个以上的突出部220,这均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具体地,请参阅图1,所述第三部分330与第一部分310平行,所述第二部分320与第一部分310垂直。

具体地,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部分3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部分341及第二子部分342。所述第一子部分341连接第三部分330远离第一部分310的侧面,并穿过对应的突出部220的开口221。所述第二子部分342向远离导光板100顶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部分341及第二子部分342均呈平板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在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分342与第三部分330平行。所述第一子部分341与第二部分320共面。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00靠近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均为平面,使得固定单元300的第四部分340穿过对应的突出部220的开口221后,突出部220中位于开口221及远离开口221的边缘之间的部分发生变形而位于第二子部分342和第三部分330之间。

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220的形状为矩形,突出部220上开口221的形状也为矩形。当然,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突出部220也可为其他形状,而开口221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满足固定单元300的第四部分340能够穿过开口221即可。

具体地,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导光板100底面的光源400。所述光源400包括电路板410及设于电路板410靠近所述导光板100底面一侧的多个led灯4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子部分341穿过突出部220的开口221并使第二子部分342向远离导光板100的顶面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三部分330平行,使得固定单元300能够可靠地将光学膜片组200进行固定,且固定的操作简单,同时固定单元300的第四部分340的表面与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所在平面间的最大距离h即为第二子部分342远离第三部分330的侧面与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该距离小于等于导光板100与光学膜片组200厚度之和的最大值h即导光板100与光学膜片组200厚度之和,使得第二子部分342与光学膜片组200远离导光板100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因此将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将该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且使光学膜片组200朝向液晶显示面板,此时光学膜片组200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可降低为0,从而有效降低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产品品质。

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子部分342与第三部分330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第一子部分341的方向逐渐增大。

另外,请参阅图3,在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00具有沿远离其底面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区域110及第二区域120。所述导光板100在第一区域110内靠近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100在第一区域110内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光板100在第二区域120内靠近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100在第二区域120内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导光板100在第二区域120内靠近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100在第二区域120内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沿靠近导光板100顶面的方向不断减小。所述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为平面。通过此种导光板100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200的本体210对应第二区域120的部分与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沿靠近导光板100顶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固定单元300的第一子部分341穿过对应突出部220的开口221后,突出部220发生的变形被减小,提升可靠性。

其余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子部分341穿过突出部220的开口221并使第二子部分342向远离导光板100的顶面的方向延伸,使得固定单元300能够可靠地将光学膜片组200进行固定,且固定的操作简单,同时固定单元300的第四部分340的表面与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所在平面间的最大距离h即为第二子部分342远离第一子部分341的端部与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该距离小于等于光学膜片组200与导光板100厚度之和的最大值h也即导光板100在第一区域110的厚度与光学膜片组200厚度之和,使得第二子部分342远离第一子部分341的端部与第一区域101内的光学膜片组200远离导光板100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因此将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将该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且使光学膜片组200朝向液晶显示面板,此时光学膜片组200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可降低为0,从而有效降低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产品品质。

请参阅图4,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三部分330和第一子部分341的连接处与第三部分330和第二部分320的连接处之间存在间隔。其余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请参阅图5,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第四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四部分340不再由两个平板部组成,其呈弯板状。第三部分330和第四部分340的连接处与第三部分330和第二部分320的连接处之间存在间隔。其余均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一与该背光模组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光学膜片组的一侧为其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在此不再对背光模组的结构做重复性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背光模组设置了固定单元300,固定单元300的第一平板310部抵靠在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第二部分320抵靠在导光板100的顶面,第三部分330向远离导光板100顶面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光学膜片组200靠近导光板100的一侧,第四部分340穿过光学膜片组200的对应的突出部220的开口221并向远离导光板100顶面的方向延伸,能够可靠地将光学膜片组200进行固定,且固定的操作简单,同时,设置第四部分340的表面与导光板100远离光学膜片组200的侧面所在平面间的最大距离h小于等于光学膜片组200与导光板100厚度之和的最大值h,固定单元300不会对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产生影响,使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隙减小为0,从而有效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提升产品的品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设置了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的第一部分抵靠在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第二部分抵靠在导光板的顶面,第三部分向远离导光板顶面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光学膜片组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第四部分穿过光学膜片组的对应的突出部的开口并向远离导光板顶面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的表面与导光板远离光学膜片组的侧面所在平面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光学膜片组与导光板厚度之和的最大值,能够有效地对光学膜片组进行固定,并在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使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隙减小为0,从而有效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薄,产品品质高。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