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3817发布日期:2018-10-19 18:4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全面屏技术,此类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这种采用全面屏技术的手机被称之为全面屏手机。

在全面屏手机中,通常需要在手机的有效显示区域放置摄像头,所以相应的就需要在进行手机的液晶显示模组设计时在对应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挖孔。

目前,对液晶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挖孔的方案通常包括对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都挖孔,或只挖穿背光模组,这两种方案都会使挖孔后的液晶显示模组在被点亮后在有效显示区域的挖孔区无显示功能。

然而,在现有的背光模组设计中,在挖孔区的边界采用的是“铁框+胶框”的设计方案,用于固定安装在挖孔区内的器件,,如摄像头、麦克风等。由于要将胶框固定在铁框边缘,所以往往存在挖孔区的边界宽度较宽的问题,进而影响液晶显示模组的美观,具体请参见图1。

在业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尽量减小胶框的宽度。但胶框的宽度也最多只能减小到0.9mm,这是因为若胶框的宽度小于0.9mm后,一方面会使背光模组中间接粘结胶框与下偏光片上的遮光胶带粘结不足,另一方面还会膜材边缘距离有效显示区域太近而造成挖孔内漏光及有效显示区域边缘漏光的问题。

因此,如何减小挖孔区的边界宽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背光源、导光板及膜材,所述铁框用于支撑所述背光源和所述导光板及所述膜材,该背光模组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背光模组具有通孔;其中,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膜材;

所述铁框包括铁框本体和位于所述通孔的位置的筒状结构,所述铁框本体沿所述通孔的内壁延伸形成所述筒状结构。

通过将背光模组中的铁框设置为包括铁框本体和位于通孔的位置的筒状结构,铁框本体沿通孔的内壁延伸形成筒状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筒状结构阻隔挖孔区孔内外的光线,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与使用胶框时固定孔内器件的作用,所以上述方案可以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使用胶框,从而使挖孔区的边界宽度不再受胶框宽度的限制,实现减小挖孔区的边界宽度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铁框本体与所述筒状结构是采用同种材料在同一工艺一体成型得到的。

通过用同种材料在同种工艺下一体成型得到铁框的上述结构,可以使铁框的结构更简洁、可靠性更好,从而能简化铁框的工艺流程,提高制造背光模组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结构不透光。

通过让铁框的筒状结构不透光,能实现防漏光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结构镀有镍或喷有漆。

通过对筒状结构进行镀镍或喷漆,可以进一步的确保筒状结构不透光,进而防止漏光。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还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通孔内的器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膜材靠近所述筒状结构的侧面设置第一吸光结构。

通过将膜材靠近筒状结构的侧面设置为第一吸光结构,可以改善膜材边缘的亮线问题,进而防止边缘漏光。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具有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第二吸光结构。

通过将第一偏光片靠近通孔的一侧设置为第二吸光结构,可以改善panelbm周边发亮的问题,进而防止漏光。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光结构采用丝印方式形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吸光结构采用丝印方式形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任一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棱形中的任一种。

通过让铁框的筒状结构的任一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棱形中的任一种,能够提高安装在通孔中的器件的稳固性,使背光模组不需使用胶框,减小挖孔区的边界宽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背光模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被所述显示区域包围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与所述背光模组的通孔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位于所述通孔位置靠近所述筒状结构的封胶,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桶状结构和所述第一偏光片三者粘合在一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将背光模组设置为:具有通孔,让通孔贯穿导光板和膜材,并在位于通孔的位置让铁框本体沿通孔的内壁延伸形成筒状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筒状结构阻隔挖孔区孔内外的光线,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与使用胶框时固定孔内器件的作用,所以上述方案可以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使用胶框,从而使挖孔区的边界宽度不再受胶框宽度的限制,实现减小挖孔区的边界宽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100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200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200中挖孔位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通孔206位置处对应的铁框201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通孔206位置处对应的铁框201的剖面图;

图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框101的筒状结构2012的横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吸光结构及第二吸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1000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显示装置11000中背光模组200的通孔206所在位置的透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000在非显示区域110012及邻近的显示区域110011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列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挖孔区的边界宽度较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背光源、导光板及膜材,其中,铁框用于支撑背光源和导光板及膜材。具体的,背光模组具有通孔;其中,通孔贯穿导光板和膜材;铁框包括铁框本体和位于通孔的位置的筒状结构,铁框本体沿通孔的内壁延伸形成筒状结构。

由于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背光模组设置为:具有通孔,让通孔贯穿导光板和膜材,并在位于通孔的位置让铁框本体沿通孔的内壁延伸形成筒状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筒状结构阻隔挖孔区孔内外的光线,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与使用胶框时固定孔内器件的作用,所以上述方案可以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使用胶框,从而使挖孔区的边界宽度不再受胶框宽度的限制,实现减小挖孔区的边界宽度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2及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200,图1为背光模组200的示意图。

背光模组200对应的挖孔位置(即图2中虚线对应位置)的剖面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200包括铁框201、背光源202(图中未示出)、导光板203及膜材204,铁框201用于支撑背光源202和导光板203及膜材204。而背光源202,通常位于铁框201一侧,为侧发光led,用于为整个背光模组提供背光光源,导光板203用于使背光源202发出的光线有效的分布在背光视窗区域,形成面光源。

膜材204包括反射片2041、扩散片2042、增光片2043。反射片2041位于铁框201与导光板203之间,扩散片2042位于与反射片2041相对而置的导光板203的另一侧面,增光片2043位于与导光板203相对而至的扩散片2042的另一侧面。其中,反射片2041用于从导光板导出光线重利用,扩散片2042用于雾化光线达到面光源效果,增光片2043用于收敛光线及提高模组亮度。

具体的,背光模组200具有通孔206,通孔206在图3中的位置为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其中,通孔206贯穿导光板203和膜材204。

例如,通孔206可以贯穿膜材204中的反射片2041,也可以贯穿反射片2041及扩散片2042,还可以贯穿反射片2041及扩散片2042和增光片2043,也可以是如图3中总线贯穿整个膜材204(即将反射片2041、扩散片2042、增光片2043贯穿),具体通孔206贯穿膜材204的哪些组成部分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理解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背光模组工艺的改进,膜材204的组成部分可能会改变,故上述对膜材204的具体贯穿部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且,图2中,只是示例性的给出了通孔206(挖孔位置)在背光模组200中的位置,而根据实际需要,通孔206可以位于背光模组200的任何位置,故图2中通孔206的具体位置不应被限制。

通过让背光模组200中的通孔206贯穿导光板203和膜材204,能够使通孔206所在的区域减少甚至没有由背光源202发出的光线通过。从而在由背光模组200安组装成的显示屏在通孔206所在区域不显示画面。

请参见图4及图5,铁框201包括铁框本体2011和位于通孔206的位置的筒状结构2012,铁框本体2011沿通孔206的内壁延伸形成筒状结构2012。

具体的,筒状结构2012请参见铁框201的立体示意图(图4)及对应的剖面图(图5)的阴影区域。

铁框本体211与筒状结构2012都是采用的同种材料,用同种工艺一体成型得到的。例如,可以在铁框本体2011上进行冲孔,使铁框本体2011冲出部分形成筒状结构2012,也可以采用模具浇筑的方式一体成型得到铁框201,使铁框201形成铁框本体2011及筒状结构2012。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出现新的工艺,可以形成上述铁框201,故具体采用何种工艺获得铁框201的上述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通过用同种材料在同种工艺下一体成型得到铁框201的上述结构,可以使铁框201的结构更简洁、可靠性更好。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是不透光的。例如,可以是筒状结构2012自身所使用的材料不透光,也可以是通过对筒状结构2012进行镀镍或喷漆使筒状结构2012不透光。

通过让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不透光可以有效的防止筒状结构2012之外的光线(如背光板203、膜材204中的光线)投射到背光模组200的通孔206中。故,使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不透光能实现防漏光的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0的筒状结构2012101b还可以用于固定安装在通孔206内的器件,如摄像头、麦克风等。而在现有技术中的是通过胶框对通孔中的器件进行固定的。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一方面可以起到阻隔通孔206孔内外的光线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与现有技术中使用胶框时固定通孔206孔内器件的作用,所以具有使用具有筒状结构2012的铁框201进行背光模组200的设计、制造时,可以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使用胶框,从而使挖孔区的边界宽度不再受胶框宽度的限制,实现减小挖孔区的边界宽度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由于铁框本体2011与筒状结构2012是一体成型得到的,可以是铁框的结构更加简洁,从而能简化铁框的工艺流程,提高了制造背光模组的效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的任一横截面的形状为封闭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等任一种,具体可参见图6-9(图6为圆形、图7为椭圆形、图8为方形、图9为菱形)。

由于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的任一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封闭的形状,所以能够提高安装在通孔206中的器件的稳固性。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0的膜材204靠近筒状结构201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吸光结构207,具体的第一吸光结构207可以是采用丝印方式形成的。

以膜材204中的扩散片2042为例,请参见图10。扩散片2042靠近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的侧面设置第一吸光结构207,可以改善膜材边缘亮线问题,从而减少背光模组200的通孔206周围出现漏光。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吸光结构207还可以位于膜材204中的其它组成部分,具体的应该是位于导光板203之上的部分膜材,如扩散片2042、增光片2043。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0还具有第一偏光片205,用于控制光线通过的方向,第一偏光片205位于背光模组200的顶部。第一偏光片205被通孔206贯穿,第一偏光片205靠近通孔206的一侧设置第二吸光结构208,第二吸光结构208可以采用丝印的方式形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通孔206周边发亮的问题,从发实现防止漏光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11,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1000,该显示装置11000具有显示面板11001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200。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01包括显示区域11001a和被显示区域11001a包围的非显示区域11001b,非显示区域11001b与背光模组200的通孔206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请参见图12,非显示区域11001b中的挖孔区的边界正投影于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如图12中虚线部分所示)。

进一步的,由于显示装置11000具有背光模组200,而背光模组200在通孔206的位置处仅采用了铁框201,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采用“铁框+胶框”的设计方案,使得挖孔区的边界宽度不再受胶框的限制。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挖孔区(即显示面板11001的非显示区域11001b所在位置)仅采用铁框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小挖孔区的边界的宽度(使之能达到铁框201的厚度,如0.1mm),从而能实现更窄的挖孔区的边界设计、提高显示装置的美观度,也会为后端在使用显示装置对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设计时,使电子设备更加美观、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见图13,具体的显示面板11001是由液晶板110011、上偏光片110012、光学透明胶110013及盖板110014组成的,其中盖板110014可以是触摸屏。

需要理解的是,需要对上偏光片110012及光学透明胶110013中对应的非显示区域11001b进行挖孔(即在显示装置11000的非显示区域11001b中挖盲孔),这样可以在背光模组200的通孔201中放置摄像头、闪光灯之类的器件;也可以在显示装置11000的非显示区域11001b挖通孔,这样可以在背光模组200的通孔201中放置麦克风、听筒之类的器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1000还具有用于粘合显示面板11001、铁框201的筒状结构2012及第一偏光片205的封胶11003,从而可以将筒状结构2012、第一偏光结构2012及显示面板11001中的液晶板定在一起;进一步的,封胶11003可以为不透光的封胶,这样可以使非显示区域11001b中安装的器件(如相机)发出的光不漏光到显示区域11001a,也可以使显示区域11001a中的光线不漏光到非显示区域11001b,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非显示区域11001b内漏光及显示区域11001a边缘漏光的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美观度,并确保非显示区域11001b对应的背光模组200中的通孔206中安装的器件不受漏光的影响,提高显示装置11000的性能。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1000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背光模组200、显示装置11000可以应用到需要全面屏手机的设计中,也可以应用到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