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1136发布日期:2019-06-29 00:0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和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例如具备用于对收容于显影槽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显影装置和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背景技术的显影装置的一例。专利文献1的显影装置具备:收容由调色剂和磁性粒子这两种成分构成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部、及检测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在该显影装置中,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利用设置于显影剂收容部的外壁的卡扣,固定于显影剂收容部的外壁。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显影装置中,还公开了替代卡扣而利用双面胶带,将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固定于显影剂收容部的外壁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90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现有显影装置中,使用卡扣的固定方法或者使用双面胶带的固定方法,都无法充分地将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相对于显影剂收容部的外壁按压,因此有时处于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从显影剂收容部的外壁翘起的状态。若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从显影剂收容部的外壁翘起,则存在无法适当检测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式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检测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的显影装置、及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一技术方案是具备显影槽、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以及罩部件的显影装置。显影槽收容显影剂。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安装于显影槽的下表面,对收容于该显影槽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罩部件安装于显影槽的下表面,设置为覆盖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另外,罩部件具有将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一部分朝向显影槽的下表面按压的按压部。

第二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部、和保持该传感器部的保持部件。

第三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二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按压部按压传感器部。

第四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二技术方案或者第三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按压部按压保持部件的传感器部的周围。

第五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至第四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按压部包括弹性地按压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一部分的弹性部。

第六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至第五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按压部包括按压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一部分的硬质部。

第七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至第六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还具备决定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相对于显影槽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部。

第八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七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定位部包括形成于显影槽且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边缘抵接的突起。

第九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八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突起的下表面与按压部的上表面抵接。

第十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至第九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罩部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显影槽装卸。

第十一技术方案是具备第一至第十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当地检测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实施的以下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从下观看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的图。

图3是示出从传感器至显影槽的内表面的距离与传感器输出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从下观看安装有罩部件的状态下的显影装置的图。

图5(a)是从上观看罩部件的图,图5(b)是从侧表面侧观看罩部件的图,图5(c)是从斜上方观看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侧表面观看显影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从斜下方观看显影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从下观看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图。

图9从下观看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图。

图10是从下观看变形例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图。

图11是从侧表面观看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12(a)是从下观看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种罩部件的图,图12(b)是从下观看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种罩部件的图。

图13是从下观看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从正面观看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亦即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的示意结构图。

参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彩色打印机,以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记录介质)上形成多色或者单色的图像。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是单色打印机。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无需限定为打印机,还可以是复印机或者传真或者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

此外,在该说明书中,将从正面观看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的水平方向中的对面的左侧规定为左方向,对面的右侧规定为右方向。另外,将从上方(下方)观看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的进深方向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侧规定为前方向(正面方向),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背面侧规定为后方向(背面方向)。

首先,概略地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感光鼓12、显影装置14、带电器16、清洁单元18、曝光装置20、中间转印带单元22、二次转印辊24以及定影单元26等组件,在从供纸托盘28输送的纸张上形成图像,将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向排出托盘30排出。作为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能够利用从外部计算机输入的图像数据。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扫描仪功能的情况下,不仅是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还能够利用由扫描仪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

上述各组件收容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0a内。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0a内设置包括未图示的cpu和存储器等的控制部。控制部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位发送控制信号,使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各种动作。

此处,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黑色(bk)、洋红色(m)、青色(c)以及黄色(y)这四种颜色的彩色图像相对应。因此,感光鼓12、显影装置14、带电器16以及清洁单元18分别以形成与各色相对应的四种潜像的方式各设置有四个,由它们构成四个图像站。例如,四个图像站沿中间转印带36的表面的行进方向(环绕移动方向)排成一列地配置,从中间转印带36的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即靠近二次转印辊24一侧,依次配置黑色用、洋红色用、青色用以及黄色用图像站。但是,各色的配置顺序能够适当变更。

在各图像站中,绕感光鼓12的旋转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依次配置带电器16、显影装置14以及清洁单元18。显影装置14配置为显影辊(未图示)的旋转轴与感光鼓12的旋转轴平行排列。另外,带电器16配置为自身的旋转轴与感光鼓12的旋转轴平行排列。并且,清洁单元18配置为清洁刮板(未图示)的长边方向与感光鼓12的旋转轴方向一致。但是,在图1中,感光鼓12的旋转轴方向为从背面观看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的进深方向(前后方向)。

感光鼓12是在具有导电性的基体的表面形成有感光层(光导电层)的像载持体,由未图示的驱动部支承而可以绕轴线旋转。基体能够采用圆筒状、圆柱状、薄膜片状等各种形状。感光层由通过照射光而显示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鼓12,使用包括由铝形成的圆筒状的基体和形成于该基体的外周面上的由非晶体硅(a-si)、硒(se)或者有机光导体(opc)构成的感光层的感光鼓。

显影装置14是利用调色剂对形成于感光鼓1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化(形成调色剂像)的装置。在该显影装置14,经由调色剂供给管34连接调色剂盒32。调色剂盒32是储藏未使用的调色剂和载体的容器,设置于显影装置14的上方,向显影装置14供给(补给)调色剂,并补给载体。调色剂供给管34将调色剂盒32和形成于显影装置14的调色剂补给口连结(连接)起来。

带电器16是使感光鼓12的表面带电为已定的极性和电位的装置。作为带电器16,能够使用刷型带电装置、辊型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离子产生装置等。

清洁单元18在调色剂像从感光鼓12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6上之后,去除残存于感光鼓12的表面的调色剂,并回收,清洁感光鼓12的表面。因此,例如,清洁单元18具备用于刮取调色剂的板状部件亦即清洁刮板、和用于回收所刮取的调色剂的回收容器。

曝光装置20设置于显影装置14的下方。曝光装置20构成为具备激光射出部和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的结构,通过对带电了的感光鼓12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中间转印带单元22具备中间转印带36、驱动辊38、从动辊40以及四个中间转印辊(一次转印辊)42等,配置于感光鼓12的上方。

中间转印带36是具有柔性的环形带,由适当地混合有炭黑等导电性材料的合成树脂或者橡胶等形成。中间转印带36由驱动辊38和从动辊40等多个辊张紧架设,配置为其表面(外周面)与感光鼓12的表面抵接。而且,中间转印带36随着驱动辊38的旋转驱动,而向已定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环绕移动)。

驱动辊38设置得能够借助未图示的驱动部绕自身轴线旋转。从动辊40随着中间转印带36的环绕移动而旋转,并且对中间转印带36赋予一定的张力,防止中间转印带36的松弛。

中间转印辊42隔着中间转印带36分别配置于与各感光鼓12对置的位置,与中间转印带36的内周面压接,随着中间转印带36的环绕移动而旋转。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该中间转印辊42,连接施加转印偏压的转印电源。在图像形成时,向中间转印辊42施加与构成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由此,在感光鼓12与中间转印带36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利用该转印电场的作用,将形成于感光鼓12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中间转印带36的外周面。例如,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将形成于各感光鼓12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6,在中间转印带36的外周面形成多色的调色剂像。

另外,在隔着中间转印带36与驱动辊38对置的位置,配置二次转印辊24。在二次转印辊24连接未图示的转印电源,在图像形成时,由该转印电源对二次转印辊24施加电压(二次转印电压)。进而,利用由施加了电压的二次转印辊24所形成的转印电场的作用,在纸张通过中间转印带36与二次转印辊24之间的转印夹压区域期间,将在中间转印带36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二次转印)于纸张。之后,利用未图示的转印带清洁单元对残存于中间转印带36的表面的调色剂进行去除和回收。

定影单元26具备加热辊和加压辊等,配置于二次转印辊24的上方。加热辊设定为达到已定的定影温度,通过使纸张通过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的定影夹压区域,由此将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熔融、混合以及压接,针对纸张热定影调色剂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0a内,形成用于将载置于供纸托盘28上的纸张经由二次转印辊24和定影单元26向排出托盘30输送的纸张输送路径。在该纸张输送路径上,适当地配置输送辊44、46、48以及对位辊50等纸张输送单元。

在图像形成时,载置于供纸托盘28上的纸张由未图示的拾取辊逐张向纸张输送路径引导,由输送辊44输送至对位辊50。进而,在由对位辊50使纸张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36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对齐的时刻,向二次转印辊24输送纸张,在纸张上转印调色剂像。之后,使纸张通过定影单元26,由此用热熔融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使之固定,经由输送辊46、48,将纸张排出到排出托盘30上。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后所述,在显影装置14所具备的显影壳体(显影槽)140中,存积由黑色、青色、洋红色或者黄色的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双成分显影剂)。其中,载体是铁粉、铁氧体那样的磁性材料。以下皆同。

例如,显影装置14是滴流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简单而言,滴流显影方式是指,事先按照一定的比率在调色剂盒32内的调色剂中混合新的载体,在供给(补给)调色剂的同时,向显影装置14内供给(补给)新的载体,并且将过多的显影剂从显影装置14内排出,由此将显影装置14内的劣化了的载体依次更换为新的载体的技术。

此外,在该说明书中,单纯说“排出显影剂”等意思,是将劣化了的载体或者由劣化了的载体和调色剂混合而成的显影剂排出。另外,虽然劣化了的载体未必要更换为未使用的载体,但是基本上,显影装置14构成为劣化了的载体更换为未使用的载体。

在显影装置14中,若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使得调色剂消耗,则补给含有与消耗量相当的调色剂的显影剂。因此,在显影壳体140的底部,设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60(参照图2),基于该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输出,检测显影壳体140内的调色剂浓度(t/d:t为调色剂,d为显影剂)。而且,根据所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显影剂的补给。

在现有显影装置中,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利用设置于显影壳体的外壁的卡扣或者双面密封件固定于显影壳体的外壁。

然而,使用卡扣的固定方法或者使用双面胶带的固定方法,都无法充分地相对于显影壳体的外壁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因此有时会成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从显影壳体的外壁翘起的状态。也就是,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到显影壳体的内表面的距离变大。

图3是示出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到显影壳体的内表面的距离与传感器输出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其中,图3的图表所示的tpc的意思是对从频率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的频率(输出值)进行分频,对分频出的一个周期进行计数所得到的值(计时器、脉冲、计数器)。如图3所示可知,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到显影壳体的内表面的距离变化0.1mm,由此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值变化约2%。这样,存在若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从显影壳体的外壁翘起则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值产生误差而无法适当地检测显影壳体内的调色剂浓度的问题。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显影壳体140的下表面设置覆盖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罩部件70,罩部件70朝向显影壳体140的下表面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

以下,参照图2至图7等,说明罩部件70的结构和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安装结构。图2是从下观看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14的图。图4是从下观看安装有罩部件70的状态下的显影装置14的图。图5(a)是从上观看罩部件70的图,图5(b)是从侧表面侧观看罩部件70的图,图5(c)是从斜上方观看罩部件70的立体图。图6是从侧表面观看显影装置14的示意剖视图。图7是从斜下方观看显影装置14的示意剖视图。此外,罩部件70中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意思是罩部件70安装于显影壳体140(显影装置14)并且该显影装置14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态下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

如图2所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安装于显影壳体140的下表面(底壁)。但是,在显影壳体140的下表面,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1402、1404。肋1402、1404彼此平行地设置。在这些肋1402、1404之间,设定有供安装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位置(传感器安装位置)。在显影壳体140的下表面的传感器安装位置,形成传感器安装部142。该传感器安装部142是形成于显影壳体140的底壁的凹部,在从下(上)观看的情况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其中,传感器安装部142在前后左右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大小设定得比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外形形状的大小(水平方向上的大小)略大。另外,如图2、图6以及图7所示,在该传感器安装部142中,显影壳体140的底壁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使用双面胶带或者粘合剂等,粘贴于传感器安装部142。其中,双面胶带或者粘合剂的厚度设定在0.01mm~0.3mm的范围内。其中,优选为,双面胶带或者粘合剂的厚度设定在0.05mm~0.15mm的范围内。

另外,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包括传感器部件(传感器部)62和保持传感器部件62的基板64。作为传感器部件62,使用透射式光学传感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或者磁导率传感器等。其中,优选使用磁导率传感器。磁导率根据显影剂中的磁性材料的比例而变化。也就是,若显影剂中的磁性材料(载体)与非磁性材料(调色剂)的混合比即磁性材料的相对浓度变化,则磁导率传感器的输出变化。因此,通过检测显影剂的磁导率,由此测定显影剂中的磁性材料亦即载体的浓度。进而,根据所测定出的载体的浓度,计算(检测)显影剂中的非磁性材料亦即调色剂的浓度。

罩部件70与显影壳体140等相同,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形成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状。但是,从下(上)观看时的罩部件70的前后左右方向上(水平方向)的大小设定得比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小和传感器安装部142的水平方向上的大小大。另外,罩部件70设置为,在安装于显影壳体140上的状态下,覆盖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并且,罩部件70的左右方向上的大小设定为与设置于显影壳体140的底壁的肋1402与肋1404之间的距离几乎相同。也就是,罩部件70安装为嵌于肋1402与肋1404之间。

如图4、图5(a)~图5(c)所示,罩部件70具有卡合爪72、抵接片74以及按压部76。

卡合爪72设置于罩部件70的左侧的端部的前后和罩部件70的右侧的端部的前后合计四处。其中,设置于前面侧的左右的两个卡合爪72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应的位置。另外,设置于背面侧的左右的两个卡合爪72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应的位置。

抵接片74设置于罩部件70的左侧的端部的前后和罩部件70的右侧的端部的前后合计四处。其中,设置于前面侧的左右的两个抵接片74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应的位置。另外,设置于背面侧的左右的两个抵接片74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应的位置。并且,配置于前面侧的抵接片74配置于在前面侧配置的卡合爪72的背面侧的附近,配置于背面侧的抵接片74配置于在背面侧配置的卡合爪72的背面侧的附近。

如上所述,在从下(上)观看的情况下,在罩部件70的四角,设置卡合爪72和抵接片74。

另外,如图6所示,在显影壳体140的肋1402、1404上,在罩部件70位于安装于显影壳体140上的位置(以下,有时简称为“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与罩部件70的卡合爪72对应的位置形成嵌合孔146。因此,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卡合爪72从上侧与嵌合孔146的下边缘卡合。若卡合爪72与嵌合孔146卡合,则限制罩部件70向下侧移动。此外,图6中虽未示出,但在肋1402或者1404上,在与四个卡合爪72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嵌合孔146。

另外,如图7所示,在显影壳体140的肋1402、1404上,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与罩部件70的抵接片7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抵接部148。抵接部148是在肋1402、1404中肋高度设定得低于其他部分的(下端部的位置比其他部分的下端部的位置位于上侧)的部分。另外,抵接部148的前后方向上的大小设定得比罩部件70的抵接片74的前后方向上的大小略大。而且,罩部件70的抵接片74从下侧与抵接部148抵接,由此限制罩部件70向上侧移动。此外,虽然图7所未示出,但在肋1402或者肋1404上,在与四个抵接片74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抵接部148。

如上所述,卡合爪72与嵌合孔146卡合,抵接片74与抵接部148抵接,由此限制罩部件70向上下方向移动。另外,抵接片74处于由肋1402、1404中用于形成抵接部148的壁1482在前后方向上夹着的状态。因此,将罩部件70向前后方向的移动限制为已定量(抵接片74与壁1482之间的缝隙)以下。并且,罩部件70的左右方向上的大小设定为同肋1402与肋1404之间的距离几乎相同,因此限制罩部件70向左右方向移动。

并且,如图4、图5(a)以及图5(c)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罩部件70形成有紧固用的插通孔78。该插通孔78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形成于与在显影壳体140的底壁上设置的紧固用的凸台144(参照图2)对应的位置。而且,通过将螺杆等紧固部件150从罩部件70的下侧通过插通孔78紧固于凸台144,由此将罩部件70固定于显影壳体140。

这样,罩部件70通过卡合和紧固来安装于(固定于)显影壳体140。另外,罩部件70通过解除卡合和紧固,从显影壳体140拆下。也就是,罩部件7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显影壳体140装卸。此外,上述罩部件70的固定方法为一例,无需局限于此。例如,罩部件70也可以仅通过紧固安装于显影壳体140,还可以仅通过卡合,安装于显影壳体140。另外,在罩部件70仅通过紧固安装于显影壳体14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两处以上紧固。

如图5(a)~图5(c)所示,按压部76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在前面侧配置的卡合爪72、与在前面侧配置的抵接片74之间。按压部76包括硬质部762与弹性部764。硬质部76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肋(固定肋)。弹性部764是至少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板簧。但是,硬质部762构成为至少在上下方向上比弹性部764难以弹性变形。硬质部762的上端面(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对置的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设定为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下表面几乎相同的位置。也就是,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硬质部762的上端面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下表面抵接。因此,如图6和图7所示,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硬质部762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向显影壳体140的底壁按压。

另外,弹性部764的上端面(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对置的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比硬质部762的上端面靠上侧的位置。也就是,弹性部764的上端面比硬质部762的上端面向上侧突出。因此,弹性部764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设定为比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下表面靠上侧。因此,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处于弹性部764的一部分干扰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状态。但是,由于弹性部764是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板簧状,因此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向下侧弹性变形,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向显影壳体140的底壁弹性地按压。

并且,按压部76设置为,其至少一部分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传感器部件62重叠。在该第一实施例中,硬质部762和弹性部764设置于与传感器部件62对应的位置(传感器部件62的范围内)。因此,按压部76(硬质部762和弹性部764)将传感器部件62朝向显影壳体140的底壁按压。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在显影壳体140的下表面设置覆盖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罩部件70,罩部件70的按压部76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朝向显影壳体140的下表面按压。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并能够将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到显影壳体140的内表面的距离保持恒定。也就是,能够提高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显影壳体140的底壁安装的安装位置的精度。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显影壳体140内的调色剂浓度。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按压部76设置于与传感器部件62对应的位置,将传感器部件62向显影壳体140的底壁按压,因此,能够将从传感器部件62到显影壳体140的内表面的距离保持恒定。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显影壳体140内的调色剂浓度。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例,按压部76包含对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进行按压的硬质部762,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

进而,根据第一实施例,按压部76包括在于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了的状态下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朝向显影壳体140的底壁按压的弹性部764,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

此外,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设定为按压部76按压传感器部件62,但只要至少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一部分朝向显影壳体140的底壁按压即可,无需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按压部76按压基板64中的传感器部件62的周围的部分,还可以使按压部76按压传感器部件62和基板64这两者。另外,硬质部762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只要设定为在罩部件70位于罩安装位置的情况下离开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下表面的位置即可。在该情况下,硬质部762不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而是仅由弹性部764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传感器部件62)。在这些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能够防止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部分变更显影装置14的结构以外,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是从下观看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4的图。图9是从下观看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4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图。图10是从下观看变形例的显影装置14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图。

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定位部160,该定位部160决定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显影壳体140在水平方向(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粘贴于显影壳体140的方向或者与按压部76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

以下,说明定位部160的具体例。例如,如图9所示,在显影壳体140的底壁,形成从该显影壳体140的底壁向下突出的第一突起1412和第二突起1414。另外,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基板64形成第一定位孔642和第二定位孔644。其中,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位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情况下,第一突起1412与第一定位孔642设置于彼此对应的位置,第二突起1414与第二定位孔644设置于彼此对应的位置。

另外,第一突起1412、第二突起1414、第一定位孔642以及第二定位孔644设置于传感器部件62的附近。具体而言,第一突起1412和第一定位孔642设置于传感器部件62的前面右侧。另外,第二突起1414和第二定位孔644设置于传感器部件62的背面左侧。也就是,在从下(上)观看的情况下,第一突起1412和第一定位孔642与第二突起1414和第二定位孔644夹着传感器部件62设置于传感器部件62的对角。

另外,第一突起1412和第二突起1414分别为圆柱状或者圆筒状的突起(树脂凸台)。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突起1412和第二突起1414的各自的外径相同。并且,第一定位孔642为圆孔,第一定位孔642的内径设定得比第一突起1412的外径略大。进而,第二定位孔644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插口孔)。第二定位孔644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大小设定得略大于第二突起1414的外径,第二定位孔644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大小设定为第二突起1414的外径的1.5倍左右。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位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处于第一突起1412插入了第一定位孔642,第二突起1414插入了第二定位孔644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第一定位孔642(第一突起1412)成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显影壳体140在水平方向上的基准(主基准)。另外,第二定位孔644限制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以第一定位孔642为中心的旋转,成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显影壳体14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基准(副基准)。也就是,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突起1412、第二突起1414、第一定位孔642以及第二定位孔644分别作为定位部160发挥功能,决定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显影壳体14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接下来,说明定位部160的其他例子。例如,如图10所示,在传感器安装部142的左端部,形成向右侧突出的第一抵接部1422和第二抵接部1424。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位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抵接部1422和第二抵接部1424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左端面抵接。其中,第一抵接部1422设置于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左端面中的前面侧的端部抵接的位置。第二抵接部1424设置于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左端面中的背面侧的端部抵接的位置。

另外,在传感器安装部142的右端部形成朝向左侧(设置第一抵接部1422和第二抵接部1424的一侧)突出的嵌合用的突起1416。突起1416的前端(左侧的端部)形成于半圆上。并且,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基板64的右端面(右边缘),在与突起1416对应的位置形成半圆状的缺口部646。其中,缺口部646的内径设定得略大于突起1416的前端的外径。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位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情况下,突起1416与缺口部646嵌合。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位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突起1416与缺口部646嵌合,来决定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另外,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左端面抵接第一抵接部1422和第二抵接部1424,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右端面的缺口部646嵌合突起1416。也就是,处于由第一抵接部1422和第二抵接部1424与突起1416从左右夹着的状态,因此能够决定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也就是,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抵接部1422和第二抵接部1424、突起1416和缺口部646分别作为定位部160发挥功能,能够决定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显影壳体14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定位部160的结构无需局限于上述结构。图示省略,例如,也可以在显影壳体140的底壁,设置十字状或者l字状等的突起,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基板64上设置与该突起对应的定位孔。如此,能够利用一个突起、一个定位孔,来决定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另外,还可以将突起和定位孔分别设置三个以上。并且,如图10所示,与突起对应的可以不是孔,可以是形成于基板64的端面的缺口。进而,还可以将设置于显影壳体140的底壁的l形等的突起嵌入基板64的角部。

另外,在设置多个突起的情况下,最接近传感器部件62的突起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比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基板64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也就是,最接近传感器部件62的突起比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基板64向下侧突出。

图11是从侧表面观看图9所示的显影装置14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1所示,例如,比第二突起1414接近传感器部件62的第一突起1412比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基板64向下侧突出。此处,在第一突起1412的下端面,抵接罩部件70的一部分。例如,在第一突起1412的下端面,抵接罩部件70的按压部76(硬质部762)。但是,根据附图,构成为在第一突起1412与罩部件70的一部分抵接的情况下,其他突起(第二突起1414)不与罩部件70抵接。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由于设置决定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显影壳体14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部160,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决定罩部件70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显影壳体140的调色剂浓度。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包含于定位部160中的最接近传感器部件62的突起的下端面与罩部件70的一部分抵接,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决定传感器部件62的周边的罩部件7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部分变更了显影装置14的结构外,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图12(a)是从下观看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种罩部件70的图,图12(b)是从下观看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种罩部件70的图。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构成四个图像站,显影装置14根据各色设置四种。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罩部件70,设置用于识别该罩部件70的种类和供安装该罩部件70的显影装置14的种类的第一识别部170。例如,该第一识别部170设置于罩部件70的背面侧的端部,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线状的狭缝)。

其中,第一识别部170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与显影装置14的种类(色)相对应的位置。例如,如图12(a)所示,在第一种罩部件70中,第一识别部170设置于靠左侧的位置。另外,如图12(b)所示,在第二种罩部件70中,第一识别部170设置于靠右侧的位置。此处,第一种罩部件70是安装于黑色用、洋红色用、青色用以及黄色用中的任一种显影装置(第一种显影装置)14的罩部件70。另外,第二种罩部件70是安装于与第一种显影装置14不同种类(颜色)的显影装置(第二种显影装置)14上的罩部件70。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0a设置与第一识别部170对应的第二识别部。例如,该第二识别部设置为与第一识别部170对应,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线状的肋)。但是,第二识别部设置于供壳体10a的显影装置14安装的显影装置安装部,设置于与所对应的显影装置14的种类相对应的位置(罩部件70的第一识别部170的位置)。例如,在供黑色用显影装置14插入的黑色用显影装置安装部处设置的第二识别部(黑色用的第二识别部)设置于与在黑色用的显影装置14上安装的罩部件70的第一识别部170(黑色用的第一识别部170)对应的位置。另一方面,黑色用第二识别部设置于与黑色用以外的第二识别部(黑色用以外的种类的第一识别部170)不同的位置。

因此,在黑色用显影装置14插入到供黑色用显影装置14插入的部分的情况下,第一识别部170和第二识别部设置于彼此对应的位置,因此第一识别部170与第二识别部不形成干扰。因此,能够将显影装置14插入到已定的安装位置(显影装置安装位置)。另一方面,在将黑色用以外的显影装置14插入到供黑色用显影装置14插入的部分的情况下,第一识别部170和第二识别部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第一识别部170与第二识别部形成干扰。因此,显影装置14插不到显影装置安装位置。

根据该第三实施例,能够利用第一识别部170和第二识别部防止在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上使用的显影装置的误安装。另外,还能够防止在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每个颜色的显影装置的误安装。

此外,虽然以第一识别部170是凹部、第二识别部是凸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第二识别部为凹部,第一识别部170为凸部。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示出的变形也能够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对显影装置14的结构进行了部分变更以外,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3是从下观看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4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图。如图13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下表面设置压电传感器80。该压电传感器80与上述cpu连接。具体而言,压电传感器80设置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基板64的下表面。另外,压电传感器80设置于传感器部件62的附近。

并且,在从下(上)观看的情况下,压电传感器80设置为其至少一部分与按压部76(硬质部762)重叠。因此,压电传感器80由按压部76向显影壳体140的底壁按压。因此,压电传感器80向cpu输入与按压部76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按压力相对应的输出。cpu根据压电传感器80的输出,计算(检测)按压部76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按压力。例如,若产生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则按压部76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按压力降低。因此,cpu在按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按压力降低了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

这样,在判断为产生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的量(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至显影壳体140的内表面的距离),修正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传感器输出值。

另外,在判断为产生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用户或者服务人员报告该情况。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显示器的情况下,可以在该显示器上显示表示产生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的消息等。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扬声器的情况下,可以从扬声器输出警告音(旋律音)或者消息的合成语音等。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在错误产生时点亮或者闪烁的警告灯的情况下,可以使该警告灯点亮或者闪烁。并且,还可以输出打印有在显示器上示出产生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的消息等的纸张。此外,不仅是示出产生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还可以促使确认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安装状态。

根据该第四实施例,由于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下表面设置压电传感器80,因此能够检测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因此,能够修正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传感器输出值,更加适当地检测显影壳体140内的调色剂浓度。另外,能够向用户报告产生了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翘起这一情况,促使确认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60的安装状态,对在不适当的状态下使用显影装置14防患于未然,能够防止故障的产生。

此外,第四实施例中示出的变形也能够用于第二实施例或者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举的具体的形状等为一例,能够根据实际的产品适当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

12感光鼓

14显影装置

16带电器

18清洁单元

20曝光装置

24二次转印辊

32调色剂盒

36中间转印带

42中间转印辊

60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

62传感器部件

64基板

70罩部件

76按压部

140显影壳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