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3733发布日期:2019-07-06 10:5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背景

常规自容式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触控电极5被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触控电极区块,每个触控电极区块对应于多个像素单元,各个触控电极区块分别通过触控电极连接孔6连接触控信号传输线4,触控信号传输线4连接至ic。当处于显示阶段时,触控信号传输线4输入共电极信号,触控电极5作为共电极使用,触控电极5和像素单元8之间形成电场驱动液晶显示。当处于触控阶段时,触控信号传输线4输入触控感应信号,触控电极5接收外界电场变化,产生侦测信号并将侦测信号通过触控信号传输线4反馈给ic。

如图2所示,触控电极断开处104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和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之间,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和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各自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1。

显示面板内第1级……第x-2级、第x-1级、第x级、第x+1级、第x+2级……触控电极区块沿列方向依序排列。以显示面板正向扫描时的情况为例,如图3所示,图中第x-1级触控电极信号sx-1代表第x-1级触控电极区块的电位,第x级触控电极信号sx代表第x级触控电极区块的电位。第n-1级扫描信号gn-1为第x-1级触控电极区块中的尾行像素单元的扫描信号,gn-2、gn-3、gn-4依序为对应该尾行像素单元以上的各行像素单元的扫描信号;第n级扫描信号gn为第x级触控电极区块中的首行像素单元的扫描信号,gn+1、gn+2、gn+3依序为对应该首行像素单元以下的各行像素单元的扫描信号。

扫描线和触控电极5间存在大小不可忽视的寄生电容,扫描线中电压的跳变会对附近触控电极5的电位产生影响,当扫描线远离触控电极断开处104时,总有一根扫描线对触控电极5电位的上拉抵消当前扫描线对触控电极5电位的下拉,触控电极5的电位正常。

但在触控电极断开处104附近时,本来可以对触控电极5的电位进行上拉抵消当前扫描线对触控电极5的电位的下拉的扫描线位于非本级触控电极,无法形成抵消,导致触控电极5的电位异常,最终将造成触控电极断开处104附近液晶盒内的电压差和其他区域有差异,致使产生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种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对应于触控电极断开处的补偿信号线组来改善或消除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纵横交错的扫描线和数据线以及由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的多个像素单元,每行像素单元受一行扫描线控制;所述触控电极被分割为多个独立的触控电极区块,所述触控电极区块为点阵排列;每个触控电极区块分别通过触控信号传输线连接至集成驱动电路;每个触控电极区块对应于多行像素单元;

相邻两行触控电极区块之间包括一触控电极断开处;位于某个所述触控电极断开处上侧的一行触控电极区块为第一触控电极区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区块所对应的多行像素单元为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依次连接的多条扫描线为第一扫描线,位于该触控电极断开处下侧的一行触控电极区块为第二触控电极区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区块所对应的多行像素单元为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依次连接的多条扫描线为第二扫描线;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分别与多个触控电极断开处对应的多个补偿信号线组,每个所述补偿信号线组包括至少一条补偿下拉信号线;

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存在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时,或者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存在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时,该条第一扫描线为异常第一扫描线,对应的第二扫描线为异常第二扫描线;

每条所述补偿下拉信号线分别与一条所述异常第二扫描线电性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异常第一扫描线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存在交叠。

优选地,每个所述补偿信号线组还包括至少一条补偿上拉信号线;

每条所述补偿上拉信号线分别与一条所述异常第一扫描线电性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异常第二扫描线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存在交叠。

优选地,每条补偿下拉信号线包括下拉重叠信号线、下拉左侧连接线和下拉右侧连接线;下拉重叠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下拉重叠信号线部分与所述异常第一扫描线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存在交叠,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下拉左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左端和所述异常第二扫描线,下拉右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右端和所述异常第二扫描线。

优选地,所述下拉重叠信号线与所述异常第一扫描线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之间产生的电容与一行第一扫描线与其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之间产生的电容大小相等。

优选地,每条补偿上拉信号线包括上拉重叠信号线、上拉左侧连接线和上拉右侧连接线;上拉重叠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上拉重叠信号线部分与所述异常第二扫描线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存在交叠,上拉重叠信号线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上拉左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上拉重叠信号线的左端和所述异常第一扫描线,上拉右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上拉重叠信号线的右端和所述异常第一扫描线。

优选地,所述上拉重叠信号线与所述异常第二扫描线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之间产生的电容与一行第二扫描线与其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之间产生的电容大小相等。

优选地,显示面板沿列方向由上至下依序包括第1、2、……、n-2、n-1、n、n+1、……、m-1、m行像素单元,且包括分别与各行像素单元相对应的第1、2、……、n-2、n-1、n、n+1、……、m-1、m行扫描线;第n-1行像素单元为第一触控电极区块内的尾行第一像素单元,第n行像素单元为第二触控电极区块内的首行第二像素单元;其中m>n+1,且n,m均为正整数;

每个补偿信号线组包括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第二补偿上拉信号线;

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与第n+1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1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与第n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2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

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与第n-2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与第n-1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1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

优选地,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内设有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覆盖栅极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半导体衬底,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源漏电极层;

所述补偿下拉信号线和补偿上拉信号线与栅极由同一层金属层图案化后形成。

优选地,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内设有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覆盖栅极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半导体衬底,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源漏电极层;

所述补偿下拉信号线和补偿上拉信号线与源漏电极层由同一层金属层图案化后形成。

优选地,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内设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覆盖栅极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半导体衬底,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源漏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与源漏电极层电性连接;

所述补偿下拉信号线和补偿上拉信号线与像素电极由同一层透明导电膜图案化后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项有益效果:

1、补偿信号线组对应于触控电极断开处设置,通过与像素单元间形成寄生电容,补偿触控电极区块上由扫描信号跳变引起的电压偏差,避免产生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2、以前级或后级扫描信号作为输入补偿信号线组的补偿信号,设计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自容式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多级扫描信号和触控电极电位的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显示面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正向扫描时多级扫描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反向扫描时多级扫描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7为一种现有自容式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这里,当将第一元件描述为“连接”到第二元件时,第一元件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二元件,或经过一个或多个附加元件间接连接至第二元件。进一步的,为了清楚起见,简明省略了对于充分理解本发明而言不是必须的某些元件。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纵横交错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由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的多个像素单元以及多个补偿信号线组。触控电极被分割成若干个独立触控电极区块,所述触控电极区块为点阵排列,各触控电极区块分别由触控信号传输线连接至集成驱动电路(ic);每个触控电极区块对应于多行像素单元,每行像素单元受一行扫描线控制,扫描线依序输出高电平的扫描信号。

相邻两行触控电极区块之间包括一触控电极断开处104(如图2所示),以扫描线延伸方向为行方向,以数据线延伸方向为列方向,触控电极断开处104沿行方向延伸。为具体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一触控电极断开处104及其上下两侧的两行触控电极区块为例,称位于该触控电极断开处104上侧的一行触控电极区块为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所对应的多行像素单元为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依次连接的多条扫描线为第一扫描线;称位于该触控电极断开处104下侧的一行触控电极区块为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第二触控电极区块所对应的多行像素单元为第二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依次连接的多条扫描线为第二扫描线。

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即由高电平降低至低电平)的同一时间存在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即由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时,或者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存在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时,该条第一扫描线为异常第一扫描线,对应的第二扫描线为异常第二扫描线。根据相邻两级扫描信号之间的时序差异,异常第一扫描线和对应的异常第二扫描线可以有一对、两对或更多对。

每条所述补偿下拉信号线分别与一条所述异常第二扫描线电性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异常第一扫描线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存在交叠。

每个补偿信号线组还可包括至少一条补偿上拉信号线,每条所述补偿上拉信号线分别与一条所述异常第一扫描线电性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异常第二扫描线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存在交叠。

当异常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时,存在异常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由于异常第一扫描线和对应的异常第二扫描线并不位于同一触控电极区块内,异常第二扫描线无法直接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的电位进行上拉,也就无法直接抵消异常第一扫描线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电位的下拉影响。由于扫描线依序输出高电平的扫描信号,亦不存在一行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

本发明显示面板内设有电性连接异常第二扫描线的补偿下拉信号线,补偿下拉信号线与对应的异常第一扫描线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具有交叠,并通过交叠所产生的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的电位进行上拉,以抵消上述异常第一扫描线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电位的下拉影响,避免产生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优选地,当显示面板具有双向扫描功能时,显示面板的每个补偿信号线组还包括至少一条补偿上拉信号线,补偿上拉信号线与一条异常第一扫描线电性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异常第二扫描线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存在交叠,在显示面板反向扫描时具有与补偿下拉信号线相对应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仅单向扫描时,设置补偿上拉信号线也可起到一定消除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的功效。因为对于一行异常第二扫描线所连接的第二像素单元,该异常第二扫描线在其扫描信号处于上升沿时对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上的电位产生上拉影响;同时,补偿下拉信号线所连接对应的异常第一扫描线正处于下降沿,补偿下拉信号线与上述第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通过交叠所产生的电容对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的电位进行下拉,以抵消上述异常第二扫描线对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电位的上拉影响。

由于异常第一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处于下降沿后,异常第一扫描线所连接的第一像素单元内的薄膜晶体管关断,液晶盒内的电压差确定;当异常第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处于上升沿后,异常第二扫描线所连接的第二像素单元内的薄膜晶体管打开,液晶盒内的电压差仍可在薄膜晶体管打开的时间内调整回预设值。因此,当显示面板正向扫描时,补偿下拉信号线相较补偿上拉信号线具有更优的效果;当显示面板反向扫描时,补偿上拉信号线相较补偿下拉信号线具有更优的效果。

每条补偿下拉信号线包括下拉重叠信号线、下拉左侧连接线和下拉右侧连接线;下拉重叠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下拉重叠信号线部分与异常第一扫描线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存在交叠,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下拉左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左端和对应的异常第二扫描线,下拉右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右端和该异常第二扫描线。下拉重叠信号线与异常第一扫描线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之间产生的电容与一行第一扫描线与其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之间产生的电容大小相等。

每条补偿上拉信号线包括上拉重叠信号线、上拉左侧连接线和上拉右侧连接线;上拉重叠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上拉重叠信号线部分与异常第二扫描线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存在交叠,上拉重叠信号线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上拉左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上拉重叠信号线的左端和对应的异常第一扫描线,上拉右侧连接线电性连接上拉重叠信号线的右端和该异常第一扫描线。上拉重叠信号线与异常第二扫描线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之间产生的电容与一行第二扫描线与其所在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之间产生的电容大小相等。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对应于触控电极断开处104设置补偿信号线组,补偿信号线内的多条补偿上拉信号线或补偿下拉信号线与所再在的触控电极区块间形成寄生电容,以前级或后级扫描信号作为输入补偿信号线组的补偿信号,补偿触控电极区块上由扫描信号跳变引起的电压偏差,避免产生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沿列方向由上至下依序包括第1、2、……、n-2、n-1、n、n+1、……、m-1、m行像素单元101,且包括分别与各行像素单元101相对应的第1、2、……、n-2、n-1、n、n+1、……、m-1、m行扫描线,其中m>n+1,且n,m均为正整数。

如图4所示,第n-1行像素单元为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内的尾行第一像素单元,第n行像素单元为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内的首行第二像素单元。第n-1行扫描线将第n-1级扫描信号gn-1输入第n-1行像素单元,第n-2行扫描线将第n-2级扫描信号gn-2输入第n-2行像素单元,gn-3、gn-4等扫描信号依序输入以上的各行像素单元。第n行扫描线将第n级扫描信号gn输入第n行像素单元,第n+1行扫描线将第n+1级扫描信号gn+1输入第n+1行像素单元,gn+2、gn+3等扫描信号依序输入以下的各行像素单元。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补偿信号线组,多个补偿信号线组分别对应于多个触控电极断开处104。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一触控电极断开处104的补偿信号线组包括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201、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202、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203、第二补偿上拉信号线204。

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201与第n+1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1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202与第n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2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203与第n-2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第二补偿上拉信号线204与第n-1行扫描线电性连接,与第n+1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

当显示面板正向扫描时,扫描信号gn-4、gn-3、……、gn+2、gn+3的波形如图5所示,第n+1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即gn+1)的上升沿与第n-1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即gn-1)的下降沿位于同一时间;第n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即gn)的上升沿与第n-2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即gn-2)的下降沿位于同一时间。

当gn-1位于下降沿时,第n-1行扫描线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上的电位产生下拉影响;同时,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201所连接的第n+1行扫描线正处于上升沿,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201与第n-1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交叠处形成第一补偿下拉电容,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201通过第一补偿下拉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的电位进行上拉,以抵消上述第n-1行扫描线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电位的下拉影响,避免产生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当gn-2位于下降沿时,第n-2行扫描线对附近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上的电位产生下拉影响;同时,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202所连接的第n行扫描线正处于上升沿,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202与第n-2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交叠处形成第二补偿下拉电容,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202通过第二补偿下拉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的电位进行上拉,以抵消上述第n-2行扫描线对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电位的下拉影响,避免产生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当显示面板反向扫描时,扫描信号gn-4、gn-3、……、gn+2、gn+3的波形如图6所示,第n-1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的上升沿与第n+1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的下降沿位于同一时间;第n-2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的上升沿与第n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的下降沿位于同一时间。

当gn位于下降沿时,第n行扫描线对附近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上的电位产生下拉影响;同时,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203所连接的第n-2行扫描线正处于上升沿,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203与第n行像素单元具有交叠,交叠处形成第一补偿上拉电容,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203通过第一补偿上拉电容对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的电位进行上拉,以抵消上述第n行扫描线对第二触控电极区块103电位的下拉影响,避免产生触控电极交界附近横纹。

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201包括第一下拉重叠信号线、第一下拉左侧连接线和第一下拉右侧连接线。其中,第一下拉重叠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其部分与第n-1行像素单元交叠形成第一补偿下拉电容,第一补偿下拉电容的大小接近或等于第n-1行扫描线与第一触控电极区块102形成的电容的大小。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四周的非显示区,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非显示区,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一下拉左侧连接线电性连接第一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左端和第n+1行扫描线,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一下拉右侧连接线电性连接第一下拉重叠信号线的右端和第n+1行扫描线。

优选地,由于va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常采用四畴或八畴配向,在像素单元内部或产生“卍”字黑纹,ip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常采用两畴配向,在像素单元内部产生“一”字或“|”字黑纹,第一下拉重叠信号线在第n-1行像素单元的中部与其发生交叠,可以减小对第一补偿下拉信号线201对像素开口率的影响。

同样地,第二补偿下拉信号线202、第一补偿上拉信号线203、第二补偿上拉信号线204具有相应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各条补偿下拉信号线或补偿上拉信号线的走线方式不局限于此,可采用其他直线走线或弯折走线方式,可左右贯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也可中途截断或补偿下拉信号线或补偿上拉信号线仅有一端连接扫描线。各条补偿下拉信号线或补偿上拉信号线的长度和宽度可任意设计,仅需考虑与触控电极区块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大小。

优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面积补偿信号线,该多条面积补偿信号线与第n-2、n-1、n、n+1以外的多行像素电极具有交叠,且不施加任何电压,使得显示面板各行像素单元的开口率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显示面板的黑色矩阵设计达成开口率的一致。

图7和图8所示为一种现有自容式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每个像素单元内栅极1、覆盖栅极1的栅极绝缘层(图未示)、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半导体衬底2,位于半导体衬底2上的源漏电极层7形成薄膜晶体管;每个像素单元内像素电极8通过第一接触孔9与源漏电极层7电性连接,触控电极5位于数据线3上并与数据线3间隔第一绝缘层10,触控信号传输线4位于触控电极5上并与触控电极5间隔第二绝缘层11,触控电极5与触控信号传输线4通过第二接触孔6进行连接。为了增加像素开口率,触控信号传输线4通常设计在数据线3正上方,并与触控电极5间隔第二绝缘层11。图8为沿图7中aa’线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上下部分膜层。

本发明显示面板内的补偿下拉信号线和补偿上拉信号线可以与栅极1由同一层金属层图案化后形成,或者与源漏电极层7由同一层金属层图案化后形成,或者与像素电极8由同一层透明导电膜图案化后形成,或者单独通过一层金属层或透明导电膜图案化后形成。补偿下拉信号线和补偿上拉信号线所用材料可以为铝、铜、银等金属材料,也可以为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每个补偿信号线组可以仅包括补偿下拉信号线、仅包括补偿上拉信号线或同时包括补偿下拉信号线和补偿上拉信号线。每个补偿信号线组内的补偿下拉信号线(或补偿上拉信号线)的数量不局限两条,可以大于等于一条的任意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不仅仅适用于以igzo为半导体材料的薄膜晶体管和ips显示模式,同时也适用于a-si、ltps等其他半导体材料,tn、va等其他显示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改进、润饰和等同变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