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致动装置、潜望式拍摄模组及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9088发布日期:2020-07-04 04:3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镜头致动装置、潜望式拍摄模组及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致动装置、包括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潜望式拍摄模组及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拍摄设备一般包括透镜组,通过透镜组中不同透镜对不同光线的折射以照射至图像传感器上从而成像,为了实现对焦以及防抖以得到画质清晰的图像,需要在所述镜头组的四周均设置马达,以驱动所述镜头组沿光轴方向平移以进行对焦。或者将所述镜头组周围的马达两个对称设置,通过控制相对称的两个马达对镜头组施加的作用力的不同,以使得所述镜头组产生在垂直于光轴方向平面内的转动,以补偿拍摄时的抖动,从而实现防抖。现有技术中,驱动镜头组平移及转动的马达为相同的马达,使得镜头组的平移及转动均只能分开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致动装置、包括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潜望式拍摄模组及拍摄设备,旨在实现镜头组的平移及转动能够同时进行,实现对焦及防抖效率的提高,以快速得到画质清晰的画面。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致动装置,用于带动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固定的光学部件移动或转动;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支架、多个弹性件、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光学部件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多个所述弹性件均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并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入光轴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均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且所述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均包括固定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运动的活动部;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支架、另一者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平移式马达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壳体在平移方向上移动;所述移轴式马达的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活动部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另一者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移轴式马达用于与多个所述弹性件配合以驱动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壳体绕旋转轴转动,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平移方向或垂直于所述平移方向。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支架上设置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以通过所述平移式马达带动与所述支架固定的光学部件的平移,实现包括所述光学部件及镜头致动装置的拍摄模组的对焦及防抖。通过所述移轴式马达带动与所述支架固定的光学部件的转动,以带动位于所述支架上的光学部件移轴,从而补偿包括所述光学部件及镜头致动装置的拍摄模组拍摄时产生的抖动,实现拍摄模组的防抖。本申请中,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为彼此独立的个体,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能够同时工作,进而能够同时带动支架平移以及转动,能够同时实现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光学部件的对焦及防抖,具有更高的控制效率,以快速的得到画质清晰的图像。并且,本申请中通过移轴式马达与弹性件的配合即可实现支架的转动,不需要在支架的四周设置两两对称的马达,且不需要控制相对的马达对于支架的推动力的不同而实现转动,从而能够减小设置支架周围的马达的数量,减小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占用的体积。并且,由于马达的数量减小,也能够简化对马达的控制,提高控制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均为两自由度弹性体,第一方向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的弹性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分别正交,所述支架的平移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本申请中,由于所述弹性件为两自由度弹性体,即弹性件在正交的三个方向中的其中两个方向上的弹性系数小于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弹性系数,使得弹性件在正交的三个方向中的其中两个方向上较另一个方向上更容易变形。根据需要,在所述支架的不同位置选择使用自由度方向不同的弹性件,从而使得移轴式马达对支架产生作用力时,由于设于所述支架的不同位置的弹性件在移轴式马达对支架产生作用力方向的弹性系数不同,从而使得支架进行转动,使得不需要控制支架不同位置的马达对支架的推动力不同而实现支架的转动,简化对移轴式马达的控制,提高效率,并能够避免支架在非旋转方向产生转动或在非平移方向产生转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镜头致动装置还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移轴式马达及所述平移式马达一一对应。通过设置与所述移轴式马达及所述平移式马达一一对应的位置传感器,能够形成位置闭环,即能够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精准的获知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壳体的精确位置,并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进一步指导对所述移轴式马达及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控制,进而实现对镜头精确的对焦及防抖。具体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霍尔(hall)传感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呈夹角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具有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入光轴,所述出光面具有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出光轴;所述弹性件为片状,所述入光轴与所述弹性件所在平面平行。

所述光学部件的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呈夹角,即光学部件能够改变经过其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且,所述弹性件的所在平面与所述入光轴平行,即弹性件不可能设置于入光轴方向,从而避免弹性件增加所述镜头致动装置沿入光轴方向的厚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光轴与所述出光轴垂直,所述平移方向与所述出光轴平行,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入光轴及所述出光轴均垂直。当将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应用于摄像模组中时,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带动光学部件沿出光轴方向移动,能够调整光学部件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即能够调整像距,从而能够实现摄像模组的对焦。而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入光轴及所述出光轴均垂直,使得支架能够带动光学部件实现在出光轴方向的防抖。

具体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均为音圈马达,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的所述活动部均为磁石,且均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出光轴方向相同,所述移轴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入光轴的方向相同。

音圈马达一般包括磁石以及所述磁石对应的线圈,通过往所述线圈中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以控制线圈与磁石之间的洛伦磁力的大小,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推动所述支架相对于壳体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出光轴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的磁石与线圈之间的洛伦磁力方向为出光轴方向。而所述移轴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入光轴的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移轴式马达的磁石与线圈之间的洛伦磁力方向为入光轴方向。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光轴与所述出光轴垂直,所述平移方向及所述旋转轴方向均与所述出光轴平行。当将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应用于摄像模组中时,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带动光学部件沿出光轴方向移动,能够调整光学部件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即能够调整像距,从而能够实现摄像模组的对焦。而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入光轴及所述出光轴均垂直,使得支架能够带动光学部件实现在垂直于出光轴方向及入光轴的防抖。

具体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均为音圈马达,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的活动部均为磁石,且均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平移式马达的固定部的n极、s极方向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出光轴,所述移轴式马达的固定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入光轴的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出光轴,从而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的磁石与线圈之间的洛伦磁力方向垂直于出光轴方向及入光轴方向。而所述移轴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入光轴的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移轴式马达的磁石与线圈之间的洛伦磁力方向为入光轴方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且所述第三面远离所述光学部件的出光面;所述移轴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所述平移式马达位于所述第三面中心或者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位于同一面的所述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沿所述出光轴方向并排设置。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且所述第三面远离所述光学部件的出光面;所述移轴式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中心,所述平移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

所述移轴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所述平移式马达位于所述第三面中心或者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或者,所述移轴式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中心,所述平移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均能够推动支架以产生旋转轴为垂直于第一面的转动,以及移动方向为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平移。移轴式马达及平移式马达均对称设置于第一面及第二面或者设置于第三面中心,使得第一面及第二面受力相同,使得支架在平移或者转动的过程中,避免第一面与第二面受力不同而产生偏转和扭矩。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弹性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

设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弹性件均包括平移弹性件以及共用弹性件,所述平移弹性件沿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入光轴方向及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平移式马达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弹性系数;

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上沿所述出光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平移弹性件以及共用弹性件;所述平移弹性件相对于所述共用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三面,所述共用弹性件相对于所述平移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三面。

由于所述平移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三面,所述共用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三面,而所述共用弹性件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平移式马达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弹性系数,从而使得所述移轴式马达给所述支架施加沿入光轴方向的力时,平移弹性件在沿入光轴方向的变形会小于共用弹性件沿入光轴方向的变形,从而产生旋转轴为垂直于第一面方向的转动。

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平移弹性件以及共用弹性件均包括多条间隔设置并首尾连接的蚀刻臂,所述平移弹性件的所述蚀刻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轴平行,所述共用弹性件的所述蚀刻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面垂直,使得所述平移弹性件沿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入光轴方向及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

对于所述移轴式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中心,所述平移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实施例来说,多个所述弹性件可以分别位于第一面及第二面沿所述出光轴方向上的两侧边上;所述弹性件沿出光轴方向及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

由于所述移轴式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三面,使得移轴式马达施加于支架上第三面一侧的力大于在出光面一侧的力,当弹性件沿出光轴方向及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时,会产生旋转轴垂直于第一面方向的转动。且由于当弹性件沿出光轴方向及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使得支架能够在沿出光轴方向进行平移,但限制其在垂直于第一面上的运动,避免支架在不需要进行运动的方向上进行运动,以实现支架运动的精准控制。

具体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弹性件均包括多条间隔设置并首尾连接的蚀刻臂,所述蚀刻臂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轴及所述出光轴,使得所述弹性件沿出光轴方向及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入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石包括2ⅹn块子磁石,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相邻的所述子磁石的n极、s极相反,每个所述磁石上固定有位置传感器,且所述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磁石的中心的两块子磁石的交界处。

由于所述磁石的中心的两块子磁石交界处附近为磁场线性区域,位置变化与磁场变化是线性关系,其他位置线性关系差,位置检测效果不好。因此,将所述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磁石的中心的两块子磁石的交界处能够更加准确的获知所述支架相对于壳体的运动距离及运动速度等运动信息,再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获得的运动信息指导所述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推动所述支架的运动,以得到精确的对焦及防抖效果。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石为单块磁铁,所述磁石的n极朝向方向及所述磁石的s极朝向方向相背;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磁石的侧面,所述磁石的侧面与所述n极朝向方向及所述磁石的s极朝向方向垂直。对于所述磁石为单块磁铁的情况,所述磁石的侧面为磁场线性区域,位置变化与磁场变化是线性关系,因此,将所述位置传感器朝向所述磁石的侧面设置。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部件为反射平面,具有单一光轴,所述弹性件为片状,所述光轴与所述弹性件所在平面垂直。

其中,所述平移方向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所述旋转轴方向与所述平移方向垂直。使得将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应用于摄像模组时,沿平移方向平移所述支架能够实现对焦,以旋转轴为轴转动所述支架实现摄像模组的移轴,从而补偿抖动,实现防抖。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均为音圈马达,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的所述活动部均为磁石,且均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光轴方向相同,所述移轴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光轴的垂直,从而通过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对所述支架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平移方向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所述旋转轴方向与所述平移方向垂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光轴平行的侧面,所述平移式马达与所述移轴式马达沿光轴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平移式马达与所述移轴式马达均内嵌于所述侧面。通过将平移式马达与所述移轴式马达均内嵌于所述侧面,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与所述移轴式马达能够尽量的接近所述支架的中心,使得平移式马达能够推动支架沿光轴方向移动而不会产生偏转,移轴式马达能够推动支架产生旋转轴方向垂直所述平移方向的转动而不会产生其它方向的偏转,使得支架的运动更加的准确。

其中,所述侧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所述平移式马达与所述移轴式马达均内嵌于所述第三侧面;

多个所述弹性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

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弹性件均包括平移弹性件以及共用弹性件,所述平移弹性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平行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平行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平行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平移弹性件平移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

所述平移弹性件以及共用弹性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上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平移弹性件相对于所述共用弹性件靠近所述反射平面,所述共用弹性件相对于平移弹性件远离所述反射平面。

由于所述平移弹性件相对于所述共用弹性件靠近所述反射平面,所述共用弹性件相对于平移弹性件远离所述反射平面,而平移式马达在入光轴方向具有较大的弹性系数,而共用弹性件在入光轴方向弹性系数较小,从而使得所述移轴式马达给所述支架平行于第一侧面方向的力时,平移弹性件在平行于第一侧面方向的变形会小于共用弹性件平行于第一侧面方向的变形,从而产生旋转轴为垂直于第一侧面方向的转动。

一种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平移弹性件以及共用弹性件均包括多条间隔设置并首尾连接的蚀刻臂,所述平移弹性件的所述蚀刻臂的延伸方向与垂直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共用弹性件的所述蚀刻臂平行所述第一侧面,使得所述平移弹性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平行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平行于第一侧面的方向的弹性系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第一反射镜、透镜组、感光芯片以及所述镜头致动装置,所述第一反射镜及所述透镜组均安装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所述支架上,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后穿过所述透镜组并传输至所述感光芯片上;所述平移式马达以及移轴式马达带动所述第一反射镜及透镜组移动以实现调焦或者防抖。具体的,所述平移式马达带动所述第一反射镜及透镜组移动,从而改变镜头组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焦,移轴式马达带动第一反射镜及透镜组转动,改变光轴的方向,以补偿摄像模组的抖动,从而实现防抖。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所述透镜组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还设有一个所述镜头致动装置,所述透镜组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上安装有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用于将经所述透镜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并且,通过安装有所述第二反射镜的镜头致动装置与安装有第一反射镜的镜头致动装置的平移与转动共同实现对焦以及防抖。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所述透镜组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用于将经所述透镜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第一反射镜、透镜组、感光芯片、第二反射镜以及所述镜头致动装置,所述第二反射镜安装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支架上;所述第一反射镜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透镜组;所述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用于将所述透镜组传输的光线传输至所述感光芯片之间,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所述平移式马达以及移轴式马达带动所述反射镜及透镜组移动以实现调焦或者防抖。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单元及所述潜望式拍摄模组,所述潜望式拍摄模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入光孔,光线经所述入光孔进入所述潜望式拍摄模组中,且所述潜望式拍摄模组的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入光孔的轴线相交,所述第一反射镜位于所述入光孔与所述透镜组之间,用于将所述入光孔进入的光线反射至所述透镜组;所述平移式马达、所述移轴式马达及所述感光芯片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分析所述感光芯片的图像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校正运动值,并发送信号至相应的所述平移式马达和/或所述移轴式马达,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和/或所述移轴式马达带动所述支架以及与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光学部件平移和/或转动。

本申请中,所述潜望式拍摄模组的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入光孔的轴线相交,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所述入光孔进入的光线反射至所述透镜组中。一般来说,所述入光孔一般设于所述拍摄设备的厚度方向,由于不需要将透镜组的光轴与入光孔的轴向同轴设置,从而能够避免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尺寸限制所述拍摄模组厚度方向的尺寸,便于实现拍摄模组的薄型化。并且,通过所述拍摄模组中的潜望式拍摄模组的对焦及防抖,能够使得所述拍摄设备能够拍摄得到清晰度更好的画面。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平移式马达以及位置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共用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平移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述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潜望式透镜模组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述实施例的潜望式透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潜望式透镜模组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潜望式透镜模组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潜望式透镜模组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述固定”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固定。所述“安装”可以为可拆卸安装、固定安装;也可以为直接安装或者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安装。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一种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卡片相机等各种能够用于拍摄的电子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拍摄模组,以通过所述拍摄模组进行拍摄。所述拍摄模组包括镜头致动装置、光学部件以及感光芯片,所述光学部件安装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上。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用于带动与安装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上的光学部件移动或转动,以实现包括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及所述光学部件的拍摄模组的对焦及防抖。

本申请中,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支架、多个弹性件、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光学部件对光线进行折射或者反射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光线照射至感光芯片上并得到清晰的像。多个所述弹性件均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用于将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壳体内,并为支架在壳体内的运动提供运动空间。所述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均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且所述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均包括固定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运动的活动部。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支架、另一者固定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平移式马达的固定部与活动部的相对运动驱动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壳体在平移方向上移动。所述移轴式马达的驱动部和活动部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另一者固定于所述壳体上,通过所述移轴式马达用于与多个所述弹性件配合以驱动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壳体绕旋转轴转动。本申请中,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平移方向或垂直于所述平移方向。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支架上设置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以通过所述平移式马达带动与所述支架固定的光学部件的平移,实现包括所述光学部件及镜头致动装置的拍摄模组的对焦及防抖。通过所述移轴式马达带动与所述支架固定的光学部件的转动,以带动位于所述支架上的光学部件移轴,从而补偿包括所述光学部件及镜头致动装置的拍摄模组拍摄时产生的抖动,实现拍摄模组的防抖。本申请中,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为彼此独立的个体,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能够同时工作,进而能够同时带动支架平移以及移轴,能够同时实现镜头的对焦及防抖,具有更高的控制效率,以快速的得到画质清晰的图像。并且,本申请中通过移轴式马达与弹性件的配合即可实现支架的转动,不需要在支架的四周设置两两对称的马达,且不需要控制相对的马达对于支架的推动力的不同而实现转动,从而能够减小设置支架周围的马达的数量,减小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占用的体积。并且,由于马达的数量减小,也能够简化对马达的控制,提高控制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均为两自由度弹性体。其中,两自由度弹性体是指弹性件在正交的三个方向中的其中两个方向上的弹性系数小于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弹性系数,使得弹性件在正交的三个方向中的其中两个方向上较另一个方向上更容易变形。本申请中,所述支架的平移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第一方向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的弹性系数的大小不同,且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弹性系数可能大于所述第三方向的弹性系数,也可能小于第三方向的弹性系数。本申请中,根据实际需求,在所述支架的不同位置选择使用自由度方向不同的弹性件,从而使得移轴式马达对支架产生作用力时,由于设于所述支架的不同位置的弹性件在移轴式马达对支架产生作用力方向的弹性系数不同,从而使得支架进行转动,使得不需要控制支架不同位置的马达对支架的推动力不同而实现支架的转动,简化对移轴式马达的控制,提高效率,并能够避免支架在非旋转方向产生转动或在非平移方向产生转动。

进一步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镜头致动装置还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移轴式马达及所述平移式马达一一对应。通过设置与所述移轴式马达及所述平移式马达一一对应的位置传感器,能够形成位置闭环。其中,闭环是指利用反馈空机制,具有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偏离的能力,可以修正元件参数变化及外界扰动引起的误差,控制精度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霍尔(hall)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能够测定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度,并将测定得到的磁场强度至反馈给驱动控制器,所述驱动控制器根据位置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控制平移式马达和/或移轴式马达的移动方向及速度,从而实现较为精确的对焦及防抖操作。

请参阅图1及图2,具体的,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所述镜头致动装置100,镜头致动装置100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以及支架20、多个弹性件30、平移式马达40及移轴式马达50。壳体包括收容腔,支架20、多个弹性件30、平移式马达40及移轴式马达50均收容于收容腔内,所述壳体用于对设于其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可以理解的是,当将所述镜头致动装置100设于拍摄设备内时,所述壳体100可以与所述拍摄设备的外壳固定,也可以为所述拍摄设备的外壳。光学部件60安装于支架20上,并随支架20一起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安装”可以为直接安装,也可以为间接安装。例如,本实施例中,光学部件60先安装于一个固定架60a内,再将固定架60a固定于支架20上,使得光学部件60与支架20间接安装。

光学部件60包括入光面61以及与所述入光面61呈夹角的出光面62,所述入光面61具有垂直于所述入光面61的入光轴61a,且入光轴61a经过入光面61的中心;所述出光面62具有垂直于所述出光面62的出光轴62a,且出光轴62a经过出光面62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入光轴61a及出光轴62a并非实际存在的轴线,即入光轴61a及出光轴62a均为虚拟线。所述光学部件60的入光面61与出光面62之间呈夹角,即光学部件60能够改变经过其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所述支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21与所述第二面22之间的第三面23,且所述第三面23远离所述光学部件200的出光面62。所述移轴式马达50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21及所述第二面22。本实施例中,移轴式马达50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靠近第三面23的一侧。所述平移式马达40位于所述第三面23中心或者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位于同一面的所述平移式马达40及所述移轴式马达50沿所述出光轴方向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40对称设置于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上,并靠近出光面62设置。请参阅图3及图4,图3及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200,图3实施例中的镜头致动装置200与图1所述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100的差别在于平移式马达40为一个,且平移式马达40设置于第三面23的中心面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移式马达40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平移式马达40在第一面21至第二面22的方向上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三面23上,且多个平移式马达40并排设置后的整体结构的中心与第三面23的中心重合,从而使得支架20在第一面21所在侧及第二面22所在侧受力相同,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在非旋转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扭矩和倾角。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平移式马达40及移轴式马达50均为音圈马达,音圈马达包括磁石与相对于磁石运动的线圈,通过往所述线圈中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以控制线圈与磁石之间的洛伦磁力的大小,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推动所述支架20相对于壳体的作用力。所述平移式马达40包括磁石41及相对于磁石41运动的线圈42,其中,磁石41为所述平移式马达40的活动部,固定于所述支架20上;线圈42为所述平移式马达40的固定部。移轴式马达50包括磁石51及相对于磁石51运动的线圈52,其中,磁石51为所述移轴式马达50的活动部,固定于所述支架20上;线圈42为平移式马达40的固定部。所述磁石41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出光轴62a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磁石41与线圈42之间的产生沿出光轴62a方向的洛伦磁力。所述移轴式马达50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入光轴61a的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磁石51与线圈52之间的产生沿入光轴61a方向的洛伦磁力,与弹性件30配合产生旋转轴垂直于第一面21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磁石41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出光轴62a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磁石41与线圈42之间的产生沿出光轴62a方向的洛伦磁力,使得所述支架20相对于壳体平移的平移方向与所述出光轴62a平行。通过设置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入光轴及所述出光轴均垂直。当将所述镜头致动装置100应用于摄像模组中时,所述镜头致动装置100带动光学部件200沿出光轴方向移动,能够调整光学部件200与感光芯片1003之间的距离,即能够调整像距,从而能够实现摄像模组的对焦。而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入光轴及所述出光轴均垂直,使得支架20能够带动光学部件200实现在出光轴方向的防抖。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石(磁石41及磁石51)包括2ⅹn块子磁石411,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本实施例中,所述磁石包括两块子磁石411。相邻的所述子磁石411的n极、s极相反。具体的,所述磁石包括固定于支架上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线圈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相邻两个子磁石411朝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磁极相反。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磁石411均独立。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磁石的子磁石可以为一块磁石通过一定的充磁方式得到。例如,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磁石为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即通过一定的充磁方式使得所述磁石形成磁极相反的两个部分,其中,磁极相反的两个部分相当于两块子磁石41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磁石上固定有位置传感器70,且所述位置传感器70位于所述磁石的中心的两块子磁石411的交界处。由于位于磁石的中心的两块子磁石411的交界处附近为磁场线性区域,使得该位置相对于线圈的位置变化与磁场变化是线性关系,其他位置线性关系差,位置检测效果不好。

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磁石可以为单块磁铁,所述磁石的n极朝向方向及所述磁石的s极朝向方向相背。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磁石的侧面,所述磁石的侧面与所述n极朝向方向及所述磁石的s极朝向方向垂直。例如,图5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300,图5实施例中的镜头致动装置300与图3所述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200的差别在于所述平移式马达40的磁石41为单块磁铁,所述磁石41的n极面贴靠所述第三面23。具体的,镜头致动装置300的平移式马达40的磁石41为单块圆柱磁铁,磁石41轴向方向的两侧为n极面以及s极面,磁石41的侧面为n极面与s极面之间的侧面。镜头致动装置300的平移式马达40的线圈42为环形线圈,环形线圈环设于圆柱磁铁的侧面外,线圈通电后与磁石之间产生沿磁石轴向方向的洛伦磁力,使得磁石41相对于线圈42产生沿磁石轴向方向的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石41的侧面固定有感应磁石43,所述位置传感器70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感应磁石43相对,以感测感应磁石43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取支架20相对于壳体运动的速度及移动的距离等参数。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及图6,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石41的外表面包覆有导磁外壳44,起到导磁作用,提高磁石41的主磁通量。

请重新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0为片状,所述入光轴61a与所述弹性件30所在平面平行,即所述弹性件30垂直于所述第一面21设置。所述弹性件30的所在平面与所述入光轴61a平行,使得弹性件30不可能设置于入光轴61a方向上,从而避免弹性件30增加所述镜头致动装置100沿入光轴61a方向的厚度。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由于所述弹性件30为两自由度弹性件,即弹性件30在正交的三个方向中的其中两个方向上的弹性系数小于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弹性系数,使得弹性件30在正交的三个方向中的其中两个方向上较另一个方向上更容易变形。图1所示的镜头致动装置100中,多个所述弹性件30对称设于所述第一面21及所述第二面22,并在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靠近第三面23的一侧及远离第三面23的一侧均设有弹性件30,从而使得支架20稳定的支撑于壳体内。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0为四个,两两对称设置于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出光轴62a,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面21的方向,第三方向为入光轴61a的方向。设于所述第一面21及所述第二面22上的所述弹性件30均包括平移弹性件30a以及共用弹性件30b。所述平移弹性件30a沿所述出光轴62a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即平移弹性件30a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三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30b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入光轴方向及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即共用弹性件30b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方向的弹性系数。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弹性件30a平行于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共用弹性件30b平行于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

所述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上沿所述出光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平移弹性件30以及共用弹性件30;所述平移弹性件30相对于所述共用弹性件30远离所述第三面23,所述共用弹性件30相对于所述平移弹性件30靠近所述第三面23。当移轴式马达50对支架20施加沿入光轴61a的力时,由于所述平移弹性件30a第一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共用弹性件30b第一方向的弹性系数,使得所述平移弹性件30a第三方向的变形量小于共用弹性件30b第三方向的变形量,从而产生以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面21)为旋转轴的转动。本申请中,通过移轴式马达50与弹性件30的配合以实现支架20的转动,不需要分别控制所述支架不同位置的马达对支架的推动力不同而实现支架的转动,简化对移轴式马达50的控制,提高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7a及图7b,一种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平移弹性件30a以及共用弹性件30b均包括多条间隔设置并首尾连接的蚀刻臂31,所述平移弹性件30的所述蚀刻臂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轴平行,所述共用弹性件30的所述蚀刻臂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面21垂直,使得所述平移弹性件30沿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30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入光轴61a方向及所述出光轴62a方向的弹性系数。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0为金属件,通过将线型的金属弹片弯曲呈波浪型而得到所述首尾连接的多条蚀刻臂31。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蚀刻臂31可以通过蚀刻金属板得到。

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移轴式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中心,所述平移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上,同样能够推动支架以产生旋转轴为垂直于第一面的转动,以及移动方向为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平移。请参阅图8及图9,图8及图9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400,所述镜头致动装置400与镜头致动装置100的差别在于:所述移轴式马达50位于所述第三面23的中心。此时,所述移轴式马达50对支架20施加的作用力位于所述第三面23上并平行于所述入光轴62a,使得移轴式马达50施加于第三面23上的作用力大于出光面62一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支架20能够产生以旋转轴方向垂直于第一面21的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移轴式马达50施加于第三面23上的作用力大于出光面62一侧的作用力,从而能够使得支架20能够产生以旋转轴方向垂直于第一面21的转动。则设于所述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上的弹性件30可以均为共用弹性件30b,能够避免弹性件30对支架20平移及转动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上的弹性件30也可以与镜头致动装置100中的弹性件30的结构及位置相同。

本申请的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均为音圈马达,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的活动部均为磁石,且均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平移式马达40的固定部的n、s极方向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出光轴,所述移轴式马达的固定部的n、s极方向与所述入光轴的方向相同。所述平移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出光轴,从而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的磁石与线圈之间的洛伦磁力方向垂直于出光轴方向及入光轴方向,以推动所述支架产生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出光轴的平移。而所述移轴式马达的活动部的n极、s极方向与所述入光轴的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移轴式马达的磁石与线圈之间的洛伦磁力方向为入光轴方向,以推动所述支架产生旋转轴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出光轴及所述出光轴的转动。即这些实施例中,所述平移式马达推动所述支架移动的平移方向与所述移轴式马达推动所述支架转动的转动轴方向平行。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移轴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所述平移式马达位于所述第三面中心或者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或者,所述移轴式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中心,所述平移式马达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均能够推动支架以产生旋转轴为垂直于第一面的转动,以及移动方向为所述出光轴方向的平移。移轴式马达及平移式马达均对称设置于第一面及第二面或者设置于第三面中心,使得第一面及第二面受力相同,使得支架在平移或者转动的过程中,避免第一面与第二面受力不同而产生偏转和扭矩。

具体的,请参阅图10,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镜头致动组件500,镜头致动组件500中的所述支架20的平移方向与所述支架20转动的转动轴方向平行。所述镜头致动组件500与图1所述的镜头致动组件100的差别在于平移式马达40的n极至s极的方向与所述出光轴62a及入光轴61a均垂直,其中,平移式马达40推动支架20的平移方向与平移式马达40的n极至s极的方向平行。并且,所述平移弹性件30a与共用弹性件30b的所在平面与出光轴62a平行,以保证所述平移弹性件30a与共用弹性件30b在平移方向上的弹性系数均较小,避免平移弹性件30a与共用弹性件30b对支架20平移过程的限制。

请参阅图11及图12,图11及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镜头致动组件600,镜头致动组件600与镜头致动组件500的差别在于:所述移轴式马达50设置于所述第三面23的中心,所述平移式马达40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并且,本实施例中,镜头致动组件600的弹性件30均为共用弹性件30b,即所述弹性件30在支架的平移方向及垂直于平移轴及转轴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小于旋转轴方向的弹性系数。对于本实施例中,即所述弹性件30沿出光轴62a方向及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62a及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由于所述移轴式马达50设置于所述第三面23,使得移轴式马达50施加于支架20上第三面23一侧的力大于在出光面62一侧的力,当弹性件30沿出光轴62a方向及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大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62a及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时,会产生旋转轴垂直于第一面21方向的转动。且由于当弹性件30沿出光轴62a方向及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62a及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使得支架20能够在沿出光轴62a方向进行平移,但限制其在垂直于第一面21上的运动,避免支架20在不需要进行运动的方向上进行运动,以实现支架20运动的精准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共用弹性件均包括多条间隔设置并首尾连接的蚀刻臂31,所述蚀刻臂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轴61a及所述出光轴62a,使得所述弹性件30沿出光轴62a方向及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垂直于所述出光轴62a及所述入光轴61a方向的弹性系数。

请参阅图13,图13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种镜头致动装置700,镜头致动装置700与镜头致动装置600的差别在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700的平移式马达的磁石为镜头致动装置300中平移式马达相同的单块磁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镜头致动装置,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光学部件包括单一的反射平面,具有单一光轴。即所述光学部件的入光面及出光面均为所述反射平面,光线入射至反射平面,经反射平面反射后再出射。其中,所述反射平面的中心轴为所述光轴。可以理解的是,光轴为虚拟轴,而并非实际存在的轴线。请参阅图14及图15,图14及图15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种镜头致动装置800,所述镜头致动装置800的所述光学部件60包括单一的反射平面64,具有单一光轴64a。所述弹性件30为片状,所述光轴64a与所述弹性件30所在平面垂直,使得弹性件30在光轴64a的方向上的弹性系数较小,从而使得支架20能够较容易的在光轴64a方向上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致动装置800与图1中的镜头致动装置100的差别在于:所述平移式马达40与所述移轴式马达50均为一个,所述平移式马达40与所述移轴式马达50沿光轴64a方向并排设置,并内嵌于所述支架20上与光轴64a平行的侧面。其中,所述支架20与光轴64a平行的侧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20a及第二侧面20b,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20a与所述第二侧面20b之间的第三侧面20c。第三侧面20c上内凹有两个收容槽24,所述平移式马达40与所述移轴式马达50分别收容于一个收容槽24,以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40与所述移轴式马达50内嵌于所述第三侧面20c,进而使得平移式马达40与所述移轴式马达50靠近所述支架20的几何中心,以避免平移式马达40或者移轴式马达50对支架20施加作用力偏离所需要的位置,进而避免支架20在非旋转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扭矩和倾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0设于所述第一侧面20a及第二侧面20b上,并垂直于移动方向设置。并且,本实施例中,设于所述第一侧面20a及所述第二侧面20b上的所述弹性件30均包括与镜头致动装置100中结构相同的平移弹性件30a以及共用弹性件30b。具体的,所述平移弹性件30a沿所述光轴64a方向的弹性系数及平行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30b沿所述光轴64a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平行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平移弹性件30a以及共用弹性件30b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面20a及第二侧面20b上沿所述光轴64a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平移弹性件30a相对于所述共用弹性件30b靠近所述反射平面64,所述共用弹性件30b相对于平移弹性件30a远离所述反射平面64。

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致动装置800的支架20相对于壳体10平移的平移方向与所述光轴64a方向平行,所述支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旋转轴方向与所述平移方向垂直,使得将所述镜头致动装置100应用于摄像模组时,沿平移方向平移所述支架20能够实现对焦,以旋转轴为轴转动所述支架20实现摄像模组的移轴,从而补偿抖动,实现防抖。

由于所述平移弹性件30a相对于所述共用弹性件30b靠近所述反射平面,所述共用弹性件30b相对于平移弹性件30a远离所述反射平面,而平移式马达40在入光轴64a方向具有较大的弹性系数,而共用弹性件30b在入光轴64a方向弹性系数较小,从而使得所述移轴式马达50给所述支架20平行于第一侧面20a方向的力时,平移弹性件30a在平行于第一侧面20a方向的变形会小于共用弹性件30b平行于第一侧面20a方向的变形,从而产生旋转轴为垂直于第一侧面20a方向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平移弹性件30a以及共用弹性件30b均包括多条间隔设置并首尾连接的蚀刻臂31。所述平移弹性件30a的所述蚀刻臂31的延伸方向与垂直所述第一侧面20a,所述共用弹性件30b的所述蚀刻臂31平行所述第一侧面20a,使得所述平移弹性件30a沿所述光轴64a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平行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所述共用弹性件30b沿所述光轴64a方向的弹性系数及所述垂直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均小于所述平行于第一侧面20a的方向的弹性系数。

请参阅图16,图16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光线在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内部的传播路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包括第一反射镜1001、透镜组1002、感光芯片1003以及上述的任一实施例中的镜头致动装置。其中,安装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支架20上的光学部件60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及所述透镜组1002。所述支架20、光学部件60及感光芯片1003均收容于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壳体80内,且所述感光芯片1003固定于所述壳体80内。所述壳体80上设有入光孔81,所述第一反射经1001的朝向入光孔81,入光孔81进入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镜1001反射后穿过所述透镜组1002并传输至所述感光芯片1003上。

请参阅图17,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中的镜头致动装置为图1所示的镜头致动装置100,所述镜头致动装置100的平移式马达40以及移轴式马达50带动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及透镜组1002移动以实现调焦或者防抖。具体的,所述平移式马达40带动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及透镜组1002沿平行于出光轴62a的方向移动,从而改变镜头组1002与感光芯片1003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焦,移轴式马达50带动第一反射镜1001及透镜组1002以垂直于第一面21的旋转轴转动,使得透镜组1002的光轴方向改变,以补偿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的抖动,从而实现防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中的镜头致动装置为图11所示的镜头致动装置600或图13所示的镜头致动装置700时,平移式马达40带动支架20平移的平移方向与移轴式马达50带动支架20转动的转动轴方向相同。具体的,平移式马达40带动安装于支架20上的第一反射镜1001及透镜组1002在垂直于第一面21的方向移动,从而改变镜头组1002的光轴的位置,实现垂直于第一面21方向的防抖;移轴式马达50带动第一反射镜1001及透镜组1002以垂直于第一面21的旋转轴转动,使得光轴64a的方向改变,实现平行于第一面21方向的防抖。因此,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中的镜头致动装置的类型不同,能够实现对焦及防抖或者多自由度方向的防抖。

请一并参阅图16及图1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为三棱透镜,间接固定于所述支架20上。所述三棱透镜63包括相互连接入光面63、出光面64以及反射面65。所述三棱透镜的入光面63与光学部件60的入光面61平行,所述三棱透镜的出光面64与光学部件60的出光面62平行,即三棱透镜的出光面64与入光面63垂直。所述三棱透镜的反射面65与出光面64及入光面63的夹角均为45°,以使得从入光面63入射的光线经过反射面65反射后从出光面64出射。具体的,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先固定于一个固定架60a上,在将所述固定架60a固定于所述支架20内。所述透镜组1002同样固定于固定架60a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的出光面62位置,从而使得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反射后的光线进入所述透镜组1002内。所述透镜组1002内包括多个透镜,通过所述透镜组1002内的多个透镜将射入透镜组1002的光线进行折射,再将光线投射至所述感光芯片1003上。所述感光芯片1003位于所述透镜组1002背离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的位置,以便于从所述透镜组1002射出的光线投射至所述感光芯片上以形成图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1001及所述透镜组1002也能够直接固定于支架20内。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的入光面63上层叠有平凸透镜1006。所述平凸透镜1006用于将外界的更多光线会聚至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中,以得到画质更加清晰的图像。

请参阅图18,图18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2000,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2000与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的差别在于:所述透镜组1002与所述感光芯片1003之间还设有一个所述镜头致动装置,所述透镜组1002与所述感光芯片1003之间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上安装有第二反射镜1005,所述第二反射镜1005用于将经所述透镜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1003。并且,通过安装有所述第二反射镜1005的镜头致动装置100与安装有第一反射镜1001的镜头致动装置100的平移与转动共同实现对焦以及防抖。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有第二反射经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可以为上述的任一种实施例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并且,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安装有第一反射镜1001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及安装有第二反射镜1005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中的任一个镜头致动装置运动,或者控制安装有第一反射镜1001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及安装有第二反射镜1005的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共同配合运动均能够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的对焦及防抖操作。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安装有第二反射镜1005的镜头致动装置为图14所示的镜头致动装置800,所述第二反射镜1005为平面反射镜,具有单一的反射平面。

请参阅图19,图19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3000,潜望式摄像模组3000与潜望式摄像模组1000的差别在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3000的所述透镜组1002与所述感光芯片1003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反射镜1006,所述第二反射镜1006与镜头致动装置的壳体10固定,即相对于感光芯片1003固定,以使得经所述透镜组1002的光线经述第二反射镜1006反射至所述感光芯片1003,从而减小潜望式摄像模组3000在透镜组1002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大小。

请参阅图20,图20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4000,潜望式摄像模组4000与潜望式摄像模组2000的差别在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3000包括仅具有固定第二反射镜1005的镜头致动装置,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透镜组1002及感光芯片1003均与壳体固定,即所述第一反射镜1001、透镜组1002及感光芯片1003的位置均相对固定,通过控制安装有所述第二反射镜1005的镜头致动装置运动,以改变光线从所述透镜组出射并照射至所述感光芯片上的距离,或者改变所述透镜组的照射至所述感光芯片上时的光轴64a的角度,进而实现所述潜望式透镜模组3000进行对焦及防抖。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外壳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入光孔,光线经所述入光孔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中。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内还设有控制单元,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所述平移式马达、所述移轴式马达及所述感光芯片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分析接收所述感光芯片的图像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校正运动值,并一个或多个电信号到相应的所述平移式马达和/或所述移轴式马达,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和/或所述移轴式马达带动所述支架以及与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光学部件产生校正运动。本实施例中,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的线圈均通过柔性线路板(fpc)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感光芯片的图像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校正运动值后,将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fpc)传输至平移式马达及所述移轴式马达的线圈,即控制传输至所述线圈中的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不同的马达对支架的推动力的大小,从而控制支架带动位于其上的光学部件的移动,以实现所述拍摄设备中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对焦及移轴。

本申请中,通过在拍摄设备内设置潜望式透镜模组,以使得外界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在进入透镜组,从而使得透镜组能够与入光孔的入光轴呈夹角,从而能够使得透镜组的光轴方向与拍摄设备的厚度方向不同,以消除透镜组的光轴方向长度对拍摄设备厚度的限制,实现拍摄设备的薄型化。进一步的,通过在所述镜头致动装置的支架上设置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以通过所述平移式马达带动与所述支架固定的光学部件的平移,实现包括所述光学部件及镜头致动装置的潜望式透镜模组的对焦及防抖。通过所述移轴式马达带动与所述支架固定的光学部件的转动,以带动位于所述支架上的光学部件移轴,从而补偿包括所述光学部件及镜头致动装置的拍摄模组拍摄时产生的抖动,实现拍摄模组的防抖。本申请中,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为彼此独立的个体,使得所述平移式马达及移轴式马达能够同时工作,进而能够同时带动支架平移以及转动,能够同时实现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光学部件的对焦及防抖,具有更高的控制效率,以快速的得到画质清晰的图像。并且,本申请中通过移轴式马达与弹性件的配合即可实现支架的转动,不需要在支架的四周设置两两对称的马达,且不需要控制相对的马达对于支架的推动力的不同而实现转动,从而能够减小设置支架周围的马达的数量,减小所述镜头致动装置占用的体积。并且,由于马达的数量减小,也能够简化对马达的控制,提高控制效率。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