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044发布日期:2019-02-15 20:4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光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眩光扩散板。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应用到电视、移动电话、计算机、车载GPS导航仪等成像显示设备中,为了获得均匀柔和的显示效果,已广泛使用光扩散板,光扩散板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光散射材料加入基板中,利用光线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折射率(密度)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使入射光充分散射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但是目前技术中也可采用微结构来实现整个光扩散的原理,但是两者方式都存在光扩散效果差的问题,如果将两者简单的组合在一起使用,其光扩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眩光扩散板,有效结合光散热材料和微结构,大大提升光扩散板的扩散率,效果比传统的单一结构更好,不存在光扩散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眩光扩散板,包括一进光板,所述进光板的输出端一面均布设置有一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设置于进光板出光面的一个以上的凸点,各凸点等距设置于进光板的出光面上,相邻两凸点之间均形成一个扩散面,每个扩散面中均设置一块填充块,所述填充块中均混有光扩散颗粒,填充块填充每个扩散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充块的截面形状与凸点的截面形状相同,填充块倒扣在每个扩散面中,填充块的两侧面分别与凸点的侧面密封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充块以及凸点的截面均呈等腰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充块的上端面微凸于各凸点的上端面,所述填充块的下端面距离扩散面底面均形成一个间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微结构中嵌入设置一块以上的填充块,并且在填充块中设置光扩散颗粒,并结合进光板的微结构,大大提升光扩散板的扩散率,效果比传统的单一结构更好,不存在光扩散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进光板1,进光板1的输出端一面均布设置有一个微结构,微结构为设置于进光板出光面的一个以上的凸点2,各凸点2等距设置于进光板1的出光面上,相邻两凸点2之间均形成一个扩散面,每个扩散面中均设置一块填充块3,填充块3中均混有光扩散颗粒,填充块3填充每个扩散面。

填充块3的截面形状与凸点2的截面形状相同,填充块3倒扣在每个扩散面中,填充块的两侧面分别与凸点的侧面密封接触,填充块3以及凸点2的截面均呈等腰状,填充块3的上端面微凸于各凸点2的上端面,填充块3的下端面距离扩散面底面均形成一个间隙层4。

光线穿过进光板,经过微结构上的凸点被打散,打散的光线向着两侧的填充块发射,光线再穿过填充块并经内部的光扩散颗粒再次打散发射出去。而经过进光板中间的间隙层的光线没有被打散,而是直接从间隙层射出,此时的光线再经过间隙层以及内部的光扩散颗粒打散射出,光扩散的方向就会更加的全面,更加的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微结构中嵌入设置一块以上的填充块,并且在填充块中设置光扩散颗粒,并结合进光板的微结构,大大提升光扩散板的扩散率,效果比传统的单一结构更好,不存在光扩散不均匀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