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4974发布日期:2018-11-13 21:5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网络通讯设备中如机顶盒中,红外线透镜一般需要固定到设备的壳体上。通常采用的固定方式主要有:1)粘接,即:红外线透镜利用背胶等材料粘在壳体的外表面;2)热熔,即:红外线透镜直接与壳体热熔连接。

但是,背胶粘贴可靠性较低,而热熔工艺增加人力费用以及设备费用,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网络通讯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网络通讯设备,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面壳,所述面壳设有透镜安装孔且具有透镜限位壁,所述透镜限位壁设于所述透镜安装孔内且沿所述透镜安装孔的周沿延伸;

红外线透镜,所述红外线透镜包括透镜本体以及若干卡钩,所述卡钩连接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内侧,所述透镜本体的内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若干所述卡钩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和

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红外线透镜穿设于所述透镜安装孔,所述透镜本体位于所述透镜限位壁的外侧,所述透镜限位壁的外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透镜限位壁用于限制所述透镜本体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卡钩与所述限位凸起卡接以限制所述透镜本体远离所述壳体。

较佳地,所述红外线透镜还包括可透红外线的油层,所述透镜本体由可透红外线的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油层设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外侧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透镜本体可以采用塑胶等材质,如可以采用PC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油层可以采用PU(Polyurethane,聚氨酯)光油等材质。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油层的颜色和材质。可以采用透过率测试仪如 SDR850测试红外线透镜的透过率。上述油层的厚度一般为12~25μm,使得成品的红外线透镜的红外线透过率≥1.0%。成品的红外线透镜的油层色差ΔE (色差综合偏差量)≤1.0。且油层均匀、全面地覆盖透镜本体,使得油层无溢、漏等状况。

较佳地,所述透镜本体和所述卡钩一体成型。

较佳地,若干所述卡钩包括:第一卡钩、第二卡钩、第三卡钩和第四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卡钩和所述第四卡钩相对设置;

若干所述限位凸起包括: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第三限位凸起和第四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相对设置且均沿所述网络通讯设备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和所述第四限位凸起相对设置且均沿与所述网络通讯设备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卡接,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卡接,所述第三卡钩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卡接,所述第四卡钩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卡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四个限位凸起中,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沿高度方向延伸,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凸起和第四限位凸起沿与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再与四个卡钩配合,使得红外线透镜受力较为均匀,红外线透镜与壳体的连接更为牢固。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和所述第四限位凸起均固设于所述面壳。

较佳地,所述网络通讯设备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面壳且沿所述网络通讯设备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两第三延伸部和两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一端,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一端,两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的两端,两所述第四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的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均用于加强结构。

较佳地,所述网络通讯设备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连接于所述面壳的底部,所述底壳设有若干散热槽。

采用上述设置,散热槽便于网络通讯设备使用时散热,可以提高网络通讯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网络通讯设备还包括:

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固设于所述PCB板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与所述红外线透镜相对设置。

较佳地,所述网络通讯设备为机顶盒。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网络通讯设备,采用透镜本体与透镜限位壁配合、卡钩与限位凸起配合的方式将红外线透镜安装到壳体上,同时具备结构可靠以及操作方便的优点;或者,至少,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样能实现红外线透镜安装的替代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网络通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网络通讯设备的一个视角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结构移除红外线透镜后的视图。

图4为图2中结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结构在又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红外线接收器和部分PCB板同样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0:网络通讯设备

100:壳体

110:面壳

111:透镜安装孔

112:透镜限位壁

120:底壳

121:散热槽

200:红外线透镜

210:透镜本体

220:卡钩

221:第一卡钩

222:第二卡钩

223:第三卡钩

224:第四卡钩

230:油层

300:限位凸起

310:第一限位凸起

320:第二限位凸起

330:第三限位凸起

340:第四限位凸起

360:第一延伸部

370:第二延伸部

380:第三延伸部

390:第四延伸部

400:PCB板

500:红外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网络通讯设备10,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机顶盒,包括有:壳体100、红外线透镜200和若干限位凸起300。如图1-3所示,壳体100具有面壳110,面壳110设有透镜安装孔111且具有透镜限位壁112,透镜限位壁112设于透镜安装孔111内且沿透镜安装孔111的周沿延伸。如图4-5 所示,红外线透镜200包括透镜本体210以及若干卡钩220,卡钩220连接于透镜本体210的内侧,透镜本体210的内侧朝向壳体100的内部,若干卡钩220沿透镜本体21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图4-5具体示出,限位凸起300 设于壳体100内。结合图2-3加以理解,红外线透镜200穿设于透镜安装孔 111,透镜本体210位于透镜限位壁112的外侧,透镜限位壁112的外侧朝向壳体100的外部,透镜限位壁112用于限制透镜本体210进入壳体100的内部。结合图4-5加以理解,卡钩220与限位凸起300卡接以限制透镜本体 210远离壳体100。

这样,采用透镜本体210与透镜限位壁112配合、卡钩220与限位凸起 300配合的方式将红外线透镜200安装到壳体100上,同时具备结构可靠以及操作方便的优点。或者,至少,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是一种同样能实现红外线透镜200安装的替代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透镜限位壁112为两个U形结构,两个U形之间设有供卡钩220穿过的缺口;可替代的实施例中,透镜限位壁也可为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卡钩可以设置地距离透镜本体的边缘远一点。

如图2所示,红外线透镜200还包括可透红外线的油层230,透镜本体 210由可透红外线的透明材质制成,油层230设于透镜本体210的外侧面。

透镜本体210可以采用塑胶等材质,如可以采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油层230 可以采用PU(Polyurethane,聚氨酯)光油等材质。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油层230的颜色和材质。可以采用透过率测试仪如SDR850测试红外线透镜200的透过率。上述油层230的厚度一般为12~25μm,使得成品的红外线透镜200的红外线透过率≥1.0%。成品的红外线透镜200的油层230色差ΔE(色差综合偏差量)≤1.0。且油层230均匀、全面地覆盖透镜本体210,使得油层230无溢、漏等状况。

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210和卡钩220一体成型。卡钩220可以采用和透镜本体210同样的材质,加工成型也较为方便。

具体地,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若干卡钩220包括:第一卡钩221、第二卡钩222、第三卡钩223和第四卡钩224。第一卡钩221和第二卡钩222 相对设置,第三卡钩223和第四卡钩224相对设置。若干限位凸起300包括:第一限位凸起310、第二限位凸起320、第三限位凸起330和第四限位凸起340。第一限位凸起310和第二限位凸起320相对设置且均沿网络通讯设备10的高度方向(图中大体为上下方向)延伸,第三限位凸起330和第四限位凸起340相对设置且均沿与网络通讯设备10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卡钩221与第一限位凸起310卡接,第二卡钩222与第二限位凸起320卡接,第三卡钩223与第三限位凸起330卡接,第四卡钩224与第四限位凸起340卡接。四个限位凸起300如上设置,再与四个卡钩220配合,使得红外线透镜200受力较为均匀,红外线透镜200与壳体100的连接更为牢固。

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310、第二限位凸起320、第三限位凸起330和第四限位凸起340均固设于面壳110。这样卡钩220的不需要设计地过长。

再次参考图4-5,网络通讯设备10还包括固设于面壳110且沿网络通讯设备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60、第二延伸部370、两第三延伸部 380和两第四延伸部390。第一延伸部360连接于第一限位凸起310的一端,第二延伸部370连接于第二限位凸起320的一端,两第三延伸部380连接于第三限位凸起330的两端,两第四延伸部390连接于第四限位凸起340的两端。上述第一延伸部360、第二延伸部370、第三延伸部380和第四延伸部 390均用于加强结构。

此外,如图1-5所示,网络通讯设备10还包括底壳120,底壳120连接于面壳110的底部,底壳120设有若干散热槽121。散热槽121便于网络通讯设备10使用时散热,可以提高网络通讯设备10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网络通讯设备10还包括:PCB板400和红外线接收器500。 PCB板400位于壳体100内且与壳体100固定连接。一般而言,PCB板400 会通过螺纹紧固件(未示出)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红外线接收器500固设于PCB板400且位于壳体100内,红外线接收器500与红外线透镜200相对设置。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