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915发布日期:2019-02-01 19:26阅读:1814来源:国知局
数位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输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位屏。



背景技术:

数位屏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其广泛地应用在电脑绘画、游戏制作、电影特效、工业设计、动画制作等领域。使用者可以采用数位笔在数位屏上进行手写或绘画输入,数位屏通过电磁式感应原理来捕捉数位笔的移动轨迹并获得相应的手写或绘画内容,并且将上述手写或绘画内容和转换为数据信息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接收到上述数据信息之后并经过数据处理便可以生成相应的文字或电子图档并输出给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现有技术的数位屏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液晶面板、与所述液晶面板间隔设置的背光组件、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远离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手写天线板及胶接于所述手写天线板的隔磁膜。

然而,现有技术的所述数位屏中,因其结构的限制,所述背光组件的灯条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散热,使得灯条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液晶面板或所述数位屏的其他部位,造成不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数位屏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全面且利于灯条散热的数位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位屏,其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液晶面板、与所述液晶面板间隔设置的背光组件、依次叠设于所述背光组件远离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手写天线板和隔磁膜、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的液晶驱动组件和与所述手写天线板连接的手写驱动板,所述壳体包括围成中间通孔的侧壁及分别盖设于所述侧壁的两端且覆盖所述通孔的前玻璃面板和金属背板,所述背光组件包括与所述金属背板固定连接的灯条及设于所述灯条远离所述金属背板一侧用于防止所述灯条热量传导至所述液晶面板的隔热膜。

优选的,所述灯条向所述隔热膜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隔热膜上。

优选的,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灯条间隔设置且形成间隙的导热件,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导热胶。

优选的,所述导热件由所述金属背板向靠近所述前玻璃面板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金属背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导热件为与所述金属背板固定连接的铝散热器。

优选的,所述隔磁膜一侧与所述金属背板朝向所述前玻璃面板的表面的连接,且所述隔磁膜的另一侧与所述手写天线板抵接。

优选的,所述隔磁膜通过喷涂工艺形成于所述金属背板。

优选的,所述侧壁包括自其内侧向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延伸的卡台,所述液晶面板贴设于所述前玻璃面板靠近所述背光组件一侧,且夹设于所述卡台和所述前玻璃面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液晶面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手写天线板的面积且所述液晶面板向所述手写天线板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手写天线板内。

优选的,所述金属背板为铁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数位屏具有如下有益效益:

一、通过将所述灯条与所述金属背板固定连接,加强了所述灯条的散热速率;在所述灯条远离所述金属背板一端设置所述隔热膜,可防止灯条已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液晶面板,增加了所述数位屏的可靠性。

二、通过在所述背光组件内设置所述导热件,进一步增大了所述灯条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强了所述灯条的散热速率。

三、通过将所述液晶面板的面积设置小于所述手写天线板的面积且所述液晶面板向所述手写天线板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手写天线板内,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数位屏时,改善了手写区域边沿的手写性能。

四、通过将所述液晶面板设置与所述前玻璃面板贴合,简化了所述液晶面板的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

五、所述隔磁膜采用喷涂工艺形成与所述铁板,在方便了所述隔磁膜的安装步骤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数位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数位屏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数位屏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数位屏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位屏100,所述数位屏100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液晶面板2、与所述液晶面板2间隔设置的背光组件3、依次叠设于所述背光组件3远离所述液晶面板2一侧的手写天线板4、隔磁膜5、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2连接的液晶驱动组件和与所述手写天线板4连接的手写驱动板7。

所述壳体1包括围成中间通孔的侧壁11及分别盖设于所述侧壁11的两端且覆盖所述通孔的前玻璃面板13和金属背板15。所述金属背板15与所述侧壁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侧壁11、所述前玻璃面板13及所述金属背板15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侧壁11包括自其内侧向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延伸的卡台1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背板15为导热性能较好的铁板,当然,这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背板15可以为任何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板材。

所述液晶面板2贴设于所述前玻璃面板13靠近所述背光组件3一侧,使得所述液晶面板2无需设置额外的铁框或塑胶中框作为固定结构,降低了所述液晶面板2的材料成本。

优选的,所述液晶面板2夹设于所述卡台111和所述前玻璃面板13之间。通过在所述侧壁11设置所述卡台111,并将所述液晶面板2夹设于所述卡台111和所述前玻璃面板13之间,进一步加强了所述液晶面板2的固定效果,使得所述数位屏100更为稳定。

所述背光组件3包括与所述金属背板15固定连接的灯条31、叠设于所述灯条31远离所述金属背板15一侧用于防止所述灯条31热量传导至所述液晶面板2的隔热膜33、与所述液晶面板2正对设置的导光板35、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5靠近所述液晶面板2一侧的第一光学膜37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5靠近所述金属背板15一侧的第二光学膜39,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37与所述导光板35一端对齐且通过密封胶连接,所述第二光学膜39与所述手写天线板4抵接。

所述灯条31向所述隔热膜33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隔热膜33上。如此设计,保证了所述隔热膜33的隔热效果。

通过使用密封胶连接所述导光板35和所述第一光学膜37,一方面起到了防尘的技术效果,另一方面克服了热胀冷缩效应,便于运用多种所述液晶面板2。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膜37为扩散膜,所述第二光学膜39为反射膜。

所述手写天线板4的面积大于所述液晶面板2的面积且所述液晶面板2向所述手写天线板4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手写天线板4内。如此设计,克服了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数位屏100时无法在所述液晶面板2的边缘部分写字或画画的缺点,改善了手写区域边沿的手写性能。

所述隔磁膜5一侧与所述金属背板15朝向所述前玻璃面板13的表面连接,且所述隔磁膜5的另一侧与所述手写天线板4抵接。具体的,所述隔磁膜5通过喷涂工艺形成于所述金属背板15,改变了现有技术的设置方式,具有材料成本低,便于安装的有益效果。

所述液晶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液晶面板2连接的液晶驱动板61及与所述液晶驱动板61连接的液晶转换板63,所述液晶转换板63与外界电路连接,具体的,所述液晶驱动板61和所述液晶面板2之间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如此设计,使得外界电路不同类型的信号先通过所述液晶转换板63进行信号转换后,所述液晶转换板63将转换好的信号传递给所述液晶驱动板61,所述液晶驱动板61再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液晶面板2。

实施例二:

本实施提供的所述数位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背光组件的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与灯条81间隔设置且形成间隙的导热件85,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导热胶8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85为与所述金属背板83固定连接的铝散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导热件85,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灯条81的散热能力,所述导热件85配合所述金属背板83在所述灯条81的两个方向对所述灯条81进行散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数位屏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导热件91的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91为自所述金属背板93向靠近所述前玻璃面板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金属背板93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导热件91和所述金属背板93共同对所述灯条95进行散热,加大了所述灯条95的散热面积,从而具备更好的散热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数位屏具有如下有益效益:

一、通过将所述灯条与所述金属背板固定连接,加强了所述灯条的散热速率;在所述灯条远离所述金属背板一端设置所述隔热膜,可防止灯条已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液晶面板,增加了所述数位屏的可靠性。

二、通过在所述背光组件内设置所述导热件,进一步增大了所述灯条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强了所述灯条的散热速率。

三、通过将所述液晶面板的面积设置小于所述手写天线板的面积且所述液晶面板向所述手写天线板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手写天线板内,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数位屏时,改善了手写区域边沿的手写性能。

四、通过将所述液晶面板设置与所述前玻璃面板贴合,简化了所述液晶面板的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

五、所述隔磁膜采用喷涂工艺形成与所述铁板,在方便了所述隔磁膜的安装步骤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