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走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7125发布日期:2019-01-18 19:0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走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走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光缆走线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一些走线架焊接成梯子状的架体,将该架体通过吊筋安装在室内的顶部,将光缆通过扎带固定在架体的顶部,完成光缆的走线布置,现有的走线架大多都是出厂的时候就焊接好的,对于某些特殊结构的建筑结构来说,需要对架体的安装形式来进行改变,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布线要求,如:需要对光缆进行铺设角度的改变,对于光缆走线架来说,就需要将两个走线架摆成需要的角度,然后在通过其他的连接件来焊接起来,现场操作的时候非常麻烦,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调节走线架,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走线架,包括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上分别并列设置有若干用于搭接光缆的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架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架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架体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架体转动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槽,长槽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连接板与第二架体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一架体在与第二架体对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托板,所述第二架体在与所述第一延伸托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延伸托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上设置有用于捆绑光缆的扎带。

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上均设置有若干吊装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在第一架体的顶部与底部各设置有一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进行角度的调整,可以满足一些特殊的布线要求,并且无需进行焊接等复杂的工艺,安装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走线架,包括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上分别并列设置有若干用于搭接光缆的第一横杆3与第二横杆4,第一架体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与第二架体2转动连接,第一架体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6与第二架体2连接;连接板6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一架体1转动连接,连接板6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槽6a,长槽6a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连接板6与第二架体2的锁紧螺栓8。

第一架体1在与第二架体2对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托板9,第二架体2在与第一延伸托板9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延伸托板10。

第一横杆3与第二横杆4上设置有用于捆绑光缆的扎带11。

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上均设置有若干吊装孔12。

连接板6在第一架体1的顶部与底部各设置有一处,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松开锁紧螺栓8,然后使得第二架体2绕着第一转轴5相对于第一架体1进行旋转,旋转至需要的角度之后,再次通过锁紧螺栓8将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进行位置的锁定,完成一定角度的设置,另外,第一延伸托板9与第二延伸托板10的设置,可以弥补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2之间由于相对转动所产生的空隙,避免光缆的长距离下垂。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的时候,在吊装孔12内安装吊筋13,然后通过吊筋13将走线架固定在屋顶上。

通过扎带11对光缆进行间隔的固定,第一横杆3与第二横杆4对光缆起到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