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光膜、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2294发布日期:2019-06-29 00:3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增光膜、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手机等电子装置包括有背光源,背光源可发出光线以使电子装置可以显示预定内容。电子装置的出光亮度对电子装置的显示品质尤其重要,例如,电子装置的出光亮度提高时,电子装置的显示内容的清晰度得以提升。因此,如何提高电子装置的出光亮度成为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用于电子装置包括呈片状的基体和形成于所述基体的上表面的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呈阵列排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设置在所述增光膜一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和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增光膜一侧,所述增光膜覆盖所述功能器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膜、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利用形成于基体的上表面的多个凸起来反射光线,可以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和光线的利用率更高,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的出光亮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增光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增光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7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增光膜10、基体12、上表面122、凸起14、底部142、顶部144、增光区16、透光区18、上表面182、凸起184、背光模组100、背光源20、扩散膜40、导光板60、反射片80、电子装置1000、显示屏200、功能器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膜10用于电子装置,增光膜10包括呈片状的基体12和多个凸起14,多个凸起14形成于基体12的上表面122,多个凸起14呈阵列排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膜10利用形成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多个凸起14来反射光线,可以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和光线的利用率更高,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的出光亮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为了使光线尽可能多地进入人眼,需要使光线尽可能地沿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出射。然而当光线从增光膜10出射时,会有一定比例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与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偏离较大,该部分光线不能被利用,产生了损失,导致电子装置的出光亮度较低。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膜10由于在基体12的上表面122形成有多个凸起14,使得出射方向与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偏离较大的那部分光线,在从增光膜10出射后,可以重新进入其他的凸起14,并在经过凸起14的折射和反射后,调整从增光膜10出射的方向,使得光线尽可能地沿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出射,以进入观察者的视角之内。如此使得原本损失掉的光线重新被利用,从而提高电子装置1000的出光亮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增光膜10的基板12和凸起14可以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在一个例子中,增光膜10的基板12和凸起14均采用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制成。在另一个例子中,基板12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制成,凸起14采用聚乙烯类紫外光固化树脂制成。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基板12的上表面122涂覆凸起14的原料,然后用与凸起14的结构互补的模具对涂覆在上表面122的凸起14的原料进行压膜,最后将压膜完毕的凸起14的原料进行固化。如此可以将凸起14设置到基板12的上表面12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起14的表面覆盖了具有抗刮功能的无影胶层。如此在不影响增光膜10正常增光的同时,可以提高增光膜10的抗刮性能。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体12的上表面122呈长方形,每个凸起14沿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凸起14沿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长度方向排列。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体12的上表面122呈长方形,每个凸起14沿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凸起14沿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排列。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凸起1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成任意角度,多个凸起14的排列方向可以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成任意角度。在此不对所成角度的具体度数进行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凸起14的延伸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多个凸起14的排列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凸起14的延伸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多个凸起14的排列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

在又一个例子中,每个凸起14的延伸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多个凸起14的排列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60°。

在再一个例子中,每个凸起14的延伸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50°,多个凸起14的排列方向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0°。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凸起14间隔排布。

请注意,多个凸起14的间隔排布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不规律的;多个凸起14的间距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所有凸起14中,可以是全部的凸起14均间隔排布,也可以只有一部分凸起14间隔排布。在此不对多个凸起14的间隔排布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一个例子中,增光膜10共有5个凸起14,其中,中间的三个凸起14之间没有间隔排布,而两端的两个凸起14与中间的三个凸起14间隔排布。

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另一个例子中,增光膜10共有4个凸起14,4个凸起14的间隔排布是不规律的,具体而言,第二个凸起14与第三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比第一个凸起14与第二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小,第三个凸起14与第四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比第一个凸起14与第二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大。

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又一个例子中,增光膜10共有4个凸起14,4个凸起14的间隔排布是不规律的,具体而言,第二个凸起14与第三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比第一个凸起14与第二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大,第三个凸起14与第四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比第二个凸起14与第三个凸起14之间的间距大。

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凸起14的底部142之间的间距大于凸起14的底部142的尺寸。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凸起14的底部142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凸起14的底部142的尺寸,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凸起14的底部142之间的间距等于凸起14的底部142的尺寸,如图7和图8所示。在此不对凸起14的底部142的尺寸以及相邻的凸起14的底部142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凸起14的底部142抵靠设置。

请参阅图19和图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起14的截面呈梯形,凸起14的底部142尺寸大于凸起14的顶部144尺寸;或者,请参阅图21和图22,凸起14的截面呈弧形。

请参阅图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凸起14的截面呈梯形时,凸起14的棱角呈圆角或倒角。

可以理解,在凸起14有尖锐的棱角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和刮伤其他配套使用的器件,从而导致光学品质较差。截面呈弧形的凸起14和棱角呈圆角或倒角的凸起14可以使得增光膜10抗剐蹭,从而提高增光膜10的可靠性。

请注意,凸起14的截面可以呈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多边形,在此不对凸起14的截面的形状进行限定。

在凸起14的截面为梯形时,梯形可以是等腰梯形等不同形状的梯形。

请参阅图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凸起14呈条状,至少一个凸起14形成有至少一个沟槽146,沟槽146沿凸起14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沟槽146可以改善甚至消除光线通过增光膜10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可以理解,在增光膜10的凸起14上设置沟槽146,可以增加从增光膜10出射的光线的方向的多样性,从而可以在使得从增光膜10出射并被观察者接收的光线更多的同时,改善甚至消除干涉现象,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增光膜10和背光源20。背光源20设置在增光膜10一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0,利用形成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多个凸起14来反射光线,可以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和光线的利用率更高,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1000的出光亮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8,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多种光学薄板和膜片,例如扩散膜40、导光板60和反射片80。增光膜10、扩散膜40、导光板60和反射片80依次层叠设置。背光源20设置在导光板60的一侧,背光源20用于将光源射入导光板60中。如此,为背光模组100提供光源,使得背光模组100可以正常工作。

当然,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遮光胶层、胶框、铁框等用以封装背光模组100从而防止背光模组100漏光的结构。

可以理解,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60和扩散膜40进入增光膜10的基体12内,然后通过基体12进入多个凸起14。多个凸起14利用折射和全反射的原理,调整光线出射的角度,使得分散的光线集中,从而尽可能地以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出射。

在一个例子中,增光膜10使得光线尽可能地在以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为中心的±35°范围内出射;在另一个例子中,增光膜10使得光线尽可能地在以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为中心的±30°范围内出射;在又一个例子中,增光膜10使得光线尽可能地在以增光膜10的厚度方向为中心的±40°范围内出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0包括两个增光膜10。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增光的效果。在一个例子中,一个增光膜10的凸起14与另一个增光膜10的基板12接触;在另一个例子中,其中一个增光膜10的基板12与另一个增光膜10的基板12接触。

请参阅图26及图27,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0和功能器件300。功能器件300设置在增光膜10的一侧,增光膜10覆盖功能器件30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利用形成于基体12的上表面122的多个凸起14来反射光线,可以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和光线的利用率更高,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1000的出光亮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当然,电子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200,显示屏200与功能器件300分别设置在增光膜10的两侧。

请参阅图2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膜10包括增光区16和透光区18,功能器件300与透光区18对齐,透光区18的上表面182形成有多个凸起184。如此,可以仅提高与功能器件300对齐的透光区16的出光亮度,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的正常工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