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7562发布日期:2019-03-27 10:3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搭载于电子产品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手机(SmartPhone)与平板电脑(TabletPC)等高规格电子装置的盛行,带动光学系统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已知的光学系统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系统。因此,急需一种成像品质较佳的摄影光学系统。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和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所述摄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R4/f<1.5;其中,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具有合理的透镜配置且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R4/f<1.5,可避免产生像差,同时可以修正第二透镜所产生的高阶像差,提高成像品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4<|Ds|/D1<0.7;其中,Ds为所述光阑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D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的中心厚度。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0.4<|Ds|/D1<0.7时,可有效控制光阑与第一透镜的相对位置,降低摄像镜头的敏感度,有利于第一透镜与光阑的组装配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f1/f4<1.8;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f1/f4<1.8时,第一透镜可提供大部分正屈折力,同时第四透镜分担部分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较为平衡,可避免摄像镜头产生过多球差,同时可使得摄像镜头的全长不会过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f3/(f2+f5)>4;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f3/(f2+f5)>4时,第三透镜可提供主要的负屈折力,修正摄像镜头的色差,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分担部分负屈折力,有利于修正像散,以提升成像品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f/EPD<2.2;其中,EPD为所述摄像镜头的入射瞳直径。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f/EPD<2.2时,可获得较大的光圈,从而增加摄像镜头的进光量,有利于提高低亮度环境下的成像质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7<(D12+D23)/D34<1.3;其中,D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的距离,D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的距离,D34为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的距离。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0.7<(D12+D23)/D34<1.3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间隔厚度配置,有利于摄像镜头各透镜的组装,且可以在降低摄像镜头的敏感度的同时保持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SAG41|≤0.3,|SAG42|≤0.8;其中,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SAG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SAG41|≤0.3和|SAG42|≤0.8时,可保证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不会过于弯曲,容易成型,从而提高生产良率,且能有效修正摄像镜头的像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3<Yc52/DT52<0.7;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上,除与光轴交点外,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垂直光轴一切面,所述切面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一切点,Yc52为所述切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DT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0.3<Yc52/DT52<0.7时,可减小第五透镜成型难度,修正离轴视场像差,同时可有效压制离轴视场入射到感光元件上的角度,有利于提升成像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摄像镜头和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摄像镜头的像侧。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具有合理的透镜配置且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R4/f<1.5,可避免产生像差,同时可以修正第二透镜所产生的高阶像差,提高成像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取像装置。所述取像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具有合理的透镜配置且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R4/f<1.5,可避免产生像差,同时可以修正第二透镜所产生的高阶像差,提高成像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场曲图(mm);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畸变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图7是第二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场曲图(mm);图8是第二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畸变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第三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图11是第三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场曲图(mm);图12是第三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畸变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第四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图15是第四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场曲图(mm);图16是第四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畸变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第五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图19是第五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场曲图(mm);图20是第五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畸变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一并参阅图1、图5、图9、图13和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和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与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与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与像侧面S10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例如,物侧面S9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反曲点;再例如,像侧面S10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反曲点;再例如,物侧面S9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反曲点,同时像侧面S10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反曲点。当然,反曲点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提到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如五个、六个等。摄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1<R4/f<1.5;其中,R4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f为摄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也即是说,R4/f可以为区间(1,1.5)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1.112、1.146、1.152、1.215、1.230、1.255、1.288、1.355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10具有合理的透镜配置且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1<R4/f<1.5,可避免产生像差,同时可以修正第二透镜L2所产生的高阶像差,提高成像品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0.4<|Ds|/D1<0.7;其中,Ds为光阑STO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上的距离,D1为第一透镜L1于光轴的中心厚度。也即是说,|Ds|/D1可以为区间(0.4,0.7)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0.463、0.533、0.562、0.599、0.612、0.695等等。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0.4<|Ds|/D1<0.7时,可有效控制光阑STO与第一透镜L1的相对位置,降低摄像镜头10的敏感度,有利于第一透镜L1与光阑STO的组装配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1<f1/f4<1.8;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L4的焦距。也即是说,f1/f4可以为区间(1,1.8)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1.155、1.265、1.432、1.512、1.572、1.581、1.678、1.730、1.799等等。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1<f1/f4<1.8时,第一透镜L1可提供大部分正屈折力,同时第四透镜L4分担部分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较为平衡,可避免摄像镜头10产生过多球差,同时可使得摄像镜头10的全长不会过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f3/(f2+f5)>4;其中,f3为第三透镜L3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L2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L5的焦距。也即是说,f3/(f2+f5)可以为大于4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4.517、5.454、6.105、7.145、7.549、8.256、11.123、17.891等等。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f3/(f2+f5)>4时,第三透镜L3可提供主要的负屈折力,修正摄像镜头10的色差,第二透镜L2和第五透镜L5分担部分负屈折力,有利于修正像散,以提升成像品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f/EPD<2.2;其中,EPD为摄像镜头10的入射瞳直径。也即是说,f/EPD可以为小于2.2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1.52、1.64、1.70、1.83、1.85、1.95、2.00、2.15等等。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f/EPD<2.2时,可获得较大的光圈,从而增加摄像镜头10的进光量,有利于提高低亮度环境下的成像质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0.7<(D12+D23)/D34<1.3;其中,D12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于光轴的距离,D23为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于光轴的距离,D34为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于光轴的距离。也即是说,(D12+D23)/D34可以为区间(0.7,1.3)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0.751、0.831、0.898、0.921、0.998、1.019、1.121、1.212等等。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0.7<(D12+D23)/D34<1.3时,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及第三透镜L3间隔厚度配置,有利于摄像镜头10各透镜的组装,且可以在降低摄像镜头10的敏感度的同时保持摄像镜头10的小型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满足以下条件式:|SAG41|≤0.3,|SAG42|≤0.8;其中,SAG41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的最大有效半径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SAG42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的最大有效半径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也即是说,|SAG41|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3的任意数值,|SAG42|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8的任意数值,例如,|SAG41|可以为0.012、0.222、0.240、0.261、0.277、0.289等等,|SAG42|可以为0.012、0.222、0.240、0.261、0.277、0.289、0.350、0.441、0.602、0.643、0.687、0.775等等。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SAG41|≤0.3和|SAG42|≤0.8时,可保证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不会过于弯曲,容易成型,从而提高生产良率,且能有效修正摄像镜头10的像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还包括滤光片L6。滤光片L6设置在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滤光片L6为红外滤光片L6。当摄像镜头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摄像镜头10,并依次穿过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红外滤光片L6,最终汇聚到成像面S13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阑STO可以是孔径光阑或视场光阑。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以光阑STO是孔径光阑为例进行说明。光阑STO可以设置被摄物体OBJ至第一透镜L1之间,或在任意一枚透镜的表面上,或设置在任意两枚透镜之间,或设置在第五透镜L5与红外滤光片L6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光阑STO均设置在被摄物体OBJ和第一透镜L1之间,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光量,提升成像效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为塑料透镜或塑料透镜。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均为塑料透镜。如此,摄像镜头10通过对透镜的材料的合理配置,在校正像差和解决温漂问题的同时可以实现超薄化,且成本较低。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10中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的至少一个表面为非球面。例如,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非球面的面型由以下公式决定:其中,Z是非球面上任一点与表面顶点的纵向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顶点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如此,摄像镜头10可以通过调节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摄像镜头10的总长度,并可以有效地校正像差,提高成像质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从物侧至像侧,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0依次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红外滤光片L6。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摄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1.83。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摄像镜头10的焦距。第一实施例中,摄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3.62mm,摄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77.0度。摄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R4/f=1.215;|Ds|/D1=0.599;f1/f4=1.678;f3/(f2+f5)=7.549;f/EPD=1.83;(D12+D23)/D34=0.898;|SAG41|=0.222mm;|SAG42|=0.643mm;Yc52/DT52=0.497。摄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表1表2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5至图8,从物侧至像侧,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0依次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红外滤光片L6。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摄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1.85。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摄像镜头10的焦距。摄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表3表4根据表3和表4可得到以下数据:f(mm)3.66f3/(f2+f5)17.891FNO1.85f/EPD1.85FOV(度)76.2(D12+D23)/D340.831R4/f1.230|SAG41|(mm)0.240|Ds|/D10.562|SAG42|(mm)0.602f1/f41.572Yc52/DT520.430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9至图12,从物侧至像侧,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0依次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红外滤光片L6。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摄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1.70。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摄像镜头10的焦距。摄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表5表6根据表5和表6可得到以下数据:f(mm)3.66f3/(f2+f5)7.145FNO1.70f/EPD1.70FOV(度)75.8(D12+D23)/D341.019R4/f1.146|SAG41|(mm)0.261|Ds|/D10.612|SAG42|(mm)0.775f1/f41.581Yc52/DT520.496第四实施例从物侧至像侧,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0依次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红外滤光片L6。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摄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2.00。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摄像镜头10的焦距。摄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表7表8根据表7和表8可得到以下数据:f(mm)3.44f3/(f2+f5)4.517FNO2.00f/EPD2.00FOV(度)80.0(D12+D23)/D340.921R4/f1.288|SAG41|(mm)0.277|Ds|/D10.463|SAG42|(mm)0.687f1/f41.512Yc52/DT520.527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17至图20,从物侧至像侧,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10依次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红外滤光片L6。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摄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1.85。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摄像镜头10的焦距。摄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表9表10根据表9和表10可得到以下数据:f(mm)3.20f3/(f2+f5)6.105FNO1.85f/EPD1.85FOV(度)70.0(D12+D23)/D341.212R4/f1.112|SAG41|(mm)0.012|Ds|/D10.533|SAG42|(mm)0.441f1/f41.730Yc52/DT520.579请参阅图2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10及感光元件20。感光元件20设置在摄像镜头10的像侧。具体地,感光元件2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图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100具有合理的透镜配置且摄像镜头10满足关系式1<R4/f<1.5,可避免产生像差,同时可以修正第二透镜所产生的高阶像差,提高成像品质。请参阅图22,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上述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100。取像装置100安装在壳体200上以获取图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具有合理的透镜配置且摄像镜头满足关系式1<R4/f<1.5,可避免产生像差,同时可以修正第二透镜所产生的高阶像差,提高成像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电话、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相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具有拍照功能的家电产品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