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的内视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4840发布日期:2019-05-24 21:1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可旋转的内视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视镜的领域,尤其是一种撷取影像的部位能够自由旋转以探查不同方位的内视镜结构。



背景技术:

内视镜的发明已大幅提升穿透物体观察其内部机制的功效,并且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较早的内视镜装置多为大监视器、光源、电源及内视镜所组成,且此些设备在当时都较为笨重且体积庞大,经过这几年努力研发,已可将内视镜设备缩小至可手持并随身携带,实为一大进步。

而为了检测机具内部或管体内缘的状况,现有的内视镜检测方式则系以软式管线一端装设镜头,并将镜头端伸入内部检视,而由于机具内部或管体内都无光源照明,则需另加设照明设备,又因镜头位于软管前方,所以无法详细地查看内壁面的实际状况。于是已有业者提出如中国台湾第M397803号「具转向控制的手持内视镜装置」专利所述的内视镜,以让镜头能转向而完整拍摄内壁面的详细影像,详细的作法系通过另外设置一个具有反射镜的套筒套在探测杆上,以便套筒旋转时探测杆的镜头能探查内壁面的实际状况。

然而,这样的设计除了需要在探测杆一端设有螺纹使制程较为繁杂外,套筒在旋转时由于螺纹的缘故会前后移动,使得镜头所探测到的影像也会移动,使得拍摄操作上较为不便,而多设置此一套筒也会使得成本提升,也对生产较为不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并凭其从事该项研究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提供一种可旋转的内视镜结构,以期可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旋转的内视镜结构,以简化结构,并且让操作更加便利,以提升实用性和生产的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可旋转的内视镜结构,包含:一本体,其具有一握持部和一孔洞;一转动件,其设于该本体内并对应该孔洞设置;及一探测杆,其一端穿过该孔洞并与该转动件连接,以使该探测杆能相对该本体旋转,另一端设有一影像撷取装置和一反射部,该反射部设有一反射镜,以供该影像撷取装置通过该反射部的该反射镜而撷取侧边的影像。

较佳者,该转动件具有一枢轴和一环状部,该环状部套设于该枢轴外,且该枢轴相对于该环状部旋转,该环状部系固定于该本体内,而该探测杆与该转动件连接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槽,而该枢轴的表面与该容置槽的内壁面相连接,以供该枢轴转动时顺势带动该探测杆旋转。

较佳者,该探测杆于设有该影像撷取装置的一端还设有螺纹,以供该反射部与该探测杆相互螺接。

较佳者,该反射镜的倾斜角度是35度、45度或55度,而该反射部更可设有一调整结构,其与该反射镜连接,以供调整该反射镜的角度。

如此一来,通过将转动件与探测杆直接固设于一起,就能够避免另外装设旋转用的套筒,进而简化结构,让使用流程变得更加简单,并且也能避免探测杆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前后移动的情况,以提升检测的流畅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转动件与探测杆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可旋转的内视镜结构;11-本体;111-握持部;112-孔洞;12-转动件;121-枢轴;122-环状部;13-探测杆;131-影像撷取部;132-反射部;1321-反射镜;1322-调整结构;133-容置槽;θ-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1至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转动件与探测杆连接示意图和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可旋转的内视镜结构1,包含:一本体11,其具有一握持部111和一孔洞112;一转动件12,其设于该本体11内并对应该孔洞112设置;及一探测杆13,其一端穿过该孔洞112并与该转动件12连接,以使该探测杆13能相对该本体11旋转,另一端设有一影像撷取装置131和一反射部132,该反射部132设有一反射镜1321。

于使用上,使用者系一手握着该本体11上的该握持部111而将该探测杆13伸入欲观测的管体或是机具内部,再利用另一手旋转该探测杆13即可详细且完整地观察机具内部或是管体内壁面的状况,以确认是否有出现破损或是裂痕等缺陷。并且,内部的电线系通过该转动件12和中空的该探测杆13直接与该影像撷取装置131连接,进而让旋转过程中该影像撷取装置131所需的电力不会受到影响。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件12具有一枢轴121和一环状部122,该环状部122套设于该枢轴121外,且该枢轴121相对于该环状部122旋转,该环状部122系固定于该本体11内,而该探测杆13与该转动件12连接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槽133,而该枢轴121的表面与该容置槽133的内壁面相连接,这样一来,该探测杆13系直接与该本体11内部的该转动件12连接,而不会直接固定于该本体11上,以让转动更加顺畅,而且不是使用螺纹的方式进行旋转,以让观察过程更加容易操控且便利。又,该枢轴121及该环状部122内系各设有电线,而该环状部122内一端还设有一环型连接片(图中未示出),以分别与该枢轴121的电线和该环状部122的电线相连接,进而避免使用同一电线连接而让转动时发生电线打结而无法正常旋转的情形。

此外,该探测杆13于设有该影像撷取装置131的一端还设有螺纹,这样该反射部132与该探测杆13相互螺接,让该反射部132可以拆除以便清洗或是让该影像撷取装置131直接拍摄前方的影像,增加多种使用方式提升实用性。再者,该反射部132上的该反射镜1321的倾斜角度θ设计为35度、45度或55度,而该反射部132更可设有一调整结构1322,其与该反射镜1321连接,以便使用者可以在三种不同的角度选择中将该反射镜1321自行调整至所需要的角度,进而让观测流程更有效率。

请续参阅图4,其是较佳实施例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态样中,该反射部132系固设于该探测杆上,而非为装卸式设计,进而让该内视镜结构1变得更加容易操作。

综上所述,这样的设计便能简化整体结构,同时也能让该探测杆13的旋转变得更加简单且不会于旋转时前后移动造成观测不便,相较于现有技术已大幅提升实用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