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包边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0938发布日期:2019-07-24 09:0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包边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源包边治具。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模片、结构件组成,为了具有较好的出光效果,需要在背光源的侧边贴上遮光膜。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在背光源的侧边贴遮光膜,贴膜效率非常低,且贴遮光膜挤压不均匀,有气泡,背光源包边质量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贴膜效率高、贴膜均匀、包边质量高的背光源包边治具。

一种背光源包边治具,用于粘贴背光源的遮光膜,包括底座装置、嵌于所述底座装置内的导轨、设置于所述底座装置上的位于所述导轨两侧的可旋转的滚轮装置、套于所述导轨上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滑块、固定于所述滑块上的承载所述背光源的支撑板。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包边治具还包括设置有控制所述滑块移动的控制装置。

优选地,上述底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对边垂直连接的侧板,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有穿设所述导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底座的两端固定于所述侧板上,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轨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

优选地,上述控制装置包括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侧边,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伸出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滚轮装置包括圆柱形硅胶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设置的长条形的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上的定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底柱;所述第二底座的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定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第一螺丝穿设所述第三通孔后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定位块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底柱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第二螺丝依次旋入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三螺纹孔;所述定位块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硅胶滚轮的外圆周配合的弧形凹槽,所述硅胶滚轮设置于所述弧形凹槽内,所述底柱的与所述弧形凹槽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圆柱形凹槽,所述圆柱形凹槽底部设置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硅胶滚轮设置轴向定位孔,所述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螺栓旋入所述第四螺纹孔后插设于所述轴向定位孔内。

优选地,上述第二底座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前方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平行的抹边板。

优选地,上述支撑板可以为层叠设置的两块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设置有第五螺纹孔,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六螺纹孔,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七螺纹孔,所述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第三螺丝依次旋入所述第五螺纹孔、所述第六螺纹孔、所述第七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边治具的支撑板放置需包边的背光源,在背光源两侧轻轻粘上遮光膜,因支撑板固定在滑块上,滑块在导轨上移动时,支撑板也承载背光源在导轨上移动,当移动到设置于导轨两侧的可旋转的滚轮装置时,滚轮装置从两侧滚压遮光膜,一边移动滑块,一边滚压粘于背光源两侧的遮光膜,使遮光膜均匀平滑的贴合于背光源的侧边,没有气泡或不均匀的皱痕,使贴膜包边后的背光源外形美观,成品率高。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边治具通过滚轮装置一点点地滚压粘实遮光膜,贴膜效率高,贴膜均匀,包边质量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边治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背光源包边治具,用于粘贴背光源的遮光膜,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装置10、嵌于底座装置10内的导轨20、设置于底座装置10上的位于导轨20两侧的可旋转的滚轮装置30、套于导轨20上可在导轨20上移动的滑块 50、固定于滑块50上的承载背光源的支撑板60。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边治具的支撑板60放置需包边的背光源,在背光源两侧轻轻粘上遮光膜,因支撑板60固定在滑块50上,滑块50在导轨20上移动时,支撑板60也承载背光源在导轨20上移动,当移动到设置于导轨20两侧的可旋转的滚轮装置30时,滚轮装置30从两侧滚压遮光膜,一边移动滑块50,一边滚压粘于背光源两侧的遮光膜,使遮光膜均匀平滑的贴合于背光源的侧边,没有气泡或不均匀的皱痕,使贴膜包边后的背光源外形美观,成品率高。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边治具通过滚轮装置30一点点地滚压粘实遮光膜,贴膜效率高,贴膜均匀,包边质量高。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背光源包边治具还包括设置有控制滑块50移动的控制装置70。通过控制装置70控制滑块50移动,与直接推动滑块50或支撑板60相比,操作较简便,控制速度等较有优势。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装置10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5,第一底座11包括底板12和两个分别与底板12的两对边垂直连接的侧板13,第二底座15设置有穿设导轨20的第一通孔16,第二底座15的两端固定于侧板 13上,导轨20固定在底板12上,导轨20与第一通孔16的位置相对应,导轨 20与侧板13垂直设置。第二底座15的两端固定于侧板13,因侧板13与底板 12垂直连接,所以第一底座11的底板12和第二底座15之间会形成两边开口的空腔17,导轨20固定在底板12上,即导轨20位于空腔17内,且导轨20与第一通孔16的位置相对应,进而将导轨20嵌于底座装置10内。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装置70包括把手72、设置于第一底座 11和第二底座15之间形成的空腔17内的连接板71,连接板71的一端固定于滑块50上,连接板7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5的侧边,把手 72设置于连接板71的伸出第一底座11的一端,连接板71与支撑板60固定连接。使用时,沿着导轨20平行方向拉动把手72,把手72带动设置于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5之间形成的空腔17内的连接板71沿着导轨20移动,因连接板71与支撑板60固定连,进而带动支撑板60移动。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滚轮装置30包括圆柱形硅胶滚轮31、设置于第二底座15的与第一通孔16垂直设置的长条形的第二通孔18,设置于第二通孔18上的定位块32、设置于第二通孔18内的底柱33;第二底座15的位于第二通孔18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34,定位块32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 34相对应的第三通孔35,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第一螺丝36穿设第三通孔35后旋入第一螺纹孔34;定位块32的第二通孔18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7,底柱33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37对应的第三螺纹孔38,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第二螺丝39依次旋入第二螺纹孔37和第三螺纹孔38;定位块32的内侧设置有与硅胶滚轮31的外圆周配合的弧形凹槽40,硅胶滚轮31设置于弧形凹槽40内,底柱33的与弧形凹槽40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圆柱形凹槽41,圆柱形凹槽41底部设置有第四螺纹孔(图中未标示),硅胶滚轮31设置轴向定位孔42,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螺栓43旋入第四螺纹孔(图中未标示)后插设于轴向定位孔42内。

即圆柱形硅胶滚轮31通过螺栓43固定在底柱33圆柱形凹槽41内,圆柱形硅胶滚轮31可以以螺栓43为轴转动,圆柱形硅胶滚轮31的外圆周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滚压压实背光源侧边的遮光膜。底柱33通过第二螺丝39固定在定位块32的下面,因第二底座15的位于第二通孔18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34,所以定位块32可以根据背光源两侧的宽度调整安装位置,在相应的第一通孔16位置处固定。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底座15的位于第一通孔16前方设置有与侧板13平行的抹边板80。当需要在背光源的正前面贴遮光膜时,在背光源沿着导轨20移动到导轨20前方位置时,抹边板80碰触到背光源的正前面的遮光膜,继续稍微推动把手72,使抹边板80按压遮光膜,进而固定背光源的正前面的遮光膜。

较佳地,如图2所示,支撑板60可以为层叠设置的两块支撑板60,两支撑板60设置有第五螺纹孔65,连接板71设置有第六螺纹孔75,滑块50设置有第七螺纹孔52,背光源包边治具还设置有第三螺丝90依次旋入第五螺纹孔65、第六螺纹孔75、第七螺纹孔52。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边治具通过第三螺丝90 依次旋入第五螺纹孔65、第六螺纹孔75、第七螺纹孔52,以实现支撑板60、连接板71和滑块50的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当然支撑板60、连接板71 和滑块50的连接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其他方式固定。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